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属于非生产性劳动者,本身不创造价值,那么民营医院的利润,这一部分价值的从何来?是来自产业转移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创造和利润来源的讨论,特别是针对服务业和医疗行业。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非生产性劳动者”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特定的定义,通常指那些不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劳动力的价值)的劳动者。 在这个框架下,医生、教师、艺术家等服务性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政府官员、警察等,都被归类为非生产性劳动者,因为他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

然而,现代经济学和我们日常的理解更加宽泛。价值的创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而不仅仅是物质生产。

那么,民营医院的利润,这一部分价值的来源,绝对不是来自“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比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或者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民营医院的利润是其自身运营产生的,与产业转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那么,民营医院的利润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1. 医生的“劳动价值”以及服务增值:

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医生拥有长年累积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这些是他们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核心。患者支付医疗费用,不仅仅是支付医生“时间”,更是支付医生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风险承担和智力投入: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潜在的风险。他们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这种智力投入和责任感,也是他们价值的一部分。
提供“解决方案”的价值: 患者去看病,是因为他们有健康问题,需要解决方案。医生提供的诊断、治疗方案、手术等,都是解决患者痛苦、恢复健康的过程。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健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即使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医生作为劳动者,其劳动力也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和交换价值(其劳动力可以在市场上交换成工资或利润)。民营医院支付医生工资,是为了获得其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服务,在市场上出售。

2. 民营医院作为“平台”的价值:

医疗资源的整合者: 民营医院是一个集中的医疗服务平台。它整合了医生、护士、先进的医疗设备、药品、检验技术、手术室等一系列医疗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协调,能够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一站式的医疗服务。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价值: 许多民营医院会投资购买昂贵、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端影像设备、微创手术器械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愿意为使用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支付更高的费用。
就医环境和服务的价值: 相较于一些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通常提供更舒适的就医环境(如单人病房、更好的餐饮服务、更人性化的流程管理等),以及更细致周到的服务。患者愿意为这种更好的体验支付额外的费用。
便捷性和效率的价值: 民营医院在流程管理、预约系统等方面可能更便捷高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这种“时间价值”也是患者愿意支付的。

3. 品牌和声誉的价值:

信任和口碑: 一家成功的民营医院通过多年的经营,会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患者口碑。患者信任该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诚信度,从而愿意选择它。这种品牌和声誉是无形的资产,也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
专业领域的特色: 一些民营医院可能专注于某个专科领域(如眼科、口腔科、妇产科、康复医学等),并在该领域积累了很高的专业声誉和技术优势。

4. 利润的本质:价值的“剩余”

在经济学中,利润通常被认为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超过其生产和运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药品成本、房租水电等)的部分。

对于民营医院而言:

收入来源: 主要来自患者支付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诊疗费、手术费、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
成本构成: 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成本,医疗设备的折旧和维护费用,房屋租金或购置成本,市场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等。

利润的产生,是因为民营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交换价值”(即患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 这种价值的超出部分,就是民营医院的利润。

举例说明:

假设一位患者因为某种疾病需要手术。

成本: 手术所需的人工费用(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助手)、手术室的租赁和设备使用费、麻醉药物、手术器械、敷料、术后药物、住院病房费用等。
价值/收入: 患者及其保险公司愿意支付的总费用,这个费用中包含了医生高超的手术技能、医院先进的设备、良好的护理、便捷的流程等。

如果患者支付的总费用高于上述所有成本的总和,那么差额就是医院的利润。

为什么说民营医院的利润“不属于”传统的“生产性劳动”?

这是因为医生本身提供的主要是“服务”,而不是直接生产出可以触摸的、物理性的“商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在生产领域,劳动者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在经典的框架下被视为“非生产性劳动”,其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在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来体现。

然而,现代经济学更倾向于将一切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活动都视为价值创造。医疗服务显然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健康。因此,医生和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价值体现在:

提升了患者的“健康资本”: 患者通过接受治疗,恢复了健康,从而能够继续工作、生活和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医疗服务也间接促进了社会整体的价值创造。
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

总结:

民营医院的利润,并非来自“产业转移”。它的价值来源是多方面的:

1. 医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所形成的劳动价值。
2. 医院作为平台,整合了先进的医疗资源、技术和设备所创造的附加值。
3. 更优越的就医环境、便捷的流程和细致的服务所带来的体验价值。
4. 长期积累的品牌声誉和患者信任所形成的无形资产。

这些价值的集合,最终体现在患者愿意支付的医疗费用上。当这些费用超过医院的运营成本时,就产生了利润。这些利润是对医院投入的资本(设备、技术、品牌等)和其提供的独特服务价值的回报。

因此,我们不应狭隘地将价值创造局限于物质生产。在现代服务经济中,高质量的服务本身就是重要的价值创造者。民营医院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并从中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即利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疗行业的确是非生产性劳动,但我对教育有不同看法。

以我所见,教育是用简单劳动力来生产复杂劳动力的环节,如果承认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并把它们分别带入核算体系,那么就必须要依赖教育投入才能得到一个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的比例。

翻译成大白话,按马克思的话讲,复杂劳动要折合成数倍的简单劳动?为什么复杂劳动要折算成数倍的简单劳动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复杂劳动需要长时间训练的人才能胜任,而这长时间的训练必须要消耗额外的劳动。因此,顺着这个逻辑,训练所消耗的劳动决定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折算比例。

简单劳动变成了价值更高的复杂劳动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时间价值的差额是怎么来的?价值并不可能莫名其妙就产生,它只能由人来创造,而创造这个价值的创造者只能是教师。因此,如果承认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就得承认教育行业创造价值。


关于医疗行业所创造的价值问题,我们注意到马克思显然认为律师,士兵都是不创造价值的,其原因在于这几种劳动和回报的高度不确定性,你就算雇佣一个士兵也未见得要打仗,而就算是不打仗这个士兵也要拿工资,但按理说这时这个士兵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劳动产出,因此,不能凭借士兵领工资就把士兵打仗视为是生产性劳动。同样的逻辑,医院在没人生病的时候也要给医生固定的工资,但是医生其实并没有劳动产出。

按照物质生产的基本看法,显然一个社会中如果不考虑分配细节,农业品和工业品越多,表明社会经济实力越强。如果一个社会医生的治疗服务越多(注意,医生人数多是好事,但医生的“产出”,治疗服务多,医生越忙不是好事),则反而是一件坏事,因为这说明了这个社会的人变得更容易生病了(也许是因为发生了新冠疫情什么的)。

基于这种看法,你显然不能把医生的劳动视为是和工农业生产一样的“生产性劳动”,而如我前面所讲,你可以把教育看成是生产性劳动,因为人民群众的姿势水平变得越来越高显然也是一件好事。

显然,医疗只能被作为一种必要的费用被扣除,医疗行业的利润只能是看做对工农业剩余价值的分享。

早些年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教育也是一种需要扣除的必要费用,这其中甚至包括恩格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认为教育和医疗不一样,教书和学习不是像医生一样把病治好就没有必要再治疗的,当代的教育不是学到一定程度就没必要再学的,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得越多越好的。因此,即便人口环境条件和工农业生产技术被给定,也不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教育费用来扣除,更何况前面也提及到,复杂劳动超过简单劳动的价值也不该被视为是莫名其妙出现的。


如果医生从事的是非生产性劳动,那么其劳动是不是不创造价值?这个回答是肯定的,价值本来是一种分析生产流动的工具,如果所有人的任何动作都被视为是创造价值的动作,甚至连资本家的管理,应酬和睡觉都被视为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那么岂不是连剥削都没有了?

那么这么说来,医生都没有创造价值,岂不是就没有被剥削?岂不是医生就不是劳动人民了?医生没有被“剥削”是肯定的,因为“剥削”在马克思本来就是个用来表示价值流动的中性词语,但这既不表示医生的劳动是不必要的,这也不表示医生不会受到压迫。给医生的报酬完全可能没有给够导致医生生活艰难,这个时候医生当然也有理由罢工反抗。

但是,医生的劳动不适用于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大部分原理,因此不适合用“剥削”来定义医生报酬没拿够的情形,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剥削分为绝对劳动时间的剥削和相对劳动时间的剥削,绝对劳动时间的剥削要通过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完成,而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显然很难做到,因为只要病人得的病没有增加或者恶化,资本家就是再怎么强迫医生加班也不可能增加自身的利润,因此医生所收到的压迫不能用资本论中理论来解释和分析,自然也不适用剥削的规律。(但是教育行业则不一样,资本家完全可以强迫教师加班来给学生补课,并从补课费中赚取利润,还是那个逻辑,病人只要把病治好就满足了,而学生则可以不断地求学,不可能说学了某些知识就不想再学了)


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就可以看出将医疗行业国有化的重要性,因为常理上讲病人得病和病情的恶化程度不受(或者不该受)医疗行业从业者的控制。把医院私有化的意义何在呢?让医院资本家互相竞争然后扩大医疗行业的产量?但是病的数量是一定的,医疗行业的产量怎么可能因为医生努力了就扩大了?如果说要竞争提升医生的水平,问题是医生水平一般是医学学院负责提升的,或者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前者根本不由只负责治病的医院负责,后者主要取决于病人生病数量和病情的状况,也不受医院资本家控制。资本家唯一能竞争的,只能是医院先进的设备上,但现在治疗各种病所需的设备也基本标准化,基本没有这个设备就不治这个病,所以这也没有什么好竞争的。

将医疗行业私有化还会造成许多恶果,由于病人的数量和病情很难受资本家控制,私立医院的资本家很难从产量上来增加自己的利润,当无法用薄利多销的方法赚钱时,资本家就会打价格上的注意,和同行串谋抬高价格来攫取更多利润,这就导致没保险的话看病贵,有保险的话保险压力大。更有甚者,如米国,不仅没有全民医保,医院还大量开有副作用和后遗症的药物,甚至连米国人的毒瘾都和医院有关,这是变相加重病人病情让病人增加看病次数来挣钱的方法。

所以大的趋势来讲,我根本上就反对民营医院的存在,当然,我的议论不包括制药和医疗器材的行业,这些本来是属于工业的,我们虽然不希望医生治病的劳动逐渐增加,但是药的储备还是越多越好,在这里谈论的医疗也只是纯粹指治病的医疗,不包括美容保健,因为人对美容保健并不是美容保健到一定程度就不美容了的那种,爱美容保健的总是会不断美容保健。

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非生产性劳动行业都需要国营,比如我认为律师行业就不需要国营,尽管社会上发生纠纷和案件的数量也不会受到律师们的控制,但律师和律师之间是互相撕逼的关系,律师的服务是相互冲抵的,律师们的互相撕逼内斗正是我们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市场上的竞争来达到这一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