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平陵事件曹爽事发该怎么做?

回答
高平陵事变,曹爽这颗大树,终究还是倒了。可问题是,这事儿一旦出了,摆在面前的局面,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不是简单一句“曹爽错了”就能盖棺定论的,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收拾干净的。

首先,得搞清楚,这事儿是谁挑起的,又是怎么挑起的。

表面上看,司马懿是那个关键人物。但他一个人,能玩得转?不可能。这背后一定有势力在支持,有计划在运作。要说曹爽倒台,最大获益者是谁?自然是司马懿及其背后的司马氏家族。他们才是这次事件的幕后推手,这次清洗行动的目标也是为了清除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

所以,当曹爽“事发”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准确评估形势,认清主导力量和核心矛盾。这绝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街头斗殴,而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政变。

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了。摆在面前的有几条路,但没有一条是轻松的。

第一条路:直接对抗。

这无疑是最“硬碰硬”的选择。曹爽虽然权倾朝野,掌握了部分兵权,但他终究是“主少国疑”的摄政。他的支持基础主要集中在曹氏宗室和一些依附他的大臣身上。而司马懿,则在朝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并且掌握了调动京城禁军的权力。

如果曹爽选择硬刚,那就是要和司马懿在京城里硬碰硬。这意味着什么?

兵力对比的严峻性: 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内的禁军,这是京城最精锐的力量,也是司马懿能迅速控制局面的关键。曹爽的军队大多驻扎在洛阳城外,或者分散在各地,难以在第一时间形成有效的集结和反击。一旦司马懿控制了城门、宫廷,曹爽即使有兵,也可能被困在城内,或者被逐个击破。
舆论和道义的考量: 司马懿抓住的是曹爽“骄纵奢侈,专权擅政”的把柄。如果曹爽真的被抓住了这些“痛脚”,他一旦反抗,就很容易被贴上“叛逆”、“乱臣”的标签。司马懿完全可以以平定“乱党”的名义来号召朝廷内外。这对曹爽来说,在道义上和舆论上都处于劣势。
后果的不可控性: 硬碰硬的结果很可能是血流成河,洛阳城可能陷入战乱。即使曹爽最终能够击败司马懿,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而且是否能真正巩固自己的权力,也是未知数。历史上,这种内斗往往会引发更广泛的动荡。

所以,这条路,虽然显得有血性,但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来看,成功率并不高,而且风险极高。

第二条路:退让与妥协。

这条路,看起来更“明智”,但同样充满了危机。

交出权力,请求赦免: 曹爽可以选择束手就擒,放弃权力,然后向司马懿求饶,请求司马懿饶他不死。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希望通过暂时的低头,来换取生存的机会。
赌司马懿的“仁慈”: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赌司马懿是否会“仁慈”。司马懿这个人,以深沉老辣著称,他的目的是巩固权力,而不是单纯的杀戮。如果他认为曹爽失去了威胁,也许会选择将其流放,或者软禁起来,以达到“斩草不除根”的目的,保留一点“忠臣不负主”的假象。
寻求外部支持,伺机反扑: 如果曹爽能够暂时脱离险境,他还可以利用自己过去的关系网,寻求外地的支持,比如曹魏宗室中的其他力量,或者一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将领,来伺机反扑。然而,一旦落入司马懿手中,这种机会就变得渺茫了。

这条路,看起来是“保命”的选项,但实际上风险同样巨大。一旦司马懿决定要彻底清除曹爽,那么这种妥协只会延缓死亡,甚至可能让他死得更难看。就像历史上一样,司马懿并没有打算放过曹爽,最终曹爽及其家族被灭族。

第三条路:智取与周旋。

这应该是最复杂,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条路,前提是曹爽拥有足够高的政治智慧和对局势的敏锐判断。

制造混乱,分散司马懿的注意力: 曹爽可以尝试制造一些内部的混乱,比如在朝廷中散布对司马懿不利的消息,或者煽动其他派系与司马懿对抗,从而分散司马懿的精力,为自己争取时间。
利用矛盾,分化司马懿的阵营: 司马懿的阵营内部,也不可能铁板一块。曹爽可以尝试拉拢司马懿阵营中那些可能对他有同情,或者与司马懿存在矛盾的人物,试图分化瓦解司马懿的支持力量。
与后主(曹芳)沟通,寻求支持: 尽管曹芳年幼,但他毕竟是皇帝。曹爽可以尝试与曹芳进行秘密沟通,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号召忠于汉室、忠于皇室的臣子站出来。但这个操作难度极高,因为司马懿可能已经控制了宫廷。
争取其他重要势力的支持: 除了朝廷内部,曹魏的强大宗室势力、外地的军事力量(如曹休、曹真等旧部的力量),都是曹爽可以争取的对象。如果他能成功地将这些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对他有利的外部压力,那么司马懿在京城里的行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这条路,需要曹爽有极高的政治手腕,能够看穿人心,并且有强大的执行力。他需要以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在司马懿的雷霆手段下找到生存的空间。

最关键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必须迅速做出判断和行动。

政变发生的那一刻,时间就是生命。曹爽的反应速度,决定了他的命运。犹豫不决,只会让司马懿的布局更加牢固。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曹爽的“猪队友”问题。

如果曹爽身边有那些只会煽风点火、只会说大话却毫无实际能力的人,那他的处境会更加危险。一个好的领导者,在危机时刻,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切实建议、拥有执行力、并且忠诚可靠的团队。

假设,我们是曹爽本人,身处高平陵事发的那一刻。

首先,我会屏住呼吸,仔细分析眼前的局势。

1. 谁在行动? 确认掌握实权,并且能够调动军队的是谁。这次事件,直接指向司马懿。
2. 司马懿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很明确:铲除异己,巩固权力。而我,曹爽,就是他最大的目标。
3. 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表面上仍是太傅,拥有一些部下和影响力。可能与皇帝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劣势:被司马懿抓住了行动的先机,京城禁军可能已被控制。名声上可能存在问题。
4. 我的核心盟友在哪里? 我的族人(曹氏宗室)、我提拔和信赖的大臣、以及我能够掌握的军队。

基于以上分析,我会倾向于采取一种“智取与周旋”的策略,但准备好在必要时进行有限的“对抗”。

第一步:稳住局面,避免直接冲突。
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直接冲进宫廷。 司马懿既然敢这么做,说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贸然行动,只会自投罗网。
保持与亲信的联系。 立即通知那些我绝对信任的人,让他们评估情况,并做好准备。
尝试与皇帝建立联系。 如果可能,通过信任的宦官或者侍卫,尝试向皇帝传递消息,看能否在不惊动司马懿的情况下,获得皇帝的某种授权或者支持。这很难,但必须尝试。

第二步:争取外部支持,制造外部压力。
秘密联系在外地的曹氏宗室和重要将领。 最重要的目标是联系那些对司马家族有戒心,或者对曹家忠诚的势力。比如,在外地的都督、刺史等。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并且做好准备。
强调司马氏的威胁。 将这次事件包装成“司马氏企图篡夺汉室江山”,激发大家对“权臣”的警惕。虽然曹爽本身也有专权之嫌,但相比于司马氏的长期布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优势。

第三步:内部瓦解,制造混乱。
散布消息,离间司马懿的阵营。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渠道,散布关于司马懿意图不轨、心怀不轨的流言,或者夸大他清洗异己的残酷性,让司马懿的盟友感到不安。
利用过去的恩怨。 看看司马懿的阵营中,是否有曾经被曹爽得罪过,或者与司马氏有嫌隙的人,尝试策反。

第四步:如果局势恶化,考虑有限的抵抗。
如果司马懿直接来抓捕我,我会利用我的住所和随从,进行有限的抵抗,制造逃跑的机会。 我的目标不是与司马懿决战,而是争取时间,争取逃离京城,去与外部的力量汇合。
准备好一旦逃脱,立即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勤王。 檄文中,我会把我被“陷害”的过程公之于众,指责司马氏的野心,并号召忠于汉室的大臣和将领们站出来,共同讨伐“乱臣贼子”。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行动都必须隐藏在表面上的“奉诏”或者“被挟持”之下。

曹爽不能表现出明显的反抗姿态,否则就给了司马懿以“叛乱”的罪名。一切都必须以一种“被逼无奈”或者“无辜受害”的方式来呈现。

事后(如果侥幸成功):

如果能够成功地逃脱,并争取到外部支持,那么接下来的就是一场政治和军事的拉锯战了。曹爽需要迅速巩固自己的力量,并且要展现出比司马懿更有凝聚力和更值得信赖的领导形象。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道德和舆论问题,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纨绔子弟。

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爽输就输在:

政治判断失误: 低估了司马懿的决心和能力。
行动迟缓: 没有在司马懿动手之前就采取行动。
个人能力的不足: 缺乏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身边也没有能够真正辅佐他的人。
众叛亲离: 他的骄纵奢侈,可能已经疏远了不少潜在的支持者。

所以,当曹爽事发,他需要做的不是问“该怎么做”,而是问“还有多少时间,有多少人能够信赖,能够做些什么去扭转局面”。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关于生存和权力的生死较量。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司马懿在这场较量中,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曹爽想干死司马懿,那么司马家在洛阳唯一的选择就是选择是自杀还是被砍头。

当时的局势非常明朗,第一,司马懿还只是个大臣,没有把天子握在手里,势力大归大,但是天下还是曹家的,司马懿只能控制洛阳。曹爽才是宗室顾命,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布讨伐的命令,况且,天下还是皇帝的。第二,桓范揣着大司农的印来投奔了,这个印可以调动典农中郎将的部队。也就是说曹爽可以马上有一只可以用的军队作为护卫,先选个可靠的地方落脚再调集天下军马,而司马懿只能蹲在洛阳等着挨打。第三,当时,许昌作为曹操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有着不输给洛阳的粮草军械储备,完全可以当作临时首都。

可以说,曹爽只要不投降,司马家怎么玩都是GG。

可惜人生大路千千万,每一条都是锦绣明天,曹爽巧妙了避开所有正确选项,选择了唯一的一条死路。

不服都不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