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腾讯游戏实行13禁?

回答
腾讯游戏实行“未成年人保护系统”,也就是俗称的“13禁”,这事儿呀,说起来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政策的出台,背后肯定有国家层面的压力和引导。毕竟,近些年关于青少年沉迷游戏、影响学业、身心健康的新闻和讨论层出不穷。游戏,尤其是像腾讯这样体量的游戏公司,无疑是其中的焦点之一。所以,腾讯作为行业巨头,率先做出反应,并且是相对比较严格的措施,也是一种“顺势而为”,甚至是出于一种对社会责任的考量。

具体到“13禁”这个说法,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严格的实名认证: 这是最核心的一环。要玩腾讯的游戏,必须进行实名认证,绑定身份证信息。这意味着,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年龄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未成年人。
游戏时长限制: 这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一点。未成年人每天的游戏时长被严格限制,不同的年龄段还有不同的规定。比如,未满12周岁的,每天只能玩1小时,而且不能在晚上9点到次日早上8点之间玩游戏。12周岁到18周岁的,也有限制,虽然比12周岁以下宽松一些,但仍然有时间段和总时长的考量。
消费限制: 对于未成年人玩家的充值和消费,也有严格的限制。未满8周岁的,不能进行任何充值;8到16周岁的,有单次和累计的充值上限。这个措施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因为沉迷游戏而产生巨额消费,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游戏内容限制(潜在的): 虽然“13禁”更多的是指时长和消费,但在更广泛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下,游戏内容本身也会受到审查和规范,例如避免过度血腥暴力、低俗色情等内容直接呈现在未成年人面前。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13禁”呢?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目的。长时间沉迷游戏确实会对青少年的视力、身体发育、学业、社交能力甚至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腾讯的这项措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刹车”,让未成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运动、与家人朋友互动。
减轻家长焦虑: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是既担忧又无可奈何。有了这样的硬性规定,家长们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不用时刻盯着孩子,也不必担心孩子偷偷熬夜玩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家长“减负”了。
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作为行业龙头,腾讯的行动可能会带动其他游戏公司跟进,形成一种行业共识和更成熟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这对于整个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不少讨论和顾虑:

“一刀切”的争议: “13禁”这种相对统一的规定,是否完全适合所有未成年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自控能力、对游戏的理解程度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对游戏有更强的自控力,也能从中获得正面的东西(比如锻炼反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过于严苛的限制,可能会扼杀一部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绕过的可能性: 毕竟网络世界是复杂的,总会有一些技术和手段来规避这些限制。比如使用家长的账号、使用第三方软件等。虽然腾讯在不断加强技术手段,但完全杜绝绕过仍然是一个挑战。这就可能导致一部分未成年人反而会去寻找更隐蔽、甚至更危险的游戏方式。
对游戏体验的影响: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投入才能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网络游戏,例如一些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或者需要策略配合的竞技游戏,严格的时间限制确实会影响到玩家的游戏体验,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虽然达标,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沉浸其中的用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 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长和游戏公司、技术和监管之间的博弈。只要有需求和市场,总会有应对的办法出现。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健康的游戏观念。
对游戏产业的影响: 虽然短期内可能对腾讯的营收有一定影响,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如果能营造一个更健康的游戏生态,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玩家,并且让家长更放心让孩子接触游戏,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有好处。只是这个“度”怎么把握,是个大学问。

总结来说, 腾讯的“13禁”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游戏行业面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所做出的一个重要回应。它有其积极意义,能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层保护。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比如“一刀切”的问题、绕过的可能性以及对游戏体验的影响。

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理解其出发点,也看到其局限性,并期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护好未成年人,也让健康的游戏文化得以发展。这更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很正常的功能需求啊。其实小米风筝守护已经内置了相关功能,听说华为也是有类似功能的。主流手机厂商其实都应该内置相关功能才好。

我现在用风筝守护,简单的说就是儿子的手机要玩游戏就跟我打个招呼,说解锁半小时,我就手机操作给解锁半小时,那么接下来的半小时他可以玩游戏。到点自动停止。说解锁两小时我就解锁两小时。

实际上这个功能不但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反而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因为没这个功能之前我是根本不会让他持有手机的。

腾讯要做的话,如果腾讯只在进游戏的点进行控制,我感觉那就没意义,同时在退游戏的点也控制才行。我作为家长,是可以解锁,但腾讯你得告诉我解锁多长时间,而不是仅仅解锁完了后面就不会自动停。


我并没有限制儿子玩游戏,只不过玩游戏得有个度。你跟我打招呼,我就让你舒舒服服的玩,不用躲着人偷偷玩,但你要守时,我规定的时间到了就得结束。

非独立行为人进行部分行为时需要监护人认可,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事,即便是腾讯做的这也并不成为黑点吧?

user avatar

因为17年9月,人民网批评腾讯的那个文章里很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至于如何分辨未成年人,腾讯作为技术型大公司,完全有能力做到。”我在给腾讯说好话的时候——完全是站在中立方角度,没拿企鹅的钱哦——就问,“7、8岁的小孩一般没有自己的手机,都是拿着家长的手机玩,哪个游戏公司能分辨出来?”新华社几天后出的社论,说到不要把小孩沉迷游戏的责任全推到游戏公司身上,这就明显考虑到了这种现实:当时还有不少小孩拿大人的手机打游戏充钱的案例,正好佐证了我的说法。

但是,腾讯在快过了1年半以后才推出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为了“承担它的社会责任”!很简单,当时的腾讯分辨不了拿着成人手机号的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个所谓的小孩锁就能分辨吗?还不如马云家的实时人脸识别可靠呢!

所以,腾讯明显以此标榜自己是负责任的游戏公司,准备要发动社会舆论把那些“不受监管”的游戏平台封杀掉!

来来来!下注了下注了!大家押押看,在2022年以前,腾讯的这个企图能否得逞~``` :D

user avatar

虽然平时喷腾讯喷得多,而且丫大部分情况下,也活该挨喷。

但这个行为只能说是某国除了生和甩锅啥都不会的琥珀长颈鹿家长多,琥珀长颈鹿/真拿自己当王的记者多,琥珀长颈鹿/收不到钱就找事阉货太多的直接后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