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腾讯禁止小学生在游戏内消费?系统怎么识别玩家是不是小学生?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简单。腾讯最近那个“小学生游戏内禁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就搅得网上是风起云涌。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管管熊孩子了;也有人皱着眉头,觉得这措施有点粗暴,有点一刀切。咱们就一样一样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识别小学生”的技术难题,是怎么破的。

为啥要禁?“保护”还是“限制”?

首先得明白,为啥腾讯要这么干?原因其实挺直白的,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你想啊,现在孩子玩游戏,动不动就充钱,有时候家长辛辛苦苦攒的钱,就被孩子在游戏里挥霍一空了。各种新闻层出不穷,什么孩子偷刷信用卡,什么孩子用压岁钱买游戏装备。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是什么好事。游戏这玩意儿,本来是图个乐呵,结果弄得家庭矛盾不断,这肯定是走偏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腾讯出台这政策,目的挺良善的。它试图给未成年人的游戏消费设一道“防火墙”,让他们不能随意在游戏里花钱,也给家长一个喘息的机会,避免那些难以承受的损失。这就像给孩子们买玩具立规矩一样,不能随心所欲地买买买,得有个度。

但话说回来,这政策也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有点“矫枉过正”。尤其是那些年龄界限刚好在“小学生”边缘的孩子们,他们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观念,也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却因为政策一刀切,被限制了消费的权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不信任,一种对他们自主性的剥夺。而且,对于一些游戏来说,消费环节本身就是游戏体验的一部分,完全禁止,会不会影响游戏的乐趣和生态呢?这也是很多人在讨论的。

系统怎么识别?这才是技术活!

好了,说完了政策的出发点和争议点,咱们得聊聊最核心的问题:系统怎么知道谁是小学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简直就像在玩一场“找茬”游戏,而且你得找的是那些虚拟身份的“茬”。

腾讯这么大的游戏公司,肯定不会傻乎乎地一个一个去问:“小朋友,你几岁呀?”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他们用的是一套组合拳,多种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结合起来,来判断玩家的真实身份和年龄。

1. 实名认证和账号信息: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现在很多游戏都要求进行实名认证,就是你注册账号的时候,得填写真实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信息是有权威性的,公安系统的数据是最准确的。一旦你填了身份证号码,系统就能直接匹配出你的出生日期,进而推算出你的年龄。如果你注册的时候是用的假信息,那就要看你后续有没有被检测到。

2. 人脸识别技术: 这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识别手段。当玩家在进行某些重要操作,比如绑定手机号、修改重要信息,或者在一些高风险的消费环节时,系统可能会触发人脸识别。通过比对你上传的证件照片和你当前的人脸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本人操作。如果是未成年人,或者多次进行人脸识别失败,系统就可能会将其归类为需要特殊监管的对象。

3. 消费行为分析: 这是更深层次的判断。系统会分析玩家在游戏中的消费习惯和金额。比如,一个账号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小额充值,或者总是频繁地购买一些非核心但价格不菲的道具,这可能就引起了系统的警觉。尤其是如果这些消费行为与一个年龄段不太相符(比如小学生不应该有那么多的自主支配资金),系统就会进一步核查。

4. 游戏时长和活动参与度: 虽然不是直接证据,但游戏时长、参与活动的类型和频率,也能侧面辅助判断。长期沉迷于某个游戏,且活动模式比较单一的,可能更倾向于未成年人。不过这一点比较微妙,很多成年人也喜欢长时间玩游戏。

5. 第三方数据和关联账号: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的账号关联了其他信息,比如家长的账号、手机号等,系统也可能通过这些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比如,如果一个账号是用家长手机号注册或者绑定,并且家长账号已经设置了未成年人保护措施,那么这个关联的账号很可能就会被自动识别为未成年人。

6. 举报和反馈机制: 除了技术手段,腾讯也依赖用户和家长的反馈。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游戏里消费超出了预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举报。客服团队会介入调查,并结合玩家的账号信息和游戏行为进行判断。

挑战与未来:平衡与改进

当然,这些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用了别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账号,或者在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不完善的地区登录游戏。所以,腾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识别算法,并加强对整个游戏生态的监控。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政策也逼着游戏公司去思考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与其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禁止,不如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工具给家长,比如设定消费限额、限制游戏时长、甚至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提供不同的游戏内容推荐。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来,共同管理。

总的来说,腾讯的这项政策,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游戏消费的侵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在识别玩家身份方面,确实是个复杂的技术活,也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争议和不便。未来怎么走,还得看腾讯如何能更好地平衡保护和用户的体验,以及如何利用技术不断完善这项措施,让它既有效,又尽可能地公平和人性化。毕竟,游戏的乐趣不应该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新的矛盾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楼下一群回答的人应该都不玩王者荣耀吧…

或者应该压根不完腾讯游戏

去年底腾讯已经在所有游戏里植入了腾讯游戏健康系统,直接需要实名+活体识别,否则是不能进行长时间游戏的


而7月还上线了“零点巡航”,超过晚上12点玩游戏的自动进行人脸识别,拒绝人脸识别或者人脸识别失败,直接默认为未成年把你踢下线


你告诉我除非家长自己给孩子时间、或者真有未成年技术大神,否则普通小孩子怎么躲开人脸识别的结果?


说实话,目前对于小孩子玩游戏的保护,腾讯真心做的不错了。

user avatar

这个在技术上实现没有任何难度

游戏定时开一下人脸识别,绑定注册用户和游戏用户。

发展不一样,或者采集不到数据(遮挡摄像头)立即闪退。

支付要求人脸识别支付,否则支付不了。

但是,腾讯会不会这么做才是问题。

技术上锁死小学生消费,腾讯收入能下降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简单。腾讯最近那个“小学生游戏内禁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就搅得网上是风起云涌。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管管熊孩子了;也有人皱着眉头,觉得这措施有点粗暴,有点一刀切。咱们就一样一样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识别小学生”的技术难题,是怎么破的。为啥要禁?“保护”还是“.............
  • 回答
    腾讯倡议的“小学生禁玩令”:一场利益与责任的博弈近期,腾讯公司抛出的一项倡议——“全面禁止未满12周岁小学生进入游戏”——无疑在游戏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不仅仅是一纸声明,更是一次对行业现有模式的深刻拷问,一次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艰难权衡的尝试。要理解这项倡议的深层含义,我们不妨从几.............
  • 回答
    这事儿啊,可不小。腾讯质疑抖音涉嫌超范围使用用户 QQ 头像、昵称等信息,并且一纸禁令直接卡了抖音在多闪上的互通,这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用头像用名字”这么简单,而是用户数据隐私、平台生态竞争、甚至未来社交格局的微妙博弈。咱们先得把事情捋一捋。腾讯的“指控”:超范围使用用户数据腾讯的逻辑是这样的:很多.............
  • 回答
    法院应腾讯申请裁定今日头条禁止传播“王者荣耀”视频,这件事儿可不小,背后牵扯着版权、平台责任、商业竞争等好几层意思,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件事儿的起因,最直接的讲,就是腾讯认为今日头条上流传的大量《王者荣耀》相关视频,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或者与其相关的其他权益。大家都知道,《王者荣耀》这款游.............
  • 回答
    川普政府在2020年8月发布的这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在45天内与微信及其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交易,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行政命令的直接原因。官方的说法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行政命令里提到,微信收集用户数据,包括姓名.............
  • 回答
    近日,有消息称腾讯对一款名为“WeTool”的第三方工具进行了全面封禁。这一举措在微信生态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WeTool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款能够帮助微信用户进行批量管理、营销推广等操作的第三方软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
  • 回答
    腾讯游戏实行“未成年人保护系统”,也就是俗称的“13禁”,这事儿呀,说起来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政策的出台,背后肯定有国家层面的压力和引导。毕竟,近些年关于青少年沉迷游戏、影响学业、身心健康的新闻和讨论层出不穷。游戏,尤其是像腾讯这样体量的游戏公司,无疑是其中的焦点之.............
  • 回答
    看到LGD选手Jay因参与假赛被腾竞处以终身禁赛禁播的处罚,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消息。首先,从处罚的严厉性来说,终身禁赛禁播绝对是顶格处理了。假赛行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是最伤筋动骨的毒瘤。它不仅损害了比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更辜负了所有热爱这个项目、支持选手们的粉丝的信任。腾竞作为赛事的组织者和管.............
  • 回答
    如何看待腾讯 2022 校招大厂薪资首发,白菜总包接近 40w?腾讯2022年校招的薪资信息,尤其是所谓的“白菜总包接近40w”,无疑是当年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技行业校招薪资讨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首先,澄清概念:“白菜”与“总包”在校招语境下,“白菜”.............
  • 回答
    腾讯于2024年2月24日发布的碳中和路线图,是这家科技巨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路线图的发布,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是一个详细规划,旨在指导腾讯如何在未来实现其碳中和目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份路线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核心目标与时间表: 明确的.............
  • 回答
    腾讯为「共同富裕」再投 500 亿:当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解读腾讯宣布为“共同富裕”再投入 500 亿,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定位的深刻回应。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需要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内涵,以及当下互联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一、 .............
  • 回答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跳动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一场关于内容生态、未成年人保护和平台责任的博弈这起事件看似是两大科技巨头在短视频领域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前短视频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以及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设、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和.............
  • 回答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对于“青年”群体以及企业如何与青年群体沟通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张军的职业身份和言论的语境来看: 公关总监的职责: 张军作为腾讯公关总监,他的工作核心是塑造腾讯的企业形象,管理外部沟通,尤其是在面对公众、媒.............
  • 回答
    如何看待腾讯等多家视频平台联合500多位艺人发倡议书,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多家视频平台联合500多位艺人发布倡议书,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这一举动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首先,理解这一倡议书的出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腾讯高级工程师因‘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被辞退,反诉加班费等500余万两度败诉”这个事件。这个事件涉及劳动法、企业管理、个人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对加班文化的看法等多个层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讨论价值。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 当事人: 一位腾讯高级工程.............
  • 回答
    腾讯“新闻哥”的这篇文章《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不配!》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和争议,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也存在多种角度。要详细地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背景与意图 “新闻哥”的风格: “新闻哥”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一个知名IP,以其幽默、辛辣、有时带点戏谑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
  • 回答
    深度解读:腾讯、字节、快手为何霸榜?互联网下一波机会在哪里?2021年,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稳居用户使用时长榜单前列,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三家公司凭借其深耕多年的用户洞察、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对生态的精细化运营,成功抓住了用户碎片化时间,并将其转化为.............
  • 回答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发起拍摄纪录片《零水日》,这一举动本身具有多重意义,值得深入探讨。首先,它代表了科技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共议题上的投入,也体现了企业高管个人的情怀与视野。关于“腾讯首席探索官”的视角与价值: 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感体现: 在当今社会,企业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其影响力远超商业范畴。.............
  • 回答
    腾讯公益「送1001颗星星」:一场充满善意但略显虚幻的许愿仪式腾讯公益的「送1001颗星星」活动,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公益领域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它巧妙地将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公益捐赠相结合,让参与者在为他人送去温暖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慰藉。然而,关于“许愿只是心理作用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
  • 回答
    关于2021年12月11日发生在科兴科学园腾讯大楼的员工跳楼事件,我能找到的信息相对有限,并且无法提供非常详尽的细节。这类事件非常敏感,公众能获取的信息通常只有官方通报、媒体报道以及一些零星的社交媒体讨论。以下是我根据现有信息,尝试尽可能详细地进行的分析和解读: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