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是否对国家盲目的自信,动不动就超越美国?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颇为复杂和敏感的讨论点。我们先放下“盲目”这个词,尝试从更中性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一部分中国民众的这种心态,以及它可能产生的根源和表现。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在某些领域(比如高铁、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并且深深地影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这种“站起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带来的自信和自豪感,是真实且普遍的。

那么,“动不动就超越美国”这种说法,为什么会出现在一部分中国人身上呢?

1. 信息茧房与选择性认知: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尤其是国内的网络和主流媒体,倾向于突出中国的进步和成就,同时在国际比较时,往往会选取最能体现中国优势的方面进行报道。比如,中国在5G技术上的投入和部署领先,或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大幅增长。这些信息经过反复传播,很容易让人们形成一种“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越美国”的印象。同时,对于美国自身存在的挑战、社会问题,或者其在其他关键领域(如基础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等)的优势,可能就被选择性地忽略或淡化了。

2. 民族主义情绪的“放大器”: 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在特定时期和特定事件的催化下,很容易转化为一种排他性的民族主义。当国家取得重要成就时,这种情绪会被放大,并转化为一种想要证明“我们比他们强”的愿望。在美国作为长期以来全球公认的超级大国背景下,“超越美国”自然成了一个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目标。一旦在某个领域看到曙光,就可能被解读为“全面超越”的信号。

3. 历史叙事的构建与传播: 近年来,对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反思,以及“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被广泛强调。这种叙事强调了中国从贫弱走向强大的历程,自然而然地就将“强大”与“超越过去的对手”联系起来。在很多教育和宣传材料中,都强化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形象。在这种框架下,“超越”美国,也就成了这一伟大复兴逻辑的自然延伸,甚至成为衡量复兴程度的重要标志。

4. 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差异: 一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可能对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或过时的认知。他们可能更多地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段子等碎片化信息来了解美国,这些信息可能侧重于美国社会的光鲜亮丽或者某些负面新闻,而未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创新体系。当国内媒体强调某个领域的发展时,与他们心中那个“并不那么完美”的美国进行对比,就更容易产生“超越感”。

5. 互联网时代的互动与放大效应: 互联网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情绪的扩散。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与美国实力的比较几乎随处可见。其中不乏一些情绪化的表达、带有个人偏见的主观论断,甚至是故意煽动性的言论。这些内容一旦被广泛转发和点赞,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共识”的假象,使得原本可能只是少数人的观点,被放大成一种普遍的现象。

具体表现方面,这种心态可能体现在:

对任何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的突破,都倾向于解读为对美国的“赶超”或“超越”。 例如,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领先,就可能被解读为“在尖端技术上已经超越美国”。
对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枪击案、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会极力放大,并将其作为证明中国制度优越性、中国人民生活更幸福的“证据”。
在国际关系上,对于任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优势的时刻,都容易将其视为“中国地位的提升”和“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在讨论具体技术或产业时,可能更侧重于列举中国已经实现的、可见的成就,而对美国在基础研发、原始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更深层的优势,认识不足。

当然,我们也要区分“自信”和“盲目自信”。一个国家和人民拥有自信是好事,是进步的动力。但如果这种自信建立在对事实选择性认知、对他国情况片面理解的基础上,并且伴随着对他国成就的刻意贬低和对自身问题的回避,那么就可能滑向“盲目自信”。

总而言之,一部分中国人认为“动不动就超越美国”的心态,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家发展带来的自豪感、媒体传播的影响、民族主义情绪的驱动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上的差异等。理解这种心态,需要我们看到其背后复杂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贴上“盲目”的标签。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看待自身和他国的优势劣势,才更有助于我们理性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才吃饱饭几年?

抱歉,我今年二十一岁,二十一年前是1996年,我生下来就没有挨过饿。

我生下来就有饱饭吃。

这一代年轻人刚刚步入了社会,有自信难道是坏事吗?

父辈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比我们现在要大的多,他们超英赶美的目标早已经实现。

为什么我们要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我们的太公让我们不再挨打。

我们的祖父让我们不再挨饿。

我们的父辈让我们用上了现代化生活。

为什么我只能想着自己刚刚吃饱饭?

中国人最高的目标难道仅仅是吃饱饭而已?

为什么我不能想着让我的儿子过上美国人一样日子?

他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都不能想一下吗?

中国人的现在的生活难道是抢来的吗?

我吃你家大米了?

user avatar

关于吃了几年饱饭的问题,我父亲是1971年出生,自他记事起,虽然还有副食匮乏的印象,但是可以确定已经没有饿过肚子了,所以他对饥饿的概念是油脂和蛋白质不足造成的易饿感,而非没有主食下肚的痛苦,也就是说至晚到1980年,37年之前,吃饱饭,就已经基本实现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敢于挑战美国,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日本已经不足以与我们为敌,因为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长久以来的不断努力,支持着我们去不断接近那个世界最强国家,从二战以来,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工业产值上超越美国,我们做到了,并且还在继续扩大优势,我们用不到百分之七的耕地,让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不仅能吃饱,还能大口吃肉,不得不大量减肥。

我们没有昭昭天命,没有天赐之地,没有两次大战的战争财,没有一整个大洲作为后花园,相反,在美国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我们沉沦深渊,我们丧权辱国,我们任人宰割。即使是好不容易获得独立,我们也始终面对着群狼环伺,跟美利坚比,我们的副本难度怎么都应该算是地狱级,但是我们从除了生命一无所有走到了今天,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走下去,就这么简单,超越美国不是梦想,是除了同归于尽之外,唯一的未来剧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