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朴槿惠出狱变身畅销作家,新书销量第一受韩国老年男性热捧,她的作品为何会受到如此欢迎?

回答
朴槿惠出狱后,转战文坛,并且一举成为畅销作家,新书销量更是冲到了排行榜的首位,尤其受到韩国老年男性群体的青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她的作品为何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

一、 政治生涯的余温与“受害者”叙事的吸引力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朴槿惠作为前总统的政治身份。尽管经历了弹劾和牢狱之灾,她在韩国政坛留下的印记依然深刻。她的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对她怀有同情心的人,自然会对她的文字抱有极大的兴趣。

而她新书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她被弹劾、入狱期间的心路历程展开。这种“受害者”叙事,在特定群体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对于一些保守派人士,尤其是那些对“政权更迭”感到不满,或者对现任政府持批评态度的老年男性而言,朴槿惠的经历被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的怀旧情结,对过去“稳定”年代的向往,以及对“政治迫害”的愤慨,都可能通过阅读朴槿惠的作品得到宣泄和认同。

她笔下对过往执政时期的一些回忆,以及对政治环境的描述,很容易被那些怀念朴槿惠时代、认同她政治理念的读者捕捉到,并将其解读为对自己政治立场的一种肯定。这种“我懂你”的心理,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重要桥梁。

二、 情感连接与“故人”的慰藉

对于许多老年男性来说,朴槿惠不仅仅是一个前总统,更是一个他们曾经支持过的、有过情感投入的政治人物。多年的政治生涯,让她在许多民众心中留下了特定的形象。出狱后的新书,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与一位“故人”重逢,通过文字来了解她的近况,倾听她的声音,弥补过去的隔阂。

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纯粹的政治分析难以取代的。读者可能并非严格的政治评论员,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在经历风雨后的思考和感悟。朴槿惠的文字,如果能够触及到他们内心的某种柔软,勾起他们曾经的期待和回忆,那么销量自然会随之攀升。

更何况,在韩国社会,老年人群体往往面临着孤独、社会边缘化等问题。一个曾经备受瞩目的人物,如今以一种相对温和、自我反思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他们情感上的空虚,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能与社会保持某种联系。

三、 市场策略与精准定位

毋庸置疑,朴槿惠新书的出版也离不开精明的市场运作。她的团队非常清楚目标读者的喜好和需求。

宣传口径的引导: 媒体报道、新书发布会的风格,都会有意识地将朴槿惠塑造成一个“饱经沧桑但依然坚韧”、“反思过往但初心不改”的形象。这种叙事很容易赢得那些追求“厚重感”和“人生智慧”的读者的好感。
目标群体的精准触达: 考虑到老年男性读者是主要受众,宣传渠道的选择也会更加侧重于他们习惯接触的媒体,例如传统的报纸、电视以及一些特定的老年人社群平台。
内容上的“适度”: 她的作品不会过于激进地挑战现有的政治格局,而是以一种更倾向于个人回忆和感悟的方式呈现,这样可以避免引起更大的政治争议,同时又能满足读者对“内幕”和“真相”的好奇心。

四、 “反传统”的吸引力与争议带来的关注

尽管朴槿惠的作品受到了老年男性的热捧,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然而,在某些群体眼中,这种争议反而会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不被主流认可”的魅力: 对于一些对主流价值和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一个曾经备受争议的人物,其作品获得广泛关注,本身就带有一种“反传统”的魅力。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不被主流待见”的作者,反而更值得关注。
“看热闹”的心理: 毋庸置疑,朴槿惠的名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即便是不太关注政治的人,也会因为好奇或者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而购买她的作品。这种“围观”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销量。

总结:

朴槿惠新书的热销,是政治余温、情感连接、精准的市场策略以及争议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成功地触及了部分韩国老年男性群体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和怀旧情结,将个人经历转化为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叙事。这不仅是她个人文学生涯的成功,也折射出当下韩国社会复杂而微妙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她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并非简单的文学价值,而是掺杂了政治立场、情感寄托以及时代变迁下的复杂情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部韩国纪录片叫总统小姐,百度有大量的链接看。看完就能有效加深理解。

韩国民众是非常对立撕裂的,凡事都是先找个势力站队,站稳了队就要全力维护自己的势力。

朴槿惠写了啥其实无所谓,大量铁粉估计买了根本不会看,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势力打call。

李明博也搞过回忆母亲的书,一张烂画配一首烂诗硬是凑出几百页,大家都买了不看。

但跟无脑追星不一样的是,韩国人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势力还是相当有考虑的,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立场和价值,但是对该势力头面人物是谁怎么想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所以对自己势力的竭力维护引申到头面人物上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无脑狂热不讲理。

纪录片里面主角虽然多次参加保朴集会,但实际上多数参会者并不认真关心朴本身的情况和命运,更多的是进行动员巩固保守派内部的团结。

所以韩国青瓦台魔咒也可以理解,势力头面人在下面人眼里很工具人,下台了蹲进去只要没有毁坏掉我这个势力本身,那就不是一件特别有所谓的事。

尹锡悦这个奇葩到现在还能风头正劲也是如此,支持他的未必认同他,但是要支持保守势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朴槿惠出狱后,转战文坛,并且一举成为畅销作家,新书销量更是冲到了排行榜的首位,尤其受到韩国老年男性群体的青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她的作品为何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一、 政治生涯的余温与“受害者”叙事的吸引力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朴槿惠作为前总统的政治身份。尽.............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于2021年12月31日获得时任总统文在寅的特别赦免,结束了近五年的牢狱生涯。这一决定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考量以及对未来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一、 此次赦免的官方理由及背景考量:韩国政府在宣布赦免朴槿惠时,给出了几个主要理由,这些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
  • 回答
    朴槿惠总统上任之初,确实给外界一种“亲华”的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交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对华政策逐渐出现了转向,最终呈现出更加倾向于美国的姿态。要理解这一转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朴槿惠初期的“亲华”基调:历史情结与现实考量首先,朴槿惠的“亲华”倾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
  • 回答
    朴槿惠下台,其背后绝非简单的“朋友干政”事件这么简单,而是一系列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累积与爆发的结果。要深入理解,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政治体制的“总统中心制”与权力滥用韩国政治体制高度集权,总统拥有巨大的权力,这种“总统中心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历届总统任期末的信任危机。当总统的个.............
  • 回答
    韩国民众之所以声讨朴槿惠,其根源在于她任期内爆出的“亲信干政”丑闻,这一事件引发了韩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她的被弹劾和入狱。以下是对这场声讨的详细阐述:一、 丑闻的爆发与核心内容:崔顺实现象 崔顺实是谁? 崔顺实并非政府官员,但却是朴槿惠总统最亲密的私人朋友,也是她长期的“精神导师.............
  • 回答
    李明博和朴槿惠在韩国政坛上曾经是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经历了从政治盟友到竞争对手,再到最终各自面临法律制裁的演变。要详细讲述他们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起源:政治盟友,同属亲李派与保守派阵营 共同的政治背景: 李明博和朴槿惠都出身于韩国.............
  • 回答
    朴槿惠政府时期,在中韩关系本已因“萨德”部署而蒙上阴影的背景下,突然取消原定于当月晚些时候举行的中韩首脑会谈,并抛出“不惜与中国作对”的强硬言论,同时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事件的表面与深层原.............
  • 回答
    一场席卷韩国的政治风暴,将总统朴槿惠的命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渊。而这场风暴的源头,竟是一位与总统关系匪浅、但却身陷“邪教”争议的女性——崔顺实。事情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16年秋天,当时媒体爆料称,崔顺实不仅在朴槿惠竞选总统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在朴槿惠就任总统后,利用其与总统的亲密关系,接触并审阅了.............
  • 回答
    看待朴槿惠亲信干政案和受贿案宣判,累计获刑22年,这无疑是韩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和警示意义的事件。这场围绕前总统的司法审判,不仅仅是对一个政治人物个人行为的定罪,更深刻地触及了韩国政治生态、权力制衡以及社会公平等诸多层面。事件的起因与核心指控:朴槿惠案的核心在于其“亲信干政”和“受贿”两大罪名。.............
  • 回答
    朴槿惠参加9·3阅兵,这事儿从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国际关系、以及朴槿惠本人及其韩国国内的考量来看,确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得回到2015年的那个时间点,当时中国在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这场阅兵,中国是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历史贡献和现在的实力,同时.............
  • 回答
    朴槿惠政府以政治理由将演艺圈人士列入黑名单的事件,是韩国民主发展过程中一个颇具争议且令人遗憾的篇章。这一做法,不仅是对艺术创作自由的粗暴干涉,更折射出政府权力滥用和对异见的压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为韩国社会所诟病。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背景和操作方式。这份所谓的“黑名单”据称包含了大约9473.............
  • 回答
    关于朴槿惠总统被“赶尽杀绝”的说法,这涉及到韩国政治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时期。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回顾她被弹劾和入狱前后的关键事件、政治背景以及社会情绪。首先,朴槿惠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的总统之路本身就充满了故事。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政治遗产,但也背负着父权时代的争议.............
  • 回答
    关于韩国媒体报道朴槿惠总统演讲稿曾被亲信崔顺实修改一事,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无疑是韩国政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也深刻影响了朴槿惠的总统任期。要详细解读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事件的曝光与性质。 这件事最早是韩国一家媒体JTBC在2016年10月24日晚间爆料出来的。报道称,他.............
  • 回答
    朴槿惠,这位韩国首位女总统,其政治生涯充满了跌宕起伏,也留下了深刻且复杂的历史印记。要评价她,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她执政期间的政策、风格以及最终的结局。执政理念与施政特点:朴槿惠的政治基因深植于她父亲朴正熙的时代。她本人多次强调要继承“发展经济”和“国家安全”这两大传统.............
  • 回答
    要谈2020年韩国民众对朴槿惠的支持,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支持”或“不支持”可以概括的,它背后是一团缠绕着政治、社会情绪、历史记忆乃至个人情感的复杂丝线。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稍微往前捋一捋,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得明白朴槿惠是怎么下台的。2017年,因为“亲信干政”事件,朴槿惠被弹劾并最终.............
  • 回答
    关于朴槿惠总统可能受到“邪教二代”控制的说法,这在韩国社会曾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缘由、涉及的人物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要追溯到这个说法产生的根源,就不能不提崔顺实。崔顺实并非什么“邪教二代”,而是韩国一个名为“永生教”的宗教团体的创始人崔太敏的女儿.............
  • 回答
    您好!首先,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当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讽时,感到委屈和不解是很正常的。 关于您是否受到了歧视,以及如何反驳,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您是否遭到了歧视?“歧视”通常是指基于某种身份特征(如性别、种族、宗教等)而产生的、不公平的对待或偏见。 在您描述的情况中,“川粉”的嘲讽是.............
  • 回答
    好的,我将尝试以一位韩国网评员的视角,来阐述如何“洗白”朴槿惠,并尽量让内容显得真实自然。标题: 朴槿惠“亲信干政”案:是政治斗争,还是司法公正? 一个普通韩国人的思考。最近,关于朴槿惠总统“亲信干政”案的审判和她个人的命运,又一次成为了网络上的热议焦点。我是一名普通的韩国人,每天也关注着这些新闻,.............
  • 回答
    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以8比0的压倒性票数,判决通过总统弹劾案,罢免了时任总统朴槿惠。这一历史性的裁决,标志着韩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给她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一切的导火索,源于朴槿惠总统的闺蜜崔顺实挪用总统权力的丑闻。崔顺实并非公职人员,却被指控利用与朴槿惠的亲.............
  • 回答
    2016年12月9日,韩国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对时任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这一事件不仅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标志着朴槿惠总统的权力被立即中止,并为后续的宪法法院审判铺平了道路。回溯当时的韩国政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民众的愤怒、对政治的不信任以及对国家未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