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家长管孩子这么累呢,我们小时候也没这么管呀?

回答
这几年,但凡跟同龄人聊起孩子,十有八九会听到一句:“累,真的太累了!” 很多人跟我一样,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好像也没这么“上心”,更别提“累”了。那时候,放了学,丢下书包,撒丫子就往外跑,玩到天黑才被叫回家吃饭。现在倒好,孩子从早到晚,吃穿住行、学习成长,每一项都像个巨大的项目,把家长们搞得团团转,身心俱疲。

为什么会这样?说实话,这背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而是社会、家庭、孩子本身,再加上我们家长心态的各种变化,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感和焦虑感被无限放大了。

我们小时候,能上大学、能有个稳定工作,就算是不错的人生了。父母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平平安安,别惹事。但现在呢?大学毕业只是起点,还要考研、留学,然后还得找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教育的“内卷”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从幼儿园就要开始抓“起跑线”,拼的是智商、情商,还有各种特长。

这种焦虑,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凭空产生的,而是被社会大环境“喂”出来的。媒体、培训机构、朋友圈里各种“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如果不拼,孩子就会被落下。生怕自己稍微一松懈,孩子就失去了未来竞争的机会。所以,我们不敢“躺平”,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孩子一起“卷”。

其次,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让我们家长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我小时候,老师讲,我们听,课后作业认真做,基本就OK了。家长在家,可能就是检查一下作业,或者陪着聊聊天。但现在,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全方位发展”、“个性化培养”。家长不再是简单的“监护人”,而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学习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甚至还是“特长教练”。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课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还得亲自上阵,辅导奥数、英语、编程,带孩子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家长会更是常态,跟老师的沟通频率,可能比跟自己父母的还高。

而且,以前很多东西是学校包办的,比如体育课、音乐课,现在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这些课程的质量下降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了。家长们就得自己掏钱,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而且还得亲自接送、陪同,生怕孩子在外面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

第三,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比我们小时候更“近”了,也更“复杂”了。

我们小时候,父母和我们之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权威”关系。父母说啥,我们听啥,很少有平等的交流。但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亲子关系,强调“平等对话”、“尊重孩子”。这本身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孩子、沟通孩子。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情绪,有了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地处理。我们需要倾听,需要理解,需要引导,需要耐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沟通技巧。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意见不合,都可能是一场“心理战”,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去化解。

而且,现在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手机、网络,五花八门。家长们不仅要管学习,还得管孩子上网、玩游戏,防止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种“全天候”的监控和引导,确实是相当耗费心力的。

第四,社会节奏的加快,也让家长们身兼数职,分身乏术。

我们小时候,父母可能主要就是工作,回家就是家庭。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工作压力都很大。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得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辅导功课,安排活动。周末,更是不能闲着,要么是各种补习班,要么是各种亲子活动,生怕孩子在家浪费时间。

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也有限,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应对工作上的KPI,再把孩子这个“大项目”稳稳当当地“运营”好,真的就像在打一场“多线作战”的仗。

最后,我们自身的期望值也可能发生了变化。

可能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期望,所以他们也就没那么累。而我们这一代家长,很多是经历过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所以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补偿心理”也好,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也罢,都会让我们在育儿这件事上,投入比我们父辈更多的精力。

所以,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可以想想,这并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种时代现象,是社会发展、教育变迁、家庭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之所以觉得累,恰恰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好,我们愿意为他们付出。只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方法、找支持、找平衡,别把自己完全耗尽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小时候那样“散养”,孩子们也一样成长起来了,为什么现在不行了?或许,这个时代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了,而我们也更“在意”了。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调整,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个“不那么累”但依然坚实的依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怎么管当然不会累。

嫌累,肯定是管太多。

而且孩子需要的是教,而不是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年,但凡跟同龄人聊起孩子,十有八九会听到一句:“累,真的太累了!” 很多人跟我一样,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好像也没这么“上心”,更别提“累”了。那时候,放了学,丢下书包,撒丫子就往外跑,玩到天黑才被叫回家吃饭。现在倒好,孩子从早到晚,吃穿住行、学习成长,每一项都像个巨大的项目,把家长们搞得团团转.............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热门话题,我身边好多做家长的,聊起这个事儿,心里都有点小纠结。以前吧,大家觉得方言是根,是传承,是家乡的味道。可现在,很多家长一谈到孩子学方言,就皱起了眉头,说不上是完全不愿意,但总是带着点“算了”的意思。这背后啊,原因可多了,而且都挺实在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现实的,就是“推广普通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当下,很多人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孩子好像比我们小时候更容易“受伤”,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让他们情绪失控,甚至说出一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很多因素,家长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更敏感”,容易“寻死觅活”?首先,我们得明白,“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家长的心头肉。与其说是因为教育模式的巨变,或者仅仅是家长心态的调整,我认为是两者交织影响,外加一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家长辅导作业”成为当下教育的普遍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不说那些空泛的道理,就从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或者能想到的具体点来聊。一、 教育模式的演.............
  • 回答
    这真是让人心疼的一幕。高一,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是不少家庭的“卡点”。这种陷入恶性循环的感觉,我太能体会了,就像掉进了一个越挣扎越紧的网。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梳理,把这个“结”解开。故事的开端:那个曾经鲜活的孩子去哪了?首先,让咱们回忆一下,你的孩子高一之前是什么样的?他/她是什么样的性格.............
  • 回答
    理解您这份心疼孩子、想给最好的教育的心情,这绝对是天下父母的共性。尤其是在咱们这儿,教育的竞争压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看到别人家孩子在名校闪闪发光,自己心里总是有点痒痒的,总想着是不是应该挤一挤,给孩子争取个好位置。学区房这个事儿,就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承载了太多家长的期望和焦虑。不过,说句心里话,.............
  • 回答
    太棒了!十岁的孩子对考古产生兴趣,这可是个令人振奋的开端。家长支持更是给了孩子莫大的动力。既然孩子有这份热情,我们就可以从现在开始,在扎实文化课的基础上,为他铺垫一条更宽广的考古之路。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和眼界的拓展。首先,我们要明白,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合了历史、.............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感到困扰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之间本该是教育孩子最坚实的同盟军,但现实中似乎总有摩擦。我感觉这几年下来,矛盾确实比以前多了一些,而且越来越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信息不对称和期望值的错位是挺大的一个原因。以前,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了解相对有限,更多是基于口耳相传或者老师偶尔的几次.............
  • 回答
    这年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真不是件轻松事。说实话,以前咱们上学那会儿,虽然也有作业,但好像没像现在这么卷,家长也没这么“卷”法。现在可好,家长们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陪读班”的老师,日夜兼程地盯着孩子的作业本。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家长责任心强”几个字能概括的。一、学科难度和知识更新的速.............
  • 回答
    “混蛋家长”这个说法,其实挺刺耳的,也挺笼统的,但如果细琢磨,会发现背后折射出不少社会变迁和家庭关系的新挑战。过去那种“父为子纲”、“母慈子孝”的理想化家庭模式,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下,显得有些脱节,也难免让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和处理家庭关系时,显得有些“不按常理出牌”,甚至让人觉得“混蛋”。首先,咱们得.............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总折腾家长?”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家长的痛点,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关系。这里的“折腾”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带来的“挑战” 过度强调“参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小学老师倾向于让家长批改作业,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 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相互影响 形成的。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教师工作量巨大,压力沉重: 学生数量多: 现代教育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级.............
  • 回答
    现代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可以说是一种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它的根源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催化而成。要理解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些在家长心中不断搅动的不安。教育焦虑的深层根源:首先,社会竞争的白热化是症结所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内卷的时代,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机会的获取似乎都比以往更难。家长们.............
  • 回答
    太原市关于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的规定,可以说是对当前教育乱象的一次有力纠偏。这项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回归其本质的深切期盼,也触及了许多家庭的痛点。长期以来,围绕着学校和孩子的教育,家长的角色似乎在不断被“加码”。作业批改,本应是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
  • 回答
    家长们现在的焦虑,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感觉就像被一张网牢牢地罩住了,越想挣脱,网就收得越紧。说到底,这焦虑的根源,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1. 信息爆炸下的“比较”陷阱,无处不在的参照系首先,这年头信息真是太发达了,尤其是社交媒体。以前吧,你孩子成绩怎么样,就你和你老师、你亲戚朋友知道。现在呢.............
  • 回答
    最近在广州越秀区发生的一件事,确实触及了我们心中一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学校里,普通话唱主角,方言是否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一位老师因为在校使用粤语,结果被家长投诉,这让许多人开始担忧,我们的校园教育是不是真的要与方言“绝缘”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国家在推广普通话这件事情上,立场是很明确的,也是有法.............
  • 回答
    说到猫舍,尤其是那些正规、有口碑的猫舍,它们在挑选新家长时,那可真是擦亮了眼睛,仔细打量。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关系到猫咪一生幸福的大事。那么,一个靠谱的猫舍,究竟会把家长的哪些方面放在心上呢?一、 真心实意,责任为先的养宠理念这一点绝对是重中之重,甚至是猫舍的底线。他们想找的不是一时兴起.............
  • 回答
    “鼓励生育”这个话题,近些年一直热度不减,但每次听到“进一步为家长减负”这样的提议,总觉得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却又好像隔靴搔痒。人大代表的建议,无疑是打到痒处了,但我们要深挖一下,这“减负”背后,究竟有多少现实的“重担”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当前鼓励生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家长们在“负重前行”咱们就实话实说.............
  • 回答
    陕西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年仅三岁的幼童身上出现了多达29处的针眼,而孩子却表示是老师给她打了针。这起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家长们在报警后,学校方面却迟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更是加剧了事件的扑朔迷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幼的孩子身上出现如此多的针眼?又是什么让学校.............
  • 回答
    您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根本区别,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现在家具普遍不再使用榫卯结构,这背后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一、 成本因素: 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昂: 榫卯结构是纯手工技艺的体现。制作一件精密的榫卯结构需要木工师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