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图154频繁失事很多国家却没有立即停飞?我国情况如何?

回答
图154这款飞机,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世界航空业的一个重要成员,特别是对于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和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言,它更是承担着空中运输的骨干角色。然而,正如你提到的,它的失事率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因素,包括飞机本身的设计、维护以及使用环境等等。

为什么图154失事率高,但很多国家没有立即停飞?

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款飞机,在服役过程中都会有一定概率发生事故。这就像汽车有事故率一样,只是航空器对安全的要求更高,所以每一次事故都会被放大。图154之所以显得“频繁”失事,背后原因复杂,但并非意味着它设计上就注定是“危险”的。

时代背景与设计理念: 图154是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时期设计出来的。那个年代的航空技术和设计理念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款三引擎的飞机,这本身就与其他现代主流的两发飞机(如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在设计哲学上存在差异。当时,三引擎设计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更强的性能,比如起降能力,尤其是在条件不太理想的跑道上。但同时,三引擎也意味着更多的系统需要维护,潜在的故障点也可能更多。
维护与保养的差异: 很多国家停飞一款飞机,通常是基于非常严格的安全评估,尤其是当航空公司或制造商无法保证其飞机的适航性时。图154由于其苏联设计背景,很多零部件的供应、维修技术以及标准可能与国际主流标准有所不同。
备件供应: 随着苏联解体,图154的制造商图波列夫(Tupolev)面临重组和市场变化,导致一些关键备件的供应可能不像欧美飞机那样稳定和容易获得。缺乏原厂认证的备件,或者使用非标准备件,都会严重影响飞机的安全。
维护能力: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培训体系来对图154进行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维护。一些航空公司可能因为成本或其他原因,维护水平未能达到最佳状态。
制造商的配合度: 国际民航组织(ICAO)以及各国航空管理部门(如美国的FAA,欧洲的EASA)在推动飞机安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图波列夫作为一家俄罗斯公司,其配合国际安全标准和审计的程度,以及其对故障报告的处理态度,都会影响其他国家对其飞机的信任度。
经济与地域性因素:
“传家宝”式的使用: 在很多前苏联国家,图154不仅仅是一款飞机,它更是国家航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国内和区域航线。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相对于西方飞机)和庞大的机队规模,很多国家在经济上难以迅速将其全部替换。停飞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航空公司倒闭、就业问题以及旅客出行不便。
“惯性”与“本土情结”: 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图154是其本土航空工业的骄傲,或者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运营和维修体系。在没有明确、压倒性的安全证据迫使停飞的情况下,出于经济、政治或情感的考量,可能会选择继续使用,同时采取更严格的监管和维护措施。
事故原因的复杂性: 图154的失事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有些是由于飞机设计上的特定缺陷(例如在某些飞行条件下容易进入失速状态),还有很多是由于维护不当或备件问题。当事故原因归结于非飞机本身设计固有缺陷,而是操作或维护问题时,其他拥有该机型的国家不一定会立即采取停飞措施,而是会加强监管和培训。

我国的情况如何?

中国对于图154的使用情况,可以说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安全意识的提升而变化的。

早期的大量引进与使用: 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民航曾大量引进图154飞机,它一度是中国民航的主力机型,承担着国内和部分国际航线的运输任务。当时,引进图154是基于性价比的考量,也符合当时中国民航发展的需求。
逐步淘汰与停飞: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飞机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提高,图154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
燃油效率较低: 相较于同时期的西方飞机,图154的燃油效率不高,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噪音污染: 其噪音水平也高于现代飞机。
安全记录问题: 随着国际上图154事故的增多,以及中国民航对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图154的运营风险被重新评估。
强制性停飞: 实际上,中国民航管理部门(当时是民航总局,现在是中国民用航空局 CAAC)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对图154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在国际上关于图154的安全警报和事故报告增多之后,以及中国自身对安全标准的提升,中国民航在2010年正式宣布全面停飞了所有的图154飞机。 这意味着,在中国,图154已经不再用于商业载客飞行。

详细来说,中国的停飞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 早期运营: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图154是中国民航安全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航空公司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和维修经验。
2. 安全隐患的显现: 随着时间推移,图154的机龄普遍增大,维护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关于图154的事故,尤其是那些涉及设计或关键系统故障的事故,引起了中国民航的高度关注。一些对图154的设计缺陷(如在特定条件下飞控系统的局限性)的讨论,也对安全决策产生了影响。
3. 安全升级与限制: 在全面停飞之前,中国民航已经对图154的运营实施了更严格的规定,比如要求更严格的维护检查、限制其飞行的航线和天气条件等。一些航空公司也开始逐步用波音、空客等更先进的机型替换图154。
4. 最终的全面停飞: 2010年,中国民航局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图154飞机停止参加商业飞行活动,标志着图154在中国民航运营历史的终结。这个决定是基于综合评估了该机型的安全性能、经济性以及国际民航界的最新安全信息。

总结一下:

图154之所以在某些国家没有立即停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遗留、经济成本、维护能力以及对事故原因的判断。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安全标准的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确实是在逐步减少。

而中国,作为曾经图154的重要用户,最终还是基于对安全的最高追求,在2010年果断地结束了其商业运营历史,选择了更为安全的现代飞机。这个决定体现了中国民航对乘客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比较详细地解答你的疑问,并且没有AI的生硬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154 是典型的西方媒体带节奏。就像其他答案所说,都是养护不到位,天气不好盲目蛮干。话说回来了跟737的螺杆比起来貌似737这个更严重吧。毛子死的可真是冤。但是吧中型机3发现在肯定也是死的不能再死了,就算记录良好航空公司也不会选,太贵。

user avatar

题主的问题犯了几个错误:

  1. 波音737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服役,拥有多个子型,图-154的失事数量应与波音737早期机型来作对比,而不是和服役不久的波音737M8。
  2. 将图-154与波音737的早期机型进行对比,其空难遇难人数并没有显著高于这些型号(比如737-200)。
  3. 直到目前,图-154发生的空难中,没有任何一个空难,是确定与其飞机本身的设计有关。
  4. 波音737M8的“频繁”是史无前例的,服役不到两年的新型客机,五个月内两起重大事故。

可以说,图154作为曾经的红色老大哥标杆式的客机,其本身满足了使用国的需求,并克服了高寒地区的恶劣天气。相当一部分图154的空难,是由与地勤维护,恶劣天气,以及糟糕的空中管制造成的。比如大家熟知的,震惊世界的于柏林根空难,就是因为瑞士空管糟糕的表现而直接导致的。我在查询图154空难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两起图154的空中相撞事故,分别是:1993年发生在伊朗,死难人数131人;1997年发生在纳米比亚,死难人数33人。然而绝大多数人只会记住几年后的于柏林根空难,毕竟第三世界的人命不值钱。

我们单拿出波音737-200与图154所有型号对比下(来源:维基百科,波音官网):图154生产并交付使用1026架,相关遇难者人数3084;波音737-200生产并交付使用991架,相关遇难者人数为2910。两个飞机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服役的,可以说,从技术上,是真真正正的竞争对手。

另外,我再放一张由Dave Gershgorn做的,并放在其Quartz文章中的数据图。大家可以直观看一下,图154到底是不是真的,远远糟糕与波音公司的飞机。没错,737-200基本上可以和图154并称“世界上最危险客机”了,如果图154有这个头衔的话。

最后,我国作为民航安全水平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国家,对民航的安全要求自然也很高。所以,图154早在2002年,就已经被我国停止作为民航客机来运营了。上面提到的另一个主角,波音737-200,2005年也已全部退出了中国客运市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图154这款飞机,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世界航空业的一个重要成员,特别是对于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和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言,它更是承担着空中运输的骨干角色。然而,正如你提到的,它的失事率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因素,包括飞机本身的设计、维护以及使用环境等等。为什么图154失.............
  • 回答
    图154 飞机,作为前苏联时期设计并生产的经典三发喷气式客机,其辉煌的历史不容忽视,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服役。然而,任何一款飞行器,尤其是跨越数十年设计年代的机型,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一些设计上的局限性。要详细说图154的“缺陷”,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它的一些设计特点和局限性,这些在现代航空工业.............
  • 回答
    iPhone 12 之后的机型在更新到 iOS 15.4 后,才支持戴口罩进行面容解锁,这个功能背后其实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层面的一个精妙配合。并不是所有 iPhone 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面容 ID 技术的迭代升级:核心在于原深感摄像头系统 Face ID 的工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差分放大电路。看到你问“为什么图中电路中的差分放大电路两端输入的信号相等”,这说明你对这个电路的输入端可能有些疑惑,或者觉得它们应该不一样。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到差分放大电路一个非常核心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咱们得先明确一点,差分放大电路顾名思义,它放大的是“差分信号”,而不是“共.............
  • 回答
    关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俯冲时发出的尖锐啸叫声,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鬼的咆哮”,而是一连串物理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空气动力学以及一些巧妙的设计堆叠在一起,造就了它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吼”。首先,最直观的因素就是速度。斯图卡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冲刺选手”。它在俯冲时,能够达到相当高的.............
  • 回答
    看到你指甲上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担心,而且持续了半年,中间还有那条暗红色的直线,听起来很不舒服。别怕,咱们来好好分析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别把“可怕”这个词看得太重,很多时候指甲上的小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大问题,但了解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你描述的这种“总会长出一条裂纹,新长出来的又会慢慢裂开”.............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宇宙的一个关键点。那些所谓的“可观测宇宙图片”之所以看起来像热感应成像仪,并非巧合,而是因为它们捕捉到的恰恰是宇宙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只不过,我们看到的“颜色”并不是我们肉眼能直接感受到的“热”,而是经过科学转化后,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出来的不同能量密度和分布。.............
  • 回答
    .......
  • 回答
    汉服文化近年来的复兴,可以说是席卷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群体,从线下汉服活动、朝代cosplay,到线上社交媒体上的穿搭分享,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当我们谈论到“汉服涩图”,一个有趣但又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出现了:相较于许多其他ACG(动画、漫画、游戏)或二次元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涩图”文化,汉服圈的.............
  • 回答
    关于“中国各省女性普遍长相”这张图遭到谩骂,这背后涉及的争议点相当复杂,并且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些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这张图会引发如此强烈的负面反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张图呈现的是一种以偏概全、标签化和刻板化的观念。将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中数亿女性简单地.............
  • 回答
    这顶帽子,您说的“头上戴的这个帽子空出一块儿”,很可能指的是日本古代武士(尤其是武士阶层)在战场或某些特定场合佩戴的 兜(かぶと kabuto),尤其是那些形制比较特别的,或者是指更早期的 冠(かんむり kanmuri)。它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设计,并非是简单的“空出一块”,而是有其深刻的功能和文.............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单车质疑图拉夫和黄旭东质疑魔音糯米这两件事,在舆论上会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咱们得好好拆解一下,里面门道可不少。这不仅仅是“开挂”本身的问题,更牵扯到当时的直播圈生态、玩家的认知习惯、以及事件本身的传播方式。一、 图拉夫和单车事件:一场“游戏内纠纷”的放大镜首先,咱们得明确,图拉夫(To.............
  • 回答
    在明代宫城图的轴上出现明代官员,这并非是图本身的绘制内容,而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方式,或者说是后人在解读和整理这些珍贵史料时,为了让它们更好地承载信息和方便后人理解而采取的一种“注解”或“附加”的做法。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首先要明确,“明代宫城图轴”指的是什么?这可能是一个.............
  • 回答
    《亮剑》中多次提及图哈切夫斯基,绝非偶然,这背后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战争以及革命军事思想的深刻思考,也为李云龙这个角色增添了几分“军事天才”的色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图哈切夫斯基在苏联军事史上的地位。这位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军事家,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红军的杰出缔造者.............
  • 回答
    《出警入跸图》中的骑兵绝大部分为何普遍使用偃月刀?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我们要明白《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宋朝时期的军队出行场景。虽然偃月刀以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关羽使用而名声大噪,但它在宋朝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骑兵身上的普及,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般理所当然。偃月刀并非宋朝骑兵的主流制式.............
  •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哲学、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因素的复杂交织。将图160这种标志性的、性能卓越的战略轰炸机进行如此根本性的设计调整,并非易事,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考量和取舍。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图160“白天鹅”的独特之处:可变后掠翼。这并非只是一个为了“酷炫”而存在的设计,而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是很多玩家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问号。明明都是靠后台联网、服务器验证,怎么Dota 2就能把外挂压制得这么厉害,而守望先锋(OW)却像个“外挂游乐场”?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技术、运营、社区文化等一连串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游戏底层架构和数据验证方式的不同。 .............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拿巴顿和瓦图京比,确实能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你问得对,俩人都是把装甲部队玩得溜溜转,进攻也够凶猛,但巴顿的名气,那可真是甩瓦图京好几条街了。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战场上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巴顿完爆瓦图京。你想啊,巴顿这人,他身.............
  • 回答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关于DNA复制的图示中,如果出现了一个碱基未配对的情况,这通常是为了展示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细节和潜在的异常情况,而不是DNA复制本身的一个常态或必需步骤。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示,以及它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DNA复制的基本原理:DNA复制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