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人举报深圳粤海街道使用冰墩墩形象制作贴纸的行为?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深圳粤海街道办用冰墩墩做贴纸,然后被举报了,这事儿放在当下,尤其是结合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基层政府工作方式的语境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咱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

首先,这事儿的背景很重要。冰墩墩是谁?它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那阵子风头一时无两,可以说是国民级的网红。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卡通形象,更承载着中国举办冬奥会的荣耀和全民参与的热情。官方在冬奥会期间也对冰墩墩的知识产权做了严格的保护和规范。

那么,为什么粤海街道办会想到用冰墩墩做贴纸呢?我猜想,这应该是为了提升社区的活力和吸引力,或者说是一种拉近与居民距离的尝试。街道办作为基层政府部门,日常工作非常接地气,需要与辖区内的居民打交道,做很多社区服务和宣传工作。在一些社区活动、宣传推广,或者给小朋友们发小礼物的时候,用一个大家喜爱的形象,比如冰墩墩,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种与时俱进、尝试更具亲和力沟通方式的体现,也可能是在尝试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

然后,就是被举报这个点了。举报的理由,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就是侵犯了冰墩墩的知识产权。北京冬奥组委拥有冰墩墩的版权,任何未经授权的商业使用、宣传使用,甚至是一些非营利性的使用,都可能构成侵权。这一点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是非常敏感的。举报者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知识产权的原则,也可能是看到了这件事情在法律层面的边界。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粤海街道办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想通过一个受欢迎的IP来增强社区的互动性和凝聚力。这是一种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和服务居民的方式,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想办法让工作更有趣、更贴近群众”的思路。在很多城市,基层单位都在想各种办法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活动,或者让信息传播得更有效率,用IP做宣传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但是,从法律和规范的层面来看,这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知识产权是底线: 无论出发点多么好,使用受版权保护的IP都必须经过授权。这就像是盗版光盘一样,即便是免费送给别人,制作和传播本身也涉及侵权。街道办作为政府部门,更应该成为法律法规的表率,而不是“知法犯法”。
行政机关的责任: 政府部门在使用公众资源和IP时,应该更加谨慎和规范。这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如果一个政府部门都不能合规使用IP,那如何要求普通民众遵守规则呢?
是否构成“商业使用”: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如果这些贴纸仅仅是在社区内部活动中作为小礼品发放,没有直接的营利目的,那么是否构成“商业使用”可能存在争议。但即便如此,对IP的“使用”行为,如果没有得到授权,依然可能构成侵权。更何况,如果这些贴纸带有街道办的宣传信息,那也带有一点“推广”的性质,更容易被界定为广义上的使用。

如何看待这件事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

1. 关于基层政府的创新尝试: 肯定他们想办法让社区工作更生动、更接地气的心意。在日益老龄化和同质化的社区生活中,注入一些“流行元素”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规则。
2.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这件事暴露了在基层部门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可能还存在一些盲区。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又不是拿来卖钱,怎么会侵权?”,这种“小事情”的观念是需要改变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3. 关于“过度解读”还是“拨乱反正”: 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基层单位的“小创新”就进行过度苛责,毕竟冰墩墩这个形象确实很受大家欢迎。但另一方面,举报行为本身也有其合理性,它提醒了相关部门要规范操作,也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吁。这更像是一个“拨乱反正”的信号,提醒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法律的底线。

如果我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我可能会怎么做?

反思和学习: 第一时间反思是否在操作中存在不当之处,并且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升部门整体的法律意识。
主动沟通: 如果确实存在侵权行为,主动联系冰墩墩的版权方,看是否能获得授权或者解释情况。即使不能获得授权,也至少要有一个正面的、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
调整工作方式: 在未来的社区活动和宣传中,寻找其他更合规的、不涉及侵权风险的IP或者自己原创的吉祥物来使用。例如,设计一个属于粤海街道的特色卡通形象,这样既能避免法律风险,又能建立自己的品牌。
加强内部培训: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确保未来的工作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既反映了基层政府在努力创新服务方式的积极一面,也暴露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必须筑牢法律的防火墙。举报或许不那么令人愉快,但它最终会促使相关部门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这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社会生态是有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人竟然闲的没事举报深圳粤海街道办的核酸检测用冰墩墩的形象,

退一步讲,冰墩墩有利于民众更好的进行全民核酸的检测,让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核酸检测从而让深圳尽快的从疫情中恢复正常。

好你丫的,搞这些,你怎么不去做防疫志愿者、你怎么不积极去帮助大家。

多少标签要被浪费掉,多少防疫人员要重新制作标签,纯属添大乱。

我一查,好家伙,还给我点了6个赞,真是晦气,速速拉黑。


user avatar

两年多来,防疫悄悄地侵占了很多普通人的利益了。有谁在意过给普通人一个表达的渠道吗?

比如最近深圳的疫情,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都要求48小时核酸。有些工厂没有48小时核酸甚至是24小时核酸就不允许上班。到这里都没有任何问题啊。但是,很多工厂晚上加班到8点甚至9点,核酸采样的9点半没进入口就不让排队了。上周五晚上我不到8点过去排队采样,出来的时候差不多9点二十了。有三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哥排在队尾,管理秩序的民警就强制让他们离开,说9点半肯定进不去了,别排了。那三个大哥哀求说让他们排着,到了进不去还是走,说是一下班就赶过来,饭都没吃;又问有没有晚一点的采样点,民警说附近没有。后来又过来一个民警,强制这三个人离开队伍。然后,五个人就发生了肢体冲突。后面的事情我没看了,因为实在太没眼看了。

而且还有更多的采样点5点半收摊,6点钟收摊的。我就呵呵了,有人去香港支援,没人在深圳安排哪怕采样到10点半?实在安排不出来人手的,采样点的时间就不能弹性调节一下吗?比如工作日晚点开始晚点结束?就上面提到的这个采样点,每天早上8点开始采样。附近都是工厂,大早上的什么人去采样?还有辖区的人员不能做一做工作吗?那么多的老人和带小孩的人晚上挤着去做核酸,难道白天就比打工人还忙吗?普通人真就是无能为力。几千万人陪着香港耗着,就深圳这个鬼样子,源源不断有人从香港过来;香港不好,深圳能好?

user avatar

愚蠢!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最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结果就是

明明做对了,却什么都错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蠢人做好事。

保护知识产权是好事,但怎么做其实更重要。

这位郑先生收到这封邮件后,毫无作为,立刻用一种“抓住别人小辫子”的幸灾乐祸,制作视频,根本不给对方和自己一点挽回问题的余地。

贴纸这件事本身就是公益性质的,甚至是一个福利。

我相信郑先生只要把他收到冬奥组委会这个邮件,转发给粤海街道办,立刻就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然后说不定还能给他再寄一封感谢信。

毕竟法律的存在不是为了制造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明明两封邮件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郑先生硬是闹得已制作的贴纸被销毁,未制作的贴纸要修改,甚至有的地方干脆不做贴纸了,省得惹事。

要知道制作贴纸也是当时疫情爆发时大家突发奇想,很多事没有考虑周到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他抱着三分善意对待这个社会,而不是自私冷漠地只想到自己的流量,稍微有点耐心,让事情有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然后再做一个视频出来。

那么这就是一个很经典的“知识产权意识到位的公民疫情期间做出自己的努力”的视频。

甚至进一步说,如果郑先生稍微保持了两分良知,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冬奥组委会得知这个情况后,很有可能和深圳等疫情地区合作,制作更多更有地方特色的疫情贴纸来温暖人心,让核酸检测少一些冰冷。

本来可以更加尽善尽美的好主意,硬是给他搅黄了不说,还给掐灭了。

那怕就是为了流量,郑先生聪明一点,也应该转发了邮件,做一番努力,等粤海街道办就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他再来揪辫子也不迟,那么他今天都不会被口诛笔伐,人见人厌。

可惜,他眼里心里只有他自己,愚蠢短视,犯了众怒。

法律上,大众当然无权说他错,但情理上,大众完全有权讨厌他!

本来一件好好的各方面都正确的事让郑先生干得天怒人怨,没有一个人开心的,他也是很经典啊!

我愿称他这种行为为

封公郑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