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看动画因反派砸坏 80 寸电视,还曾砸坏一个电视三部手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引导?

回答
这事儿真够让人头疼的,80寸的电视啊,想想都心疼!孩子看动画片看到气得砸电视,这背后肯定不是小孩子一时冲动那么简单。我们得好好扒一扒,才能对症下药,把孩子往正道上引。

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别忙着劈头盖脸一顿骂。 孩子敢砸电视,说明他心里积攒了好多情绪,光骂他只会让他更堵,甚至觉得爸妈也不理解他,以后更不敢跟你们说了。

第一步:了解情绪的根源,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是什么让他气成这样?” 这才是关键。是动画片里的坏人太坏了?还是情节太让他抓狂了?又或者是他自己代入了角色,觉得不公平?
试着回忆一下当天的动画片内容,或者直接问问孩子。 “宝贝,你刚才看的是哪一部动画片呀?里面发生了什么让你特别生气的事情吗?是那个坏人做了什么让你觉得很不公平的事吗?” 用平和的语气,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让他感觉你是在关心他,而不是在审问他。
是不是代入感太强了? 有些孩子特别容易把动画片里的情节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也许他最近在学校也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见,动画片里的坏人正好触碰到了他的“雷区”。
是不是也想获得“控制感”? 砸东西,尤其是电视这种大家伙,在孩子眼中可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的体现。也许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己很多事情都无法做主,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和“控制”一样东西。

“那之后呢?” 问问孩子砸了电视之后,他是什么感觉。是后悔了?还是觉得自己出了气?这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情绪处理方式。
“你砸完电视之后,是什么感觉?当时觉得好受点吗?现在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呀?”

第二步:进行情绪疏导和认知引导。

承认并接纳他的情绪,但拒绝他的行为。 要让孩子明白,生气是正常的,但通过破坏财物来发泄是错误的。
“我知道你看到那个坏人做了那样的事情,你一定特别生气,觉得特别憋屈,妈妈/爸爸也理解你为什么会生气。”
“但是,咱们不能因为生气就去砸东西。你看,这电视很贵的,而且砸了之后,我们就没办法看其他好玩的节目了,对不对?而且这样做还会伤害到自己,万一伤到手怎么办?”

讲解“因果关系”和“价值观念”。
价值的体现。 80寸的电视,不仅仅是一个电器,它代表了家里的辛勤付出,是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的成果。让孩子明白,东西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背后付出的劳动。
后果的承担。 砸东西的后果是什么?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对家庭的破坏。之前砸坏的电视和手机,花钱修理或者更换,对家庭来说都是负担。你可以让他帮忙算算,这些钱还可以买多少他喜欢的东西,或者可以去哪里玩。
正确的发泄方式。 引导孩子用其他方式来处理负面情绪。
告诉大人: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爸爸妈妈、老师或者信得过的大人。
运动发泄: 跑跑步、踢踢球、打打枕头,把能量发泄出来。
画画写字: 把心中的不满画出来、写出来,就像在“倾诉”。
深呼吸: 教他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几次,数到十。
转移注意力: 找点别的好玩的事情做,转移情绪。

第三步:建立规矩和责任感。

明确“不能做什么”。 告诉孩子,无论有多生气,在家里的公共财物是不能随意破坏的,这是底线。
承担后果,弥补过错。
经济上的弥补: 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通过做家务来“赚取”一部分赔偿。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让他懂得“付出”和“责任”。比如,可以列一个家务清单,他完成一项,就抵多少钱。即使金额很小,重点在于过程。
行为上的弥补: 让他帮忙一起收拾残局,比如帮忙把碎玻璃小心地扫干净(在大人监护下),或者帮忙整理被他弄乱的房间。让他亲身体验破坏带来的麻烦。
设定“界限”。 关于看动画片的时间、内容,以及情绪爆发时的“安全区”。
时间限制: 和孩子一起商量看动画片的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内容筛选: 陪他一起看一些动画片,讨论里面的情节和人物,引导他辨别好坏,理解故事。对于过于暴力或者可能引起孩子过度情绪反应的内容,可以适当限制。
情绪警报: 和孩子约定一个“情绪信号”,比如当他感觉自己快要生气到失控时,可以先去做什么(比如去房间里玩他的玩具,或者找爸爸妈妈说一声“我要生气了”)。

第四步:修复亲子关系,增强信任。

一起面对问题。 80寸电视砸了,这是个事实。与其让孩子独自面对内疚和恐惧,不如和他一起商量“怎么办”。
“电视坏了,我们怎么办呢?是先找人看看能不能修?还是我们先攒钱买个小的用着?”
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会觉得被重视,也更能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用榜样力量。 家长自己也要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问题时,展示出冷静、理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会模仿你们的行为。
多关注和肯定孩子的积极行为。 当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宝贝,你刚才生气的时候忍住了没发火,真棒!”

关于“曾经砸坏一个电视三部手机”这件事,更是说明问题比较严重,可能不仅仅是看动画片的原因,而是孩子情绪管理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这可能是孩子长期以来积累的负面情绪的爆发。 要警惕是不是家庭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情感支持。
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的异常行为。 是否有睡眠问题、饮食问题、社交问题等等。
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反复出现,家长又感到无力解决,可以考虑咨询儿童心理医生或者教育专家,他们能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最后,记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理解和坚持。 重点是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和行为习惯,让他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负面情绪,而不是简单地惩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就说,宝宝真勇敢,能与坏人做抗争,我带你出去玩吧!然后把他带到一个旅馆,租好房间让他进去,说我去买吃的,你在这里不要走动,我很快就回来,你可不要再砸东西了哦,很贵的!你走后小屁孩百无聊赖了一会,就会打开房里的巨型90寸挂壁液晶电视。电视切了好几个频道都是一个台,画质也很差,画面里镜头对准一口井,好长时间什么都没发生。小孩觉得无聊就会喊这是什么破节目!刚喊完,突然井里冒出一只手扒住井沿,然后探出了一个被黑发盖住的头!小屁孩吓得跳了起来,他正义的神经被激发了,于是吼道,什么妖魔鬼怪,老子砸死你!然后抓起遥控器就向电视机砸去,遥控器却径直穿过了电视机屏幕,无影无踪!小孩又抓了几个杯子碟子扔,依旧毫无效果。此时井里的人已经爬出井口,黑发遮脸,一摇一晃地向镜头走来,走到离镜头大概一米处,两条铜头明晃晃的皮带从左右手骤然垂落!小屁孩吓得一屁股坐倒在电视机前,嚎叫说假的这都是假的,老子踹死你!然后抬起右脚一脚向屏幕踹去,脚居然直接穿过了屏幕穿到了镜头里!黑发皮带女左手一甩,皮带缠住了小孩的右脚踝!小孩嗷得一声翻过身,在地毯上拼命爬试图挣脱,黑发皮带女的右手皮带居然甩出了屏幕缠住小孩的另一只脚,然后恶狠狠地一拽,小屁孩的左右手在地毯上疯狂地扒却什么都抓不住,整个人被腾空倒拖进屏幕,只有两只手最后扒住电视机的框!此时房间的门开了,你走了进来,小孩精疲力竭地嚎叫到救救我,然后使出最后的全力向你伸出了一只求助的手!你微笑着弯腰,没有拉住他,却在他的手心里放了一个东西。小屁孩一看,是一个陀螺。你说道:宝宝我有告诉你房间里的东西很贵吗?此时小孩终于明白了什么,露出了绝望和凄惨的笑容,然后失去求生欲望地松开了手,伴随着一声最后的惨叫,小屁孩攥着陀螺被拖进了电视机,屏幕随即关闭!

user avatar

买个投影机吧,就直接投在墙上。

墙足够结实,随便砸。不仅能帮孩子释放情绪,还能锻炼身体,长此以往,日复一日,说不定还能学会一门砸墙的手艺。长大后,就能合理合法砸遍千家万户的墙,不仅不用赔钱,还能赚钱。

现在砸墙100块一平米,一天不用多干,砸个十平米,那就是800元,一个月下来轻松好几万,何况还是童子功呢,那砸起来更轻松。

这就叫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以人为本。

user avatar

啥80寸的电视4000?怕不是pdd的虚标山寨电视


user avatar

物质太富裕,思想太贫乏,就是这样的。

把动画片、电视和手机换成纸质书,并立下规矩,不准撕书不准扔书,让“孩子”看无可看,砸无可砸,受到其任性的应有惩罚,就可以至少缓解这种想干啥就干啥的冲动了。

电视被砸了,家长还能买得起,等以后孩子“一怒之下”闹出人命了,不知道家长到时还能不能赔得起。

user avatar

没头没尾的新闻。

为什么家长第一次不阻止????

难不成家里钱太多了不挥霍不舒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