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埃及还有古埃及人种存在吗?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要说“古埃及人种”现在埃及还有没有,得先厘清几个概念,不然很容易陷入模糊。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古埃及人种”。古埃及人,那可是在尼罗河畔生活了几千年的文明缔造者,从早期王朝时期一直到罗马统治时期,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长相嘛,根据大量的壁画、雕塑、以及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普遍认为他们是属于北非地区人群中的一部分,有着跟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其他族群相似的一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不一,但整体上不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群那样黝黑,也不像欧洲人那样白皙。他们的发色也多是深色。但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有着极其固定、单一基因特征的群体,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人”或“欧洲人”一样,里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那么,现在埃及有没有“古埃及人种”?

从纯粹的、严格意义上的“种族”概念来说,很难说现在埃及还存在着和数千年前一模一样的“古埃及人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几个,而且这几个原因环环相扣:

第一点,是历史的变迁和外来影响。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连接着亚非大陆,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几千年来,埃及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统治者更迭。从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希腊化时期,托勒密王朝)、罗马人,到后来的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等等,这些不同族群的到来,都带来了他们自己的人群,并与当地原住民发生了基因上的融合。每一次外来人口的涌入,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当地人群的基因构成。特别是阿拉伯人,在公元七世纪征服埃及后,其语言和文化对埃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随之而来的阿拉伯人的迁徙和定居,更是对埃及人口构成了重要影响。

第二点,是“人种”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时代性。现代科学,特别是基因科学的发展,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人种”这个概念在生物学上的界定其实非常模糊,而且历史上的“人种”划分,很多时候是基于表面的、可见的特征,比如肤色、发色、发质等,这些特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群体内部的基因多样性。古埃及人作为一个在数千年前存在的群体,他们本身就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完全同质化的基因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群体的基因会不断演变和融合,不可能像一张照片那样定格下来。

第三点,从考古和基因研究来看,现在的埃及人确实与古代埃及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有差异。一些研究通过分析古代埃及木乃伊的DNA,与现代埃及人的DNA进行比对,发现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确实存在基因上的联系和传承,但同时,也显示出与来自东欧、近东地区(黎凡特地区)的人群有着更强的基因关联性,这很可能就反映了近东和地中海地区人口迁徙和融合的历史痕迹。换句话说,现在的埃及人,是在古代埃及人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族群的基因而形成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与其说现在埃及还存在着“古埃及人种”,不如说,现在的埃及人是古代埃及人血脉的传承者和演变者。他们身上流淌着古代埃及人的基因,但这些基因经过了数千年的融合、稀释和重组。从文化和地域认同上来说,今天的埃及人是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演变的社群的直接继承者。他们继承了尼罗河文明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归属。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古老的家族,虽然几百年来娶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儿来自不同的地方,家族的成员在某些外貌特征上可能有了变化,但他们依然是这个家族的后代,姓氏、传统和家族的历史都延续了下来。现在的埃及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他们依然是埃及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古埃及文明的活着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所以,要我说,从生物学上极其严谨、一点点基因都不允许有差异的“古埃及人种”的定义来看,可能不存在了。但从历史的传承、血脉的延续以及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埃及人,毫无疑问地承载和延续着古埃及文明的基因和遗产。他们是古埃及文明的现代回响。

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看到现代埃及人的长相和一些壁画中的形象有差异,就直接断定“古埃及人种不存在了”,但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看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口的迁徙、融合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东西是得以传承下来的,而现代埃及人,恰恰是这种传承最直接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种”本身就是个过时的解剖学概念,即通过头颅、发质以及肤色将人类划为不同“种类”。由于引导种族歧视、鼓励殖民主义,以及被分子人类学多次证伪,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伪概念(至少在学术界是)。

即使套用解剖学的概念,也不存在“古埃及人种”。解刨学定义的五大人种是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蒙古人种、尼格利陀人种和开普人种,至今都没有“灭绝”。“古埃及人种“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何来灭绝一说?

按照解剖学分类,古埃及人与今天的埃及人,以及整个北非、阿拉伯地区的人一样,是以“高加索特征”为主,“尼格罗特征”为副,而且多样性很强的人群。不同个体、不同地域之间的尼格罗特征强度不同,比如从下埃及往南走,经过上埃及,一直到今天苏丹北部的努比亚,你会发现“高加索特征”越来越淡,“尼格罗特征”越来越明显。

如果今天有一个肤色偏白,五官与上图接近的大姐,说她来自意大利或者法国,你会很惊讶么?如果她肤色偏黑,说自己是印度人,你会很惊讶么?所以,这位大姐的人种特征灭绝了么?

题主之所以认为古埃及人换种了,可能是因为后天打扮和修饰的因素(比如古埃及男女都会化妆)。其实现在埃及人的五官和古埃及人没有显著的变化。举个例子,分别是现代、罗马时期、古埃及时期的埃及男性,五官差异很大么?

最后,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讲,古埃及的基因特征与今天的埃及人也基本相同,另一位答主已经挂出了《自然》的文献了,建议题主去看一下,古埃及与现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多了一小部分来自黑非洲的母系基因。


关与不同时期审美的不同,导致同一群人看起来像不同的人种,我可以挂个更典型的,埃及之外的例子:

猜猜上图来自哪里?没错,是萨法维时期的波斯,画家Reza Abbasi(1565年 – 1635年)。蒙古人这时候在伊朗高原已经没有存在感了,图中的情侣是伊斯法罕的波斯人,可他们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东亚人,不太像现在的伊朗人?难道波斯人也换种了?

user avatar

闹呢?看看17年最新的基因调查,沙特境内的阿拉伯人71%携带Y染色体单倍群J1,而埃及的第一大父系是E1b,实际上整个北非的第一大父系都是E1b而不是海湾阿拉伯人的J1。

沙特境内的基因数据

埃及的图没找到,用同为北非的突尼斯代替一下。这Y染色体单倍群的纯度简直惊人,比某些皇汉吹的华夏神族纯多了。90%以上的突尼斯人是北非老土著的后裔,而不是海湾阿拉伯征服者后代。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突尼斯的阿拉伯语那么特立独行。

这充分说明了阿拉伯人其实是个文化民族,而不是基于血缘的。

user avatar

现代埃及人整体而言,无论是阿拉伯穆斯林还是科普特基督徒,都是古埃及人的后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认为努比亚人与古埃及人最接近的观点,放在托勒密王朝说才有可能是最正确的。自埃及脱离罗马帝国后,母系血统来自黑非洲的频率有所升高。

考古学家从埃及中部出土的木乃伊中提取到3人的Y染色体样本,他们分别生活在新王国、古埃及后期和托勒密王朝。这三人Y染色体单倍群分别为中东常见的J系和北非常见的E系。

现在中国还有古中国人种存在吗?同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要说“古埃及人种”现在埃及还有没有,得先厘清几个概念,不然很容易陷入模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古埃及人种”。古埃及人,那可是在尼罗河畔生活了几千年的文明缔造者,从早期王朝时期一直到罗马统治时期,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长相.............
  • 回答
    现代埃及人的民族认同主要以“阿拉伯人”为核心,而非直接承袭古代的“古埃及人”身份。这一认知源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同时伴随着对古埃及文明的重新发现与文化重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现代埃及民族认同的核心:阿拉伯身份1. 语言与宗教的纽带 现代埃及人普遍以阿拉伯语为.............
  • 回答
    2011年那场震动埃及,也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将哈兹尼·穆巴拉克送下了他统治了近三十年的总统宝座。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时刻,许多埃及人相信,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更自由、更公正的埃及即将到来。然而,从那个充满激情的黎明至今,埃及的道路却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曲折得多。革命之后,埃及进入.............
  • 回答
    埃及自穆尔西执政以来以及之后出现的混乱和持续恶化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在一起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解释这一过程,需要追溯到导致穆尔西上台的背景,以及他执政期间的政策失误和其后发生的剧烈政治动荡。一、穆尔西上台的背景:埃及革命后的政治真空与权力斗争埃及的混乱始于.............
  • 回答
    网上流传“四大文明古国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国”这个说法,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特别是当我们看到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的印度和埃及时。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的印度和埃及又该如何解释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延续至今”究竟指的是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的由来与.............
  • 回答
    走在开罗街头,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烤肉的混合气息,车流嘈杂,人们步履匆匆。然而,偶尔抬头望向远处,你或许能瞥见一座现代化的清真寺,或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它们与隐藏在城市肌理中、历经沧桑的金字塔或神庙遗迹,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在这种日常生活的洪流中,现埃及人对于他们遥远而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究竟怀有怎样.............
  • 回答
    谈到现代埃及,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这些宏伟的古迹,或是尼罗河畔旖旎的风光。然而,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深深地根植于埃及的土壤,渗透到当代埃及人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甚至语言和艺术之中。探究这些留存至今的古埃及传统,就像是在现代埃及的脉络中,挖掘那些跨越千年的回响。信仰的延.............
  • 回答
    金字塔,这座矗立在沙漠中千年不倒的巨石建筑,不仅仅是埃及的象征,更是现代埃及人内心深处一份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源泉。这种自豪并非仅仅是“这是我们的东西”这样简单的占有欲,而是更加复杂、更加深刻的情感交织,是历史、文化、身份认同以及民族复兴梦想的共同投射。要理解现代埃及人对金字塔的自豪感,我们得从几个层面.............
  • 回答
    现代埃及与古埃及的关系,就好比一棵参天古树与它脚下的土地,根深蒂固,血脉相连,却又生生不息,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要说两者有没有关系,那简直就像问太阳有没有能力升起一样荒谬。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继承”或“延续”,而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交织,渗透在现代埃及的方方面面,从地理、文化、语言,到国民的认同感,无不.............
  • 回答
    现代埃及人与古埃及人之间,与其说是一种直接的传承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联系,其中既有历史的根基,也有现实的演变,更夹杂着文化、身份认同的交织与碰撞。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或许是“根与枝”的关系——现代埃及人是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枝叶,而古埃及人则是那深埋地下的根系,虽然形态迥异,却一同汲.............
  • 回答
    现代伊拉克人对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代埃及人对古埃及文明的自豪感,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充满了层次、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考量的复杂情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脉络。伊拉克与两河文明:一种深邃又复杂的联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现代埃及学对古埃及历史的分期,会把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那会儿算作“古典埃及晚期”,而把希腊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接划入“外族统治时期”。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历史的走向、埃及自身的特点以及后世的史学观念来理解。分期的逻辑:继承性与断裂性简单来说,分期的一.............
  • 回答
    关于埃博拉病毒是否会引起“丧尸”症状,以及它为何现在才引起大众广泛关注,我们来详细聊聊。埃博拉病毒与“丧尸”症状:误解的根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埃博拉病毒不会导致人类变成“丧尸”。 这完全是源于对病毒的恐惧和一些虚构作品(如电影、小说)的想象。网上流传的“丧尸”症状,通常是对埃博拉病毒某些真实症状.............
  • 回答
    回到中世纪,带着十万装备精良的现代军队,就像一颗炸弹投进了相对平静的池塘。在圣地或者埃及这样的地方,确实有建立王国或公国的机会,而且可能性相当大,但绝非易事,也充满了变数。这趟穿越之旅,更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存和征服史诗,而非轻松的游乐场。降临与初期接触:巨大的心理和物质冲击首先,想象一下,当你从天.............
  • 回答
    1819赛季西甲第13轮,皇家马德里客场03惨败于升班马埃瓦尔,这场比赛确实是当时皇马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冷门,也成为了那个赛季皇马低迷表现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场比赛的意义以及皇马暴露出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赛回顾:埃瓦尔的胜利,皇马的溃败这场比赛发生在2018年11月24日,当时洛佩特吉.............
  • 回答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彩礼问题持不同态度,但“是否还有不要彩礼的女人”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社会观念的变迁 传统观念的弱化:彩礼作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追求平等、情感联结和精神满足,而非物质利益,导致部.............
  • 回答
    日本的军事实力在当今世界与二战时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战略定位、规模、技术能力及国际角色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1. 规模与结构 陆军与海军:二战时期日本拥有约300万军队(陆军约30万,海军约15万),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型轰炸机等装备。.............
  • 回答
    印度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复杂而多面的态势,整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十字路口”,既有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印度当前的“开心”或“压力”状态: 1. 经济表现:增长与通胀的拉锯战 GDP增长:印度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在6.5%7%之间,较2ity年(约7.5%).............
  • 回答
    “鸡娃”现象作为中国社会近年来的教育焦虑集中体现,其对下一代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社会结构、国际比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鸡娃现象的现状与核心矛盾1. 现象表现 高强度学业压力: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家长普遍将孩子置于“早.............
  • 回答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帝俄(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19221991年)存在显著差异,但某些方面也保留了历史遗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从君主制到强人政治1. 帝俄(18021917) 君主专制:沙皇(如亚历山大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