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无谓的争吵?

回答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经历过的人都会点头称是。放眼望去,无论是家庭餐桌上,还是工作场合,亦或是网络论坛里,似乎总有那么些“声音”,在围绕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大人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种“无谓的争吵”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很多时候,争吵并非真的为了那个“点”本身。那个点,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别的东西。比如,一位妻子因为丈夫没有按时倒垃圾而勃然大怒,丈夫觉得妻子小题大做。但妻子真正生气的是,她感觉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丈夫不够体贴;而丈夫则觉得妻子不信任他,总是挑剔。你看,垃圾那件事,其实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真正争的是“尊重”和“理解”。这种争吵,与其说是对事,不如说是对“被重视”的需求。

再者,习惯的力量有时候也很可怕。一旦两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形成了某种沟通模式,即使是负面的,也可能因为熟悉而难以改变。就像长期在吵架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会下意识地将争吵视为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甚至是表达情感的唯一途径。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用平和的方式沟通,或者觉得只有通过激烈的辩论才能让对方“听进去”。这种争吵,其实是一种“沟通失语”的表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感”或“优越感”。尤其是在一些关系中,比如长辈对晚辈,或者一方在某个领域更专业,就可能不自觉地摆出一种“我说的才是对的”的态度。当对方不接受,或者提出不同意见时,为了维护自己“权威”的形象,就容易陷入争执。这种争吵,本质上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关系中的位置,或者证明自己的能力。

未解决的过往积怨也是一个重要的推手。有时候,一次看似独立的争吵,背后可能累积了太多之前未能解决的问题。每一次的争吵,就像是在旧伤口上撒盐,只会让裂痕越来越深。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比如失望、委屈、不满,会趁着每一次争吵的机会爆发出来,即便争吵的焦点已经无关紧要,但这些情绪依然在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有时候,争吵也是一种“无效的连接”。对于一些情感表达能力不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通过拥抱、倾听来建立联系,于是就选择了用争吵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哪怕这种注意力是负面的。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在意,而争吵最能快速地制造一种“互动”。这是一种扭曲的爱,或者说是一种缺乏成熟爱的表现。

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原因,是对“确定性”的追求。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或者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时,人们会试图通过争论来找到一个“答案”,即使这个答案是他们自己强加的。当对方不配合,或者有不同的看法时,这种对“确定性”的追求就会演变成坚持己见,进而引发争吵。他们希望通过争辩来“锁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情绪的失控是许多争吵的直接原因。生活中的压力、疲惫、焦虑,都可能让一个人在面对一些小事时反应过激。一旦情绪上线,理智就下线了,然后就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开启“战斗模式”。

所以你看,大人之所以会陷入“无谓的争吵”,并非因为他们真的喜欢争吵,而是背后有着各种复杂的情感需求、沟通模式、甚至是潜意识的驱动。识别出这些原因,或许是我们走向更成熟沟通方式的第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题主大概是一个孩子,所以我想用尽可能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

你知道吗,绝大多数成年人,其实都不太懂得要怎么解决问题。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会来教他们,没有人为他们收拾残局。于是他们很茫然,很焦虑。在儿童时期,他们可以哇哇大哭,哭完会好很多。但成年人不喜欢哭,哭会让他们感觉很软弱,于是就只剩下发脾气了。

通过发脾气,通过责怪别人,他们获得了一种自我安慰:这不是我的错,这是别人的错。

这样就好受多了。

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抚慰自己。

而且,争吵之后,问题的本质并没有解决。争吵换来的平静会非常短暂,不久以后就会因为同样的事情再次爆发争吵。

于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陷入彼此折磨的痛苦之中。

很多家庭就是这样走向破碎的。

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发脾气是不对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因为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责怪妻子,责怪丈夫,责怪父母,责怪子女……

他们已经习惯到,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一套模式:如果有问题,那就是别人的错;即使别人事情没做错,态度也一定有错;即使态度没错,那么语气也有问题。

总之,是世界的错。

这种心态会让他们更加焦虑。因为他会发现,别人的错是改正不了的。

能不能从自己开始改变呢?不能!

“因为不公平。”他们也许会这样说。

凭什么要从我开始,我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错误而作出牺牲?

“因为我改正了,他们也不会珍惜。”又或许他们会这样说。

我先改正,而对方却依然故我,那我不是很吃亏吗?

于是你知道,你是无法仅仅凭着三言两语就让对方改变这种心态的。因为他们的想法已经非常固执了。

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幸福,只属于勇敢、主动的人。

不敢付出,因为付出可能会失望。

不敢让步,因为让步对方可能会得寸进尺。

不愿意完善自己,因为“凭什么我要完善自己,为了他?他也配?”

因为总是担心自己的真心被辜负,担心万一自己变好了,会被对方可着劲欺负。

所以不愿变好,不能变好,甘愿和对方在泥里打滚,双方都脏污不堪,这样就安心了。

就算啥都没得到,至少不会失去。

他们也许会想:“如果对方变好了,我也会变好。”

但他们不会相信:“如果我变好了,对方也会慢慢变好。”

归根结底,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

其实,成年人是极其容易失望的。

如果一件事情在短时间内没有好起来,他们就会认为,这件事也许永远不会好起来了。

既然不会好起来,那么就只剩下了愤怒,焦虑,指责。

但是没有悲伤,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有悲伤。

“我倒是不伤心,我就是觉得可笑。”

“其实这件事情我是不在乎的,我在乎的是你的态度。”

……

成年人在变成成年人那一刻,就再也没有人牵着他们引着他们,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了。

这其实意味着,今后的人生,他需要加倍的努力,加倍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成长,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但他们却误以为,没人告诉他们怎么做,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成熟了。

那么内心深处所有的悲伤、恐惧、无助,全都被压抑了。

因为成年人有成年人的骄傲啊。

他们怎么能承认,自己其实是很弱小的呢。

于是所有软萌的情感,全部转移成了具有攻击性的焦虑指责。

那些能够承认自身无助与弱小的成年人,反而是强大的。

承认了自己的无助,也就承认了身边人的价值。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有亲人的帮助,我们最终还是得到了宁静的生活。

同时,我们的亲人也是不完美的,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宽容。

能做到这一点,多么不容易啊。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成年人暴露了自己的不完美,就会被别人攻击。

同时,我们也会攻击对方的不完美。

这种攻击,表面上是不肯原谅对方,其实是内心深处不愿意原谅自己。

不愿意接受,自己竟然没有活得十全十美。

我说这些,不是让你去改变他们。

只是告诉你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原来如此啊,那我一定要告诉他们,让他们也明白自己的不足。

当然,你也许还是会忍不住改变这一切,然后你可能会成功,但更有可能会失败。这都是很正常的。

因为你爱你的家庭,爱你的生活,你也希望生活可以更好。

当你忍不住尝试,最终又可能遭遇失望的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一些宝贵的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无法改变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但至少可以改变你的想法。

将来,你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小伙伴,和自己的家庭。

你会比你的父母勇敢,你会知道,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是一直需要学习成长的,不管他变成了老师、父母还是别的什么。

越学习,越强大,越不会活得别扭。

那么,很多年后,也许你的孩子就不会在知乎上问:

“大人们为什么总是无谓的争吵?”

user avatar

愤怒,是抵抗焦虑与恐惧的最优情绪,但伤害家人,千万节制。

user avatar

因为吵太容易,做事改变太难。

May you never take the easiest pat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经历过的人都会点头称是。放眼望去,无论是家庭餐桌上,还是工作场合,亦或是网络论坛里,似乎总有那么些“声音”,在围绕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大人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种“无谓的争吵”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很多时候,争吵并非真的为了.............
  • 回答
    大人和小孩交流时,喜欢用叠词,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学问的,不是简单地说“小孩听不懂”那么肤浅。这是一种巧妙的、自然的沟通策略,既有语言学上的考量,也有心理学上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清楚。1. 语言的节奏感与可预测性:让大脑更容易捕捉信息你可以想象一下,大人对大人说话,语速、节奏、词汇量都比较复杂。.............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确实,在很多领域,我们习惯性地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成绩”是最直观、最量化的标准。想象一下,在比赛场上,最直接能看出谁更厉害的,不就是最后的比分、排名吗?一个进了决赛的选手,一个拿了金牌的选手,大家一眼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问题,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科研本身,还牵扯到学术评价体系、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SCI论文里头,明明三作之后贡献可能被稀释,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挂上很多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并非所有人挂名都纯粹是为了“占便宜”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许多在讨论二次元作品时,尤其是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为什么“三观”这个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二次元作品的讨论中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理解“三观”在这里代表什么。它通常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任何一个讲述故事.............
  • 回答
    圈子里的大佬们喜欢组饭局,这事儿说起来,其实里面门道可不少,也不是非得吃饭才能把事儿说了,只不过,吃饭这事儿,很多时候,能把事儿给办得更妥帖,更顺畅。你想啊,大家坐在一起,不是对着电脑屏幕,也不是在电话里你来我往,而是面对面,眼对眼的。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到这吃饭的场合感和仪式感。你想想.............
  • 回答
    快手“西进”成都:30亿投资背后的地理与经济考量快手选择成都,投资30亿建设其直播电商总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扩张动作,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互联网大厂在区域发展、人才吸纳以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成都,这座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的.............
  • 回答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确实可以用“不友好”来形容,甚至可以说是强硬、对抗性的。从贸易战到科技脱钩,再到意识形态上的抨击,他的政府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他当选总统时,却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表现出了“喜大普奔”的情绪。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
  • 回答
    .......
  • 回答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不少长辈确实会觉得,一个女孩子要是太爱打扮,是不是就不那么能专心学习了,好像精力分散了,心思不放在书本上。这背后其实混合了好几种想法,而且都挺有道理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时代的烙印。首先,最直接的担忧是精力分配。你想啊,化妆打扮,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选择太多了,护肤、化妆品、.............
  • 回答
    很多人会有日本“小”的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地理面积和人口 density 是最直接的原因。从地理面积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整个国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中国的1/25,比美国的1/25还要小不少。在世界范围来看,它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很多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美国对华政策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国际舆论和中国自身认知中的反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尽量从多个角度说明这个问题,并避免那些刻板的AI式表述。首先,得承认,确.............
  • 回答
    哈哈,这确实是个让人挺费解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东北人自己来说。 你问“为什么大家总是在黑东北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很多层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文化因素,还有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在作祟。咱们先从那句经典的玩笑说起吧:“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一开始只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梗,.............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咱们国家,说实话,确实发展得挺快,很多地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看,基建方面,高铁、桥梁、机场,那真是越建越好,越来越漂亮,出行也方便了许多。经济总量也是一路高歌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过去那更是翻天覆地。教育、科技领域也涌现.............
  • 回答
    特种兵,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强大、无所不能的光环。当我们谈论起特种兵的格斗能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电影、电视剧里那些以一当十、身手矫健、招招致命的形象。为什么大家会形成这样的认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现实的军事训练作为基础,也有媒体传播和大众心理的放大作用。一、 真实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纠结的方面。说“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都做得没有武则天好”,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为何武则天即便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却始终伴随着争议和“骂名”。首先,我们得承认武则天在某些方面的确功绩卓著。 .............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坐公交车或者大汽车,感觉尾巴那块儿晃动得更厉害。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跟车辆的设计、受力,还有咱们坐的位置都有关系。首先得说,车辆本身的设计就是一种权衡和妥协。 你想想,公交车或者大型客车,得拉着一大帮人,还得装不少东西,体积大,底盘也相对高一些。为了承载这些重量,它的悬挂系统,特别是后.............
  • 回答
    深大和南科大,这两所名字里都带着“深圳”标签的年轻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绝对算得上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一个历史相对悠久,从“特区大学”的身份一路发展壮大;一个则是国家战略下的产物,从零开始,追求世界一流。然而,就是这样两所备受瞩目的大学,却也常常成为网络上“口诛笔伐”的对象。为啥?这事儿说起来,.............
  • 回答
    确实,很多朋友在选车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大”和“重”这两个字吸引,觉得这样的车开出去更有气势,也更安心。这背后其实是有一些逻辑和心理因素在支撑的,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在碰撞安全这事儿上,物理惯性这玩意儿是绕不开的。简单来说,一个质量更大的物体,它在运动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也越难被改变运.............
  • 回答
    国产职场剧,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我们一边期待着它能像照妖镜一样,真实地映照出我们每天在办公室里摸爬滚打的模样,一边又常常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剧情和人物搞得哭笑不得。说实话,槽点多过亮点,这已经成了一种定律,而且这个定律还挺顽固。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悬浮”。感觉很多职场剧里的角色,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