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普遍存在的优越感来自哪里?

回答
台湾人普遍存在的优越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要说它的来源,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而是经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

首先,从 经济发展的角度 来看,台湾在战后初期,借助美国的援助以及自身勤奋的产业升级,经济起飞非常快。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社会,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出口导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电子产业,台湾更是掌握了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在全球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经济上的成功,让台湾民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有着强烈的自信。相比之下,对岸的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贫富差距也较大。这种经济上的“领先”,自然会滋生一种“我们比他们强”的优越感。

其次,政治制度和社会氛围 也是一个重要来源。台湾在经历过威权统治后,成功转型为民主社会,实现了政党轮替,保障了言论自由和人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进步的象征,是和“落后”的政治体制划清界限的标志。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更自由、更民主、更有人权的环境里,这本身就是一种骄傲。这种对自身政治制度的肯定,会不自觉地与政治体制存在差异的地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文化和生活方式 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台湾在日据时期虽然被殖民,但也因此在某些方面吸收了日本的精致文化、服务业的细致和民众的守序。同时,国民党迁台也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台湾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留和发展,例如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戏曲艺术等。经过长期的融合与发展,台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根基,又融合了西方和日本的元素,呈现出一种多元而精致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台湾的社会秩序、公民素质、公共服务都做得更好,例如垃圾分类、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服务人员的态度等等。这种生活上的便利和舒适,会让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品质更高,从而产生一种优越感。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 教育体系和国民素养。台湾的教育在普及和质量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普遍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强。这种教育背景,会让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形成对自身社会优越性的认知。

当然,这种优越感也不是绝对的,而且会随着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台湾民众开始感受到压力,优越感也面临着挑战。但总体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上提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优越感。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包含了对自身发展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对外部环境的参照和比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种优越感很可笑,但台湾和大陆发展水平差别远比中国大陆和印度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得多,所以如果知乎用户普遍对印度有很强优越感,那么就应该接受台湾人对大陆其实还并没有那么强的优越感。

--------

首先,人在根本人格上是平等的,『优越感』并不是一种可以被放任的情感,而任何基于『群体身份』的优越感更是可笑的。如果通过『群体身份』对自己相比对方产生了优越感,实际上就是一种歧视。事实上,往往优越感最强的,也是一个群体中最底层的人,一方面,他们个人身上没有任何长处;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接触不到对方群体那些层次更高的人。因而我个人并不想给台湾人的优越感辩护;

但是,这种优越感又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广东人对北方人有优越感,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优越感,沿海地区人对新疆有优越感;哪怕在很多人认为平均素质更高的知乎上,也充斥着各种对印度、黑人、穆斯林地区的优越言论,如果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人甚至会认为这种优越感非常合理。

那么既然如此,台湾人对大陆的优越感是否能够被发展差距支撑呢?那不如就让我们来把台湾和大陆比一比,也跟大陆和印度的差距做个对照。

这里先明确比较的方法。大陆的人口差不多是台湾人口的60倍,在今天去比较总量肯定大陆胜无悬念。但是这样去比较总量并不合理。上海的经济总量不及河南,也不妨碍上海人对河南人产生优越感;瑞士的经济规模比印度小得多,但如果瑞士人对印度一点优越感都没恐怕大家才会觉得奇怪。如果整个南亚、中东和非洲合并成为一个国家,GDP总量超过中国,我们也不会就觉得那里的人对中国产生优越感是很合理的。如果一个重庆人因为直辖后行政区面积和人口大大扩大,而一下子就认为自己成为了一线城市,而对GDP总量更小的杭州和苏州产生了优越感,那么大家也一定会觉得很可笑。

挑出大陆最高精尖的一小撮去跟台湾比较也不合适。大陆人口是台湾60倍,如果我们挑出大陆过得最好的2000万人去跟台湾拼收入水平,拿当然可以领先,甚至是综合素养也许也有赢的机会。但是大陆的这2000万人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独立社区。同样,如果我们把大陆最好的几个企业,几个大学,几个电影导演,几个音乐人,去跟台湾对比,那么很多方面都没有劣势,甚至还可能有优势,但这也属于耍流氓。也许奥运会是这个逻辑,但跟一般民众生活的层次却没有什么关系。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拿出江南地区一个富裕的小县,比如浙江嘉善,那么这里既没有好大学,也没有什么知名企业,城区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如果我们跟人口100多倍于嘉善县的河南省去比较,那么很容易会在河南找到更出名的企业,更好的大学,更优秀的人才,更繁华的街区。但是嘉善县的居民因此就不会对河南有优越感了吗?

当然,也不是不能挑一个局部来跟台湾比。但是起码要挑一个省,或者一个基本自成体系的地区来跟台湾针对人均水平相比。

那么就让我们来比一比。

2015年,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核算,按购买力平价折算后,台湾的人均GDP是46036美元,而大陆只是13224美元,台湾是中国的3.48倍。而同年印度的人均GDP是5808美元,中国是它的2.28倍。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差距远大于中印之间的差距。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我认为在考察人均收入时,这种方法比按汇率算合理,汇率本身会脱离物价浮动,比如人民币大幅升值时实际上国内物价是上涨的。按汇率算因为人民币贬值,人均GDP可能降低,但如果按人民币计算的GDP实际大幅上涨,中国人均收入可能还是上升的。同样,按汇率计算英国人均GDP高于德国,但我对两地都有一些了解,英国物价远比德国高,英国人也远比德国人穷)

再考查国民受教育程度,按照Gapminder上2009年的数据(找不到更新的),25岁以上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台湾是11年,中国大陆是6.4年,印度是3.4年,两岸差距远远大于中印差距。而25岁以上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为明显,台湾是12年,中国大陆是7.7年,印度是6.2年

如果我们按人类发展指数(由收入水平,人均寿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而来)来比较,2013年台湾HDI是0.882,2014年中国和印度分别是0.727和0.609,两岸相差0.155,而中印只差0.118。

List of countries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而上面比较的还都是最基本的GDP和教育水平,政治自由、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腐败程度这些可能有些人认为很虚的东西都还没有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一下

Press Freedom Index Freedom in the World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而且尽管我也同意因为对方政府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民众抱有优越感其实也很可笑,但是我们中间很多人不是对朝鲜也有各种优越感吗?哪怕我们对普通朝鲜人没有优越感,但如果是那种明明自己过得非常艰辛,却坚信朝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的朝鲜人呢?

当然,大陆有巨大的地区差异,但台湾人的优越感也许不会做区分,那么再来考察一下,中国最发达地区跟台湾的差距。

(事实上就我了解台湾人对大陆的优越感是做区分的,比如很多台湾人提到上海并不太会用一种俯视姿态)

因为拿我们的城市跟人家的整个国土作比较并不合适(北上广深如何脱离其余的中国而独立繁荣?),所以这里就挑中国最富裕的省来跟台湾相比。

根据下面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江苏,按购买力平价折算后是24953美元,其次是浙江,21995美元。

List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y GDP per capita

也就是说,中国最发达的江浙两省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只是台湾的一半。这是什么概念呢?安徽省的人均GDP也是浙江的一半,你问问周围的浙江人对安徽有没有优越感?

同样的,如果我们看HDI,2013年台湾是0.882,2014年江苏是0.748,浙江是0.744,相差是0.134-0.138。而安徽是0.66,与江苏和浙江相差0.84-0.88。

Lis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Greater China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此外,即使我们把江苏和浙江这两个比台湾人口多得多的地区拿出来跟台湾挑出少数高精尖来相比,恐怕也不是对手。

台湾前5名的大学是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

江苏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5可能是南京医科大学。

浙江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然后也许是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比较一下,每年江苏和浙江的高校在国际上发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台湾发多少。

然后企业方面,台湾的知名品牌有HTC,华硕,宏碁,光阳,三阳,联发科,鸿海精密,统一,正新(轮胎),都是在国际上所在行业有名气的。江苏和浙江有什么呢?浙江还有阿里巴巴,吉利,万向集团,江苏恐怕最出名的是苏宁电器,但基本上出了中国就没人知道。

然后文化方面呢。台湾在00年代初到10年代初一度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南京有个李志,别的还真想不出谁。然后台湾一年拍多少电视剧,江苏台和浙江台两大强台一年拍多少在华人地区知名的电视剧?江苏和浙江有多少名演员、导演?当地企业投拍多少电影?

(觉得江浙两地很多的资源其实供给了上海北京,这么比不公平的,可以自行计算一下全国的,然后除以50,看看怎么跟台湾比也可以)

而且这里的种种比较还只是针对当下。但一个人的优越感当然也会受到之前几十年的对比的影响。想象一下,上海本地人为什么瞧不起外地人,即使他们现在挣得差不多?而且成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人们生活观念、精神面貌、综合素质的巨大差别,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可以从中国现在的代际差异中观察出来。

那么前面有人说了,倒退20年,我们成长的年代,人口50倍于台湾的大陆GDP不过是台湾两倍,人均GDP差距在20倍以上。我们再往前倒,中国真正开始全盘现代化,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不过三十多年时间,台湾呢?台湾从1910年代大正时期的内地延长主义就开始全面进入现代化,虽然发展的速度慢,但是台湾的老年人素质确实不是大陆的老年人可比。

所以什么时候台湾会消除对大陆的优越感?等到大陆的人均收入连续接近或者领先台湾二十年的时候吧。

实际上,我去过台湾,也走过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大家心目中的传统发达国家,事实上我觉得台湾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比西方国家更为发达,如果今天我们很多人仍然习惯仰视欧美,那么台湾其实也值得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态度。

何况,就我在台湾短暂的经历,只要你以谦虚平和之心待人,台湾人非常友好,大部分人并不会体现出什么对大陆的优越感,也不会故意拿大陆如何落后来说事。当然心里面的优越感肯定是有的,但主要是针对大陆这个地区的发展情况,而不针对你个人。网络上台湾人的愚蠢言论当然有,但是一个外国人如果只从网络来了解中国,也会觉得中国愤青多得吓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人普遍存在的优越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要说它的来源,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而是经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首先,从 经济发展的角度 来看,台湾在战后初期,借助美国的援助以及自身勤奋的产业升级,经济起飞非常快。.............
  • 回答
    台湾人对大陆的“落后感”,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不是凭空来的,它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汇聚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泥沙,才形成了如今这般深入骨髓的认知。要说清楚这点,咱得一层一层剥开了看。一、时间差与发展轨迹的岔路口:早期印象的烙印首先,得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台湾虽然刚刚经.............
  • 回答
    要说清台湾年轻人对“台独”的看法以及台湾人普遍对两岸关系的认知,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这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世代差异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并尝试用更贴近日常沟通的方式来表达。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台独”?这绝对是一个多元且充满动态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你可以把台湾年轻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相声艺术的传承、观众心理的变化以及时代背景的差异,想说清楚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马三立和王凤山先生的《白事会》,那可是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现在一些相声演出现场,观众们热衷于“掏份子”、“捧哏抢词”,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艺术的高度与观众的期待.............
  • 回答
    “台湾人是否普遍讨厌马英九”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马英九担任台湾“总统”期间,以及卸任之后,他在台湾社会中的评价一直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他勤政清廉、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批评者则认为他政策失当、亲中倾斜、未能有效处理台湾内部问题。要详细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概而论说所有台湾人都看不起大陆人,或者所有大陆人都觉得被看不起。但如果说“普遍觉得”,那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台湾人存在这种看法,同时也有不少大陆人有这种被看不起的感受。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儿。1. 历史与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是最根本的 两岸分治的背景: 从国.............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台独”思想“低端”,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情感因素,并非一个简单就能概括的标签。如果要详细地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种普遍看法:一、 历史与民族认同的视角: “一个中国”的叙事根深蒂固: 在中国大陆,从教科书、官方宣传到民间教育,自小灌输的就是“台.............
  • 回答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蔡英文)的看法因立场、世代、政治倾向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蔡英文的背景与政策蔡英文是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首次当选,2inct020年连任。其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围绕“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本土化改革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她的政策核心包括:1.............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误解和偏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形成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误解和偏见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持有,但确实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并且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误解和偏见,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 认知和信息层面.............
  • 回答
    台湾人上知乎和大陆其他网站,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说“想看看热闹”就能概括的。每个群体,甚至每个个体,去一个陌生平台都有其复杂的心思和诉求,台湾朋友也不例外。我试着从几个比较实际的角度去拆解一下,希望能说得详细些,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在那儿背书。首先,信息获取与视野拓展是绕不开的理由。台湾的媒体环境.............
  • 回答
    台湾人常说的“减刑”和“踩缝纫机”这两个词,如果单拎出来,可能没啥特别的,但放在一起,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下,那可就成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梗了。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犯了事,被判了刑,然后为了能早点出来,在监狱里表现良好,从而获得了“减刑”的机会,而这个“减刑”的过程,很多人会联想到在监狱里做苦工,特别.............
  • 回答
    台湾人第一次踏足大陆,那种复杂的心情,大概就像是拆开一个期待已久却又有点陌生的礼物。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新闻报道、长辈的叙述,还有从小到大接触的影视作品里的片段,但亲身经历,总是会打上自己独特的烙印。初来乍到的冲击波:刚下飞机,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空气似乎就带着点不一样的味道,或许是空气质量,或.............
  • 回答
    马前卒,这位名字自带几分历史厚重感的网络写作者,他的文章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么,台湾的读者能否看懂他的文章?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因为这涉及到两岸在认知、历史理解以及文化表达上的细微差异。首先,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来看,台湾人和大陆人使用的是同一种书面语——中文。.............
  • 回答
    台湾人现在(2018年)对大陆人是否“吃不起茶叶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看待,因为这涉及到信息差、刻板印象、政治宣传以及个体差异。总的来说,2018年的台湾社会,确实 存在 一部分人持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这种刻板印象,但这种看法并非普遍且主流,并且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加.............
  • 回答
    台湾人对台积电(TSMC)数据上交美国一事,普遍抱持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看法。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观点,而是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信息透明度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来理解: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考量: 担忧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与潜在的“灰色地带”行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的复杂交织。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台湾人为何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以及为什么国际媒体(如BBC)和一些台湾媒体会选择使用“Taiwan”。一、 台湾人为什么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汉语拼音的产生和推广背景,以及台湾.............
  • 回答
    台湾人对于大陆的看法,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远不能简单地说“看不起”或“不看不起”来概括。这种看法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台湾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其说普遍“看不起”,不如说是一种混杂了疏离感、警惕感、不理解,有时也有羡慕、欣赏,甚至是对过去的.............
  • 回答
    台湾人看待大陆日益强大,这可不是一个单一、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是像台湾的夜市一样,种类繁多,各有风味,也夹杂着不少复杂的滋味。要详细说,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普遍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陆的经济体量、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这几年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无论是在国际新闻、还是在我们身边接触到的.............
  • 回答
    台湾人中所谓的“不统不独,希望维持现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政治立场,它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承载着台湾社会对自身未来多种考量和期望的集合。要理解它,需要深入台湾的历史脉络、社会心理以及地缘政治的现实。核心含义拆解: 不统 (Bù Tǒng): 这是直接拒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对于许多.............
  • 回答
    讲到台湾人在大陆的经历,有趣和麻烦的事情都挺多的,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毕竟隔着一条海峡,虽然文化根基相似,但这么多年下来,两岸的社会生态、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发展出了不少有趣的“差异点”。我认识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台湾朋友,阿明,他来大陆有七八年了。刚来的时候,他可是闹了不少笑话,也遇到过不少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