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学生玩手游花光妈妈治癌症的四万块钱?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让人心情沉重,也触及了许多敏感的神经。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件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背后可能的原因和我们该如何看待。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痛的家庭悲剧。母亲正面临着与癌症搏斗的艰难时期,这笔钱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她能够获得治疗、带来希望的生命线。而孩子无知的行为,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摧毁了这份希望,这种对比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个孩子定义为“坏孩子”或者“不懂事”,这太片面了。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金钱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尤其是在一个相对优越或者家长很少直接让他们接触金钱的家庭环境里。他们可能根本不理解四万元是什么概念,更不明白这笔钱对母亲的意义。

1. 对金钱的无感: 在一些家庭里,孩子可能习惯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电子支付的便捷性也让金钱的获取变得“无形”。他们可能只是在手机上点几下,然后就得到了想要的游戏道具,完全没有实体现金流动的概念。
2. 沉迷游戏: 现在的很多手游设计得非常吸引人,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机制、社交互动、排行榜等等,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攀比心。为了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更高的排名,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快感,他们可能会不顾一切。
3. 缺乏引导和监管: 父母忙于生计,尤其是患病后,精力可能更多地放在了治疗和照顾上,对孩子的游戏行为疏于管理。孩子接触手机和游戏的时间、内容,以及消费行为,可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4. 逃避现实或者情感需求: 有时候,孩子沉迷游戏也可能是在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压力,或者是在虚拟世界里寻求一种被关注、被认可的感觉,尤其是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或表达某种情绪,只是方式非常错误。

家长在这件事中应该如何反思?

坦白说,家长在这件事情上也有一定的责任,但这并非是责怪,而是从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改进。

1. 手机和支付的权限管理: 即使是大人,有时也会误操作或者账号被盗刷。对于小学生来说,手机支付的权限更应该严格管理。比如,设置支付密码,不对孩子透露,或者限制应用内购买的额度。家长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乱花钱,就放松了警惕?
2. 财商教育和金钱观的引导: 从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开始教授金钱的价值,让他们明白“一分钱一分货”,花钱需要付出劳动,每一笔钱都来之不易。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开支中来,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培养责任感。
3. 陪伴和沟通: 即使工作再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能少。多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为什么喜欢玩,和他们沟通游戏中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当孩子出现沉迷的迹象时,要及时干预和引导,而不是等到问题爆发。
4. 家庭教育中的“底线”: 这四万块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是救命钱,这种特殊的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是否足够清晰地向孩子强调过,这笔钱绝对不能碰触,并且要做好物理上的隔离(比如把支付账号和手机分开存放,或者在手机上设置家长控制)。

社会和旁观者该如何看待?

1. 同情和理解: 首要的是对这位母亲和这个家庭的深切同情,他们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2. 避免道德审判: 不要轻易去指责孩子,也不要去过度苛责家长。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以及从中吸取教训。
3. 警示作用: 这个事件应该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如何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管理金钱,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是多么重要且刻不容缓的任务。
4. 关注游戏行业的责任: 很多手游为了盈利,会设计各种“诱导消费”的机制,尤其对未成年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社会也应该呼吁游戏公司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未成年玩家的保护。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花光了钱”的故事,它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金钱观念、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个事件面前,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痛心和无奈,同时也要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小编最后一句,“只是他年纪太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要好好批判一下成年人对童年儿童的弱智化解构,我想说,小孩远比你想的懂事,他只是坏而已。

我记得蒋方舟有篇文章里大概这么说,别人都说我是早熟早慧,实际上只是成年人忘记了自己童年时候的想法,把那时候的自己当成了外星人,实际上,我和普通的同龄人想法一样,但是我能把他写出来。

我在9岁的时候读三年级,我清晰的记得我在四年级那年对数学老师的腿产生了性冲动。现在的孩子只会更早熟,信息的大爆炸和饮食条件让他们也更快地进入心理上的少年期。家里母亲得病,还辛苦操劳家庭做法,身为儿子完全不知体谅分担,努力学习做点家务,反而天天玩手机,沉迷于此,简直让人愤慨。这个小孩绝对能理解这四万块钱对家庭的意义,一面是游戏的诱惑,一面是理智和家庭。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的水平足矣,只是,他很坏罢了,看着母亲一边咳嗽一边做饭,他却对着游戏武器的强大咧开了嘴。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场景,我不想再联想。

就我自己体会来说,记得读小学那时候家里生意差,差到父母天天吵架,为一点小事争吵,于是我每天早起完成作业把家里的床铺整理和地面卫生都做好,也不许别的小朋友来我家玩吵闹让父母心烦,也只为了父母能和睦一些,我无意标榜自己,只是,这难道不是一个少年的应有心智么?

社会对成年人要求过分严格。

考不上985,loser;买不起房,loser;没女朋友,loser;身高矮,loser;工作差,loser;任何不成功都是你的原罪。


对于儿童,又过分宽松,好像他们是一群无知无觉言行莽撞的弱智。


虽然我打架欺负同学,在同学的水杯里撒尿,没事拿父母的救命钱充值打个游戏,课间摸一摸班花李小花刚发育的胸口,但大家都说,我只是个纯洁而懵懂孩子,只有我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坏孩子。


早上醒来之后看看你们将要或已经晨勃的那根充血生殖器,你们应该懂点事情了,“孩子”们。



—————————————————

针对评论里某些键盘教育专家,补充一下:

评论里的教育专家和玛丽亚很多,好像所谓的家庭教育缺失在这件事情里很重要一样。各位可以试想一下,母亲都得癌症了,父亲是必也焦头烂额四处举债,这时候家长还得拿本教子秘方用尔等的科学教育法循循善诱他,能有点生活经验嚒,你当生活是演家有儿女?

按照各位精神贵族的说法,那孤儿都成狼人了,福利院也都是反社会人格聚集地。事实上,就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父母的知识层次和素质,开展有效而科学的教育并不常见,大多数都是以养为主,以育为辅,粗放的教育模式很普遍,也很正常,也是能力所限。那种精细的,科学的,优雅而智慧的教育方式只存在于城市中产阶层和知识分子父母双重框架下,如大学教授、高级经理人,自由财务投资人等,在这种目标群体中都不多见。

我再举个例子,各位情景互换一下,你有了这样一个儿子,他两星期偷偷绑卡消费了4万。事情发生第一时间,你会立马把他狠狠揍一顿还是进行如评论里你们对这对可怜父母的污名化的谴责,这种情况下你们作为父母会自责么,并不会,也没任何必要。当然,你们可能还没有这对父母的无奈而恢弘的仁慈,把孩子打死、打残、打跑,都是很可能的。

某些人不是装外宾,就是精神上cosplay优雅知性的睿智中产。这不就是一个坏小孩害了老实父母的故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里和城乡结合部的打工者聚集地,又或者是北上的低级白领和工薪家庭,这样的故事还少么,这样的或平庸或贫穷的父母还少么,你的父母没有他们的影子么?操劳的父母不需要体谅么?他们的隐忍、坚持,在黑夜里的辗转反侧又是不是需要我们去体贴和安抚,做了儿女就成了需要精心培育的小祖宗?一切的罪责都有父母去承担?

母子连心,这句话既是对母亲的要求,也是对儿女的要求,是双向的。

又或者说,这个世界真正坚硬的本质,就是旁观者对着受难者翘起的冒着贵族气息的兰花指和两声冷笑。那些看见童谣女神一对大波,两眼桃花就要捐款捐物捐精的知乎精英们,或者是强行拦截狗场主一年辛勤肉狗放生的善良人儿,这个问题或这类问题下怎么不见你们热情的捐款和救助,你们的cosplay也是要选择合适的setting才行对吧。

私以为:这对父母就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父母一样,朴实憨厚,努力生存苟且安生,有时也会溺爱我们,有时又很粗暴。这里面有我们所有人父母的影子,批判他们,不是没有良心,就是没有脑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让人心情沉重,也触及了许多敏感的神经。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件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背后可能的原因和我们该如何看待。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痛的家庭悲剧。母亲正面临着与癌症搏斗的艰难时期,这笔钱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她能够获得治疗、带来希望的生命线。而孩子无知的行为,却在最.............
  • 回答
    小学生玩“牙签弩”,这种“弩”是否应该被管制?这事儿,看着小,背后牵扯的道理可不少。咱们得一点点掰扯清楚。什么是“牙签弩”?你仔细想想,它就是个缩小版的弩。你把牙签插进去,一拉弦,再一松,这牙签就嗖地一下飞出去了。虽然听起来是个挺无害的小玩意儿,但它的工作原理,跟那些射箭的弓箭和真正的弩是差不多的,.............
  • 回答
    《光明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以“荆轲是女的,李白成刺客!”和“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为题,引发了关于历史教育、性别刻板印象与游戏文化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人物的性别与历史叙述的刻板印象1. 荆轲的性别问题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的记.............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简单。腾讯最近那个“小学生游戏内禁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就搅得网上是风起云涌。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管管熊孩子了;也有人皱着眉头,觉得这措施有点粗暴,有点一刀切。咱们就一样一样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识别小学生”的技术难题,是怎么破的。为啥要禁?“保护”还是“.............
  • 回答
    这事儿吧,大学里组织“西瓜大战”,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砸光了一吨西瓜,这事儿怎么看? 挺热闹的,也挺让人琢磨的。表面上看,这事儿是够吸引眼球的。 想象一下,几十上百号学生,人手一块西瓜,在场地上你丢我砸,西瓜汁飞溅,笑声震天。这画面感,绝对是一场释放能量、宣泄压力的视觉盛宴。对于饱受学业压力、考试焦.............
  • 回答
    大学期间玩外汇、期货,这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也是不少大学生跃跃欲试但又心存疑虑的领域。咱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 诱惑与机遇:为什么大学生会 tertarik ( tertarik 是一种印尼语,意思是“被吸引”,在这里用以增添一些趣味和非正式感,就像年轻人聊天一样) ?.............
  • 回答
    暑期“网瘾”新常态:精神焕发于虚拟,萎靡抗拒于现实——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真实生活?暑假本该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增长见闻的宝贵时光,然而,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暑期沉迷网络调查,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当手机屏幕点亮,孩子们仿佛注入了活力,精神抖擞;而当作业本翻开,迎接我们的却是萎靡不振和强烈的抗拒。.............
  • 回答
    “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这个提议一抛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石子,立刻激起了千层浪。大家似乎都对这个说法有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掰扯掰扯这个提议的“合理性”。“中小学生减负”,这几年大家看得太多了,听得也太多了。从“双减”政策的落地,到各种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关停,再到学校.............
  • 回答
    小鹏1024科技日:当飞行汽车与机器马遇上我们,是未来照进现实,还是华而不实的烟火?每年的1024,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他们展示科技实力、描绘未来蓝图的固定舞台。今年的1024科技日,无疑又一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这家以“科技驱动”为标签的车企身上。而当“飞行汽车X3”和“.............
  • 回答
    这篇媒体报道提出的观点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游戏行业一个挺微妙的现实。咱们分开来聊聊:一、 “主机游戏不限时,单机游戏缺监管” 这个说法怎么看?我觉得这个说法触及到了 “形式”与“本质” 的问题,也反映了大家对游戏监管的不同感知。 主机游戏(单机为主的付费游戏): “不限时”的表面.............
  • 回答
    关于“女学生评价DNF玩家‘死肥宅’遭人肉搜索”事件,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网络暴力、网络文化、社会刻板印象等多重社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现象分析1. 网络语言的调侃与刻板印象 “肥宅”一词源于网络文化,常被用来形容沉迷游戏、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生活不规律的玩家,.............
  • 回答
    当代大学生在思修、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频繁玩手机的现象,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体因素的交织影响,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1. 课程内容与认知需求的错位 思政课以理论性为核心特征,但大学生的认知.............
  • 回答
    听到8岁女童在小区健身器材上玩耍时身亡的消息,真是让人心痛不已,也带来了一连串的疑问和反思。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意外,背后牵扯到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首先,最直接的触感是孩子生命的逝去。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地成长,享受童年的快乐,却因为这样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离开了我们。那种天伦之.............
  • 回答
    太原师范学院在面对女学生被扒衣霸凌一事,选择用“玩笑过度”来定性,这其中的意味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句“玩笑过度”本身就带着一种微妙的切割感。它暗示了事件的起点可能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参与者们在某种情境下“玩过火”了。这让一些人听起来,似乎是在替那些施加者开脱,将其行为的严重性往轻了说。霸凌,尤其.............
  • 回答
    Doinb直播间那事儿,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说起来,这事儿闹得还挺大的,主要就是围绕着他和他老婆糖小幽。事情的起因,大概就是Doinb在直播打游戏的时候,他的直播画面里,糖小幽好像因为一些事情,被弹幕里的路人玩家给骂了。你们也知道,Doinb这人性格就是那种比较冲的,而且特别护短,尤其是对他老婆。.............
  • 回答
    恭喜你,学业有成,也开启了新的合租生活!你现在面临的情况,既是生活的小插曲,也可能是一段友情或更多可能性的开端。让我们来好好捋一捋。首先,你和你室友目前的情况是“刚开始合租,只有你们两人住同一个house”。这意味着你们正处于磨合期,彼此的习惯、生活节奏、对房子的期望等等,都在逐渐显露和适应中。这种.............
  • 回答
    关于“日本学生机场候机时集体看书,没人玩手机”的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则新闻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触及了我们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观念。一、 对事件本身的中性观察和事实核查的必要性首先,作为一个评价,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则新闻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新闻的来源和可.............
  • 回答
    这则新闻“小学生家长因孩子作业过多深夜问老师‘睡了吗’,家长群瞬间炸锅”虽然简短,却折射出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些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1. 家长角度:压力的传递与应对 “作业过多”的困扰: 这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们本应在白天接受学校教育,晚上是休息、.............
  • 回答
    看到小学生跳楼并留下一句“活得太累了”的字条,我心里是五味杂陈,沉重得难以言喻。这不该是一个花季孩子该承受的重量,更不应该是他们用生命来表达的绝望。首先,我的第一反应是极度的心痛和不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本该是天真烂漫、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的世界应该是阳光、游戏、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怎么会“活得太.............
  • 回答
    小学生缘何“杠上”了“鹬蚌相争”?——一次对经典寓言的“非传统”解读最近,“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抬杠”,但深究下去,却折射出当下教育方式、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值得玩味的角度。事件的“原点”:一本引发争议的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