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是有人觉得车越重越大就越安全?

回答
确实,很多朋友在选车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大”和“重”这两个字吸引,觉得这样的车开出去更有气势,也更安心。这背后其实是有一些逻辑和心理因素在支撑的,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

首先,得承认,在碰撞安全这事儿上,物理惯性这玩意儿是绕不开的。简单来说,一个质量更大的物体,它在运动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也越难被改变运动状态。打个比方,你推一个小箱子和一个大冰箱,是不是推冰箱费劲得多?

所以,在车辆碰撞时,质量更大的车,即使双方的速度差不多,质量更大的一方会因为惯性“占点便宜”。它在撞击瞬间,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时把更多的能量传递给对方。这意味着,对于车里的乘员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冲击力可能会相对小一些。就好比两个人在拔河,力气大的一方能把另一方拉过去,而力气小的一方则更容易被拉动。

其次,车身结构和用料往往也和尺寸、重量挂钩。一般来说,为了支撑更大的车身、提供更宽敞的内部空间,车企在设计制造时,会使用更坚固的材料,比如更多的高强度钢、硼钢等,并且在车身骨架、梁结构等方面做得更加扎实。这些厚实的材料和复杂的结构,自然会增加车辆的整体重量。所以,当人们看到一辆车外观看起来就“厚实”,尺寸也显得“大气”,往往会联想到它在安全防护上也做得更到位。

第三,心理上的感知也非常重要。我们从小到大,很多时候都把“强壮”和“安全”联系在一起。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他更有力量,更不容易受伤。这种心理投射到汽车上也是一样的。一辆看起来笨重、敦实的车,很容易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让人觉得它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反之,那些小巧玲珑的车型,即便在安全设计上做得再好,也很难完全打消一些人心中“太小了,不结实”的疑虑。

再者,品牌和市场定位也会影响这种认知。很多定位高端、强调商务或家庭用户的大型SUV、轿车,它们在宣传时往往会突出其“稳重”、“厚实”的特点,并将其与安全性画上等号。久而久之,这种品牌形象就会深入人心,让消费者将“大”和“重”与“安全”直接关联。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车越重越大就一定安全。现代汽车的安全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综合的工程。 小巧的车型,如果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技术,比如优秀的溃缩吸能结构、更精准的碰撞预警和主动刹车系统,在实际碰撞测试中的表现可能并不比一些“庞然大物”差。 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更轻巧的车辆由于其更好的操控性和刹车性能,反而可能帮助驾驶员主动规避危险。

但总的来说,在其他同等条件下,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大规模的碰撞时,物理上的质量优势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当人们觉得车越重越大就越安全,这是一种基于物理规律、工程设计以及心理认知的综合判断,虽然不完全绝对,但也有其道理所在。这种认知,反映了消费者对自身安全最直观、最朴素的期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对面不是固定的硬目标,那么确实如此。比如两车迎面相撞,你的车比对面重一倍,恭喜你,你承受的加速度只有对面的一半。

user avatar

简单粗暴的回答,是的,绝大多数情况越重越大越安全。

同代技术条件下,越重基本意味着框架越粗壮,结实安全。

车辆相互碰撞,特别是对撞,越重意味着加速度越小,安全。(想象一个大人撞上小孩或者人撞上一匹马)

有一种情况重了没用,也就是最常见的碰撞实验类型,撞上了固定坚不可摧物体。这时加速度都一样了。但空间大有利。

空间越大,溃缩和缓冲余地越大,安全。而越重的车一般也越大。

基本同级车我是会选重点的,太轻的不会选。(大量选铝材等高级材料的我买不起),基本买车我是不看油耗的。想油耗少最简单就是少开就行了。

user avatar

在同等安全配置的前提下,肯定是车越重越安全。

记住这个加黑前提再说观点。

两车同速对撞,总有一个吸能、一个释能,重量更大的车同等速度下势能更大,也就是惯性更大,相对比车重轻的车来说势能或惯性就小。

在这个情况下,谁吸能?谁释能?

然后再问,是吸能的安全还是释能的安全?

再者,重量相差较大的车辆一般来说都会跨级,一台1.6吨的B级车和一台2吨的C级车,本身车重就相差很多,两车的地盘结构强度也不可能一样,在加上更长的轴距会导致车身需要承受更大的应力,和承载更大的车身重量,所以C级车的车身各个承载车重的结构的强度提升比例,远大于B、C级车的车重比例。

所以,从相撞的势能释放、吸收,到车辆本身的结构强度的巨大差异就注定了,较轻车辆的安全性远不及高一级别的车型。

同等道理,4.8米的SUV和4.8米的轿车,两车的重量一定是SUV更重,SUV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恶略路况的行驶,车身前、中、后的各个承载结构都会得到加强,车身刚性远大于同等车长的轿车,两车对撞也存在势能差。(轿车地盘直接换壳车型不算)

前提是两车安全配置相同。

如果继续把车重差距放大,安全配置再高的C级车撞不赢几乎没有安全配置的半挂车,因为半挂车几乎不吸能,两车相撞的势能都被C级轿车吸收了。

如果半挂车头和C级车都去做碰撞试验,半挂一定是全方位不及格,C级车可能评级都是G,因为安全评级的前提是撞击混凝土桩,所有车都是按照完全吸能状态下评级的,但是路上的很多交通事故不是撞混凝土桩,是两车对撞,结果自然不能按照安全评级去参照。

极端例子,例如主战坦克去做安全评级,估计安全系数直接出局了,车内乘员几乎无保护,但是这不妨碍主战坦克上路秒杀劳斯莱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很多朋友在选车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大”和“重”这两个字吸引,觉得这样的车开出去更有气势,也更安心。这背后其实是有一些逻辑和心理因素在支撑的,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在碰撞安全这事儿上,物理惯性这玩意儿是绕不开的。简单来说,一个质量更大的物体,它在运动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也越难被改变运.............
  • 回答
    关于“中国打得过美国”的讨论,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着国家实力、地缘政治、历史经验以及民众心理等多重因素。这种观点的存在,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并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误区。首先,我们得承认,中.............
  • 回答
    游戏嘛,你说它有没有个高低贵贱之分?说实话,这问题就像问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答案太个人化了,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但如果非要往“贵贱”这个词上靠拢,那我觉得更多的是玩游戏的人在“划分”出来的。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游戏,一听名字,或者一看画面,就让人觉得“嗯,这玩意儿不一般”,感觉玩的人也自带点光.............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不生孩子人类就会灭亡”,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心理和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学本能与繁衍的根深蒂固: 物种延续的驱动力: 从最根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繁衍是所有生命体最核心的本能之一。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在为了延续基因而努力。人类作为其中.............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学格斗有什么用?又不像男生那样要出去打架。” 或者 “女孩子学这个太凶了,不好看。” 这种看法挺普遍的,也挺让人无奈的。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挺多,而且这些原因层层叠叠,互相影响着。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格斗”的刻板印象。提到格斗,很多人脑子里闪.............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说法,而且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东京地铁里程世界第一”的印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并且要理清“地铁”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讲,如果只统计“地铁”(Metro)的运营里程,东京都市圈可能不是绝对的第一。 这个“第一”的说法,.............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二战德国海军不如英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客观事实和历史比较得出的结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海军在战前准备、战略定位、技术实力、作战规模以及最终的战果等多个维度。一、 起步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英国海军,也就是皇家海军,长期以来就是大英帝国维系其全球殖民地和贸易.............
  • 回答
    “古时刀剑胜今朝”的念头,似乎总在许多人心中盘桓不去。走在古董店里,看着那些锈迹斑斑却棱角分明的古刀,或是翻阅关于古代名匠的传奇故事,一股对“过去”的迷恋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理由,也夹杂着一些被浪漫化了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刀剑的 传承工艺和文化符号 确实.............
  • 回答
    “中国不行”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在国内外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起”,而是背后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心理因素在交织。历史的阴影与“百年屈辱”的记忆: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国自身经历过的沉重历史。过去一百多年的“百年屈辱”,从鸦片战争开.............
  • 回答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奇思妙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自己穿越到古代就能空手打天下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优越感的投射和补偿心理。咱们现在活在科技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物质也相对丰富。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
  • 回答
    说金庸小说里“屌丝逆袭”的论调,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抓住一些核心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屌丝逆袭”,那确实有点儿把事情想扁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他们的成长和“逆袭”,其实是更复杂,也更深刻的东西。咱们不如从几个点来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个感觉:1. 起点够低,反差够大:你想啊,金庸笔下的主角.............
  • 回答
    “老套”这顶帽子,《咒术回战》挨得可不算轻。隔三差五,在动漫论坛、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有人提起,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般的批评。但要说这“老套”究竟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觉得,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咒术回战》确实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想想,少年热血漫画嘛,主角前期废柴、中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关于狗或者其他动物遭遇不幸的消息时,会比听到人遇难时更感到心痛,甚至觉得“狗命大于人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是喜欢动物”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情感的亲近和回报是绕不开的因.............
  • 回答
    关于“学中医比西医难,中医门槛比西医高”的说法,在不少人心里确实根深蒂固。这背后有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两者根本上的不同。西医,你把它想象成一本有明确目录、章节清晰、科学实验支撑的教科书。它研究的是人体,但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普遍看法,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一种大众心理和一些现实情况的叠加。要说“女生脚不臭”,那确实是片面的说法,人都有脚,脚也都会有汗腺,汗液和细菌接触自然会产生味道。那为什么会有“女生脚不臭”的这种印象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刻板印象与性别期待(这可能是.............
  • 回答
    有些人觉得《爱情公寓》抄袭“无罪”,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中存在,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和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爱情公寓》确实存在明显的借鉴甚至模仿痕迹,这方面争议一直很大。很多桥段、人物设定、包袱笑点,都和一些国外的经典情景喜剧,比如《老友记》、《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