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曹爽的主观能动性不谈,高平陵之变就是一场对司马懿而言几乎必输的赌博,只要曹爽有其父曹真十分之一的胆识,司马氏在历史上的宿命是毫无疑问的“夷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甚至都无法称得上是权臣,能够掌握的力量至多不过数千人,此外别无增援。曹爽作为大将军,依魏制“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有权调动地方军队。大司农桓范携印逃归曹爽后,曹爽一方甚至有权调动各地屯田部曲,在军事力量、后勤补给上几乎是取得了绝对优势 。最重要的是,魏帝曹芳为曹爽控制,曹爽可以直接通过魏帝对各地军政系统下达命令。正始年间的曹魏军政系统是比较稳固的,总体来说能够做到上令下达、令行禁止,地方军队也没有出现军阀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皇帝的作用远远大于曹操当年挟天子的作用。
而很多人认为地方军队再高平陵之变期间偏向于司马懿实际上也是完全错误的。在曹魏的两大军事重镇—雍凉关中地区、淮南地区之中,淮南地区与司马懿关联甚少,曹叡去世前后淮南地区的军事力量一直由满宠控制。而自从满宠正始三年去世以后到正始十年高平陵之变期间司马懿一直在遭受曹爽打压,不可能与淮南军镇产生任何联系。之后淮南三叛足以表明司马氏对淮南地区控制力十分羸弱。
而即便在被认为是司马懿基本盘的雍凉关中地区,高平陵之变期间控制雍凉关中一带的郭淮也很难说在接到天子诏令的情况下依然会效忠司马氏。郭淮本人背景比较复杂,早年是由曹丕征召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史令才开始在军中任职,此后曾先后在夏侯渊、张郃、曹真、司马懿、夏侯玄属下任职,正始年间开始逐渐成为执掌曹魏西部门户的军事领袖。从郭淮的履历上来看,他本人直接接受司马懿指挥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并不能被认为是司马懿的铁杆支持者。此外从战绩上来看,司马懿在西线的战绩虽然强于曹爽、夏侯玄,但是比曹真、张郃抵御诸葛亮一伐、二伐的功绩又有不足,因此也并不能认为郭淮会因为司马懿在西线工作成绩更出色而更倾向于司马氏。对于郭淮这种背景较为复杂、主要依靠军功晋升的将领而言,在面临曹爽司马懿之争时依然是会倾向于听从魏帝曹芳直接下达的命令。
综上所述,曹爽在面临高平陵之变时,如果选择带天子前往许都,以天子名义召集地方军队讨伐司马懿,这对于司马懿而言就是必死之局,司马氏甚至完全没有翻盘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