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主成分分析中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的几何含义?

回答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强大的降维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寻找数据的主要变化方向。理解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几何含义,对于深入理解 PCA 至关重要。

让我们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展开:

1. 数据点、向量与散点图

首先,想象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 $n$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d$ 个特征。我们可以将每个样本看作是一个 $d$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如果我们将这些点绘制出来,它们会在这个 $d$ 维空间中形成一个“散点图”。

样本: 数据集中的一行,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信息。
特征: 数据集中的一列,例如身高、体重、年龄本身。
$d$ 维空间: 如果有 $d$ 个特征,我们的数据就存在于一个 $d$ 维的空间中。

例如,如果我们的数据有 2 个特征(比如身高和体重),那么我们的数据点就存在于一个二维平面上。

2. 变量之间的关系:协方差

协方差矩阵是 PCA 的核心。它描述了数据集中不同变量(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

协方差的定义 (样本协方差):
对于两个变量 $X$ 和 $Y$,它们的协方差 $Cov(X, Y)$ 定义为:
$Cov(X, Y) = frac{1}{n1} sum_{i=1}^n (x_i ar{x})(y_i ar{y})$
其中 $x_i$ 和 $y_i$ 是第 $i$ 个样本在变量 $X$ 和 $Y$ 上的取值,$ ar{x} $ 和 $ ar{y} $ 分别是它们的均值。

协方差矩阵 ($Sigma$):
如果我们的数据集有 $d$ 个特征,那么协方差矩阵是一个 $d imes d$ 的矩阵。其元素 $Sigma_{ij}$ 是第 $i$ 个特征和第 $j$ 个特征之间的协方差。
对角线上的元素 $Sigma_{ii}$ 是第 $i$ 个特征与其自身的协方差,也就是该特征的方差 ($Var(X_i)$)。方差衡量了数据点围绕均值的离散程度或散布程度。
非对角线上的元素 $Sigma_{ij}$ ($i eq j$) 是第 $i$ 个特征和第 $j$ 个特征之间的协方差。
如果 $Sigma_{ij} > 0$,表示这两个特征正相关:当一个特征的值增加时,另一个特征的值也倾向于增加。
如果 $Sigma_{ij} < 0$,表示这两个特征负相关:当一个特征的值增加时,另一个特征的值倾向于减少。
如果 $Sigma_{ij} approx 0$,表示这两个特征线性不相关。

几何上的直观理解:
想象一个二维散点图(两个特征)。
对角线元素 (方差): 如果我们只看某个特征的取值,方差描述了这些值在那个方向上的分散程度。在一个散点图中,它大致描述了数据点在对应轴上的“展布”范围。方差越大,数据点在这个方向上越分散。
非对角线元素 (协方差): 协方差描述了两个方向上的线性趋势。如果两个特征正相关,散点图上的点会呈现出从左下到右上的线性趋势。如果负相关,则呈现出从左上到右下的线性趋势。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这种线性趋势就越强。

3. 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寻找主方向

现在我们有了协方差矩阵,它可以告诉我们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在各个方向上的散布情况。PCA 的目标就是找到数据中“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将这些方向作为新的坐标轴。这些“变化最大”的方向就由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给出,而“变化的大小”则由对应的特征值来衡量。

特征向量 ($v$): 一个非零向量,当它乘以一个矩阵时,其方向不变,只会被拉伸或压缩。数学上表示为 $Av = lambda v$。
特征值 ($lambda$): 与特征向量相对应的标量,表示在特征向量方向上的拉伸(或压缩)的比例因子。

在 PCA 中,协方差矩阵 $Sigma$ 的特征向量表示的是数据在原始特征空间中的主要变化方向。而对应的特征值则表示数据在这些方向上的方差大小。

关键点:
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是一组正交(互相垂直)的向量。这意味着它们代表了数据中相互独立的变化方向。

几何含义的深入理解:

想象我们的数据散点图,它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或椭球体,而可能被拉伸成一个“椭圆”或“椭球体”。

特征向量:椭圆的长短轴
特征向量指向了数据散布的主要方向。在二维情况下,它们对应于这个“数据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方向。在更高维的情况下,它们是数据散布的“主轴”。
第一个主成分(对应最大特征值)的方向就是数据方差最大的方向,也就是最“长”的主轴。
第二个主成分(对应次大特征值)的方向是与第一个主成分正交且在剩余方向上数据方差最大的方向,也就是次“长”的主轴。以此类推。

特征值:沿主轴方向的方差(数据的散布程度)
特征值表示了数据在对应的特征向量方向上的方差大小。这直接反映了数据在该方向上的变化程度或散布程度。
大的特征值意味着数据在该特征向量方向上非常分散。这个方向是数据中信息量最多的,或者说变化最剧烈的方向。
小的特征值意味着数据在该特征向量方向上不太分散。这个方向包含的信息量较少,变化比较“平缓”。

举个例子(二维数据):

假设我们有二维数据,绘制出来的散点图像一个被拉长的椭圆,其长轴大致沿着 $y=x$ 的方向,短轴大致沿着 $y=x$ 的方向。

1. 计算协方差矩阵: 假设我们计算出了协方差矩阵 $Sigma = egin{pmatrix} sigma_x^2 & Cov(X,Y) \ Cov(X,Y) & sigma_y^2 end{pmatrix}$。

2.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我们找到一个特征向量 $v_1$ 和对应的特征值 $lambda_1$。
我们找到另一个特征向量 $v_2$ 和对应的特征值 $lambda_2$。

3. 几何解释:
假设 $lambda_1 > lambda_2$。
特征向量 $v_1$: 将指向数据椭圆的长轴方向。这个方向是数据变化最显著的方向。
特征值 $lambda_1$: 表示在 $v_1$ 方向上的数据的方差大小。这个值很大,说明数据在长轴方向上非常分散,包含了很多信息。
特征向量 $v_2$: 将指向数据椭圆的短轴方向。这个方向与 $v_1$ 正交。
特征值 $lambda_2$: 表示在 $v_2$ 方向上的数据的方差大小。这个值较小,说明数据在短轴方向上的分散程度不高,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总结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几何含义:

特征向量是数据散布的主要方向(主轴)。 它们定义了新的、彼此正交的坐标系。
特征值是数据在对应主轴方向上的散布程度(方差)。 它们量化了每个主方向上的信息量。

4. PCA 的降维作用与特征值的关系

PCA 的降维思想就是,保留信息量最大的主成分(对应最大的特征值),而丢弃信息量小的主成分(对应小的特征值)。

选择主成分: 我们通常会根据特征值的大小来排序特征向量。选择前 $k$ 个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得到了 $k$ 个新的、最重要的“主成分”。
降维: 将原始 $d$ 维数据投影到由这 $k$ 个特征向量构成的 $k$ 维子空间上。这个投影过程就是降维。
信息损失: 由于我们丢弃了对应小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因此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但由于小特征值代表的方差小,信息损失相对也较少。

几何上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数据想象成一个“数据球”或者“数据椭球体”,PCA 的目标就是找到描述这个球体最重要形状(延展方向)的轴。特征值大的轴代表了球体最“长”的方向,这些方向包含了最多的信息。当降维时,我们实际上是用这些“最长”的轴来近似描述原始数据的形状。例如,如果我们从一个三维的“雪茄”形状数据中选择两个主成分,我们就是用一个二维的“平面”来近似这个雪茄,这个平面由雪茄最长和次长方向决定,而忽略了它最“细”的方向。

总而言之,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在几何上代表了数据在对应特征向量(主方向)上的散布程度。特征值越大,数据在该方向上的变化越大,包含的信息越多,这个方向就越重要。PCA 利用这个信息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方向进行降维,从而保留了数据的主要变化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书上说得已经很清楚了,详情请参考北大高惠璇老师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椭圆”,这涉及多维标准正态随机向量的联合密度函数:

注意到指数部分的协方差矩阵 正定,它是椭圆来源的根源。为了看清这个事实,我们不妨观察二维的情况。设 时,

事实上 等高线正是椭圆,不妨先对

二次曲线的判别式恰恰是 ,由 正定性得

于是上面的二次曲线是椭圆型曲线。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923149838082048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强大的降维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寻找数据的主要变化方向。理解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几何含义,对于深入理解 PCA 至关重要。让我们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展开: 1. 数据点、向量与散点图首先,想象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 $n$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
  • 回答
    想理解“成就控”和“收集控”玩家,咱们得从他们玩游戏时的那股劲儿说起。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很多游戏里都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玩游戏的方式,跟咱们那些只求通关、体验剧情的玩家,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先说说“成就控”。顾名思义,这类玩家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游戏里的各种“成就”或者说“奖杯”。你想想,游戏里总有一.............
  • 回答
    “成长”,一个听起来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词,它如同时间的河流,悄无声息地冲刷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模样,又带着我们奔向未知的明天。对我来说,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多维度探索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贯穿始终的旅程。首先,成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变化。从襁褓中.............
  • 回答
    “快成都,慢生活”这句口号,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但你要是来过成都,或者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一点都不奇怪,反倒说出了成都骨子里那种独特的气质。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也犯嘀咕。成都啊,明明是四川的省会,经济发展得这么快,商业氛围那么浓厚,高楼大厦林立,节奏也挺快的,哪里“慢”了.............
  • 回答
    这句话,乍听起来,带着一股子挑衅和颠覆的劲儿,仿佛在说,要想在男女两性那里都讨到好,就得先学会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但如果我们细琢磨一下,会发现它背后隐藏的逻辑,其实是一种对社会性别期待和个体如何在其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复杂解读。先说说“女人眼中的‘骚货’”。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负面色彩,但在某些语境.............
  • 回答
    茅台,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它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烈酒公司”,可能很多人还会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置信。毕竟,在国际视野里,苏格兰威士忌、法国干邑,这些名字似乎更具代表性,也更容易与“高端”和“全球”联系起来。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茅台以一种近乎“中国式”的路径,稳稳地坐上了.............
  • 回答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这句话,如果抛开绝对的断言,将其视为一种对人类认知历程的深刻洞察和一种可能的指向,那么我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或者说,它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思想演进和探索的规律。下面我将试着详细地阐述我的理解,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为什么说“科学.............
  • 回答
    怎样才是真正理解人脉?揭秘人脉与成功的深层关联很多人谈起“人脉”,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各种饭局、酒会,或是社交媒体上闪闪发光的名字列表。似乎只要认识足够多的人,成功就唾手可得。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认识”这个层面,那对人脉的理解恐怕还停留在表面。真正的“人脉”并非简单的信息堆叠,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能量网.............
  • 回答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是播下一颗种子,然后静待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慢即是快”这个道理,或许听起来有些反常,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它不是让我们消极等待,而是强调耐心、循序渐进和尊重规律的重要性。一、理解“慢即是快”的核心:尊重自然生长规律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快速进步,取得优.............
  • 回答
    话说回来,“政治上幼稚”和“政治上不成熟”这两个词啊,听起来好像挺刺耳的,但也确实挺实在地描绘了有些人对待政治的态度和行为。我试着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希望能说得够明白,也尽量不那么像教科书里出来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这玩意儿,它不是过家家,也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比如“好人”和“坏人”。它是.............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回到地球生命演化的早期。那时候,大气成分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完全不同,充满了各种我们现在看来很危险的物质。而生命,就像顽强的种子,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中扎根、生长。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厂,需要无数的化学反应来维持运转,从能量的产生到 DNA 的复制,无一不依赖着特定的生化途径。而.............
  • 回答
    刘慈欣先生关于“真正大成本的科幻电影更适合原创”的说法,其实触及了科幻电影创作的核心命脉,以及当下行业的一些普遍现象。这句话并非一句空泛的理论,而是带有他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对类型片创作规律和市场逻辑深刻洞察的结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真正大成本”这个定语。这不仅仅意味着烧钱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更包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并详细解读“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一说法的含义。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核心目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其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1.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吉布斯自由能,或者叫吉布斯函数,在化学反应里能当“裁判”,而内能不行,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道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不是一股脑儿就走到头了,很多时候是“你来我往”,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宏观上看起来就没有什么变化了,这就叫达到平衡。那我们要怎么知道一.............
  • 回答
    这句话确实点醒了我。它揭示了一种令人不安但又很常见的倾向:我们可能更喜欢那些只存在于概念中的“理想人类”,而不是那些活生生、有缺点、有情绪的“具体人类”。 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需要我们警惕。“抽象人类”的魅力何在?想象一下,当我们谈论“英雄”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浮现.............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咱们国家科学家在“光存储”这件事上,一下子把记录时间从之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直接飙升到了一小时,这简直是质的飞跃!通俗理解:就像给数据戴上了一个超级“保温箱”咱们平时说话、看视频,信息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的,就像一阵风,过去了就没了。而“光存储”呢,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些信息“固.............
  • 回答
    温暖的拥抱,刺痛的感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给我们的惊喜想象一下,你走在冬日寒风中,瑟瑟发抖,然后钻进一个暖烘烘的房间,那一瞬间的舒适感扑面而来。又或者,你不小心碰到了滚烫的炉灶,一股尖锐的疼痛瞬间让你缩回手。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体验,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但它们背后却隐藏着生物学上极其精妙的.............
  • 回答
    中国科学家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三维结构:一场对抗“猪妖”的重大战役想象一下,我们人类最害怕的敌人并非是某个国家,而是某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怪物”,它神出鬼没,传播迅速,而且一旦感染,几乎是十死无生,并且会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对于猪来说,非洲猪瘟病毒(ASFV)就是这样的“怪物”。而现在,中国科学家们就.............
  • 回答
    乃万的这番话,触动了一个很多人可能都忽略或不愿意正视的现实。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解读一下。首先,这触及了“男性梦想的现实化与被压缩”这个核心议题。一直以来,我们社会对女性的梦想和人生选择,尤其是婚恋观,有着更广泛、更多元的讨论。但对于男性,尤其是成长到一定阶段的男性,似乎有一个默认的“成熟”路径.............
  • 回答
    这句话,用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点出了经济学中一个核心的、甚至是基石的概念——需求与供给。它并没有低估经济学家的智识,而是通过一个极端的例子,来强调理解这两个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如果会说需求和供给,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掌握了“需求”和“供给”这两个经济学术语,并能将其念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