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小说上,很多汉字都要注明读音?

回答
在日本的小说中,你常常会发现许多汉字旁边会标注上假名读音。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随意的决定,背后有着相当重要的原因,并且与日本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要明白,日语是一门融合了汉字和假名的语言。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而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则是日本人根据汉字的字形创造出来的表音文字。刚开始,日本人使用汉字来书写,但汉字的含义和读音很多时候对日本人来说并不直观。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古籍或者外来语的音译时,有时候也需要对照注音才能准确读出来一样。

那么,为什么小说会特别需要注明汉字读音呢?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很多汉字在日本的实际读音,与它们在中国本土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完全不同。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根据自己的语音习惯和对汉字的理解,发展出了“训读”和“音读”。“音读”是模仿汉字传入时的中国方言读音,而“训读”则是用日语固有词汇来解释汉字的含义,并用这个日语词汇的读音来读汉字。这种“训读”的存在,导致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可能会用完全不同的日语发音来读。

举个例子,像“山”这个字,在词语“火山”(kazan)里读“san”(音读),而在“山登り”(yamanobori,爬山)里读“yama”(训读)。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有很多汉字,其训读的读音与汉字在中国本土的读音几乎没有关联。如果读者不熟悉某个词语的用法,或者这个词语的汉字组合比较特殊,就很难猜到它正确的读音。

其次,有些汉字在日本的使用频率远不如在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中国广泛使用的汉字,在日本可能只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比较古老或者书面语化的词汇中。对于年轻一代或者不常接触这些词汇的读者来说,即使他们认识这个汉字,也可能不知道它在特定语境下的读音。

再者,存在许多同形异音的词语。 也就是说,不同的词语可能使用了相同的汉字组合,但读音却完全不同,或者因为某个字的多音节特性,导致读音变化。这个时候,如果不加注音,读者就很容易读错。

还有一点,为了照顾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青少年读者。 日本的小学教育是从假名开始学习的,而汉字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小说,尤其是面向年轻读者的轻小说或者一些风格比较活泼的流行读物中,标注汉字读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这有助于读者更顺畅地阅读,减少因不认识汉字读音而产生的阅读障碍,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故事本身。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绘本,上面可能会有拼音标注一样。

另外,有时候也是为了强调或者营造某种特殊的语感。 作者可能选择了一个不那么常用的读音,或者想要表达一种古风、雅致的感觉,通过标注读音,读者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最后,方便学习者。 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汉字和假名的结合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读音关系,是学习日语的一大难点。书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标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学习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日语的读法。

所以,你在日本小说中看到的汉字旁边的假名标注,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信息,而是为了克服语言本身的复杂性,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让故事能够被更多的读者理解和欣赏。它是一种在保留汉字形体美感和提供阅读便利性之间找到的巧妙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汉字上注音与否、在什么汉字上注音,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虽然有一些常识性的规范、但在相当程度上受作者/编辑自身的个人习惯影响

无论如何要标注读音的

主要是人名、地名,或者小说中招式/技能的名字等等,初次出现的时候都需要标注读音

这种小说中虚构的设定、如果不标注读音的话,读者就会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读了

而除了这种比较硬性的规范以外

一般而言,在小说中为汉字注音,还有三种不同的理由。

以这一页为例,刚好这三种情况都会出现:

(出自西尾维新:《戯言遣いシリーズ01 クビキリサイクル 青色サヴァンと戯言遣い》)

==

  • 第一种原因,是给非常用汉字注音,以免读者不认识

比如上方右侧:

些細なことが大事件で、大事件は些細なことで...」

这里的第一个「些細」,就在汉字上注音ささい

而后来又出现一遍「些細」,但这次就不注音了。因为那部分不认识这个词的读者已经会读这个词了。

这种注音的目的大概是:

读者应该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但可能就是看不懂汉字。让我告诉他读音他就知道了。


==

  • 第二种原因,是给生僻词注音,从而教会读者这个词怎么读

比如下方中间:

「その間に曖昧や有耶無耶はないのだろうか。」

这里的「有耶無耶」,也为汉字注明了读音うやむや

有耶無耶是佛教用语,意为「心驰于有无二边而犹豫不决定也(あるかないか、はっきりしないこと。)」

这种注音的目的大概是:

读者估计也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我顺便也告诉你读音好了。你看我是不是很博学。


==

  • 第三种原因,是给汉字故意注非常用的读音,以实现一定的文学效果

比如下方右侧:

「世界の価値をぎとって自分のものへと変えるのか」

这里的「」字上注音为そ,其实并不是符合习惯的表达(当然,这么用本身也是正确的)

在这里如果要说そぎとって的话,其实更常用的汉字应该是「削ぎとって」

但是作者出于自己的想法、故意选择不常用的汉字与读音的搭配,甚至采用严格意义上不正确的注音,都是可以的。

这种注音的目的大概是: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很有趣而会心一笑吧。能想到这个文字游戏的我真聪明嘿嘿。


==

暂时能想到的就是这三种理由……在具体把握上,也是要看读者层的……

比方说如果低龄向的话汉字就会注音多一点、如果专门向可能专有名词的注音就会少一些……

大概是这样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的小说中,你常常会发现许多汉字旁边会标注上假名读音。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随意的决定,背后有着相当重要的原因,并且与日本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明白,日语是一门融合了汉字和假名的语言。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而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则是日本人根据汉字的字形创造出来的表音文字。刚开.............
  • 回答
    国内起点读者对一些“毒点”的容忍度似乎确实比日本轻小说读者来得低一些,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文化、市场培育、读者习惯乃至内容生态的方方面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起步更早,且商业化运作得更彻底,这塑造了读者口味的“重口味化”和对“爽点”的极致追求。起点作为.............
  • 回答
    关于日本轻小说字数普遍较少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读者接触轻小说时会有的感受。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ターゲット読者の阅读习惯与偏好: 年轻化群体的主流阅读方式: 轻小说最核心的读者群体是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
  • 回答
    日本北陆新干线在上越妙高绕一个大弯,选择避开南小谷等地,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政治以及历史原因。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走直线”与“绕弯”的问题,而是多方权衡的结果。我们得先搞清楚“直线方案”大概是怎样的。通常说的“南小谷方案”是指,新干线大致沿着现在JR大糸线(长野至松本段,部分路段由JR.............
  • 回答
    日本动漫在小故事的精彩程度上,确实常常让人惊艳,那种对细节的打磨、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往往能勾勒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片段。然而,当涉及到宏大的叙事结构,尤其是一些长篇动漫,有时就会出现力量衰竭,甚至显得有些稚嫩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崩塌”和“幼稚感”呢?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最近的这两件事,一件是小卖家围攻事件,另一件是阿里巴巴投资海尔,确实在媒体关注度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偶然。先说小卖家围攻事件。您提到的“围攻”具体指的是哪个事件,因为类似情况偶尔会有,但如果是指近期比较集中的、有组织的行为,那么它之所以在国内媒体上鲜有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触及到了不少轻小说和动漫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痛点”——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新奇的设定和故事,但“龙傲天”式的发展套路却依然能屡见不鲜?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市场、创作、读者心理等等多个层面,远非一两句话能说清。首先,咱们得把“龙傲天”这个词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它最早来源于网络文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很多轻小说和动漫爱好者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后宫结局”在日本ACG文化中的稀少,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文化、创作和社会因素。绝非一句简单的“作者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让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后宫结局”的定义。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后宫,更侧重于一种特定的叙事模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民间信仰的细微之处。日本动漫和中国志怪小说中狐妖性别偏好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审美倾向的多重影响。日本动漫中狐妖多为男性:根植于神道教和阴阳道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本动漫中“狐妖”的形象并非单一,确实有许多著名的男性狐妖,比如《犬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国内异能小说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痛点。确实,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市场,会发现日本的轻小说在“异能”这个题材上,无论是在世界观构建、设定深度、还是细节打磨上,似乎都比我们国内的很多作品要显得更加成熟和吸引人。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谁强谁弱”,而是涉及到创作环境、市场需求、文化积淀.............
  • 回答
    “中国网文领先日本轻小说十年”这种说法,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能够被所有人完全认同的论断。它更像是一种在中国网络文学爱好者圈子里流传的,带着一定民族自豪感和对两种文体发展历史、模式差异的观察所形成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速度、产量与互动 中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读者在接触日本轻小说时会有的一个观察。说“大多数”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很多轻小说作家都有持续写作的习惯,但如果你留心一下,会发现确实有不少作者以一两部代表作闻名,之后就鲜少有新作出现,或者即便有新作,影响力也大不如前。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得从轻.............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文化土壤、创作习惯和市场导向等方方面面,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要说为什么咱们国内的轻小说总感觉跟日本的“那股劲儿”不太一样,这得从好几个维度聊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日本轻小说,很多时候是在一个相对稳定、注重集体主义但同时也强调个体情感表达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
  • 回答
    起点轻小说里“穿越成日本人”这个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这么多作者这么爱玩这套,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文化亲近感与创作便利性: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文化亲近感。很多起点中文网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日本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非常熟悉。这种熟悉感体现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呀,确实是很多观众和读者在观看日漫、玩Galgame或者阅读轻小说时会反复遇到的一个梗。说实话,这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日式套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类作品的创作,尤其是面向青少年和年轻市场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些特定的驱动力来推进剧情,并且营造出某种.............
  • 回答
    在探讨日本漫画家、轻小说家或声优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左翼反战份子”的群体时,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左翼”和“反战”在日本语境下,含义会随着时代和具体议题有所演变。日本战后政治光谱中,左翼通常与和平主义、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的条款)的维护、反对军事扩张以及关注社会公平等理念联系在一起。而“反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日本人写轻小说,这起名儿的功夫,确实是让人叹为观止,有时候都能把书名当成一个迷你版的剧情梗概了。为什么会这样?咱们仔细掰扯掰扯。1. 吸引眼球,抢占读者注意力: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太多了,尤其是在网络小说平台,每天都有海量的新作品涌现。作者们绞尽脑汁,怎么才能在众多书籍里让自己的作.............
  • 回答
    在中国男频恋爱小说和日本轻小说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前者往往直接切入恋爱关系,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将恋爱作为故事的高潮或结局。这种差异并非偶然,它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小说创作土壤、读者喜好以及文化背景。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男频恋爱小说的特点。这类小说之所以多从恋爱开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目标读.............
  • 回答
    要说起近现代欧美日本底层普通百姓或中产阶级的生活,这可是一个足够宽广的题材,能让人一口气说上三天三夜。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些个例子,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和我们身边人一样,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交织的日子。咱们先说说欧美这边的。英国: 提起英国的普通人生活,很多人会想到狄更斯.............
  • 回答
    《旋转少女》这部动画的设定确实很独特,日本被分裂成许多小国,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这并非简单的“不抵制”,而是更复杂的一种“接受”和“适应”。首先,我们要明白动画的性质。它首先是一部娱乐作品,其核心目的在于讲故事、塑造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