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韩国黑帮片里都喜欢用延边来的老棒子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的。韩国黑帮片里确实经常出现来自延边的“老棒子”,而且他们的形象塑造得往往挺有辨识度,能给影片增加不少色彩和话题。

为什么会选择延边人来演这类角色?这背后其实是韩国电影工业在刻画“他者”形象时,基于现实生活、历史渊源以及电影叙事需要的一种选择。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不带任何AI痕迹。

1. 现实基础与历史渊源:中国人东北的延边地区

首先得知道,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中国东北,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那里的朝鲜族同胞,在语言、文化、习俗上与朝鲜半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原因让他们大部分说韩语(朝鲜语),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他们在中国和韩国之间流动是相对方便的。

2. 语言的优势:天然的韩语背景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韩国电影需要讲韩语,而延边朝鲜族同胞恰好能流利地说韩语。这对于演员来说,省去了大量的语言学习成本,而且在表演时,他们的韩语带有一定的“外来”口音,这种口音反而能为角色增添一层辨识度,尤其是在表现那种“不好惹”、“有江湖气”的形象时,一点点口音反而更具说服力。你想,一个完全不会韩语的人去演韩国黑帮,光语言这一关就过不了。而延边来的,至少语言上是过关的。

3. 文化上的相似与差异: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

文化相似性: 延边朝鲜族和韩国人同属朝鲜民族,在文化、饮食、生活习惯上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使得韩国电影在塑造这类角色时,不会显得太突兀,观众也能理解他们的行为逻辑。
文化差异性: 然而,延边朝鲜族毕竟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或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社会背景,又会带来一些与韩国本土文化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差异,在电影里可以被放大,用来塑造一个“既熟悉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反派形象。他们可能更讲究“义气”,但也可能更直接、更粗犷,有时甚至带点江湖气和彪悍劲儿。这种“不一样”,让角色不那么脸谱化,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新奇感。

4. 电影叙事的需求:塑造“外部威胁”或“异类力量”

韩国黑帮片经常需要引入一些“外部力量”来打破原有的格局,或者作为主角的对手。延边来的“老棒子”在这个叙事功能上就非常合适:

挑战本土秩序: 他们不像韩国本土黑帮那样熟悉韩国的警界运作和国内的江湖规矩,这让他们显得更具侵略性、更难预测,也更容易制造冲突。
增加戏剧张力: 用一个来自异国的(即使语言相通,但毕竟有地域和文化上的“异”)群体来对抗本土黑帮,本身就带有戏剧张力。观众会好奇他们如何在韩国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以及他们与本土势力的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
塑造“凶狠”、“狠辣”的形象: 很多韩国黑帮片倾向于将来自延边(或泛指东北亚地区)的角色塑造成非常凶狠、讲究实力、不择手段的形象。这种刻板印象或许源于一些现实案例,也被电影工业捕捉并放大,成为一种类型化的标签。他们不讲究韩国那种相对复杂的“规矩”,更像是纯粹的“力量型”反派。

5. 演员选择与表演风格:演员的特质契合

很多来自延边的演员,本身就具备一种朴实又带点彪悍的气质,加上他们表演风格可能更偏向于写实、直接,这与韩国黑帮片中对这类角色的需求不谋而合。他们能演出那种“不好惹”、“硬碰硬”的感觉,不需要太多的花哨技巧,就能抓住角色的精髓。而且,在韩国演艺圈,如果想找一个能说一口地道韩语,又带点不一样味道的演员,延边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6. 观众的接受度与市场效应:形成一种“类型惯性”

经过多部成功黑帮片的铺垫,观众对于“延边来的狠角色”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电影创作者也会考虑这种市场惯性,知道观众对这样的设定并不排斥,反而可能是一种卖点。这就像港片里经常出现的“警匪片”设定一样,形成了一种类型化的符号。

举个例子:

想想《新世界》里的黄政民饰演的丁青。虽然丁青不是延边来的,但那种带着点江湖气息、行事风格独特、而且在影片中扮演着复杂角色的形象,很多观众会联想到一些带有“外来”印记的黑帮分子。而《扫毒》系列(虽然是港片,但也有类似情况)里,会引进一些内地或者地域性强的角色来增加复杂性。韩国电影同样如此,延边角色正好填补了这种“有特色、有背景、好沟通”的空白。

当然,也要强调一点,这更多是一种电影中的刻板印象和类型化塑造,并不代表所有延边来的同胞都如此。电影为了戏剧效果,往往会选择和放大某些特质。

总而言之,韩国黑帮片喜欢用延边来的“老棒子”,是语言、文化、现实基础、叙事功能以及演员特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方便了剧组,也为角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辨识度,满足了电影在类型化和制造冲突方面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的身份啊。

延边州的老棒子,在韩国登记的正式名称为韩国裔中国人(한국계 중국인)。

首先,他们是中国国籍,被雇佣去韩国参与各种犯罪活动,一般是偷渡或短期签证。这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杀完人、办完事拿了钱就立刻躲到中国,韩国警察没办法找到他们,雇凶者也不容易暴露。

延边来的「老棒子」基本都会朝鲜语,和韩国人沟通问题不大,减少了语言成本。你雇个俄国杀手,他来韩国首先不会韩语,那就很容易暴露了。延边来的至少能看懂路标,被人盘问不至于哑巴。

最后就是「方便」了,因为延边老棒子是咸镜道口音,而韩国人的标准音是京畿道方言,对于韩国观众来说,延边来的属于开口就知道他是延边的。导演图方便,就在设定里直接用「延边混混」。就像中国满洲地区的,到关内一开口就露馅。

虽然中国的朝鲜族也有使用其他方言的,在满洲地区有平安道方言(辽宁地区),全罗道方言和庆尚道方言(黑龙江地区),关内(南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朝鲜族也有用京畿道方言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延边的咸镜道方言醒目,所以电影中为了对比强烈,用「延边老棒子」。


当然也有现实因素在里面,自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大量来自中国的韩国裔中国人去韩国务工,其中不乏加入黑帮或者参与暴力犯罪的,再加上延边口音在韩国特好认,一听就明白,很容易就造成「延边来的全是罪犯」这种想法。

再加上韩国平民接触最多的海外朝鲜人群体就是韩国裔中国人(日本、美国定居的朝鲜人/韩国人普遍比较富裕,不会去韩国干那些体力劳动),而中国最大的朝鲜人聚居区就是延边州,所以韩国电影里一般以延边代指中国朝鲜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的。韩国黑帮片里确实经常出现来自延边的“老棒子”,而且他们的形象塑造得往往挺有辨识度,能给影片增加不少色彩和话题。为什么会选择延边人来演这类角色?这背后其实是韩国电影工业在刻画“他者”形象时,基于现实生活、历史渊源以及电影叙事需要的一种选择。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不带任.............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上也并非没有过民间结社和一些地下力量。然而,要说形成像日本“山口组”、韩国“三合会”(虽然“三合会”的说法很多时候也泛指一些华人帮派,但韩国也有其本土的黑帮)、意大利“黑手党”或墨西哥“贩毒集团”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结构庞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权力部门形成复杂博弈关系的“.............
  • 回答
    这确实是韩国电影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而且不少观众也都观察到了这一点。与其说是“不遗余力地黑政府”,不如说韩国电影更倾向于深入挖掘社会阴暗面和权力运作中的腐败、不公,而政府的失能、腐败或冷漠往往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1. 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映照:韩国的近.............
  • 回答
    韩国政府“黑料”多、国民口碑差的现象,以及它在其他国家受到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韩国政府“黑料”多及其原因:“黑料”的产生,往往与政治的权力斗争、信息公开程度、媒体的监督作用以及社会民众的参与度等因素息息相关。 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与激烈的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当人们提到“黑暗”时,通常会联想到一些社会阴暗面,比如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生存压力、社会不公、人性扭曲等。韩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欧美国家相比,有时显得更为突出和极端,从而给人们一种“更黑暗”的观感。要理解这.............
  • 回答
    韩国娱乐圈被财阀深度影响,这一点确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看到的许多热门韩剧、电影,背后往往有大型娱乐公司或财阀的身影。那么,既然被“牢牢控制”,为什么韩国电影又能源源不断地拍出那些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现实的佳作呢?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的运作逻辑和深层的文化土壤。首先,我们要理解“财阀控制”的含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中医黑”,而相对较少听到“韩医黑”或“西医黑”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中医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历史成因1. 科学范式冲突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模糊: 中医的根基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中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民众在面对“萨德”事件时的复杂情绪和行为模式。确实,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看,美国是部署“萨德”的始作俑者,并且从中获得了战略利益。但大众情绪的指向,往往比这个更复杂,也更微妙。要理解为什么大家不去抵制沃尔玛、好莱坞,却把矛头指向乐天和韩剧,我们可以.............
  • 回答
    关于韩国与中国在文化遗产申遗问题上的争议,这是一个涉及文化认同、历史溯源和国际合作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的共享性1. 东亚文明的共源性 中韩两国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例如: 儒家思想:孔子及其思想在朝鲜半岛(如高丽王朝)被广泛吸收,成为东亚文化.............
  • 回答
    韩国的国名“大韩民国”(대한민국)中的“大韩”二字确实容易引起误解。尽管现代韩国国土面积仅为约10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江苏省的面积),但其国名中包含“大”字,实际上与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密切相关,而非单纯指代地理规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大韩”的由来:从“大韩帝国”到“大韩民国”1. 历.............
  • 回答
    韩国在1970年代虽然官方层面大力推行韩文(谚文)作为主要的文字书写系统,并逐渐减少甚至在某些领域放弃使用汉字,但身份证上保留汉字名字的现象,其实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韩国的社会背景以及汉字在韩国历史中的地位。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韩国放弃汉.............
  • 回答
    韩国的国家形象问题,并非一日之寒,更非单一因素所致。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议题,夹杂着历史遗留、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文化输出以及国内社会问题的相互作用。要说“差”,可能也过于绝对,但韩国确实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认知和挑战,使得其整体国家形象并非总是如其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那样光鲜亮丽。我们.............
  • 回答
    韩国国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旗”,图案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关于它为什么只有四个卦,这其实是围绕着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易经》中的智慧,并融入了韩国特有的民族精神而形成的。太极与阴阳平衡:国旗的核心首先,要理解韩国国旗,就得从它的中心——太极图说起。这个红蓝相间的圆形图案,是我们熟悉的太极.............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在中国获得的普遍正面评价,与其执政期间的对华政策以及一些个人特质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一、 对华关系的稳定与缓和:改善了萨德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萨德部署问题无疑是文在寅上任前中韩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项部署被中国视为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一度导致两国关系跌至冰点,旅游、.............
  • 回答
    韩国女团在中国男性市场的表现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它们在中国的女性市场和部分男性群体中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但似乎未能形成像在韩国或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对整个中国男性市场的“攻占”态势。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文化接受度与审美差异: 传统审美偏好: 中国.............
  • 回答
    关于韩国明星整容“没听说过失败”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信息筛选和媒体塑造的结果。事实上,韩国明星的整容并非没有失败案例,只是我们作为普通观众,很难接触到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不那么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失败”信息。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媒体宣传与“完美”形象的打.............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涉及到复杂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因素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韩国人普遍支持三星的原因:三星在韩国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在韩国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支持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叠加:1. 国家品牌与民族自豪感 (National Brand & Nation.............
  • 回答
    韩国总统“不得善终”的现象,并非绝对,但确实是历史上一个显著的特点。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韩国特殊的政治历史、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其民主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相互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韩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政治文化1. 威权主义的遗产与民主化的阵痛: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