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世卫组织回应特朗普「中国病毒」说法,称「不应把病毒同种族联系」?

回答
世卫组织的回应:科学、人道与政治的交锋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说法,无疑将整个疫情推向了更复杂的境地,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病毒溯源、污名化以及公共卫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WHO)迅速做出回应,强调“不应把病毒同种族联系”的立场,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政治人物言论的驳斥,更是对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坚守。

为什么世卫组织要强调“不应把病毒同种族联系”?

世卫组织之所以如此鲜明地反对将病毒与特定国家或种族联系起来,其根源在于多方面的考量:

科学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病毒的传播是自然现象,它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的国籍而改变其传播路径或特性。病毒命名遵循严格的科学规范,旨在避免混淆,并专注于描述病毒本身的特征,而非其来源地。将病毒与国家或种族挂钩,不仅是科学上的误导,也掩盖了病毒的真实面貌,阻碍了对其进行有效防控的研究。冠状病毒家族由来已久,历史上也曾有过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等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冠状病毒,但即便如此,WHO也一直在推动使用更中性的命名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联想和歧视。新冠病毒的官方名称——COVID19,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这个名称是“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的缩写,代表了发现的年份(2019年),清晰、科学,并且避免了任何可能引起恐慌或歧视的联想。

避免污名化与歧视: 这是世卫组织最直接也最担忧的后果。将病毒与特定国家或种族联系起来,极易引发对该群体乃至全体华人的歧视、仇恨和排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报道,海外华人社区因为这种言论而遭受不公平对待,甚至人身攻击。这种污名化不仅伤害了无辜的民众,也破坏了社会和谐,更可能阻碍全球共同抗疫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出现新的疾病,总会伴随着一些群体的被妖魔化,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虽然名字带有“西班牙”,但其真实来源仍有争议,这种命名本身就可能带有历史局限性,而将病毒与特定种族挂钩,则更是将这种错误推向了极致。

促进全球合作与团结: 应对一场全球性的疫情,需要的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与团结。将病毒政治化、污名化,只会制造隔阂、加剧紧张,破坏各国之间的信任,阻碍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联合研究。当各国相互指责时,病毒却在不知不觉中蔓延。世卫组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其职责就是协调和推动全球的抗疫努力,任何可能削弱这种合作的言论,都是对其使命的挑战。一个分裂的全球很难有效应对一个无国界的敌人。

尊重病毒命名原则: 实际上,世卫组织早已有一套关于新疾病命名的指南,强调避免使用地理位置、人名、动物名称或与某种疾病相关的特定人类活动。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命名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包容性,防止疾病被过度标签化或引起不必要的联想。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说法,显然违背了这些重要的原则。

为什么特朗普的说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特朗普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在于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动机和造成的深远影响:

转移国内矛盾与甩锅: 一种普遍的解读是,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将疫情责任归咎于中国,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应对疫情不力的不满,并为国内经济下滑等问题寻找替罪羊。这种政治操弄,将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政治化,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煽动排外与民族主义: 在一些国家,排外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本就存在,特朗普的言论无疑是火上浇油,为这些情绪提供了借口和出口。这不仅对华人社区造成伤害,也可能对其他少数族裔产生连带影响。

破坏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国际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加强而非削弱全球治理体系。特朗普政府对世卫组织的批评,以及其将病毒政治化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和全球卫生合作的信心。

世卫组织的回应及其意义

世卫组织的回应,以其官方和科学的立场,为这场关于病毒命名的争论设定了基调。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反驳,更是一种对全球抗疫方向的纠正和呼吁。

捍卫科学与真相: 世卫组织的回应,是对科学精神的捍卫。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依靠科学证据和专业判断,而不是政治宣传和情绪宣泄。病毒的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严谨的调查,而不是带有偏见的政治指控。

维护人道主义价值观: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的时刻,人道主义关怀尤为重要。世卫组织的立场,是对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们的尊重和保护,它呼吁我们以同情心和理解心来面对这场危机,而不是相互指责和歧视。

促进全球团结的努力: 通过强调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世卫组织试图弥合分歧,重新凝聚全球抗疫的力量。它呼吁各国将精力集中在共同应对病毒上,而不是陷入无谓的争吵和指责。

结论:科学与政治的博弈仍在继续

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说法,是政治干扰公共卫生叙事的一个典型例子。世卫组织的回应,则代表了科学、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立场,试图将这场危机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关于病毒溯源、命名以及国际合作的争论,并非到此为止。在信息复杂、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科学的声音能否穿透政治的迷雾,将是对全球社会智慧和勇气的考验。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合作、理性、以人为本的抗疫过程,而不是一个充斥着指责、歧视和政治操弄的战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12月,在新冠疫情爆发最早期,就有超过1/3的病例,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任何交集。

已经84岁高龄,依旧发挥权威影响力,毅然奔赴疫情第一线的“逆行者”钟南山院士,于1月20日就最早提示,病毒会“人传人”,不能看其与华南海鲜市场有无接触史。

之后,钟南山院士又明确指出:新冠疫情出现在中国,但并非是发源在中国。因为从科研角度来看,“首先发现”与“发源”不能划等号。

之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科学家通过研究对比,也纷纷得出结论:世界其他国家流行的新冠病毒类型,也和在武汉发现的病毒类型无关。

美国目前已经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全部ABCDE五种类型毒株。而中国8万多累积患者,却只有C类型一种毒株。

在日本、美国最早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都并非从中国输入。恰恰相反,日本最早病例是去夏威夷后,回日本确诊。

意大利首例患者同样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接触过华人,同样去过夏威夷。

到2020年3月,根据目前掌握各方面的情况,足以证明:华南海鲜市场只是一个病毒流行早期的集中爆发区域,并非新冠病毒真正的源发地。在该市场内发生的是病例的二次传播,这种病毒在传入该市场前,早就在全世界缓慢而隐秘地扩散了。

2020年1月底,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武汉人吃蝙蝠”“武汉美女喝蝙蝠汤”的谣言,从图片到内容都是被刻意伪造的,其实是别有用心之徒,将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当地人家养了几百年、吃水果的果蝠,几年前被一些旅游博主食用的视频图片,被传谣者移花接木、并大肆散布的结果。

事实上,武汉人称呼蝙蝠为“檐老鼠”,对这种生物极为厌恶,平时家长吓唬小孩子,就说檐老鼠会吃掉不听话小孩的耳朵。因此,没人长大之后会吃这种东西。

而且,新冠病毒从极可能的自然界宿主蝙蝠,到传播到人身上,如无其他生物作为中间宿主,也是不可能感染的。将病毒爆发的责任,扣在子虚乌有的“吃蝙蝠”身上,也是极其科盲,谬不可及。人云亦云下,甚至还给早期的疫情防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近日,我们注意到另一条重要消息,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博士,3月11日已在美国众议院公开承认:「之前在美国诊断为流感的一些病例,事实上患的是新冠肺炎。

不要忘记,几个公开证实的消息:

2019年6月,美国流行了匪夷所思、前所未有的“电子烟肺炎”,导致2500多人染病,55人死亡。而且,相关的动物实验失败,吸电子烟的动物并没有得同一类型肺炎,也有部分确诊病例,没有吸过电子烟。

2019年8月,美国马里兰州一所专门研究冠状病毒的军事医学研究实验室被关停,原因未知。

2019年冬,美国有3400万“流感患者”,多达2万人死亡。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与新冠肺炎有关?

至于将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说成是「武汉肺炎」「中国病毒」,则是美国政府和政客们一贯的无赖栽赃手法,一如百年之前,明明是美国最先爆发、美国人传播的大流感,变成了历史上的“西班牙流感”。

而且,这些天来,美国政客们还在持续疯狂地煽动反华情绪和舆论,妄图将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黑锅扣给中国。

3月12日,美国一些讼棍联合组团,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控诉,要求中国就疫情赔偿美国数十亿美元。

3月16日,美国特朗普公开用“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称呼新冠病毒,得到大批美国人鼓噪支持。

3月18日:某些美国议员已经正式提出,「美国应该免除对中国1万亿美元国债的偿还义务,弥补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云云。

不要高估很多美国议员和大多数美国人的基本常识。他们只知道美国欠了中国上万亿美元的国债,把新冠疫情当成了栽赃然后赖账的机会,根本不知道,美国国债是不记名的,中国随时可以抛售,美国难以单独限制——想赖账,除非直接宣布美国国债作废,美国国家信用破产。

事实上,正是因为过往的伪装假面具,越来越戴不下去了,美国人才会推选出特朗普这样的流氓无赖,行事哪怕和此前数十年比,早都愈发地毫无下限。

因此,关于新冠病毒命名和起源地的争论,早已绝不止是个“科学问题”。

敌军早已亮起獠牙,我们必须寸步不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