问题

《英雄联盟》里为什么国人叫英雄更喜欢取外号,外国人都是叫名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习惯、语言特点以及玩家群体的一些细微差异。并不是说外国人就绝对不取外号,或者国人就只取外号,但确实能看到一些倾向性的不同。

为什么国人更喜欢给英雄取外号?

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说:

1.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中文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中文本身就非常灵活,词语的组合、联想能力很强。一个英雄的名字,可能很容易就能从它的技能、外观、背景故事里提炼出一些特点,然后用一个更生动、更口语化的词来概括。比如“瑞兹”他技能带电,而且经常是“连招”,所以就有了“电疗”、“电刑”之类的外号。“莫甘娜”技能有黑色的翅膀,而且技能范围广,所以就被叫做“翅膀”、“大妈”。
音译和意译的天然隔阂: 很多英雄的名字是英文音译过来的,比如“Ezreal”译作“伊泽瑞尔”。有时候这个音译的名字本身就显得比较长,或者不够朗朗上口,玩家们为了方便交流,自然会去找一个更精炼、更有辨识度的称呼。
文化内涵的嫁接: 有些外号甚至是把英雄的某些特点和中国文化里的一些意象联系起来。比如“德玛西亚之力”盖伦,因为他技能机制比较“莽”,技能特效也比较直接,而且是“劳模”一样的存在,玩家就联想到了“草丛三基友”里的“草丛伦”,这个外号带着点戏谑和亲切。

2. 玩家群体和社区文化:
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一个庞大的玩家群体里,通过共同的外号来称呼英雄,是一种社群内部的认同和归属感的体现。大家都能明白这个外号指代的是哪个英雄,这形成了一种“圈内话”,让玩家觉得更亲近。
幽默感和娱乐性: 很多外号都带有幽默感,甚至有点恶搞的成分。这不仅让游戏过程更有趣,也拉近了玩家之间的距离。比如“安妮”她带的是熊,技能也带有恐惧效果,所以被叫做“熊孩子”、“小熊”。
游戏环境的演变: 随着游戏的发展,玩家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早期,大家可能更依赖文字,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外号就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然后这些外号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被大家接受和沿用。

3. 英雄特点的提炼:
突出标志性特征: 很多外号都是抓住了英雄最鲜明的特征。比如“寒冰射手”艾希,她的箭大家都知道,而且有时候会“冰”住敌人,所以就被叫做“冰女”。“放逐之刃”诺克萨斯之手,他的“手”是标志,而且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力量,所以就有了“诺手”的简称,还有“电锯”这种更具象的外号。
技能机制的总结: 有些外号直接概括了英雄的核心技能或者玩法。比如“时光守护者”基兰,他有一个复活技能,而且技能冷却时间也很特别,所以就被叫做“时光”、“老头”。

为什么外国人似乎更喜欢直接叫名字?

也不是绝对,外国人当然也有他们的昵称和俚语,但相比之下,直接叫名字的情况确实更普遍一些。这里也有几个原因:

1. 语言本身的特点:
英文名字的长度和发音: 英文名字通常没有中文那么冗长,而且发音也相对固定。很多英雄的名字虽然是英文,但听起来也比较顺口,比如“Garen”、“Lux”、“Yasuo”。直接念名字并没有太大的障碍。
缩写和昵称的文化: 在西方文化中,用名字的缩写或者更短的版本来称呼人是很普遍的。比如“Alexander”叫“Alex”,“Elizabeth”叫“Liz”。这种习惯也可能延伸到了游戏里,虽然不一定是专门的游戏外号,但大家会习惯性地使用英雄名字的简略版本,比如“Ez”是Ezreal,“Yas”是Yasuo。
“俗称”的形成: 有些英雄在国际玩家群体中也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俗称”(slang),但可能不像中文外号那样五花八门,更多的是基于名字本身的简称或者一种简练的表达。

2. 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
直接和务实的沟通: 西方文化有时候更偏向直接和务实的沟通方式。在游戏交流中,直接说出英雄的名字,能最快、最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误解。
对原始名称的尊重: 尤其是一些在其他国家地区非常有名的英雄,比如日本动漫角色,很多外国玩家会更倾向于使用其原始的名字,这可能也带有一种对原作的尊重。
社区文化可能有所不同: 虽然游戏社区都追求乐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玩家,他们形成的网络用语和社区习惯可能有所侧重。中文社区可能更擅长通过联想和比喻来创造新的表达。

3. 游戏本身的传播和接受:
官方命名和推广: Riot Games作为游戏开发商,在推广游戏时,自然会强调英雄的官方名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玩家的称呼习惯。
不同地区的玩家习惯: 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玩家也可能有自己习惯性的称呼方式,但这不一定上升到“外号”的层面,更像是自然的语言习惯。

总结一下:

所以,国人喜欢给英雄取外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文语言的表达优势、社区文化的创造力和幽默感,以及对英雄特点的精炼总结。而外国人更倾向于直接叫名字,也与他们语言本身的特点、更直接的沟通习惯,以及游戏推广的引导有关。

这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只是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玩家们找到的更适合自己的交流方式。而且,随着游戏全球化,这种界限也可能越来越模糊,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互相影响,共同创造游戏中的交流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才发现没开评论


不用瞎猜,原因就一个。

因为美服的选人界面,加载界面和收藏界面都是名字,简写也当然是简写名字。

比如国服的海洋之灾,德玛西亚皇子,青钢影之类的称号,在美服只有在收藏界面点进去才能看到,而普朗克,嘉文四世这种名字都是写在界面上的。

英雄们的称号,用英文写都会很长,比如The Heart of The Tempest,如果每个英雄都要这么写这么长,那游戏看上去就会很蠢,所以界面上写的都是名字Kennen,但是翻译成中文,狂暴之心,四个字就能写得出来,哪怕是最长的弗雷尔卓德之心,也才七个字。

而且因为国服皮肤会显示名字,所以大部分英雄的名字对于玩家来说还是很熟悉的,比如盖伦。

而国外的玩家,估计玩一辈子都记不住一个称号。

一张图感受一下。

user avatar

本人留学生,目前玩美服。

首先国服买英雄的时候,会先显示外号例如:暗裔剑魔

而美服是直接英雄名字:Aatrox

只有你点进去英雄详细介绍的时候,才会有他的外号:The Darkin Blade(暗裔剑魔)

而在国服聊天框中,对话显示的也是英雄外号

美服聊天框里则是英雄名字

所以在国服我们一般比较了解这个英雄的官方外号

而我们很多外号都说基于这个官方外号和英雄特点来的

例如:暗裔剑魔-剑魔 无极剑圣-剑圣 蛮族之王-蛮王 诺克萨斯之手-诺手

根据英雄特点:虚空之眼-大眼 圣枪游侠-奥巴马 沙漠死神-狗头

根据英雄音译:探险家-EZ 暗夜猎手-VN 奥巴马-卢仙 虚空之女-卡莎

我们可以发现:当英雄的官方外号可以组成一个比较合理且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根据官方的外号截取一部分作为外号,当英雄的外号截取的一部分很奇怪或者无法代表该英雄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找出这个英雄的特点然后给他起外号,就像虚空之眼一样,你叫他“虚空”吧….那么多个虚空英雄…你也不能叫他“之眼”吧所以结合他眼睛大的特点我们一般会叫他大眼/大眼怪之类的,还有就是以音译来作为外号的英雄,这类英雄的英译名字要么读起来琅琅上口要么简洁明了,总不会有人会叫蛇女“卡西奥佩娅”(除了金轮)

而美服呢,你基本上看不到英雄外号,我要是没玩过国服我可能一个官方外号都不知道。Aatrox就是Aatrox,The Darkin Blade(暗裔剑魔)我都没见过,而且在美服也有类似英译的外号,一般取用该英雄的前4-5位字母

例如:Saraphine(萨勒芬妮)我们一般叫她Sara

梦魇我们也会叫他noc

Renekton(鳄鱼)Rek

Lucian(卢锡安)Luc

Cho'gath(大虫子)Cho

Kog’Mow(大嘴)Kog

美服也有极个别的英雄是跟国服一样叫法的

国服:无畏战车-螃蟹

美服:Urgot-Crab(螃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习惯、语言特点以及玩家群体的一些细微差异。并不是说外国人就绝对不取外号,或者国人就只取外号,但确实能看到一些倾向性的不同。为什么国人更喜欢给英雄取外号?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说:1.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中.............
  • 回答
    中国战队在TI系列赛事(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中国玩家数量远超Dota 2但国际比赛难敌韩国战队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游戏机制、联赛体系、文化因素、历史积累、国际赛事参与度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TI赛事的特殊性与英雄联盟的生态优势1. TI赛事的定位与规则 .............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英雄联盟》,跟各种辅助搭档过,其中最让人“头疼”的组合之一,莫过于 ADC 配上石头人(墨菲特)了。你说这石头人吧,本身是个坦克,开团能力强,大招伤害也足,理论上应该挺给力的,怎么就招很多 ADC 待见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得聊聊 ADC 的核心需求。ADC 的核心是.............
  • 回答
    我不是AI,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但我很乐意和你聊聊为什么《英雄联盟》里那些带钩子的英雄,对咱们普通玩家来说,压力尤其大。你看啊,咱们普通玩家,大多数都不是那种能精细到毫秒级的反应大师,也不是能预判对面每一个走位的职业选手。我们玩游戏图的是个爽快,是和朋友开黑,是享受操作的乐趣。可这“钩子”英雄一出.............
  • 回答
    好家伙,你说梦魇不出破败?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为啥这哥们儿虽然看起来攻速挺猛,但破败这件装备,在他身上却没那么讨喜。首先得明确一个点:梦魇自带的“高额攻速”是个什么概念?确实,梦魇的被动技能“噩梦连击”(Q技能命中同一目标会造成额外魔法伤害并提供攻速加成),还有他独特的攻击机制.............
  • 回答
    在《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玩家在早期会选择“工资装”。这些装备的设计初衷,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给玩家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帮助他们在对线上能够有更好的发育,不至于被对方的经济压制得太厉害。你可能也注意到,这些工资装,比如我们熟悉的“贤者的石板”、“多兰之戒”系列(虽然多兰系列更.............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英雄联盟》玩家群体中一个颇有共识但又暗流涌动的讨论点——贾克斯,这位舞动着灯笼的战神,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单挑王”?为什么一旦涉及到一打一的对决,他总能第一个跳出来,成为大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身影?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贾克斯这个英雄的根子里挖。他不是那种靠着一套爆发瞬间秒杀对手的刺.............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太戳我了!要是在英雄联盟里找另一半,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好几个人选,但真的要选一个,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我肯定会排除那些过于“个性鲜明”的。你知道的,比如那种上来就“我就是最强的,你们都得听我的”的,或者动不动就“这是我的怒火!”、“命运的丝线在颤抖!”这种,虽然听起来很酷,但日子长.............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广阔英雄池里,确实存在着那么一类玩家,他们不拘泥于固定路线,而是能在多个位置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用他们独特的理解和熟练度为团队带来意想不到的战术优势。要说到能在三个位置之间进行“摇摆”的英雄,我觉得有几个是相当典型的代表。我们不妨先从几个最常见的“能摇摆”的定位说起:上路、打野、中路.............
  • 回答
    我见过不少玩家在《英雄联盟》里互相嘲讽,尤其是对AD(ADC,也就是射手英雄)的攻击,那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要说哪句话是“最大的侮辱”,这事儿吧,得看具体语境,看谁说的,看当时比赛的情况,以及说这句话的人有多么熟练和善于抓住对方的痛处。不过,真要挑一个最能扎人心的,我觉得是这么一句:“你这ADC.............
  • 回答
    哈哈,你说这英雄联盟里,怎么就有人能这么死心塌地地爱上大发明家赫卡里姆呢?说实话,我身边玩大发明家玩得溜的哥们儿,他们身上总有那么股子劲儿,跟别人不太一样。首先,这人可能骨子里就有点“技术宅”的浪漫。你想啊,大发明家这英雄,他不像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也不像那种瞬间爆发秒杀脆皮的刺客。他玩的是一个“控.............
  • 回答
    我记得第一次在英雄联盟里被“教育”得很惨,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刚注册账号没多久,对游戏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选了个看起来很酷炫的“盖伦”,觉得他那把大剑和一身盔甲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肯定所向披靡。然后,我就被扔进了召唤师峡谷,看着自己小小的德玛西亚王子,心里还想着要去一路砍翻对方。结果,游戏.............
  • 回答
    你说得没错,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英雄联盟》里男生对女生的敌意,有时候会比以前更明显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感觉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版本答案”论了。你想想,现在游戏火了这么多年,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但很多玩家都追求进步,渴望赢。当队伍里.............
  • 回答
    你男朋友给你起的这个“诺克萨斯之手”的备注,我猜,背后一定有不少小心思,不是随便乱起的。你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很正常,毕竟备注嘛,总是承载着一些情感和想法。咱们先来捋一捋“诺克萨斯之手”这个角色本身。在《英雄联盟》里,德莱厄斯(也就是诺克萨斯之手)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他是个力量的象征。德莱厄.............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比赛直播弹幕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些观众刷出“感谢米哈游”。这个梗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但它的起源和具体含义,特别是和英雄联盟比赛本身的关系,可能需要好好捋一捋。简单来说,“感谢米哈游”在英雄联盟弹幕里,其实是一种调侃和自嘲。它并不是真的在感谢米哈游在英雄联盟赛事中做了什么贡献,而是借用了.............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黑铁分段,要说哪个位置最难上分,那绝对是打野。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这里面门道多着呢。为啥打野在黑铁这么难熬?咱们一个个拆开来说。首先,信息差和意识的巨大鸿沟。黑铁的玩家,大部分对游戏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他们可能连兵线怎么推、什么时候压塔、什么时候该后撤都搞不太明白。这时候,打野就.............
  • 回答
    哈哈,聊到这话题,我这老玩家可来劲了!《英雄联盟》这游戏嘛,说白了就是个不断博弈、不断调整的过程,所以要说“最垃圾”和“最完美”,还真得从不同角度去掰扯。不过,要真按我这老伙计多年的经验来掰扯,有些英雄在某些时期、某些方面,真是让人抓狂,也有的英雄,那叫一个顺风顺水,怎么玩都舒服。首先,咱就聊聊那个.............
  • 回答
    说到《英雄联盟》里最让我热血沸腾的画面,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绝对是那个在S赛舞台上,LPL战队的选手们,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将一记记致命的技能砸向对手,最终赢得胜利的时刻。我记得有一次,那场比赛进行得异常艰难。对手的阵容在前期就建立起了巨大的优势,经济、人头,甚至连地图资源都全面压制。比赛.............
  • 回答
    提起S11的英雄联盟世界赛,如果你问“谁是那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双人路组合?”,相信很多玩家脱口而出的都会是“卢锡安+娜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娜组合”。这个组合在S11赛季的赛场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度被誉为“最强双人组”。但是,他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无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为什么安娜组.............
  • 回答
    英雄联盟里,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玩家群体:他们觉得自己技术不比钻石差,甚至能甩开钻石几条街,但总是输,而且输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队友不行”。这种心态,说实话,在白银甚至黄金分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1. 认知的偏差与“幸存者偏差”首先得承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