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不用去拍,油管上搜“城市+slum/ghetto/hoods”,一堆堆的管够。
我就很喜欢翻翻底特律的大house,幻想一下住在那得预备多少火力。
不要二极管嘛。
1994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姜文主演,B站有)都知道说一句: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
中国现在综合国力是肯定不如美帝的,人均GDP才到人家的六分之一。还架不住美帝是全球第一农业大国,蛋白质管够管便宜,看得爱吃的国人心底发痒(入关之魂爆燃)。
有些人硬是要把美帝全境都说成水深火热,那是铁坏。特别是有些住在美帝国籍美帝还对着中国人骂美帝的,面不改色侃侃而谈,江南大儒的好料子。
但另一方面,也没必要为了恶心回去而拔高美帝,这等于又走回十年前微博的老路子了。
咱不扯意识形态大旗。知乎有一堆福建广东江浙的胖友,问问他们,村里镇里二十年前出国打黑工的长辈们,已经回来多少了?
我妈当年去美帝的同学(我记得是61年的),都已经回国养老了。虽然还是一副高华嘴脸,对这对那都不满意,但身体很诚实嘛。
广东福建二十年前是整村整村的偷渡,躲集装箱里到港后等蛇头来接,船上死几个很正常(杰森斯坦森演的《蜂鸟特攻》拍过这类桥段,挺写实的)。而且当年何止是偷渡美帝,偷渡菲律宾的我都听过,偷渡南非的华人我还见过。
现在我找个集装箱,你还愿意这么赌命么?
十年前各大BBS上就在热切讨论回国话题,中国互联网和金融等轻资产行业里一堆海龟,刺激到了;而福建广东的偷渡客成批回国(虽然回国后还是经常干点诈骗集资的烂皮炎子买卖),因为以前不值钱的宅基地和村民身份,现在每年居然有个十几二十万的分红。
你是愿意异国他乡洗衣洗碗一年三四万美刀干到老,赌一个下一代翻身;还是还是愿意在老家摸鱼也能一年摸出折一两万美刀,再做点可持续私活?
很多语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讨论去美帝,要么你是牛逼,钱牛逼人牛逼,去哪都行的那种;要么你是英语流利的技术工人,敲打码也行,敲水管也行。
这两种在美帝过的确实比国内爽。
其实如今聊美帝的好日子,反而是个小众的讨论。因为当年有几十倍的收入差距,男的打黑工女的做小龙女,也是咬咬牙要出去的,其需求强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国内大点的城市上门都至少1k起,不比在美帝站街问人口活20美刀干不干要强?
越来越多普通劳动群众不愿意去美帝赌,这其实就是侧面反映了国力的进步。
相比起国外的水深火热,真正重要的还是自己家里的水深火热。
战斧牛排是真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也是真的。但在诸多真实里,有些和我们紧密相关,顶着“建议修改”也该讨论;有些纯属打完P社游戏后口嗨一把,爽就完事了。
底特律一美刀的大house,你住么?你也不住。那为什么都喜欢聊一美刀的炸鸡和大house?因为真正指向的还是自己身边的柴米油盐。
立党拍的不就是吗,你难道以为1美元炸鸡和牛排自助是给有钱人吃的?
讲一个典故:前苏联原打算播放讲述美国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电影《愤怒的葡萄》,结果发现即使他们底层人也有一辆汽车,于是禁播了。
我当年回国前
还真想去隔壁底特律拍拍废弃的街区
拿回来教育教育美分带路党
后来一想算了
马上就回国了还花时间去看那破烂地方干嘛
再说跟那些美分带路党有啥好争论的
浪费时间给自己添堵 ?
我们中国人不是那种笑话别人恶意比烂的性格
我们压根儿就不稀罕干那个
人在做 天在看 大势看清楚了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欧美的外宣其实是内宣。
看着美欧媒体现在像反智一样的抹黑我们,颠倒黑白,实际也是给他们自己人洗脑。也是一种动员。
至于我们怎么想,看着多可笑,无所谓。据说最近我们都被开除球籍了。
至于我们嘛,内宣其实是外宣。
要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明白不?
拍美国,要拍火炬、要拍灯塔、要拍华尔街铜牛、要拍西雅图微软总部,懂不?
拍德国,要拍精密的机床,要拍自动机械臂,要拍激光镜头,高科技懂不?
拍日本,要拍干净,拍地铁看书,拍风月店的茶艺,懂不?
所以当初CGTV被英国关闭,我们赢两次,晓得吧!
美国把我们的记者往回赶,呵呵呵,要不说美国打的都是王巴拳。
不用组织啊,已经有中国人拍摄了啊。
说的是一个美国女人在老公去世之后,精神和经济都失去了支撑,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在充满谎言的美国大地上四处流浪的故事。
导演是一个女的,叫什么来着?百度、搜狐、豆瓣,都有文章称她为“中国的骄傲”。但是我实在想不起来她叫什么了。
这片子拿了21年美国金球奖、威尼斯金狮奖。
要不是美国2021年没有办奥斯卡,我估摸着这片子可以拿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奖。
你自己百度搜一搜。
啧啧啧… 连在本国的网站上说点话都不行,却臆想着别国在隐藏黑暗面要去别国揭发,小粉红真是穷逼笑富人的劳斯莱斯没洗干净
你以为自己多聪明,多数家庭都没电视的年代,上面就想到了。改革开放前,所有报纸、收音机,都在宣传“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咬牙切齿想去解放他们。
改革开放后,海外水深火热的亲戚可以回国了。带来了录音机、皮夹克、别墅----的照片...... 还公派了几批知识分子,去水深火热的国家进修 ...... 然后,出国大潮延续至今。
给你拍点城中村,虽然可以让你一时心里平衡。但你还是向往一线城市,不是吗?
你这都从哪看来的?
我给你描述一个画面,你去了美国采访一个黑人。
然后问人家:这位先生你苦不苦啊。
黑人:“Damn it!我真的好苦啊,我天天就只能吃这些shit。”
然后晃了晃手里的炸鸡,各种肉。 然后掏出车钥匙,开着车,摇下车窗大骂一句:“fxck Trump and the U.S Goverment”
你就说这画面怎么播?国内人看到还不气死啊。你TM的有车有肉还说自己苦!
所以我十分建议你去南非的白人贫民窟拍,然后冒充是美国。
反正你的目的都是愚弄大众,碰见不说英语的回来配音就可以了。
我也十分建议朝鲜前往南非拍摄这类“美国人民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中”的纪录片。
拍出来更加真实自然、简直就是以假乱真!
我特意开进城里的黑人区,给你拍了这么多视频,你怎么还不去看啊?
2020美国总统选举
“人们开车排队6小时,才能领到15千克肉类和8千克蔬菜水果,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吗?”
美国民主党德州委员会 宣
名著《愤怒的葡萄》就记录了将近一个世纪前(19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时底层农民穷困潦倒的生活。
具体表现如下:
1、农民逃荒是开着卡车的,家家户户都有卡车,逃荒的时候卡车里坐得摇摇晃晃,公路上满是逃荒的卡车大军,场景十分悲惨;
2、一家人逃荒到了果园找到了份摘水果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水果可以无限免费吃,一个小伙子因为桃子吃太多拉了肚子,场景十分悲惨;
3、果园工资太低,妈妈表示现在想吃煎牛排都要掂量掂量,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每天都能吃煎牛排了,十分悲惨;
4、家里的孕妇需要营养,无法每天都能喝到牛奶,十分悲惨;
5、果园的资本家压榨工人劳力,要求每个摘下来的桃子都不能有任何破损,否则不算数。工人们对这种吹毛求疵的行为表示很愤怒但无奈,十分悲惨。
1930年的美国底层的潦倒就是这个样子。而这种潦倒,已经是美国人穷尽最大的想象力能够描绘出来的最悲惨的场景了。你以为人家是凡尔赛,其实他们是真的没见过“世面”。
这种没见过世面,导致后来朝鲜战场他们发给志愿军心理战的传单长这样:
让人哭笑不得……笑着笑着突然陷入了沉思。
我们还是别自取其辱了吧。
实操层面的问题就不解释了。总之就是,即使在美的我办媒体想去拍,有很大的现实困难。拍完了想在美国播,也有很大的现实困难。但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因为现实困难总有现实的克服办法,就看有多舍得下本对吧。
真正的核心问题是,美国的那一整套政治意识形态建构,(起码在过去)有很好的自稳定性,或者说内部消化矛盾的能力。换言之,甩锅耍赖撒谎不要脸的弹性空间很大,并且这些甩锅耍赖撒谎不要脸的言行,还不并伤害到它的这套建构的根基。
比如,美加澳官方是不是经常“自爆”一些骇人听闻的种族暴行黑历史?然后我们这边是不是经常义正言辞地要人家反省?然后人家义正言辞地说,我们有着非常好的自省精神,你看,我们自己出来挖自己(其实是前政府)国家的黑历史,毫无遮掩,然后我们的现任领导人出来痛心疾首、捶胸顿足、鞠躬下跪,直言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哀和耻辱,表示坚决痛改前非,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这套戏码他们月月演、年年演,你方唱罢我登台。但稍微一琢磨就能明白,这其实是一套毫无诚意的政治闹剧。在他们那种轮流坐庄的体制下,挖前任的黑历史,不亦乐乎。抹黑了政治对手,再梳理自己的政治正确形象,一举两得。
(待续)
因为有些人净看些不相关的细节,不跟着导演的思路。
记得大学时胡乱看梗,说东德抓住西德碰上经济危机的良好机会,大肆直接报道失业的人群、排队领面包的场景,结果东德人纷纷感慨:这人工作都丢了在领救济,怎么还穿这么好的衣服,戴这么好的手表?咱们工作,为啥却连失业的都不如?
你去拍美国底层,其实很容易的。但是很容易连带伤害到北脸(North Face,中国称诺斯菲斯?)、哥伦比亚等著名品牌,可能大家发现乞丐也穿着阿迪耐克,底层人还有好多穿北脸哥伦比亚的。
然后这些拿着脏兮兮的杯子或是饭盒,去救济点领饭菜,一看都是高热量的什么奶酪午餐肉火腿,还随便吃;到Goodwill之类的,旧衣服和各种旧东西还随便领;
好不容易走到三藩市,在一坨翔边上忍着恶臭找到一名骨瘦如柴的流浪汉,那真是一个惨,衣服都看不出品牌来,结果细看人左手里拿着一瓶60美元的伏特加在猛灌,右手拿着“烤烟”还问你要不要尝尝,边上放着一套麦当劳;
你去找一个学贷缠身,找不到工作,最近破产的美国学生,他跟你哭诉4年欠了20万美元的学贷,现在没钱了吃饭了,只能把一屋子的XBOX游戏全忍痛低价卖掉——那是他大学4年花了一万美元买的;
你看了一个贫困的不敢说肤色的人的家庭的公开求助,需要的物品清单上列了很长,从香皂、食品一直到最后的Ipad Pro和WII,请求好心人和政府帮助;
你去采访唐人街低端华人移民,他说日子苦啊,他说种族歧视遍地,他说胡建老板压榨啊,他说治安乱啊,你大喜看着眼泪涟涟的他:鼓励道,接着说!说说你在美国最惨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下!低端移民忽然大哭:“去年(2020)我妈死了!因为疫情我回都回不去,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我不孝啊啊啊啊!”
你去采访一个叫做“诺曼兰德”的地方,看着凄苦的美国本地人带着自己的车子流浪,有些还是房车;
导演生气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回到三藩市某个大华吃顿早饭准备乘飞机回国,发现一个年轻人,学生模样,在那里边吃边激愤地谈着人生太失败了,干什么都倒霉,美国生活太惨了。导演勉强提起最后的兴趣采访了几句,不太得要领就算了。
后来片子发布了,国内人倒好多认识那个学生,是某刚上市独角兽的E7级别的领导。
由于最近一年米囯超发货币,当地通胀压力剧增;加之放纵疫情导致的经济萧条与失业大潮,穷人生活苦不堪言。在立党老师重点发功的食品领域,各种食品价格飞涨,麦乐鸡涨了一倍!现在米囯穷人经常光顾的熟食产品已经涨的跟中国大城市差不多了……
米囯人均GDP是中国的六倍,虽然分配不公问题和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但是这6倍的差距意味着米囯的下限仍然较高。 米囯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国家,在科技、生产、生活等领域必然有强于人均GDP仅为米囯六分之一的国家的地方。这种刻意比对,得不偿失。
当然,这类纪录片不是不能拍,要看拍给谁看。中国人拍给中国人看没意思,应该拍给外国人看。
比如说:
“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的硬伤。进入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缓解自身矛盾、刺激经济增长的自我调节日益发达。鼓励人们不断消费的“消费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推动力,资本家通过营销手段不断的把奢侈品转化为必需品。
西方国家曾经存在注重节俭的传统文化,但是资本家通过发明“中产阶层”等概念,把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观、态度与期望变为商品的标签,购买商品即成为商品文化所标榜的人,创造出鼓励消费和炫耀消费的价值观念。为了支撑消费主义,资本主义完善了信贷消费体系,同时怂恿人们滥用,鼓励人们“青年的自己向老年的自己借贷”,人的一生更加深深的纳入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在米囯,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虽然米囯的物质极度丰富,炸鸡在立党老师发功之前只要一美元,但是资本家通过种种手段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成本,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消费扩大获得相应的增长,“寅吃卯粮”的信贷消费成为了资本加重剥削人民的工具。
还比如说:
在米囯,为了避免小资产阶级酝酿社会变革,统治者对这一阶层采取了“减丁政策”。社会规则让人们维持体面的“中产”身份很困难,但是沦为“福利懒汉”却很容易,社会规则还纵容毒品等犯罪戕害底层人民。2016年美国大选,大批米囯中产青年支持自称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改良主义者伯尼·桑德斯,因为他主张公立大学免收学费,直击米囯中产青年的阶级再生产面临困难的焦虑心理。借由新冠肺炎疫情,米囯式“减丁”发展为对社会底层、少数族裔、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赤裸裸的屠杀。
又比如说:
米囯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杀死了至少六十万米囯人民,却没有一位“大人物”需要为这惨痛的局面负责,当初几个“抗疫明星”政客也纷纷露出了推诿扯皮的马脚。标榜客观的学术界与自诩独立的媒体人要么三缄其口,要么至多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就连口罩对防疫的作用都因为“稳定压倒一切”变的扑朔迷离。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伦悲剧并不是孤例。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一些国家的价值观已然腐朽。学者追求真理的无畏和诚挚,宗教信徒的博爱与虔诚向善,掌握社会公器者的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恐怕早在两百年前就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了。
跟米囯人打交道,要敢于打“马列牌”,让米囯人无牌可打。
其实不是没拍过,只是那个时候还比较早。现在的孩子们都在说油管上很多很多,如何如何。其实真正需要靠这种纪录片去教育,去麻痹的人是不会上油管看的。
80年代以前,我们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在宣扬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过得多么水深火热。只不过限于种种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去实地拍摄那么多的纪录片。只是从电影电视里面去做一些过分的解读,得出他们过的水深火热这个结论就够了。
后来是八九十年代,美国的确比我们先进太多,且被国人所知,很多人想出国对于美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在这种时候拍这种片子,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更何况80年代初我们和美国是蜜月期和苏联交恶。当然从国家层面更不会去干这种事。
再到后来就是互联网出来以后,那其实很多情况网上都看得见,油管上也能看到很多美国人自己拍的。很多答主都收到了。
可关键问题是从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上并不需要这样去做,我们并没有搞一元化。并不是世界上除了我以外,别人都不能好过。美国一直是第一,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变成第二甚至更后面的名词,因此别人必须输,只能他赢,这种竞争心态决定了他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按住别人。但是中国并不搞这种一元化,你过得好你就过得好好了,我自己过得也好不就行了吗?
《无依之地》啊,可是“我们”把一部“记录美国底层破败潦倒的纪录片”禁了。
可能因为有能力拍摄电视剧和纪录片的人,看得比题主更清楚吧……
他们清楚的知道拍摄美国底层人民的状况,并不会让美国人破防,而拍摄中国人底层真实的状况,会让某些所谓的爱国者(但是他们并不爱国民,奇怪不?)破防——尽管这是他们同胞正在经受的,他们却觉得拍摄了这种同胞真实的苦难,似乎戳破了一些虚幻的东西,让他们对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同时生起气来。
当然,美国人自有其破防点,只不过他们的破防点很有可能题主这样的小粉红理解不了罢了——题主给我的感觉,特别像跨国去泰国网友底下骂泰王的人——我都骂你们的王了,你们居然拍手叫好???你们这群在21世纪里的不敬君王之人!
回到问题中来,真像题主说的,拍出来这种片子,在美国应该是卖不动的,只能卖给题主这样的人进行[知乎建议修改],但是吧,你们又没有什么付费能力……
这就是没有人拍摄的真相,简单不?
还是怪自己没有消费能力吧,你有消费能力的时候,不管是黄男配白女的毛片还是美国末日,都给你拍出来。
所以有这个时间,抓紧去挣点钱。
咱们本来就比美国中产阶级都吃得好,拍美国底层干什么,要拍就拍美国中产阶级。
我只能说知乎很多关于国别和电影的讨论,问题都出在阅片量上。
我看电影数量还过得去,纪录片我看得其实不多,但哪怕以我这非常有限的纪录片观影量,我都知道美国国内得奖或者叫好的纪录片,有反映校园枪击的,有反映工业城市衰落的,有反映传销猖獗的,有反映资本家镇压矿工的,有反映医疗骗局的,有直接说911是美国总统发动战争咎由自取的,有反映毒品问题的,有反映LGBT群体被歧视的,有反映运动员悲惨生涯的,有反映种族歧视的。。。。
美国如果有一天会灭亡,那估计是国家不允许他们拍这种现实题材纪录片的那一天,所以要想美国灭亡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多尬吹美国不存在的美好的部分,让美国人麻痹大意,忘记反思,逐渐在愚昧和夜郎自大中灭亡。
说这话的人可能没看过著名的三俗美剧《无耻之徒》。。。
《无耻之徒》里什么毁三观的事情没有啊,你说这美国电影电视剧审查部门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抹黑资本主义祖国的影视剧还拍了7、8季。
这部影视剧拍摄的地点是芝加哥南区,这个确实是很多穷人住的地方,但是远不到剧里体现的那样。
---------------------------------------
之所以有人想出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己度人
如果有美国导演到中国来拍底层的纪录片,相信大家都觉得这是外国人在找机会黑中国,因为我们不会觉得是中国确实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是真实存在的也会觉得被黑了)而是你不能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说事儿,我有这么多好的地方你不说,你就针对我,所以我要反击。
这其实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里面:我必须要向全世界展示我最好的一面
这种态度也是因为长期落后造成的,它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一个正常大度的国家是开得起玩笑的,是可以大大方方展示自己不足的,我们在这个方面还得加强。
每个国家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并不存在一个任意一个方面都美好的中国,可以经得起所有媒体检验,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不足,不会去国际世界可以展示自己的某种立出来的人设,我们才会真真正正成为了一个大国。
记得以前有公知骂中国人,说中国游客在罗马的喷泉里面洗脚给国家丢人。还说中国游客到哪里都写“到此一游”这样的涂涂画画给国家丢人,其实这个喷泉里,各国的游客都洗脚,到长城上面游玩的外国人,涂涂画画的也很多,这些人刻意打扮成只有中国人这样,所以他们是公知,但是后来有人跟这个公知对线,说外国人也这样,这个公知是这么说的:“人家这样你也这样?我们中国人就是要表现的比他们有素质,就是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没想过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意别人怎么评价我们,我们每一个出国游客的行为都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这与其说是一种象征,不如说是一种负担,一种在意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怎么评论自己。
------
这个疑问里还体现另一个观点,就是国家有必要去关注底层人民,要适当的减少收入差距,为更多穷人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政府的责任。
但其实这一条也是以己度人,美国人不太在意贫富差距,或者说,不在意用大政府的方式调节收入差距,相反,这些人还挺害怕。
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出台了《第二权利法案》,规定了大家有接受教育、医疗保险、社会安全和就业等等一些权利,至今大家还在议论纷纷,用著名主持人、政治评论家格林·贝克的话说
“要《第二权利法案》有什么用?如果政府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发足薪水、让百姓安居乐业,还给他们上医疗保险,这还叫美国吗?这不就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吗?”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有足够多的贫民,还有他们悲惨的生活,不仅不是美国的耻辱,而且还是美国“制度自信”的保证。让很多“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人挣扎在贫困线上,是对其他人使劲工作的鞭策。
上届国务卿蓬佩奥还发推文说
“中国共产党政权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权”。
其实也是基于这种对于“平均主义”的恐惧才用其赖吓唬美国普通人的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社会的阴暗面,这些底层的破败,就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天然应该存在的,这并不会影响他们对于本国政府的评价,如果让政府去安排这些社会底层,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反而是非常可怕的
美国是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顶端,全球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鹰爪之下,腐败的物质都是尸骨,你要说这些尸骨真香,那我只能说你是个食腐动物。
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你给美国商品,美国支付美元。就这样,美国还认为吃亏了,想只拿商品不给钱。
美国式扶贫和中国式扶贫完全不一样。
美国式扶贫就是提供救济,也就是用国家财力养穷人。而美国的财力世界第一,剩下的骨头渣渣都可以吃饱。
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中国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工业文明中,中国就是个蛮夷,你要说蛮夷的生活超过高华,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在中国大部分时间,一说到美国,
啊,美丽的亚美利加!
辽阔的天空,
金色的麦浪,
耸立在富饶平原上的
巍巍群山!
亚美利加!亚美利加!
当年尼克松访华就是用的这首歌。
如果美国不掀桌子,中国并不愿意得罪美国。
然而,美国掀桌子了。
打人无好拳,骂人无好口。
你要说美国高大威猛,身体健康,那你就是和美国一头的。
和中国站在一起好吃亏嘛,对不对。
有一颗白人的心,那是无上荣光。
美国底层的食腐动物,你要说过得好的很,开着汽车吃救济,开心就好咯。
有钱人家地板下的老鼠吃的都是蛋糕,这还要编?
别忘了,人类的历史可不止几百年。
谁没有阔过?
想当年西罗灭亡,被吊起来打,也是有的。
今天的美国,讲道理并没有超过当年的日不落。
中国官媒没有刻意去拍美国的破败,这是君子之风,是讲道理的行为。
一帮子吃腐上瘾的人,高赞腐肉美味。
岂不令人作呕乎?
1.拍不过美国人。
2.台里还是有明白人的,知道关注各国疫情和枪击案。
只要宣传给力,不用自己去拍例子到处都是。随便说一个吧。某位小姐姐,当年是艾薇界片酬最高的之一,后来上岸当模特,也是日薪几百刀起跳。
结果现在无家可归,住下水道。这还不是最高潮,最高潮是有人为她发起了一个众筹,粉丝也是踊跃捐款,结果最后发现是有人冒名诈捐,钱没到她手里……
老司机里可能已经有人知道我说的是谁了。
就她住那下水道,就是一个异次元世界,住着各色人等。地上的世界越是炸鸡一块钱吃饱,越显得这个地下世界可怕。两相对比,要多荒谬有多荒谬。
还有那个隔离结束回家,结果发现父母已经病死了的小女孩……这种事情如果能播出来,可以让铁石动容。
这种素材美国人自己就拍了不少,完全看你会不会用。看的是宣传机构的推广能力而不是艺术工作者拍片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