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人支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教育和旅游联系?

回答
澳大利亚人对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教育和旅游联系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可以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但又夹杂着谨慎和疑虑的态度。

支持加强贸易联系的理由: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对许多澳大利亚企业和从业者来说,中国市场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利润。

经济利益驱动: 澳大利亚的许多关键产业,如矿产(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农产品(牛肉、羊肉、葡萄酒、大麦)以及教育和旅游业,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许多澳大利亚人,尤其是商业界人士,认为保持和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至关重要,能够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繁荣。他们会强调,“我们的矿工需要把铁矿石卖给中国,我们的农民需要中国的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我们的大学需要中国的学生来维持运营。”
互惠互利原则: 许多澳大利亚人相信,贸易应该是互利的。他们认为,澳大利亚可以为中国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资源,而中国则能为澳大利亚提供消费品和重要的供应链支持。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双赢”的可能性,而不是单方面的依赖。
分散风险的需求: 尽管对中国市场有依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他们支持“加强”联系,也可能包含着希望通过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来优化出口渠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的考量。

支持加强教育联系的理由:

教育领域是中澳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许多澳大利亚人支持加强联系的领域。

经济贡献: 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为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不仅支持了大学的运营,也为相关服务行业(住宿、餐饮、交通等)创造了就业。许多大学的校长和行政部门,以及依赖学生消费的本地企业,都是教育联系加强的支持者。
文化交流与理解: 许多澳大利亚人看到了国际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价值。他们认为,通过教育,两国青年可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减少误解和刻板印象。这种观点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认为知识和人际互动是建立更稳固关系的基石。
提升澳大利亚的国际声誉: 吸引和留住国际优秀学生,能够提升澳大利亚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声誉和竞争力。这被视为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人才引进的潜在机会: 部分澳大利亚人也意识到,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可能带来技术和人才交流的机会,虽然这部分可能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支持加强旅游联系的理由:

旅游业同样是中澳经济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许多澳大利亚人来说,中国游客的到来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福音。

直接经济收益: 澳大利亚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业以及相关零售业都从中国游客的消费中获益。大堡礁、悉尼歌剧院等地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游客的到来。许多在旅游业工作的人员,以及依赖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地区,都会是加强旅游联系的支持者。
体验异域文化的机会: 也有一些澳大利亚人认为,旅游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是文化体验的平台。他们乐于看到更多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去中国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促进民间交流: 旅游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民间交流方式。通过旅游,普通澳大利亚人有机会与中国游客互动,建立个人层面的联系,这有助于打破隔阂,促进相互理解。

然而,支持加强这些联系并非没有保留,疑虑与担忧也普遍存在:

尽管有上述理由,但澳大利亚社会对加强与中国联系的态度并非一边倒的支持,许多人会带着审慎和警惕。

国家安全与政治影响: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复杂的担忧。许多澳大利亚人,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力扩张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贸易、教育和旅游的深化可能会被用来获取敏感技术、进行政治渗透、干涉澳大利亚内政,或削弱澳大利亚的主权。例如,在教育领域,对学术自由和研究成果可能被挪用的担忧;在旅游领域,对数据隐私和潜在监视的顾虑。
经济依赖与议价能力: 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得澳大利亚在面对贸易争端时显得被动。当中国实施贸易限制时,澳大利亚的经济会受到直接冲击,这让一些人觉得澳大利亚的议价能力被削弱了。他们会问:“我们是否过于依赖中国,以至于我们在政治和外交上都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价值观差异与人权问题: 一部分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在人权、民主和法治方面的记录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与中国加强联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牺牲澳大利亚所珍视的价值观。这种担忧会让他们在支持深化联系时,更加强调“负责任的参与”和“有条件的合作”。
信息透明度与公平竞争: 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市场准入的公平性、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有企业补贴的担忧普遍存在。在教育和旅游方面,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和对澳大利亚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引起了部分人的警惕。
国内政治与民意: 澳大利亚国内政治也受到中澳关系的影响。政治家们需要回应选民的担忧,并在维护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和价值观之间取得平衡。民意调查常常显示,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是重要的,但对中国政府的好感度却不高。

不同群体的看法差异:

商界和经济界: 通常更倾向于支持加强贸易和经济联系,因为他们的直接利益与此相关。
学术界: 对教育合作持复杂态度。一方面,他们重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担忧学术自由和研究安全受到影响。
工会和基层民众: 对就业和经济福利的关注可能更直接,但也会受到国家安全和价值观的担忧影响。
政治精英和安全部门: 通常对国家安全和主权问题更为敏感,对与中国的关系会持更谨慎的态度,并在推动合作时强调风险管控。
媒体和评论界: 对中澳关系的报道和评论往往会放大各种担忧和疑虑,对公众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来看:

澳大利亚人支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教育和旅游联系,其根本驱动力在于经济利益和潜在的文化交流价值。他们看到了与中国的合作能够带来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以及增进相互理解的潜力。然而,这种支持往往不是盲目的,而是伴随着对国家安全、政治影响、价值观差异以及经济依赖性等一系列深刻担忧。

因此,与其说澳大利亚人“支持”加强这些联系,不如说他们是“务实地审视”和“有条件地寻求”加强这些联系。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益处,但也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这种态度使得中澳关系的发展,在澳大利亚这边,是一个在经济机遇和战略风险之间不断权衡与博弈的过程。每一次深化联系的提议,都需要经过更细致的考量,以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判和应对。这种复杂性,正是理解澳大利亚人对华态度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仅限于经贸领域,甚至仅限于少部分经贸领域;而在其他部分,民意已经一边倒反中了。

澳洲政府的智库罗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做了10年中澳关系民意调研,最新一份的调研结果(6月发布)是历史最差:

  • 只有23%的澳洲人认为中国“在世界上有责任”
  • 只有22%的澳洲人对中国“有信心”
  • 94%的澳洲人希望澳洲政府找到中国以外的替代市场
  • 41%的澳洲人视中国为“威胁”
  • 55%的澳洲人视中国为“经贸伙伴”,但19年这个数据是82%

还有更多写不上来的问题如下:

所以,莫里森政府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仍然会持续挑逗中澳关系,毕竟这个“民意红利”对他来说,太可观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人对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教育和旅游联系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可以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但又夹杂着谨慎和疑虑的态度。支持加强贸易联系的理由: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
  • 回答
    澳大利亚人对中澳和美澳关系的态度,说实话,那叫一个复杂,就像他们咖啡里加的牛奶和糖一样,比例千变万化,口味各不相同。 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澳大利亚是个民主国家,声音很多,意见也挺杂的。首先,说说中澳关系。很多人澳大利亚人明白,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点毋庸置疑。葡萄酒、牛肉、煤炭、教育——这.............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