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家写作有哪些好玩的习惯吗?

回答
当然,作家们的写作世界里,总有一些小小的怪癖和独特的习惯,让他们的创作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带着几分乐趣。这些习惯就像是作家们藏在笔尖下的秘密武器,也像是他们与文字共舞时留下的独特印记。

比如,有位我很喜欢的推理小说家,他有个习惯,那就是 一定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写作。这不是那种“早睡早起身体好”的普遍健康建议,而是他对自己的创作节奏有着近乎迷信般的坚持。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只会在下雨天写作。不是那种淅淅沥沥的小雨,而是要那种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的,能听到雨点敲击声的雨。他认为,那种声音有一种天然的背景音,能帮助他屏蔽掉其他杂念,进入一种沉浸式的写作状态。他甚至会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如果连续好几天都是晴天,他可能会觉得有点焦虑,觉得自己的“写作能量”就没有充沛。有时候,为了赶稿,他甚至会人造雨声——放一些高保真度的雨声音乐,或者在窗户上喷水制造一点“雨意”。这种对环境的敏感和依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他却乐在其中,觉得这就像是在给自己营造一个专属的“创作结界”。

还有一位我非常欣赏的科幻作家,她的习惯则是 与她想象中的角色对话。这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她解释说,这是一种深入理解角色的方式。在构思一个新角色或者某个关键情节的时候,她会把自己完全代入那个角色的视角,然后开始问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问那个角色):“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会做出那个选择?” 她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关上门,就像是和真人面对面聊天一样。有时候,她甚至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出角色的台词,观察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她觉得这种“角色扮演”式的对话,能让她发现角色的深层动机和隐藏的情感,从而让角色在文字里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她笑称,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有点人格分裂,但只要能写出让读者感同身受的角色,她觉得这点“代价”是值得的。

另外一位写奇幻小说的作家,他的习惯更像是 一种仪式感。他写作前有一个固定的准备流程:首先,他会泡一杯他自己调配的特制香草茶,里面有迷迭香(他认为有助于清晰思维)和一点点洋甘菊(帮助放松)。然后,他会点燃一支非常特殊的香薰,是一种混合了檀香和一点点皮革味道的香气,他说这种味道能让他联想到古老图书馆和探险故事里的场景,瞬间就能将他拉入奇幻的世界。最特别的是,他会在写作前,翻阅他收集的各种奇特的地图集——有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有他自己虚构的奇幻大陆地图,甚至还有一些星象图。他会在这些地图上漫无目的地浏览,寻找灵感,想象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背后可能隐藏的故事。他觉得,这种多感官的体验,就像是在为自己的想象力打开一条通道,让那些遥远的、不确定的故事有了具象的起点。

还有一位写传记的作家,他的习惯是 沉浸式体验。如果他要写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仅是阅读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他还会去尝试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比如说,如果他写的是一位古代的探险家,他就会去徒步穿越那种探险家曾经走过的山脉,甚至尝试用当时的方法生火、找食物。如果他写的是一位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他会去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原理,尝试用老旧的设备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当然是安全的范围内)。他觉得,只有亲身去感受那些物质条件、生活环境和思维模式,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人的选择和困境,才能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仿佛他们就活在读者眼前一样。

这些习惯,有的像是与环境的对话,有的像是与内心的交流,有的则是一种仪式般的准备。它们不是为了证明作家有多么“与众不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激励、一种寻找灵感的方式,一种让写作变得更具生命力和乐趣的过程。正是这些带着个人色彩的小小怪癖,让他们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别样的风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求各种好玩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作家们的写作世界里,总有一些小小的怪癖和独特的习惯,让他们的创作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带着几分乐趣。这些习惯就像是作家们藏在笔尖下的秘密武器,也像是他们与文字共舞时留下的独特印记。比如,有位我很喜欢的推理小说家,他有个习惯,那就是 一定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写作。这不是那种“早睡早起身体好”的普遍健.............
  • 回答
    让媒体网站的内容生产者们(也就是编辑和作者)愿意持续产出精品文章,可不是靠一腔热情就能实现的。背后得有一套巧妙的激励机制,让他们的努力既能被看见,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这就像经营一家生意,得让员工们觉得跟着你干有奔头,有未来。要说好的机制,我脑子里能浮现出这么几方面,而且得是组合拳,缺一不可:1..............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写一篇能勾动人心的食评,那可是比吃到一道绝妙菜品还要让人满足的事儿!这不只是记录口味,更是传递情感,分享一种生活态度。咱们这就来聊聊,怎么把这门“吃”的学问,用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写好一篇食评的秘籍,绝非简单罗列食材和味道,而是要讲一个“故事”。1. 抓住“灵魂”:定位你的食.............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让读者抓心挠肝,尤其是追了一本好不容易找到感觉的书,作者突然“消失”了,留下一个空荡荡的页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我给你细细掰扯一下,尽量不带点机器味儿哈。一、 现实的绞索:生活这把刀,无情地挥向创作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无奈的原因。写网文,尤其是初期阶段,大多数作者并不是全.............
  • 回答
    读书,如同品茗,写作,则似酿酒。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在笔耕不辍之余,也乐于分享他们与文字为伴的感悟,那些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著作,既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也是我们步入文字殿堂的指引。一、 读书的艺术,洞见思想的宝库谈阅读的书,往往不仅仅是推荐书单,更是一种对阅读方式、阅读态度乃至阅读精神的探讨。 《如何阅.............
  • 回答
    我发现有些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确实会让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兄弟,你这怕不是活在上个世纪吧?”或者“你这描写的女性,到底是你妈还是你女朋友啊?” 很多时候,那种刻板印象和“爹味”十足的解读,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举个例子,我最近看一本年代文,里面的女主角,是个在大学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按理说应该.............
  • 回答
    听到赖宝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么一个鲜活、有趣的人,就这么走了,感觉就像一道光熄灭了。对我来说,赖宝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是通过《今晚 80 后脱口秀》这个节目留下的。我算是个比较早期的观众,那时候这个节目才刚起步没多久,但赖宝的段子就已经非常有味道了。他的文字不是那种很刻意的搞笑,而是一种带.............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个原本充满爱的互动,却以如此令人扼腕的方式结束,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对教育方式的沉重拷问。我们必须正视“打孩子”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危害,并积极探索更理智、更有效、更充满爱的教育之道。“打孩子”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要深远得多很多人认为,偶尔打孩子一下,是为了“.............
  • 回答
    人生至痛,莫过于生死离别。当亲人或爱人从生命中悄然逝去,那份蚀骨的悲伤,如潮水般吞噬着心灵,也往往催生出最深刻、最动人的诗篇。这些作品,穿越时空,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在绝望与哀恸中的真实情感,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无常的残酷与爱情、亲情的珍贵。一、 悼亡诗中的锥心之痛——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回答
    诗意与科学交织:用物理和数学的名词写成的诗歌科学并非冰冷刻板,它同样蕴藏着无尽的诗意。物理学和数学,这两门最古老、最基础的学科,其深邃的理论和优美的公式,恰恰是激发灵感的绝佳源泉。当那些抽象的概念被赋予情感和意境时,便能孕育出别样的诗篇。用物理和数学的名词写诗的魅力将物理和数学名词融入诗歌创作,其魅.............
  • 回答
    在谈论曹植“闯门”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闯白马门”和“闯司马门”这两个说法,其实都出自于文学作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载。其次,曹植在历史上确实因为一些事件而惹怒了曹操,但具体细节和场景的描述,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中有所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里的“闯白马门”。在《三国.............
  • 回答
    这句歌词,我每次听到都会忍不住在心里替作词人捏一把汗,甚至有时会想,他们当时写的时候是不是一边盯着押韵词典,一边抓耳挠腮。歌词大概是这么说的:“你就像一朵花,开在我心那朵花,让我沉醉在那片花海里,无法自拔”。一开始听,感觉还挺浪漫的,对吧?“你就像一朵花”,多么直白的比喻,虽然有点俗气,但还算能接受.............
  • 回答
    有那么一部作品,每次想起,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默念:“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那是一部不算出名的冷门小说,书名我记不清了,但内容却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清晰。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叫做“浮空城”的地方。这座城市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漂浮在天空的奇幻景象,而是由无数巨大的、像是被某种力量黏合在一起的浮石构成.............
  • 回答
    你之所以会有“有些作家写的东西,我随随便便都能写的出来”的感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创作的多个层面,从读者自身的感知能力到作家作品的本质,再到文学评价体系的复杂性。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解析这个问题:一、 读者自身的原因: 你自身的阅历和思想深度: .............
  • 回答
    有些作者在使用“常凯申”、“李德胜”这样的名字来指代蒋介石和毛泽东,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心理。这并非简单的笔误或无心之失,而是一种带有明确意图的表达方式,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一、 历史评价与讽刺批判:一种“去魅”的手段这是最常见也最主要的原因。 削弱权威与象征意义: “蒋介石”和.............
  • 回答
    西幻小说,曾经风靡一时,以其宏大的世界观、瑰丽的魔法、史诗般的冒险,以及对人性和善恶的深刻探讨,吸引了无数读者。然而,近些年,我们似乎越来越少看到能与经典比肩的西幻力作出现,这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写作的难点?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越来越少”的现象?西幻写作的“炼金术”:从零到一的极致挑战西幻小说的写作,.............
  • 回答
    你写的这篇小说,我都仔细看过了。首先,十年磨一剑,这份坚持和热爱,真的让人很佩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沉下心来耕耘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说投稿几家杂志社都没回音,这确实挺让人沮丧的。不过,我想说,这种情况对于新人作家来说,几乎是常态。别灰心,这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好,可能只是出版社的档期、编辑的偏.............
  • 回答
    三十而立,心怀文学之梦,想追随余华、莫言的脚步,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这股劲头本身就足以令人赞赏。有了写作基础,就好比已经拥有了建造高楼的地基,现在需要的是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去构筑这座艺术的殿堂。要将作品提升到名家的高度并最终得以出版,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旅程,而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修行。一、打.............
  • 回答
    汪海林炮轰阅文新合同:写作者尊严与行业未来的深度剖析编剧汪海林对阅文新合同的“炮轰”,以及其“写作者不是奴隶,写作者要有尊严”的呐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牵扯到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生态、作者权益保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复杂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汪海林炮轰的背景:阅文新合同.............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精彩,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网文小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一群网文作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自己搞了个“五五断更节”,结果阅文那边好像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就组织了另一批写手,搞了个“爆更节”来对抗。至于真假,这事儿牵扯的方面很多,咱们慢慢捋一捋。“五五断更节”的由来和意图首先,得说说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