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答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权力更迭事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节点。这次政变不仅让司马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为日后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曹魏政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要详细讲述高平陵之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

一、 政变前的背景:曹魏政权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

1. 曹叡的驾崩与曹芳的继位: 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曹魏政权相对稳固。但到了公元239年,曹叡病重。他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是立了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为皇帝,即魏齐王(后来的魏高贵乡公)。
2. 辅政大臣的任命: 曹叡在临终前,为了稳定朝政,任命了两位托孤重臣:
大将军曹爽: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操的族孙,身份尊贵,但政治才能和军事能力相对平庸,为人骄纵,喜爱享乐。曹叡本意是希望曹爽能辅佐年幼的曹芳,但似乎也对其能力有所保留。
太尉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老臣,资历深厚,谋略过人,长期以来是曹魏政权的重要支柱。曹叡对他非常倚重,希望他能制约曹爽。
3. 曹爽的专权与司马懿的隐忍: 曹叡死后,年幼的曹芳即位。曹爽凭借其大将军的职位和皇帝近亲的身份,很快排挤并架空了司马懿。
架空司马懿: 曹爽上任后,利用皇帝年幼的有利条件,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不仅大权独揽,还对司马懿采取了“虚尊实抑”的策略。例如,他让司马懿担任名义上地位更高的太傅,但实际权力却被剥夺,自己则掌控了军政大权。
安插亲信: 曹爽任用自己的亲信掌管要职,包括洛阳的禁军和外围军事力量,将自己的兄弟、族人和心腹安插到朝廷和军队的关键位置。
骄奢淫逸: 曹爽生活腐败,奢侈浪费,并且对待司马懿的态度也愈发傲慢。他甚至经常带着家人外出打猎享乐,对朝政的关心程度不足。
司马懿的“养病”: 面对曹爽的专权,司马懿并没有直接对抗。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此时已年过六旬),且曹爽掌握着实权,贸然行动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他选择了“养病”,在家中装病不出,以此麻痹曹爽,等待时机。他甚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在外担任要职,以便日后配合行动。

二、 政变的导火索与具体过程:抓住机遇,雷霆一击

1. 导火索:曹爽的西征。 公元249年(魏青龙元年),曹爽因为担心自己在外的事情被皇帝或司马懿查办,再加上可能想借机立功,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率领大军去洛水(位于洛阳城西)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高平陵。
时机: 这是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时机。曹爽率领的是魏国的主力部队,并且离开了洛阳城。洛阳城内留守的兵力相对薄弱,而且权力中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司马懿的行动: 当司马懿得知曹爽率军西征的消息后,立即抓住机会。
登门拜访: 司马懿一反常态,不再“装病”,而是立即前往皇宫,面见年幼的皇帝曹芳。
发布政变诏令: 司马懿以皇帝的名义,向曹芳陈述曹爽的罪状(如专权、懈怠朝政、安插亲信等),并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解除曹爽的官职,将其及其党羽收捕。同时,司马懿以大将军的身份掌控了禁军和洛阳城的防务。
控制要害: 司马懿迅速调动了能够控制洛阳城内外的兵力,占领了重要的城门、宫殿和仓库,确保了政变的顺利进行。
3. 曹爽的反应与失败: 曹爽在收到司马懿发布的解除职务的诏令后,先是震怒,但由于他缺乏政治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时不知所措。
党羽的分歧: 曹爽的党羽也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坚守洛阳,与司马懿对抗;有人则主张立即返回洛阳,与皇帝面谈。
听信谗言,返回洛阳: 曹爽最终听信了何晏等人的建议,认为洛阳城内有他的亲信,皇帝也会站在他这边,于是决定率军返回洛阳。然而,他忽略了司马懿的先发制人和对洛阳城控制的严密性。
被阻截与投降: 当曹爽率军返回洛阳时,城门已被司马懿牢牢控制,拒绝开启。此时的曹爽军队士气低落,且对司马懿的行动毫无准备。在被包围且粮草补给困难的情况下,曹爽最终选择了投降。
4. 政变的结局: 司马懿接受了曹爽的投降,并将曹爽及其三个儿子、二十多名亲信大臣全部逮捕,关押在洛阳的永巷。

三、 政变的后果与影响:司马氏的崛起与曹魏的衰落

1. 曹爽及其党羽的灭族: 公元249年(魏青龙元年)正月,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及其全家(包括三个儿子、两个弟弟)以及何晏、丁谧、邓飏、夏侯玄、王观、杨轨等二十多名核心党羽全部处死。这次被杀的人数众多,史称“灭族”。
2. 司马懿独揽大权: 曹爽被清除后,司马懿成为了曹魏政权唯一的实际掌权者。他重新掌控了朝政,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
3. 加速曹魏的衰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走向灭亡的关键一步。此后,司马氏彻底掌控了曹魏的政权,虽然名义上仍是曹魏的臣子,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统治者。
4. 为司马氏代魏铺平道路: 司马懿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握大权,最终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建立了晋朝,取代了曹魏。
5. 政治氛围的改变: 政变后,曹魏的政治氛围变得更加严酷,许多支持曹爽的士族和官员受到了牵连和打压,许多有才能但可能威胁到司马氏权力的人也被排挤甚至清除。

总结来说,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趁势而为的政治军事政变。 司马懿凭借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曹爽性格弱点的洞察,成功地利用了曹爽外出祭扫、力量空虚的时机,在洛阳城内发动政变,迅速将其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次政变不仅彻底改变了曹魏的权力结构,也为司马氏最终篡位晋朝铺平了道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高平陵之变如此重要?过程意义具体的解释一下。
user avatar
为什么高平陵之变如此重要?过程意义具体的解释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