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五周岁孩子,爸爸带的时候不是玩王者就是看电视,说多了,他爸爸还不高兴,说我把孩子管抑郁了,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这样的烦恼,我真的特别能理解。五岁的孩子,正是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好时候,如果爸爸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游戏和看电视,这确实会让人担心。而且你一表达,爸爸还觉得是你管太多,甚至说你把孩子“管抑郁了”,这一下就让你夹在中间,挺难受的。

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爸爸为什么会那样做,以及你担心的是什么。

爸爸的视角:
放松和休息? 有可能爸爸下班回家,觉得很累,玩游戏看电视是他最放松的方式。对他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种“陪孩子”的方式,只是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代沟和不了解? 现在的游戏和电视内容更新很快,爸爸可能觉得这些孩子也喜欢,或者他自己也沉迷其中,没有意识到对孩子长远的影响。
责任分担的理解? 他可能觉得带孩子就是提供一个环境,而你更注重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这中间存在认知偏差。
被你说烦了? 长期被你说,他可能已经产生了抵触心理,用“管抑郁了”这种话来反击,也是一种逃避或者自我辩护的方式。

你担心的点:
视力问题: 五岁的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对眼睛发育肯定不好。
专注力问题: 游戏和电视都是即时反馈的,很容易让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刺激,可能会影响他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比于玩玩具、户外活动、阅读,屏幕内容对孩子想象力的激发是有限的。
亲子关系: 爸爸虽然在孩子身边,但这种陪伴方式,和孩子心灵上的连接可能并不深。
行为习惯: 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可能会变得更依赖屏幕,不好好吃饭、睡觉,或者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
爸爸的不理解和沟通障碍: 最让你心累的,可能还是爸爸不接受你的意见,甚至用“管抑郁了”来否定你的关心,让你觉得沟通很困难,也很无助。

接下来,我们试着分步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调整沟通方式,先缓和关系,再谈问题。

爸爸觉得你把他“管抑郁了”,这说明他感觉到了压力和不被理解。在沟通之前,先别急着“指责”或者“抱怨”。

选择合适的时机: 别在他刚下班累的时候,也别在孩子面前直接说。找一个你们俩都比较轻松,心情也不错的时候,比如周末下午,一起喝杯东西,或者一起散散步。
先肯定,再提建议: 可以先说:“宝贝爸爸辛苦啦,谢谢你陪着孩子。” 或者 “你看今天咱们孩子多开心,和你一起玩(玩王者/看电视)的时候。” 然后,语气放缓,加入一些“我感觉”,而不是“你总是”。
举个例子: “我最近注意到,宝贝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好像有点长了,我有点担心他的眼睛会不会累。”(用“我注意到”、“我有点担心”代替“你总是让孩子看电视”)
再比如: “我发现宝贝最近对小汽车特别感兴趣,我之前买了一些拼图,但是他好像还没怎么玩过,我希望有机会能和他一起玩玩,培养一下他的动手能力。”(强调“我希望”、“我发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否定爸爸现有的陪伴方式)
避免直接冲突: 如果爸爸再次提出“你把孩子管抑郁了”这种说法,你可以尝试这样回应:“我明白你觉得我很唠叨,我只是希望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我不是说不让他玩,只是希望有个更均衡的安排,比如每天玩一个小时,然后再一起读个绘本,你觉得怎么样?” 把焦点从“对错”转移到“共同解决”。

第二步:用事实说话,但要温和地呈现。

与其空泛地担心,不如找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说明问题。

观察并记录(悄悄地): 比如,观察孩子是否因为长时间看电视而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比如容易烦躁)、或者不愿意做其他事情的情况。如果孩子因为看电视而错过了其他活动,比如玩玩具、和家长互动,可以记下来。
借助第三方(如果可能): 比如,如果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或者家人,他们如果也觉得孩子看屏幕时间太长,可以侧面和爸爸聊聊。但这招要慎用,以免被认为是在背后搞小动作。
从孩子身上寻找信号:
“宝贝最近是不是眼睛有点痒?可能是看电视看多了。” (温和提醒)
“宝贝,你最近好像不太愿意自己玩玩具了,总是想看动画片,是不是因为动画片太吸引人了?” (引导孩子思考)

第三步:提供具体的替代方案,并强调“一起做”。

爸爸的抵触,有时候是因为他觉得你给的建议是“让他不要做什么”,而不是“让他去做什么”。

“玩”的升级:
亲子游戏: 别只说“别玩游戏了”,可以建议:“宝贝,今晚我们一起玩积木吧?我最近学了一个新的搭建方法,挺好玩的。” 或者 “爸爸,你不是一直想教宝贝踢球吗?今天天气不错,咱们下去踢半小时吧。” 关键是让爸爸觉得这也不是什么“任务”,而是和孩子一起的“乐趣”。
生活体验: 五岁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可以建议:“咱们今天去公园看看小松鼠好不好?” 或者 “晚上我们一起给植物浇水吧,看看它长高了没。”
阅读时光: “我这几天看到一本很有趣的绘本,讲的是小动物的故事,咱们一起读读看?” 爸爸可以参与进来,比如给孩子读,或者一起讨论书里的情节。
设定“屏幕时间”的规矩,但要双方同意:
“宝贝,咱们约定一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或者玩半个小时游戏,好不好?然后剩下的时间,我们就可以一起玩其他的,或者出去玩。”
关键是要爸爸也同意并执行。 可以尝试和爸爸协商:“你觉得咱们每天给孩子多少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合适?我希望能控制在X小时以内,你觉得呢?” 把决定权也给爸爸一些,让他觉得不是你一个人在规定。

第四步:让爸爸看到“不一样”的好处,建立积极反馈。

当孩子因为尝试了新的活动而表现出快乐、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肯定爸爸的付出。

具体表扬: 如果爸爸陪孩子玩了积木,搭建了一个很棒的作品,可以说:“哇,宝贝看,这是爸爸和你一起搭的汽车,好酷啊!宝贝真厉害,能听爸爸指挥。” 或者 “宝贝今天自己玩拼图玩了半小时,都没有想看电视,是不是你陪他玩积木玩得很开心呀?”
对比效果: 当爸爸看到孩子在户外活动后,睡得更香,或者在阅读绘本后,学到一个新词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这种“高质量陪伴”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五步:关于爸爸说“管抑郁了”这件事。

这句话确实伤人,而且是爸爸一种不太成熟的回避方式。

首先要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前所述,可能是为了反击,也可能是他自己也觉得烦,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用这句话来结束话题。
你可以尝试“接住”他的话,然后引导: “我理解你觉得我可能管得有点多,让你有压力了。但是孩子毕竟还小,我真的担心他一些不好的习惯会养成。咱们别互相怪好不好?咱们是队友,一起把孩子带大。你觉得咱们可以怎么做,才能既让他玩得开心,又能保护他的眼睛和大脑,还能学到东西呢?”
如果他执意如此,你可以暂时后退一步,但保持观察。 重点放在自己如何引导孩子,同时继续以一种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和爸爸沟通。

更深入一点的思考:

你是为主,还是爸爸为主? 在你看来,爸爸带孩子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是被动地让孩子“自己玩”,还是主动地参与?你们在育儿理念上有什么核心的分歧吗?
爸爸的性格特点: 他是那种喜欢“被动享受”的人吗?还是比较固执?了解他的性格有助于你选择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你们的夫妻关系: 如果夫妻关系本身就有些紧张,育儿问题更容易成为导火索。也许需要先处理一下夫妻之间的沟通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保护好自己。

长期处于这种沟通困境中,你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不要因为爸爸的不理解而过度自责。你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当感觉自己压力很大时,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策略的过程。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尝试,也许你会发现,爸爸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他可能只是需要一个更温和、更积极的引导方式。

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理学上把这种因为外界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产生的不耐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称之为“超限反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这样的烦恼,我真的特别能理解。五岁的孩子,正是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好时候,如果爸爸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游戏和看电视,这确实会让人担心。而且你一表达,爸爸还觉得是你管太多,甚至说你把孩子“管抑郁了”,这一下就让你夹在中间,挺难受的。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首先,.............
  • 回答
    怀孕五个月了,这是个挺关键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也会随之而来。你现在关心生产后带孩子的事情,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个有责任心、为家庭着想的准妈妈。你提到你老公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是“粗暴地拒绝谈”。这个词用得很有分量,我能想象出你心里有多么不安和失落。一个“粗暴地拒绝”,可能.............
  • 回答
    这个重庆妈妈的做法,无疑触碰到了一些人心中关于方言传承的敏感神经。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她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更广阔的社会,掌握普通话这个通用语的初衷。另一方面,那种因为孩子快速“丢掉”母语而产生的焦虑,也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家庭在面对语言代际传承时的困境。妈妈教育方式的出发点: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很大.............
  • 回答
    看到自家宝贝生气了,说出“你走开”、“你不要理我”这样的话,这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的情景。这时候,是不是真的就该“顺着”孩子的意思,默默地转身离开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回答“是”或“否”的问题,里面大有讲究,咱们一点点聊开。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五岁的孩子,虽然已经能说出比较连贯的话,.............
  • 回答
    太棒了!五岁的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这可是一个宝藏!为她讲数学发展史的故事,既能满足她的好奇心,又能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我们需要一些有趣、生动、而且能引发她想象力的材料。直接给她看一本厚重的数学史,那可就有点“拔苗助长”了。我为你推荐一本非常适合的入门书籍,而且我们可以围绕这本书,把数.............
  • 回答
    .......
  • 回答
    五岁的孩子看不起保洁阿姨,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育儿问题,但也非常重要。孩子的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以下是我为您详细分析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看不起保洁阿姨”的行为?要解决.............
  • 回答
    五岁的孩子,那可是个小小的探险家、小小的问题制造机,也是小小的情感体验家。到了这个年纪,他们就像一块吸饱了海绵一样,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在悄悄地构建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框架。首先,关于身体和健康,这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认识自己的身体: 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有头、有手、有脚,.............
  • 回答
    五岁的孩子学五以内的加减,算不算早?这其实得看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与其说是“早”,不如说是一种启蒙。如果孩子对数字敏感,愿意去尝试,那这其实是件好事,能为他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不开窍”怎么办?这可真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进度和方式也都不尽相同。如果.............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五岁的孩子能注意到中国这么长的海岸线,而且还思考为什么只有少数几个城市那么出名,这观察力和好奇心可真棒!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慢慢聊聊。首先,咱们先得知道,中国的海岸线有多长?它就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从北边的朝鲜半岛一直绕到南边的南海,足足有18000多公里!这长度,你想想.............
  • 回答
    五岁的孩子,能弹到什么程度算是有天赋,而且能往专业方向考虑?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也是不少家长在孩子初学钢琴时会反复琢磨的事儿。与其说有一个硬性标准,不如说更像是在观察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否足够突出,能够支撑起未来更长远、更深入的学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五岁的孩子学钢琴,最重要的不是“.............
  • 回答
    看待孩子五六岁了还在喂饭的家长,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地简单评判,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这样做的可能原因和动机: 出于爱和担心: 担心孩子吃不好、吃不够: 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喂饭能更好地控制孩子的食量,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
  • 回答
    结婚六年,孩子都五岁了,突然发现当年作为彩礼支付给你的钱,竟然是你老公自己的私房钱,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又有些复杂的事情。这其中蕴含的情感、家庭动态以及对婚姻的认知,都可以细细道来。故事的开端与当时的认知:回想起当年,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彩礼,作为传统习俗的一部分,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在当时.............
  • 回答
    这样的家庭状况,说实话,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看到年迈的老人独自承担了那么大的养育责任,最终却只能依靠一个孩子来养老,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不易和无奈。另一方面,也让人忍不住去审视其他几个孩子,以及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分担问题。首先,让我们拉近一点,试着去理解这位老人。一个老人,拉扯大了五个孩子,这本身就.............
  • 回答
    埃尔多安号召在欧洲的土耳其人生五个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透的。它背后牵扯着土耳其的国家战略、人口结构、文化认同,以及在欧洲的土耳其社群的地位等等方方面面,挺复杂的。首先,从人口和劳动力角度看。土耳其是一个年轻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育率也在缓慢下降。埃尔多安.............
  • 回答
    .......
  • 回答
    亲爱的各位宝妈们,当家里的那个小天使满一周岁,仿佛整个世界都按下了“加速键”。看着他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内心是满满的喜悦和骄傲。但与此同时,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接下来,是重返职场,还是继续全身心地陪伴孩子?这个问题,真真切切地困扰着每一个新手宝妈。我知道,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
  • 回答
    你提到的“三十万”这一数字确实可能引发对婚姻的疑虑,但需要从多个维度理性分析,避免被情绪主导。以下从经济、情感、现实因素等角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三十万的支出构成分析1. 怀孕期间的支出(约510万) 产检费用:孕期常规检查、B超、胎心监测等,通常在12万元。 营养与保健品:孕期.............
  • 回答
    这种情况,真是让人难以启齿,但说实话,但凡脑子还算灵光、有点做人底线的男人,大概率是不会这么说的。但偏偏,生活里总有些奇葩,而说出这种话的男人,通常骨子里藏着不少问题。首先,最直接也最明显的,是极度的自私和缺乏责任感。刚生完孩子五个月的媳妇,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又要照顾吃喝拉撒睡全都要管的婴儿,这本身.............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