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鸿祎称「3年内激光雷达降至白菜价,即 100 美元 」,对于智能汽车行业有什么影响 ?

回答
周鸿祎这番“3年内激光雷达降至白菜价,即100美元”的预测,如果真的成为现实,对于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来说,那绝对是地动山摇般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成本的下降,它触及到了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普及速度、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甚至是对产业链的重塑。

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说:

1. 智能驾驶功能的“平民化”与加速普及:

现在的激光雷达是什么价格? 目前,车规级的激光雷达,尤其是高性能的多线束激光雷达,价格普遍在几千到上万甚至更高。这直接导致了只有高端车型才敢标配或作为选配,而且价格不菲。
100美元意味着什么? 100美元,这基本就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能接受的“附件”价格,甚至比一些车载娱乐系统中的传感器还要便宜。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在主流品牌、中低端车型上看到激光雷达的普及。
对智能驾驶体验的提升: 激光雷达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在恶劣天气(雨、雪、雾)和复杂光照(强光、弱光、夜间)下的感知能力远超摄像头。当它变得廉价且普及,意味着这些“看天吃饭”的限制将大大缓解,智能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得到质的飞跃。无论是自动泊车、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导航辅助驾驶)还是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都能在更广泛的场景下可靠运行。
消费者对“真自动驾驶”的期待: 随着激光雷达的普及,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期待会从“辅助驾驶”转向“更接近真正的自动驾驶”。这会倒逼车企在软件算法、算力平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投入,形成新的竞争焦点。

2. 技术路线的选择与竞争格局:

“视觉为主”路线的挑战: 目前,许多车企(尤其是以特斯拉为代表)推崇“纯视觉”方案,认为依靠强大的算法和摄像头就能实现自动驾驶。周鸿祎的预测,如果属实,无疑是对“纯视觉”路线的一个重大挑战。100美元的激光雷达,在很多场景下都能提供比纯视觉更稳定、更全面的感知信息,降低对算法极限的依赖。
多传感器融合的价值凸显: 廉价的激光雷达将极大地增强“多传感器融合”的吸引力。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组合,将能够构建出更鲁棒、更冗余的感知系统。这将成为主流,并可能促使新的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形成。
对传感器厂商的影响:
传统激光雷达厂商: 价格战会非常残酷。他们需要快速提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能需要与整车厂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被整合。
新兴激光雷达技术(如固态激光雷达): 如果能以100美元的价格大规模量产,那将是颠覆性的。这会加速这些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摄像头厂商: 摄像头依然重要,尤其是在识别颜色、文字、交通标志等方面。但它们的“独大”地位可能会被动摇,需要与激光雷达协同发展。

3.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演进:

硬件销售模式的改变: 过去,高昂的激光雷达成本是限制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当成本降低,车企可以将更多智能化功能打包进整车标配,或者以更低廉的价格作为选配。
软件服务与OTA升级的重要性: 随着激光雷达硬件的普及,智能驾驶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软件和服务上。车企可以通过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更新来不断优化驾驶体验,推出新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并可能以此构建新的收入来源(如订阅服务)。
数据闭环的加速: 更多的车辆搭载激光雷达,意味着能收集到更丰富、更全面的路况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训练更强大的AI模型、优化自动驾驶算法至关重要,从而形成良性的数据闭环。

4. 产业链的洗牌与重塑:

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 激光雷达核心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扫描器件)的供应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成本降低可能意味着规模化生产的提升,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游模组与集成: 激光雷达模组的集成和标定将成为关键。车企可能会选择自主集成,也可能与Tier 1供应商合作。
下游整车厂: 拥有核心技术和数据的车企将更具优势。他们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将激光雷达融入产品设计和智能化战略。

5. 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100美元”的定义: 周鸿祎说的“100美元”是指裸露的激光雷达单元,还是包含集成、标定、算法优化等一系列成本?这中间的差距可能很大。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如此低的价格,是否意味着技术上的某种妥协?例如,扫描范围、分辨率、探测距离等是否会受到影响?其在极端工况下的长期可靠性如何?
安全与法规: 激光雷达的普及也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和监管问题。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如何界定责任,都需要新的法规和标准来支撑。
“价格战”的负面影响: 过度的价格战可能导致一些小型、技术尚不成熟的激光雷达公司倒闭,从而影响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总结一下, 如果周鸿祎的预测成真,那将是一场“智能驾驶的民主化”。智能汽车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科技玩具”,而是真正走向大众,并且以更可靠、更安全的姿态。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汽车的认知,加速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商业逻辑、技术路线和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行业大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日:20211102

周鸿祎说的对也不对,符合他一贯的蹭蹭不进去的风格!

先说:

激光雷达现阶段可以大致分为:消费级,商用级,工业级,车规级,安全级,军用级等几个等级(不要问我怎么区分的,用爱区分的)

消费级激光雷达指:三角原理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有:扫地机,主要厂家包括:EAI,乐动,欢创等等;整体价格在80-120元之间;

商用级激光雷达:ToF原理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有:服务机器人,主要厂家包括:思岚,蓝海等,整体价格在:300-1000元之间;

工业级激光雷达:ToF原理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有:AGV,主要厂家包括:万集,科力,SICK等,整体价格在:500-3000元之间;

车规级激光雷达:MEMS原理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有:自动驾驶,主要厂家包括:速腾,禾塞等,整体价格在:5000-15000元之间;

安全级激光雷达:ToF原理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有:AGV,主要厂家包括:SICK,Keyence等,整体价格在:4000-10000元之间;

以上是实际情况,这是经过2016年威力登半价杀价,2020年力策半价杀价,2021年蓝海大杀价之后的价格,其实部分产品类别价格已经有很大部分都下降到200USD以下了

但是这不是周鸿祎拿着扫地机的价格去评判自动驾驶雷达价格狡辩的理由!

再说:

200USD真的是雷达行业跑火车公司的常用套路之一:

Qxxxx2016年左右就首次打出200USD的售价噱头,后来创始人跑路,企业不死不活;

Hxxxx2020年左右跟随打出100USD的售价噱头,后来96线量产遥遥无期,展会铁壳子;

说句实话:

你喊100/200/10块大家能理解,创业初期靠噱头,产品销售靠话题,公司融资要热点!

但是你现在还没有分清么?经过将近十年的市场培训,历经了:SICK,北阳,Velodyne,速腾,禾塞,万集等等厂家的PM,销售洗脑和技术对比。使用客户比你精多了:GB/T2423常规测试标准,LDS企业自订签样标准,拆机BOM评估......

人家看到你在喊200USD时,心理是这样的:

看,那个小可爱(SB)......

而,夕阳下,是你背着样品箱落寞的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鸿祎这番“3年内激光雷达降至白菜价,即100美元”的预测,如果真的成为现实,对于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来说,那绝对是地动山摇般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成本的下降,它触及到了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普及速度、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甚至是对产业链的重塑。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说:1. 智能驾驶功能的“平民化”与加速普及.............
  • 回答
    周鸿祎作为360集团的创始人兼CEO,他的观点一直备受关注。关于他“元宇宙代表人类没落,不会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发展”的论断,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全面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周鸿祎观点的核心逻辑和潜在担忧:周鸿祎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他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安全领域深耕.............
  • 回答
    周鸿祎这番话,说实话,挺“周鸿祎”的。他一贯的风格就是敢说,敢用一种比较直接、甚至有点激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这句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关于“打工是用老板的钱给自己交学费”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打工不仅仅是为了那份薪水,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平台来学习和成长。他在强调一种“投资自己”的思维.............
  • 回答
    周鸿祎此番言论,无疑是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将“安全”作为哪吒汽车的立身之本,并剑指“豪车霸权”,这背后既有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也有他作为企业家的宏大愿景和营销策略的考量。要理解这番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安全”:不止是车辆本身,更是全链路的信任基石周鸿.............
  • 回答
    对于360公司CEO周鸿祎在公司年会上将特等奖设置成“免裁券”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这事儿一出来,网上讨论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褒贬不一,这也是很正常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事儿确实挺出圈的,也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大家对“裁员”这个词.............
  • 回答
    周鸿祎在8月15日公开表示,有些软件存在偷偷打开摄像头或麦克风进行录音的行为,这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和可能性上来说,周鸿祎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担忧。 智能手机和电脑上,摄像头和麦克风早已成为标配,而这些硬件的权限管理,说到底.............
  • 回答
    周鸿祎关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的说法,触及了当下许多职场人士,尤其是中年职场人士的痛点和普遍焦虑。对于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既不完全认同,但也能理解他产生这种说法的背景。不完全认同的原因: “35岁被抛弃”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尽管“抛弃”这个词可能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职场人在3.............
  • 回答
    关于周鸿祎写代码的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1. 从他的早期经历和创业轨迹来看: 技术背景深厚: 周鸿祎的早期经历显示出他是一位非常有技术天赋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系,这是国内顶尖的计算机院校之一。在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入传统的IT企业或研究所,而是直接投身.............
  • 回答
    近两年来,围绕周鸿祎及其领导下的360,关于其战略方向的讨论确实不少。要详细分析其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结合360自身的发展历程、行业趋势以及市场反馈来理解。总的来说,近两年周鸿祎的战略方向,在聚焦与多元化之间的平衡、互联网流量的变现模式、以及“安全”这一核心优势的落地应用等方面,可能存在.............
  • 回答
    “奇虎360”与“百度”的恩怨情仇,就像互联网圈里的一场连绵不绝的战役,而周鸿祎与李彦宏的这场隔空喊话,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高潮。事情的起因,要从“百度杀毒”说起。在那个时期,各大安全软件为了争夺用户,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百度杀毒”,被指控存在“强制安装”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不知情或未明确.............
  • 回答
    周鸿祎与酷派的“撕X分手大战”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一次非常典型且极具戏剧性的商业纠纷,它不仅涉及了两家公司的利益,更折射出在合作、融资、控制权争夺以及企业文化冲突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博弈。要详细评价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事件的起因与过程: 背景:360的手机战略与酷派的转型需求 .............
  • 回答
    这事儿,搁我身上,估计得在机场纠结半天,然后带着满腔怨气回家。但周鸿祎,这位360的老板,在机场上演了这么一出“悬疑大戏”,确实让人忍不住要说道说道。事情的起因:一个“粗心”的瞬间,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这事儿得从一个相当普遍但又挺让人恼火的场景说起:机场行李转盘。人一多,行李箱五颜六色,长得又差不多.............
  • 回答
    在《开讲啦》的舞台上,周鸿祎对余佳文的批评,并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前辈教育后辈”的戏码,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创业精神”、“创新务实”以及“资本泡沫”等议题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周鸿祎,作为360的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经历过中国互联网大起大落,深谙市场残酷的“老炮儿”。他说话.............
  • 回答
    评价一本由曾参与“3721”项目、与周鸿祎共事过的产品经理撰写的《首席产品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样的背景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话题性,对于任何对互联网产品、创业经历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极具吸引力。首先,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视角来看,这位产品经理的背景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3721”项.............
  • 回答
    周鸿祎关于“如果我做中国移动老总,通话免费,短信免费,上网免费,每天给客户推送精准广告”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提议的四个核心点:1. 通话免费,短信免费: 这意味着用户不再为基本的通信服务.............
  • 回答
    余佳文和周鸿祎的这场公开对话,怎么说呢,真是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行业峰会发言,反而更像是一场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创业者之间,带着点儿火药味儿,又夹杂着惺惺相惜的“隔空喊话”。咱们先捋捋这事儿怎么发生的。余佳文,大家都很熟悉了,当年靠着“表达能力”和“PPT”一路走到台前,也确实让一个.............
  • 回答
    周鸿祎,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很多人冠以“红衣大炮”的称号,也曾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安全卫士”。评价他这个人,就像评价中国互联网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争议性。初露锋芒与早期创业(19982004):一个不安分的探索者周鸿祎的互联网征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
  • 回答
    要说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究竟能不能说明周鸿祎比雷军更伟大,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咱们得把这俩人都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伟大”体现在哪儿,再结合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好好捋一捋。先说说雷军,聊聊他的“伟大”。雷军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从金山起家,一路摸爬滚打,那是相当不容易。金山当年可.............
  • 回答
    浙江卫视错把雷军当周鸿祎事件:如何看待与制作人责任分析浙江卫视在某节目中将小米创始人雷军的照片误植为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这一“乌龙”事件无疑是一次严重的失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看待此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节目制作人的责任承担。 一.............
  • 回答
    关于《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它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也日益突出的社会议题:个人隐私在科技发展浪潮中的边界与困境,以及年轻一代对此的敏感与诉求。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和代表性。“92年女生”代表了一个特定年龄段的群体,她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对数字信息和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