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众议院决定弹劾特朗普,意味着什么?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弹劾程序,最终决定弹劾前总统特朗普,这一事件的背后牵涉到美国政治体制的运作、法律程序、以及对未来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表决,而是美国民主制度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一次具体实践和检验。

首先,弹劾程序本身的意义就非常重大。弹劾是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旨在追究总统、副总统及其他联邦官员的“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和轻罪”。弹劾不是刑事审判,其目的也不是将官员投入监狱,而是通过罢免其公职来清除不称职或滥用职权者。众议院拥有“提出弹劾条文”的权力,而参议院则拥有“审判并决定是否罢免”的权力。这次众议院的投票,意味着他们正式“弹劾”了特朗普,将他正式列入了“被弹劾总统”的行列。

这次弹劾的具体内容,即众议院提出的弹劾条文,是理解事件核心的关键。 通常,弹劾条文会详细列举被弹劾者被指控的具体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如何构成宪法规定的“重罪和轻罪”。例如,如果弹劾条文指向滥用职权、阻碍国会调查或藐视国会,那么这意味着众议院认为特朗普的行为已经越过了总统应有的界限,损害了国家制度。

弹劾决定的直接后果是,特朗普的案件将提交给参议院进行审判。 在参议院的审判中,弹劾条文会被详细审查,证人可能会被传唤,双方(众议院的弹劾经理和特朗普的辩护律师)会进行辩论。最终,参议院需要进行投票。要罢免总统,需要参议院三分之二的议员投票赞成。

对特朗普本人而言,这意味着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到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尽管他已经被弹劾过一次,但这次的弹劾条文和指向的事件可能有所不同,也可能与前一次有联系。弹劾的记录将永远载入史册,无论参议院最终是否投票罢免他。

从政治角度看,这次弹劾决定意味着:

政治分歧的加剧: 弹劾本身就是政治博弈的体现。众议院的投票结果通常会反映出两党在某一事件上的严重对立。这次投票很可能再次撕裂美国政治,加剧党派间的紧张关系。
对未来政治格局的影响: 即使参议院最终未能投票罢免特朗普,弹劾程序本身也会对他个人的政治声望和未来的政治生涯产生影响。这可能影响他在共和党内的地位,以及他在未来选举中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为其他政治人物树立了一个警示,即滥用权力可能面临国会的严厉追责。
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检验: 弹劾程序是美国宪法设计的一项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弹劾,国会试图限制总统权力的扩张,维护法律和宪法的权威。这次弹劾也再次展示了美国民主制度在面对挑战时,如何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来解决危机。虽然过程充满争议,但最终的投票和审判过程,都是对宪法原则的遵循。
公众舆论的分裂: 弹劾事件往往会激起强烈的公众反应,导致舆论进一步分裂。支持弹劾的人可能认为这是对正义的伸张,而反对弹劾的人则可能认为这是党派政治的迫害。

总而言之,美国众议院决定弹劾特朗普,是一个深刻的政治和法律事件。它不仅将特朗普推向了历史的审判席,更是对美国宪法权威、政治分歧以及未来政治走向的一次重要检验和塑造。 这背后是美国政治体制内部复杂的权力运作、法律解读以及两党政治斗争的集中体现。最终的结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参议院的审判,也取决于这次事件对美国政治文化和公众认知产生的长期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特治国,是很难被弹劾的。

毕竟川建国真的在为资本主义集团谋福利。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个观点,特不靠谱被弹劾,只是美国内部上演的一个苦肉计。

特不靠谱弹劾在众议院被通过,并不意外,因为众议院是民主党把持的。

关键在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弹劾通过的可能性极低。

但民主党明知道弹劾最后不可能通过,为何还要卯足劲去弹劾?甚至还因此推高了特不靠谱的支持率。

这背后必然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会借着特不靠谱被弹劾这件事情,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件事背后一些值得大家深思的地方。

特不靠谱被弹劾,实际上这件事情也是特不靠谱自己有意引导的结果,反正弹劾最终也不会通过。

对于民主党来说,可以借着弹劾特不靠谱,做足自己身为反对党的戏份。

而对于特不靠谱来说,他正好借着自己被弹劾,找到了一个结实的大锅,来帮助自己在接下来可能出的美股崩盘中,得以脱身。

所以特不靠谱弹劾这件事情,只是蓝方内部各方默契配合上演给全世界看的一场大戏罢了。

(这里蓝方指US,红方指我们)

我们都知道,特不靠谱是蓝方历史上第一个敢跟股市高度绑定在一起的总统。

在2000年前夕,当时的蓝方总统克林顿,曾经试图把股市连续大幅度上涨邀功到自己头上。

但当时的蓝方财政部长鲁宾警告克林顿,千万不要把股市上涨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克林顿问为什么呢?鲁宾说,因为股市涨上去,它还会再跌下来。

这个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把涨上去的功劳算到自己头上,那么一旦股市崩盘,那么这个锅自然也得自己背。

也因此,克林顿从来不敢对股市说三道四,从而避免背上2000年互联网泡沫,股市暴跌的这口大锅。

事实上,在特不靠谱之前,蓝方没有一个总统敢把股市上涨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特不靠谱是蓝方历史上,第一个跟股市如此高度绑定的总统。

这毫无疑问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但特不靠谱之所以要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蠢,而是因为他不得不这么做。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股市之于蓝方,就相当于房地产之于红方。

红方居民的财富配置比例是,70%为房地产,30%为金融资产。

而蓝方则反过来,蓝方居民的财富配置是,70%为金融资产、30%为房地产。

这个是截止到2018年的数据。

所以,对于蓝方来说,股市是一个当前绝不能崩盘的市场。

一旦股市崩盘,就会导致一系列极其恶劣的连锁反应。

因为蓝方股市目前总市值已经接近40万亿美元,而美国GDP则为21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目前蓝方股市跟GDP的占比已经接近200%,远超过蓝方GDP。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有个著名的投资指标,叫做巴菲特指标。

这个巴菲特指标就是把股市总市值除以GDP。

如果这个股市市值/GDP比值,在100%以上,就意味着开始有泡沫风险,当这个比值超过120%,基本就是完全泡沫化。

而如果这个比值在80%以下则意味着低估,可以抄底。



美国股市在过去20年,只有2008年这个比值是低于80%。

所以当时巴菲特是重仓抄底,并在随后的十年里,获得数倍的超额回报。

巴菲特自己曾说他的投资很简单,就是在这个比值低于80%的时候抄底,并在超过100%后,开始逐步抛出。

巴菲特毫无疑问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所以虽然美股连续上涨,但巴菲特所管理的世界最庞大的基金,现金储备却以128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并且巴菲特近期几笔收购案,最后都以估值过高而放弃。手握1280亿美元,却不愿意加价,明显是因为巴菲特认为当前市场估值过高。

巴菲特在最近年度的致股东信中写道,“对于拥有良好长期前景的企业而言,价格是天价。”他曾多次表示,直接收购公司的溢价已经变得太高了。

其实单从当前美股跟其GDP比值接近200%,就能清楚的看到美股的泡沫化问题。

所以,任谁如果能跳出来看美股,而不是“当局者迷”,都能很理性的得出美股的泡沫化问题。

但这种理性,往往都会随着美股持续上涨,而被打消,最后就跟2018年之前的红方房地产,许多人都在2018年之前把房地产不可能下跌,只能涨,这种匪夷所思的逻辑,都当做了一种常识。直到2018年红方开始去杠杆后,才开始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当前美股也是一样,在2008年之后,美股已经连续涨了11年了,近期还在不断创历史新高。

这使得看空美股,成为很多人嘲笑的行为,一些投机者沉迷于美股的持续上涨而不可自拔。

这其实反而都恰恰是美股已经完全泡沫化的一些预兆。

当一个股市连看空都会被人嘲笑的时候,基本就是崩盘前夕的预兆。

这就跟当时在2007年在5000点上方看空A股,在2015年4000点上方看空A股,都会被人嘲笑是一个道理。

因为大家都沉迷于赚钱,所以对于看空者的嘲讽动力就越强。

但股市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屠宰场。

当所有人都在狂欢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警惕,这是不是末日狂化。

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是蓝方ZF有意图引导的一次末日狂化。

上面分析过,对于蓝方来说,股市已经成为了其经济支柱,美股贯穿了蓝方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蓝方制造业空心化后,金融产业已经成为了蓝方的支柱产业。

所以,对于蓝方来说,美股不能崩盘,也不敢崩盘。

但经济的发展规律,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经济危机是否爆发,哪怕是国家层面,也很难控制。

在去年12月份,美股曾经差一点就崩盘了。



在去年12月份,美股曾经出现过单月最大超过10%的跌幅,这种跌幅一般只在经济危机出现过。

但在2018年12月26日,美股在连续创出新低,一副已经崩盘的时候,却突然创出单日千点的历史最大涨幅。



那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原来是蓝方的养老金,大举进场救市了。

所以在2018年12月26日,美股出现千点大反弹后,美股就一反颓势,直接进入了今年一季度的逼空行情,并开始继续连创新高。

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蓝方的郭嘉队在去年12月份的救市行为,美股恐怕早已经崩盘,我们现在看到的美股就不是2.8万,恐怕是在1.8万了。

而蓝方郭嘉队的救市行为,虽然救得了一时,但绝对救不了一世。

因为很明显的一个逻辑,蓝方的救市行为,并没有释放美股的泡沫,反而催生出更大的泡沫。

所以,蓝方自身也很清楚,其救市行为只能延缓美股崩盘的时间节点,不可能让美股永远不崩盘,在当前美股泡沫化这么严重的情况下,美股的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蓝方要在去年12月份救市,不惜用养老金这种救命钱来做这种高风险行为。

原因,还在于红蓝之争。

在去年12月份,正是红蓝之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并且在去年12月1日,红蓝双方刚刚见过面,并决定重启谈判。

这意味着,在双方正在谈判的关键时刻,蓝方不允许股市崩盘,更不敢让股市崩盘。

因为一旦股市崩盘,就意味着蓝方对红方发动的毛衣站将全面破产。

所以,蓝方必须把美股崩盘的时间点,尽可能往后拖延。拖到红方妥协为止。

相对应的,对红方来说,红蓝之争的最大变数,也是等待美股是否会崩盘。

所以红方也是在拖,拖到美股崩盘为止。

因此,实际上美股就成为了双方角力的另外一个战场。

我们其实可以清楚的看到,每次当红蓝之争出现利空,全球股市都大跌,当红蓝之争出现利好,全球股市都大涨。

所以,每次美股上涨到高位的时候,特不靠谱就开始嚣张起来,各种强硬。

而当美股出现连续暴跌,即将破位的时候,特不靠谱的态度就开始软化起来。

所以很明显,美股就是蓝方在进行红蓝之争的一个软肋。

这使得,在2018年12月份,当红蓝之争进行到关键时刻,美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美股先稳住。

但距离2018年12月份过去,已经又一年了。

红方所展现的韧性,却远比蓝方要强。

过去这一年里,红方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跟蓝方虚与委蛇,一会谈、一会打,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结果又拖过一年,红蓝之间还是没有一份书面协议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蓝方是有点骑虎难下了。

特别是在美股每次都因为蓝方的救市行为,难以下跌的时候,股市只能反向继续往上涨。

特别是在今年9月份,蓝方因为爆发钱荒,逼迫美联储不得不连续7天放水超过5000亿美元,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后,蓝方股市又得到了新的上涨动力,这是最近两个月美股不断连续创新高的资金逻辑。

但本来就已经泡沫化严重的美股,继续这样连续新高的上涨过程,意味着在催生一波更大的泡沫。

美联储是世界上最清楚这一点的。

所以不管特不靠谱怎么炮轰美联储,美联储在9月份之前,一直是咬紧牙关坚决不防水进行量化宽松。

这主要就是因为美联储很清楚,一旦进行量化宽松,一波更大的泡沫就会诞生,这意味着接下来美股一旦崩盘,只会跌得更惨,更加难以收拾残局。

但9月份蓝方爆发极其严重的钱荒,蓝方货币市场上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到10%的历史最高值。

所以,美联储不得不紧急连续7天注入超过50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进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

为什么?

因为当时美联储如果不紧急注入这5000亿美元的资金,蓝方的银行就要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现象,那么恐怕经济危机就会全面爆发。

而当时,恰好也是红蓝之争谈判到最关键时刻,在8月份红蓝之争继续全面升级后,9月份突然间又有所缓和,双方重启谈判。

所以,当时蓝方同样也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当时9月份爆发的钱荒给糊弄过去。

所以,在去年12月份,蓝方救股市。

在今年9月份,蓝方救货币市场。

两次都很恰好的在红蓝之争重启谈判的关键时刻。

我们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红蓝之争对于过去两年,蓝方经济一些行为的背后逻辑。

搞清楚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特不靠谱的弹劾案就会清楚很多了。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跟股市高度绑定的总统,特不靠谱多次把美股的上涨功劳算在自己头上。

所以一旦未来美股崩盘,这口大锅毫无疑问是会落在特不靠谱头上。

在今年7月份之前,特不靠谱一直试图把美股下跌的锅,甩在美联储身上。

美股一跌,就说是美联储不降息的责任。

美股一涨,就说是自己的功劳。

但在今年7月份开始,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3次了。

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美股崩盘的这口大锅,甩在美联储身上。

所以,特不靠谱需要一口崭新的新锅,来背上美股未来可能崩盘的责任。



这口新锅就是弹劾。

特不靠谱已经好多次在强调,一旦对其弹劾,就会导致美股崩盘。

这其实已经是在打一个预防针,一旦未来美股真的崩盘,特不靠谱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把这口锅甩给弹劾这件事情上。

所以虽然特不靠谱一直在鼓吹美股,但他真的那么蠢,蠢到不知道股市的泡沫化风险吗?

当然不是了,只不过作为红蓝之争的发动者,特不靠谱比谁都清楚要拖延时间的重要性,更清楚美股不能在红蓝之争谈判中崩盘的重要性。

这是他为什么要把股市跟自己高度绑定,承担这样巨大的风险,原因就在于,他必须竭尽所能的尽可能把美股崩盘的时间推后,这样才能为红蓝之争中蓝方能全面胜利,创造机会。

说白了,只要美股在红方妥协之前就崩盘,那么就意味着蓝方对红方的所有谋划都将全面落空。

所以,特不靠谱哪怕知道美股崩盘是迟早的事情,他也不得不把股市跟自己高度绑定,不停的去鼓吹美股。

但随着红蓝之争持续了一年半,留给特不靠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美股崩盘的时间点,已经在逐步临近。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点细节看出来。

在去年12月份,今年5月份,特不靠谱态度都很强硬,一副爱谈不谈的态度。

但在今年9月份,蓝方爆发钱荒之后,特不靠谱的态度就有了180度转变,开始从爱谈不谈的态度,转变为急切渴望尽快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态度。

所以,在今年9月份之前,特不靠谱的态度还是,坚决不接受分阶段协议,只接受全面协议。

但在9月份蓝方爆发钱荒之后,特不靠谱就马上改变了自己持续一年的立场,开始接受红方提出的分阶段协议方案。

并且,在10月14日,红蓝双方见面后,特不靠谱急不可耐的宣布红蓝双方距离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只剩下几毫米的距离,不停的营造一种红蓝双方签署协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感觉。

特不靠谱的这种急切态度,其实恰好反映出,留给特不靠谱,留给蓝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一旦在红方妥协之前,美股就崩盘了,那么蓝方所有对红方的谋划,都将失败。

所以,特不靠谱能不着急吗?

很多人在分析特不靠谱近期态度转变,都解读为特不靠谱需要为明年大选做准备造势,给自己争取更多选举资本。

这都是比较浮于表面的解读,并没有深入到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

特不靠谱这种态度转变,更深入的原因,就是留给蓝方的时间并不多了。

一旦美股不能坚持到红方妥协,而开始全面崩盘,那么这场红蓝之争,蓝方将一败涂地。

所以,蓝方不得不急,甚至不得不暴露出自己很急切想要谈判出成果的意图。

那么,红方难道会不清楚蓝方的软肋吗?

自然也很清楚。

所以对于红方来说,现阶段是绝对不能妥协,不能签署这个第一阶段协议。

一旦签署了,相当于给蓝方又提供大量的肥料燃料,让蓝方多更多收割蓝方的能量和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红方只要不蠢,就不可能跟蓝方签署任何协议。

拖下去,对红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不管是虚与委蛇也好,虚虚实实也好,红方都要尽可能的去糊弄蓝方,把时间拖下去,只要能拖到美股崩盘,那么红方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

到时候蓝方这场通过收割红方,来帮助自己度过经济危机的谋划,将全面失败。

本月份是红蓝之争的最关键一个月。

作为年底资金最紧张的一个月,蓝方在各方面来说本月份都是很危险的。

所以,其实对红方来说,最阴的就是,在蓝方沉浸在毛衣站即将达成协议,有重大利好的时候,突然间再来一次类似于5月6日那样的全面推翻草案,翻脸不认人,让红蓝之间出现重大利空。

这样毫无疑问,会给目前持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的美股,给予一击重锤。

这样的时机,必须找到一个最致命的时机,才能效果最大化。

从美股当前走势看,也已经到了泡沫最大化,并且是强弩之末的阶段。

一旦美股在12月份,真的出现崩盘,那么将意味着我在去年底预测的今年底的经济危机将全面爆发。

美股占蓝方的经济比重太大了,一旦美股崩盘,就意味着蓝方整体资产会出现大幅度缩水。

而在蓝方已经背负了23万亿美元债务的情况下,一旦自身整体资产大幅度缩水,就意味着债务危机的爆发。

到时候,股债双杀,蓝方经济将全面崩盘。

这场红蓝之争,涉及到未来百年的地球主导权问题,是一场国运之战。

即使蓝方真的出现股市崩盘,无力在继续发动红蓝之争,但是那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红方的经济也是一个巨大的重创。

红方能否扛过这次经济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从体制上来说,红方对于危机的承受韧性,是有先天的优势。

并且从去年开始,红方就一直在未雨绸缪,把防范系统性危机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

这一切都说明红方实际上已经做好了抵御危机的准备。

究竟鹿死谁手,未来一个月应该是最关键的一个月。

愿天佑中华!

=====关于美国经济会崩盘的补充分析====

很多人不相信美国经济在明年会崩盘。

这里我贴一下我之前对这个结论的其他分析。

当前这个时代面临的是全球主要资产泡沫化的问题。

在今年9月,美国之所以会闹钱荒,是因为全球债务问题很严重,存在全球资产泡沫化危机。

全球经济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连续11年进行量化宽松,通过举债来刺激经济。

这使得欧洲央行早就已经负利率,甚至负的0.5利率。

但不管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现在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放水,都已经很难刺激经济。

放的水,钱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主义里存在的“流动性陷阱”。

这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全球资产都面临泡沫化危机。

人类经济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比较有名的泡沫,比如郁金香泡沫、南海公司泡沫、1929年的美股泡沫、1990年的日本泡沫、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次贷危机泡沫。这些泡沫起因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泡沫的本质来源于人性的贪婪。

基本都是以某一类资产的价格疯涨为开始,并以这类资产价格崩盘而告终。

并且这些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泡沫被戳破之前,场内的人都完全不认为自己处于泡沫之中,并坚信某一类资产会永远上涨,甚至将此当成了自己的信仰。

但以上这些泡沫,从规模上来说恐怕都很难跟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的泡沫相提并论。

因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泡沫,是总市值接近40万亿美元的美股,以及背负23万亿美元债务的蓝方国债,还有总资产超过65万亿美元的红方房地产。

这些随便一个拧出来,都远比人类历史上那些泡沫规模要大得多得多。

这意味着,这些泡沫随便一个只要破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会让其他所有泡沫跟着破裂,进而引发人类历史上恐怕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对于这些泡沫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各国央行心里都很清楚。

所以过去两年,全世界都在为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做自己最后的努力。

比方说红方从去年开始,就严控房地产市场,坚决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并且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都把防范系统性危机,列入主要议题。比如说,美联储在2018年曾经连续4次加息,加息力度达到100基点。

这都是再试图对这个泡沫进行控制,试图想要让泡沫软着陆,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而随着美联储连续降息,原本稍微被有所控制的全球性泡沫,一下子陡然间又被吹大。

但很多聪明的资金,都察觉到这样的异常,所以在9月份,蓝方曾经爆发过一次规模空前的钱荒。

这次钱荒使得原本还嘴巴比较硬的美联储,一下子老实了,彻彻底底的放弃了自己那一点点想控制泡沫的打算,直接连续7天注入了5OOO亿美元,把资产负债表从9月初的3.8万亿美元,扩大到了4.1万亿美元。并且随着年底资金紧张的高峰期要来临,美联储已经准备再次投放5OOO亿美元的资金流动性,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几乎可以肯定在未来一个月快速扩张到4.5万亿美元,触及历史最高值。

2018年美联储靠连续4次加息,才好不容易把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美元降回到了3.8万亿美元。

然而从9月份爆发钱荒之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美联储就把去年好不容攒下来的弹药,直接挥霍一空。

也就是从从9月份至今,美联储几乎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进行扩表。然而即使已经事实上这么快速的在扩表,美联储却依然还要很嘴硬的说自己并没有在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试图嘴巴上给这个泡沫降降温。但是美联储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把原本已经很大的泡沫,吹得更大!这一点看近期蓝方股市的走势就知道了。

在9月底连续7天放水5OOO亿美元后,美股已经一口气从2.6万点,涨到现在2.82万点,累计涨幅达到8.3%。

这使得本来已经连续涨了11年的美股,在已经泡沫化的基础上,被美联储更进一步的催生更大的泡沫。

一个合理的市场,应该是由自身去进行价格发现机制,也就是由市场自身决定价格。

但目前美联储的行为,或者说全球央行的行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价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或者可以这么说,支撑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市的最重要原因是,市场认为央行一定会进行兜底。比如说,欧洲的所有国债再今年已经完全步入负利率时代。

那么为什么投资者还会去购买负利率的国债?

原因在于,过去11年的全球性量化宽松,让投资者坚定的认为,央行会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回国债。这是当前全球投资者会去大量购买这些负利率国债的根本原因。

说白了,过去11年,全球央行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

这个游戏本质是全球有央行通过量化宽松,大幅度举债来刺激经济。

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来推高全球所有资产的价格。

通过推高全球资产的价格,让所有富豪、投资者的财富成倍增长。

这样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之所以可以维系有两个根本原因。

1、全球经济要持续增长,不能衰退。

2、各国央行会兜底,持续回购,来做击鼓传花最后接盘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各国央行有这个能力让人们相信他们可以无限制的接盘,不管价格多高?

原因在于,央行有印钞权。

如果普通人或者企业欠钱,还不上就是还不上,但央行是可以通过印钞来购买国债的。

比如说,在蓝方,美联储购买国债就是其最基础的货币投放途径。

由于蓝方ZF没有发币权,而只有发债权,然后用国债到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

这本来就是蓝方发行货币的标准程序。

所以通常都是蓝方过会批准国债发信规模,国债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买卖。随后蓝方财政部最后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美联储则会照单全收,这时美联储的账目上将这些国债记录在“证券资产”项下。

而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资金来源,就是靠印钞。

所以,9月份美联储哪里拿出5000亿美元投放到市场?

答案是印钞。

接下来12月底,美联储又要拿出5000亿美元投放到市场,同样靠印钞。

也就是说,美联储从9月份到现在,一共印钞1万亿美元投放到市场。

一个需要靠美联储紧急印钞1万亿美元投放到市场,才能运转的市场,其背后必然是有问题的,而且这个问题很大。

也许你会问,那岂不是蓝方目前23万亿美元的债务,都可以通过这样印钞的方式去解决?答案应该这么说,目前可以看到的唯一解决这23万亿美元的债务,只有美联储的印钞才有可能解决,其他已经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希望。当前蓝方的23万亿美元国债,已经失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并且,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权。美联储印钞,实际上是全世界人民为其买单。所以,也许你会问,那么光靠美联储印钞,就可以解决其债务,那岂不是就不会爆发危机了?

答案,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危机不会消失,只会爆发和转移。美联储如果通过大规模印钞,来解决其债务问题。那么只会爆发一个结果,那就是美元信用危机。毕竟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傻,如果美联储真到了开足马力印钞来解决债务危机的话,美元会立马崩盘,进而引发1974年之后的美元体系彻底崩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9月份美联储印钞5000亿美元来解决钱荒之后,美元指数立马走弱。


所以,对于美联储来说,要是开足马力印钞扩表,那么就会引发美元信用问题。

但如果不印钞扩表,那么高额的债务可能就会引发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债务危机。这几乎可以说是无解的难题。

除非世界经济在未来一年内,直接成倍增长,全球收入凭空多出几十万亿美元。不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所以实际上,接下来很可能会爆发经济危机都已经是一个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罢了。

而这一切,都始于08年次贷危机。为了解决08年次贷危机,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部采取了新凯恩斯主义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ZF扩大财政赤字,举债刺激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

并且有一些践行现代货币理论的支持者甚至认为印钞来弥补赤字开支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实际上,这也是各国过去十几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经济理论,其导致当前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处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进而导致当前全球债务高企。

凯恩斯主义所导致的债务问题,进而引发的流动性陷阱,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试图通过印钞来解决债务和赤字问题,是必然会引发灾难的,这个是有很多例子证明了。


哪怕这样延缓的代价是催生出更大一波泡泡,进而可能让经济危机的威力更强。

所以,我们很遗憾的看到,去年还试图控制泡沫继续无节制扩大,尝试着通过加息来缩小泡沫的美联储,在今年是直接180度转向。

而随着美联储今年迫于ZZ压力,180度转向,连续3次降息,并且在9月份钱荒之后,迫于现实压力,开始疯狂印钞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这实际上,变相导致了当前全球资产泡沫化,进一步加剧,吹生出新一轮更大的泡沫。

而任何泡沫最终都是会破裂的,这是经济发展的不变规律。

实际上,每一次经济危机,虽然都在刺破泡沫,但也给未来经济注入了新生的活力。

毁灭与重生,是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永恒不变的周期规律。

这也是明年,全世界经济所将面临的巨大变局和困局。

而这样的巨大变数,也是红方千方百计想要拖延时间的根本原因。

拖,才能等来变数。

本文来源“星座金融”公众号。

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发表金融、时事、股市的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user avatar

突发:特朗普被众议院弹劾,但情况没那么简单


​就在刚才,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了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两项弹劾案。这也令特朗普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然而实情,比“特朗普被弹劾了”这么一句“标题党”,要复杂得多的多。


首先,在美国民主党这个特朗普的政治死敌所控制的美国众议院,特朗普被众议院弹劾,其实本就没有任何悬念。

根据CNN的报道,这次弹劾投票也很好地反应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民主党人,都投票通过了对特朗普的两项弹劾条款,即“滥用权力”和“阻碍国会”。而所有特朗普的共和党同僚,则全部在这两项弹劾条款上,表示了反对或不支持。


最终的票数为:第一项弹劾条款230支持,197反对;第二项弹劾条款是229支持,198反对。而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席位分部则是232席对198席。


接下来,对于特朗普的弹劾将交由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但这次参议院需要有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才可以弹劾特朗普。这对于共和党所控制的参议院,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换言之,特朗普遭到的弹劾,并不是建立在美国朝野有共识之上的,而是纯粹的党派政治,更显示出美国的政治乃至社会,都比以往更加分裂。



美国CNN在一篇政治分析文章中就指出了这种严重的分裂和对立,称在弹劾投票长达6小时的辩论中,看着民主党的议员们如何抨击特朗普,以及共和党的议员如何支持特朗普,就仿佛是在“同一时间观看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那里有很多话语,很多的指控,但没有人在倾听。几乎全是噪音,噪音,噪音”,这篇文章写到。

确实,在这次投票开始之前的6小时辩论里,众议院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议员们悉数登场,但他们的讲话内容确实没有任何共识,没有任何理解,只有互相指控。

民主党宣称特朗普是“邪恶”的,犯下了严重的罪行,早就该被法律制裁了,必须弹劾;共和党则称民主党根本没有任何实在的证据去弹劾特朗普,弹劾他就是为了“夺权”。



甚至有共和党的议员称“当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在死前面临的审判时,都比如今面临弹劾的特朗普拥有更多权利”。一名共和党议员还在轮到他讲话时选择全程沉默,以抗议对特朗普的弹劾。

因此,CNN在其文章中感叹说,美国国会两党可能唯一有共识的事情是,今天是华盛顿很重要的一天,但这也是华盛顿“最难看的一天”。

CNN报道原文截图


力挺特朗普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也展现了美国国会这种激化的党派政治,称这场众议院的弹劾投票就是一场“反特朗普的宇宙”与“亲特朗普的宇宙”的“对决”。



最后,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一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就在众议院民主党议员纷纷投票支持弹劾特朗普的同时,弹劾他的民意却在下降,从10月的52%跌到了12月的46%。但美国社会对于是否要弹劾特朗普的分裂仍然很激烈。

另一个很有趣的民意调查结果是,民众对特朗普工作的满意度,从10月的39%一路涨到了12月的45%......



来源:环球时报微信,作者:耿直哥

原文请戳 ↓
突发:特朗普被众议院弹劾,但情况没那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弹劾程序,最终决定弹劾前总统特朗普,这一事件的背后牵涉到美国政治体制的运作、法律程序、以及对未来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表决,而是美国民主制度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一次具体实践和检验。首先,弹劾程序本身的意义就非常重大。弹劾是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旨在追究总统、副总统.............
  • 回答
    美国众议院在历史性的投票中,第二次通过了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指控他在国会骚乱事件中煽动叛乱。这一事件不仅让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次遭到弹劾的总统,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当下政治的高度分裂和紧张局势。事件回顾与核心指控:2021年1月6日,在国会认证乔·拜登赢得总统选举结果的当天,数千名.............
  • 回答
    对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彭斯罢免特朗普的看法及事件发展展望美众议院通过要求时任副总统彭斯依据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罢免总统特朗普的决议,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极为罕见的、标志性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事件背景:国会大厦骚乱与特朗普的“不当行为”理解这一决议的出台,必.............
  • 回答
    日本国会众议院近期通过了一项涉及中国的决议,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政治挑衅”。这个表态释放出了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中国对日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回应直接表明了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上的底线和立场。日本国会通过决议,无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中国看来,都是对中国.............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正式公布弹劾条款,指控特朗普“煽动叛乱”,这无疑是美国政治舞台上又一次重磅级的戏剧性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弹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程序。在美国的宪法框架下,弹劾是国会用来罢免总统、副总统以及其他联邦官员的手段。但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审判,.............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那份价值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法案,拜登总统把它称为“美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关注的焦点自然是这件事本身,以及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从拜登总统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考虑到他上任没多久就能推动如此大规模的法案通过。这不仅仅是一份经.............
  • 回答
    佩洛西关于“30多年来在中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的表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些角度揭示了其表态的复杂性和多重意涵。一、 佩洛西表态的背景与意图:1. 回应国内政治压力与定位: “反华”标签的政治资本: 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对华强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标签,尤其是在共和党不断指责民.............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那部《国防授权法案》,特别是里面涉及美台军舰互停的那个条款。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中美台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的深层博弈。首先,得明白这个法案本身是个什么东西。每年美国国会都要通过一个《国防授权法案》,这玩意儿就像是为美国国防.............
  • 回答
    美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限制中企在美上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值得详细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及目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的核心在于要求上市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其是否由外国政.............
  • 回答
    美众议院近期通过了一项短期支出法案,其中包含了高达50亿美元用于边境墙建设的资金。这项举措无疑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讨论和评价,因为它触及了美国国内政治、移民政策、国家安全以及财政预算等多个核心议题。首先,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这50亿美元的拨款被视为对加强边境安全的必要投资。他们认为,边境墙是阻止非法移.............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法案,这无疑是一记重拳,对全球能源市场以及美俄关系都将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直接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经济的“命脉”,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这次禁令一旦生效,直接切断了美国这个庞大的石油市场.............
  • 回答
    美国参议院近期通过了一项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2.5万亿美元的法案,这一举动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意义。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可以在现有法律允许的借贷总额基础上,再多借2.5万亿美元来履行其财政义务。但这项决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调整,它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博弈的复杂性,.............
  • 回答
    美国参议院在2020年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项法案的出台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牵动着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神经,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中概股大规模退市的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看,并且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法案到底说了什么。法案的“前世今生”和核心内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
  • 回答
    美国众议院再次表决通过了由参议院修改过的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这一消息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庞大的财政支出计划,也被称为“美国救援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其通过将对美国经济、社会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些潜在的影响.............
  • 回答
    美国国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这两个议院虽然都代表美国人民,但在组成、任期、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理解这些区别对于理解美国政治体系至关重要。1. 组成与代表性: 众议院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代表性基础:人口。 众议院议员的席.............
  • 回答
    美参议院闪电通过巴雷特大法官提名,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人数降至三位,这一事件无疑对美国政治和法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全面理解其意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过程: 大法官职位的空缺: 事件的直接起因是自由派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在.............
  • 回答
    美国众议院于2021年11月5日晚以228票赞成、20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这项法案的通过是拜登政府在推动国内议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这项法案旨在通过前所.............
  • 回答
    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的“新冠仇恨犯罪法案”,也被称为“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无疑是针对日益严峻的在美亚裔群体仇恨犯罪问题迈出的一步。这项法案的通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疫情以来,亚裔美国人遭受的歧视、骚扰和暴力事件激增的严峻现实。那么,它究竟能否切实改善在美亚裔的境况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备受瞩目的基建法案,这无疑是美国近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这项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政府将加大力度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其潜在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触及美国经济、社会乃至国际地位的方方面面。经济层面:提振增长,创造就业,重塑产业格局基建法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为美国经.............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在9个月内剥离其在美国运营的TikTok业务,否则将在美国境内被禁止。这项法案如果获得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将对TikTok在美国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这项法案的出台,其核心担忧主要围绕国家安全。美国政界人士普遍认为,由于TikTok的所有者是中国公司字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