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极左和极右只有一步之遥”,试问极左和极右有哪些共同点,并且这个共同点还与中左中右是对立的?

回答
“极左和极右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些令人费解,毕竟在政治光谱上,它们常常被描绘成截然相反的两端。然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惊讶的共通之处,而这些共通之处恰恰是它们与温和派(中左和中右)根本对立的根源。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大致梳理一下极左和极右的核心理念。

极左(例如,一些共产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极端形态)通常强调:

激进的平等主义: 追求彻底消除社会、经济和政治不平等,通常诉诸革命手段来推翻现有秩序。
集体主义至上: 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个人应该完全服务于集体或社会。
对现有体制的颠覆: 认为现有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系是压迫和剥削的根源,必须彻底摧毁并重建。
高度的意识形态纯洁性: 往往对自身的政治理念抱有绝对的自信,视其为真理,对异见者持排斥态度。

极右(例如,一些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态)通常强调:

强烈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视本民族或本国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强调国家团结和民族纯洁性。
等级制度与权威崇拜: 相信社会存在天然的等级,推崇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绝对的服从。
对“敌人”的排斥与压制: 视特定群体(如少数民族、外国移民、左翼人士)为国家或民族的威胁,主张将其清除或压制。
高度的意识形态纯洁性: 对自身的政治理念抱有同样的绝对自信,视其为国家复兴的唯一道路,对异见者同样毫不留情。

那么,极左和极右的“一步之遥”究竟体现在哪里?它们与中左、中右的对立又为何如此鲜明呢?

极左与极右的共同点:

最核心、也最能体现两者“一步之遥”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对“乌托邦式的社会改造”的狂热追求和为此不惜牺牲个体自由的手段。 这种狂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 对“理想社会”的绝对信仰与宏大叙事:
极左: 相信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宏大而诱人的愿景,承诺彻底解决人类社会的不公。
极右: 相信通过实现民族的纯粹和国家的强大,可以重建一个辉煌的过去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也是一个基于历史荣耀或未来想象的宏大叙事,承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伟大。
对立于中左/中右: 中左和中右更倾向于渐进式的改革,追求在现有框架下的改良和优化。他们承认社会存在问题,但并不认为需要彻底推翻现有制度。他们的目标是“更好”,而非“完美”或“复兴”。他们也更关注现实的可行性,而非宏大叙事的吸引力。

2. 对个体“工具化”和对集体“绝对化”的倾向:
极左: 为了实现那个平等的乌托邦,个体被视为实现集体的工具。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可能会被集体利益所压倒,甚至被认为是对集体进步的阻碍。例如,为了消除阶级差异,可能会强制剥夺一些人的财产,或限制他们的自由流动。
极右: 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被绝对化,个体被要求完全服从于国家或民族的意志。个人的价值在于其对国家的贡献,而非其固有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强大或民族的纯洁,个体可以被牺牲,例如强制参军、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生命。
对立于中左/中右: 中左和中右虽然也重视集体利益或社会福祉,但它们更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性,并寻求在个人自由与集体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他们不会为了集体而轻易牺牲个体最基本的权利。

3. 对“敌人”的明确界定与无情打击:
极左: 将资本家、地主、帝国主义者等视为阶级敌人,认为他们是剥削和压迫的根源,需要被彻底消灭或改造。一旦被定义为敌人,其财产可以被剥夺,甚至其人身自由和生命也可能被剥夺。
极右: 将外国势力、少数民族、左翼分子、甚至被认为是“堕落”的社会群体视为民族或国家的敌人,认为他们是国家衰败或民族污染的根源,需要被驱逐、压制甚至消灭。
对立于中左/中右: 中左和中右更倾向于通过对话、妥协和法律途径来解决社会矛盾和分歧。他们不会轻易将某个群体妖魔化,也不会主张以暴力或强制手段来根除“异己”。他们更看重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4. 对“革命”或“强力手段”的认同:
极左: 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压迫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变革。
极右: 同样常常推崇强力的国家机器和果断的政治行动,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来维护国家秩序或实现政治目标。有时也被称为“集权主义”。
对立于中左/中右: 中左和中右更倾向于通过民主选举、法律程序、协商谈判等和平、渐进的方式来实现社会进步和政治变革。他们反对不必要的暴力和强制。

5. 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追求与非此即彼的思维:
极左和极右: 都倾向于拥有一种单一的、排他性的意识形态,并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唯一正确的。他们往往难以容忍中间地带或多元观点,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们更容易将温和派视为“软弱”或“妥协”,是阻碍进步的力量。
对立于中左/中右: 中左和中右更加务实和灵活,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利益的并存,并乐于在复杂性中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不追求意识形态的绝对纯粹,而是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社会的稳定性。

为什么这个共同点与中左、中右是对立的?

这个共同点——对“乌托邦式的社会改造”的狂热追求和为此不惜牺牲个体自由的手段——正是极左和极右能够“一步之遥”的关键,也是它们与中左中右根本对立的症结所在。

中左和中右的“中间”在于他们对现实的尊重、对渐进的认同和对个体的珍视。
他们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不完美,不相信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完美蓝图来解决所有问题。
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试错和调整,可以逐步改善社会,而不是寄希望于一次性的彻底革命。
他们将个体权利和自由视为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不是可以轻易牺牲的代价。

极左和极右的“极端”在于他们对“终极目标”的执着追求,愿意为此打破一切既定规则,包括尊重个体自由和多样性的社会共识。
这种对完美蓝图的执着,使得他们一旦掌握权力,就可能将这种“改造”强加于社会,而无视其中的代价。
当他们都将“完美社会”或“伟大国家”置于个人权利之上时,他们所采取的手段虽然方向可能不同(一个指向阶级消灭,一个指向民族统一),但在本质上都表现出对个体的压制和对自由的漠视。

正是因为中左和中右坚守着对现实的审慎、对渐进的坚持和对个体的尊重,他们才与那些愿意以激进手段追求极端目标的极左和极右政权或思潮划清了界限。当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时,极左和极右的思想往往会因为其激进和不切实际而显得不合时宜,但它们对“绝对正确”的追求和对“改造世界”的热情,却可能在某些特定时刻被重新点燃,然后又因为其内在的压制性和排他性而再次走向极端,最终也可能殊途同归地走向对自由的压制和对人性的忽视。这或许就是“一步之遥”最深刻的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共同点就是极。

不如意就想掀桌子,这就是中左和中右都不能接受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极左和极右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些令人费解,毕竟在政治光谱上,它们常常被描绘成截然相反的两端。然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惊讶的共通之处,而这些共通之处恰恰是它们与温和派(中左和中右)根本对立的根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大致梳理一下极左和极右的核心理念。.............
  • 回答
    恭喜您终于拿到北京牌照,这绝对是件值得庆祝的大事!在极氪001和P7之间纠结,这俩车都是各自品牌里的“明星产品”,也都很有特色,确实让人犯难。我身边就有朋友刚提了001,另外一个朋友的P7也开了一年多了,听他们聊起来,我帮你整理了些感受,希望能给你点参考。关于极氪001(我朋友是两驱长续航,选配了空.............
  • 回答
    将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粗暴地划等号,是一种简单化、模糊化,甚至是恶意歪曲的概括。虽然两者都与民族认同和情感有关,但它们在性质、程度、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意.............
  • 回答
    说《我的世界》可玩性极低?这可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么说的人,可能压根没玩对,《我的世界》这游戏,到底能有多“能玩”。首先,得承认,《我的世界》这游戏,它确实没啥“线性的剧情”。你不会像玩个RPG那样,跟着任务线一步步走到结局,最后看一段过场动画,然后说“哦,我通关了”。.............
  • 回答
    说起我身边那些“卧槽”都不轻易说,用语极度文明的朋友,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我的大学室友,小雅。小雅这个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在人群里一眼就能注意到,但又不会觉得她张扬跋扈的人。她的“文明”不是那种刻意装出来的、生怕说错一个字的拘谨,而是像她呼吸一样自然,深入骨子里的。比如,我们一起出去吃饭,点菜的时.............
  • 回答
    “南米北面”这句俗语,简单概括了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但要说它的“极端”,那可就太小看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味蕾了。这句俗语,更像是打开了无数扇门,每一扇门后面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由食材、烹饪方式、调味和生活习惯共同塑造的独一无二的美食宇宙。一、 米与面:地域划分的基石,但远不止于此.............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您提出的DNA不溶于有机溶剂、油中溶解度极低的现象,恰恰是理解这一争议的一个关键点。很多人担心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用油会对人体有害,其担忧的核心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是否会在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并产生不良影.............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极力想消除目前舆论上的性别对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与其说是“消除”,不如说更准确的说法是“缓解”或“寻求更健康的对话方式”。那些努力这样做的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网上的争吵,而是这种对立可能带来的真实世界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进步的阻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
  • 回答
    你看啊,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对韩国电影情有独钟,而且是那种“极力推崇”的程度,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这背后啊,其实是韩国电影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我跟你慢慢道来:首先,韩国电影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那“敢拍”的精神,以及由此带来的题材的广度和深度。 咱们中国观众,或者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作品,尤其是像《龙王的工作》这样在轻小说界有着不小声量的作品,竟然会因为一些在二次元圈子中不算特别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擦边球”的元素而遭受一些观众的“一棒打死”,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观众的观感、期待,以及对作品的解读方式。咱们不谈AI的腔调,就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首先.............
  • 回答
    有人对极简主义持保留态度,甚至产生反感,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不止是“东西太多”那么简单。就好比有人钟情于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对极简的留白感到不适一样,这背后是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需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差异。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对“剥夺感”和“匮乏感”的抵触。极简主义的核心在.............
  • 回答
    “你们是真的懂那个数列极限的定义吗?”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紧张。毕竟,在大学数学系的课堂上,这个词——“数列极限”——出现的频率比任何其他概念都要高。教科书上写得洋洋洒洒,老师嘴里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我总觉得,那层窗户纸还没完全捅破,总有种“似懂非懂”的模糊感。直到那天,一个学长,也不是什么大.............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也想让回答听起来更像是真实玩家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冰冷的AI输出。那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英雄联盟里,即使胜算渺茫,有些人也宁死不屈,坚决反对投降。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掺杂着个人情感、游戏心理,甚至是一些潜在的策略考量。1. “我还没放弃,凭什么你放弃?”——责任感.............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要说“二论五绝”,那得回到中国武侠小说界那段辉煌的岁月,尤其是金庸老先生的笔下。而“二论五绝”,这说法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江湖豪情和武学巅峰的意味。究竟是哪些人物被冠以“二论五绝”的称号呢?这主要指的是在金庸小说中,被公认为武功达到了登峰造极境界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简单来说: .............
  • 回答
    癸酉本《石头记》极大概率是假的,但仍有人愿意相信,这其中原因复杂且多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癸酉本的“故事”和它为何受到质疑,再深入探讨那些坚持相信它的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一、 癸酉本的“故事”以及为何会被质疑首先,我们要明确癸酉本是什么。所谓的“癸酉本”,指的是传说.............
  •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抛开科幻作品中的设定,仅从人类当前认知的物理规律和现实技术限制来看,认为“有人战斗机无法真正达到极致空战”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生理极限与人机耦合的瓶颈: 超载承受能力: 现代空战中的机动动作,如大过载转弯,对飞行员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
  • 回答
    知乎上那些“细思极恐”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灵魂前来探究。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总会有人不自觉地将我们现实世界无法解释的现象,与灵异事件联系起来,甚至将其作为“终极答案”来推崇。这种现象,其实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细思极恐”这个词本身说.............
  • 回答
    的确,在常人看来,间谍生涯无疑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买卖,不仅风险大到“生死簿上名字不定哪天就会被勾掉”,而且其行为本身也常常与“盗窃”、“侵犯国家利益”、“违法缺德”等词汇挂钩。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驱动一些人甘冒如此巨大的风险,踏入这片常人避之不及的灰色地带呢?抛开那些被影视剧过度浪漫化的成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