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才是真的民族,是先秦中原诸侯的想象共同体,当时是分封制,没有周朝概念,周就是镐京洛邑的周国,临淄的是齐国,新绛的是晋国,这些之上的共同体就是华夏,同一个语境下同样意思的还有中国、中华、神州、赤县,华夏的对立面是四夷。汉就是中华民族1.0版,包含了北方的华夏人和南方的百越人,而且不同时期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汉朝时候约等于先秦华夏+楚国,唐朝约等于长江以北,明朝以后加个浙江,江西,湖南,清朝就是用汉字的都是汉人。到了民国中华民族的概念理论上就能替代汉族了,反正汉已经是个酱缸了。汉本身就是个国族概念,中华民族完全可以替代。
南北方汉人基因基本相同
今天的汉族人,占压倒性主体的是O—M175。 汉族的y染色体标志是OM175,说明汉族来自于同一个父系,是同根同源的一家。汉人的祖先和成吉思汗的祖先六万年前分手。成吉思汗的祖先和满族的祖先都是以C为标志的棕色人种。有些人以为我们汉民族人口众多必然是基因不纯的民族,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Y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大帝国,典型的代表就是汉人、阿拉伯人,
中国的南北汉人在基因上略有有区别,但只是次级基因差异,主体基因相近。汉族中东亚-南亚基因都占70%以上。其它基因占比很少,最多的第二大基因也不超过13%。
主体基因百分比——72%
基因种类——7个
总结:总体民族纯种度较高。
其中:蒙古——澳基因估计为蒙古灭南宋时带来的。阿拉伯基因估计是同化的少数民族与元朝色目人的基因遗留。至于新几内亚基因,历史上也没有与他们过多交流,可能是古代民族形成之初时黄帝部落打败的蚩尤部落?
黄河上游集团代表了古代汉藏语系民族(先羌,标志性基因O3—M122),黄河下游集团也是一个古老人群,他们特有的是O1—M119。大约在6~5千年前,古代汉藏语系先民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向南发展,成为了藏缅语族、另一支向东发展,就是汉语族。汉语族部落并击败了黄河下游的古老居民,这些具有M119的民族失败后开始分化为两支,北支M119进入了辽河流域,并深深影响了西伯利亚和北亚居民的基因构成,成为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南支M119向南发展,成为后来的“百越”。从此,M119基因从黄河流域消失,取代他的是带有M122的先羌人(汉语族部落)。
这段部族迁徙史,也许就是我们民间口口相传的著名的黄帝战胜蚩尤的历史传说!虽然我们找不到当年的战争遗迹,但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吻合的考古和基因的证据:考古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从此消失了,取代它的正是从陕西河南来的龙山文化,此后山东存在的文化就是山东龙山文化!在基因上,证据更加明显,山东、河北两省的汉族人中M122和M119的比例接近50:超过95%人以上都是随黄帝东来者(先羌部落,M122类型)的后代。
经过这次原始的部落战争,汉语族的各部族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他们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方国,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近2000年。大概在距今3100年前,一支小部落从甘肃天水迁徙到了陕西周原,就是周族人。他们在周武王的带领下,周族人消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率领300辆战车和5000虎贲,用了三年时间,消灭了99个方国,征服了652个方国,俘虏了410万战俘《逸周书·世俘解第四十》。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西周分封了大量诸侯国,周族也随着分封扩散到了全国。
周族人称自己国家是“有夏”,此后各诸侯国都自称“有夏”,对外统称自己“诸夏”,夏者,本意是区域广大。周族自称自己的本民族为“华”,称外族为“夷”(异),此后凡是与周族有同源关系的血亲部族都开始自称“华胄”,称外族为“非类”“夷(异)人”,意思是非华族类,华者,本意就是高贵壮丽。从此,“华夏”也就成了这些诸侯国的统称,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中华”两字的来历。周族人的语言叫“雅语”(夏语),在全国通行,孔子讲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但孔子的话他们都听得懂,因为孔子说的是当时的普通话——“雅语”,这在《论语》里有:“子所雅言”的话,不说“雅语”就是被称为“野言”“非文”,由于有着交流需要和文学推进,“雅语”最终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汉语。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将这些互相强烈认同的割据国家统一起来,后来又经过汉朝的统一和强盛,华夏族终于发展成为汉族。
先秦的发展,使得汉语族各支系语言全部统一到周族的“雅语”下,经过长期的融合,不断的人口迁徙,到今天,长江以北的汉族人,各地之间差异已经非常小了,从山东到甘肃,都没什么差异。汉以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开始迁往南方,今天,南北汉族在Y染色体上差异很小,90%的相似性,也就是南北方汉族父系都是同源的。(网上一些人说南北汉人没有关系根本就是谣言)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来源上。怎么解释11亿南北汉族人在父系上全部同源而母系上差异明显呢?其实也很简单,看看50年代时内地人迁往拉丨萨的情况,当时的规定,进藏只有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地方处级以上干部才可以带家属,那些年青战士和青年工人由于无法带家属,他们娶的都是当地的藏族女青年,今天拉丨萨、日喀则等地有大量汉藏混血儿,他们青一色都是父汉母藏,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