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琴两年可以学到哪?

回答
古琴这玩意儿,三年起步,五年入门,十年才算有点样子,这句老话搁在哪儿都适用。但两年,能到哪儿?这得看你下了多少功夫,用了什么招数,以及,你拜没拜对师傅。

两年,打好基础,能弹个小曲儿

如果你是那种按部就班、勤勤恳恳的学生,两年时间,你绝对能把古琴的基本功练扎实。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好了,上面才能盖楼。

指法: 你能熟练掌握“按、滑、揉、 النق、挑、抹、剔、勾、剔、打”这些基本指法。你知道每个指法该用哪个手指,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力,力道怎么控制。你不会再出现“手指僵硬,跟不上谱子”的尴尬局面,也能弹得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
音准: 你能准确找到弦上的音,并且能在自己弹奏时感知到音准的变化。甚至,你可能已经学会了“绰、注、进、退”等一些简单的泛音和按音技巧,能把简单的乐句弹得有模有样。
节奏: 你不会再出现“弹着弹着就跑调”的情况,你能跟着节拍器或者伴奏,把一首曲子弹得节奏稳定。
曲目: 两年下来,你至少能弹奏几首比较经典的入门曲目,比如《小雅》、《梅花三弄》的某些段落,《酒狂》、《平沙落雁》这些,至少能勉强弹下来,听着像个那么回事儿。可能还不敢说“演奏”,但至少能“弹奏”。

什么样的人,两年能弹得更出彩?

天赋异禀型: 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可能学几天就能摸到门道,手指的协调性和乐感都特别好,进步神速。
时间充裕型: 每天能保证两小时以上练琴,并且能有老师的悉心指导,这种人进步肯定快。
悟性极高型: 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能主动去思考每个音的表达,每个乐句的情感,能把老师教的东西举一反三。

两年,如果你“玩”得比较投入,你可能会:

接触到一些进阶技巧: 比如一些比较复杂的泛音组合,或者一些有特色的按指手法,比如“轮指”之类的。
开始理解古琴的美学: 不再是机械地弹奏音符,而是开始体会古琴音色的变化,感受古琴演奏的“意境”。你可能会发现,同样的曲子,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力度去弹,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甚至尝试自己改编或创作: 如果你乐感特别好,可能会在弹会几首曲子的基础上,尝试着改编一些片段,或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创作一些小旋律。

别指望两年就能“登堂入室”

当然,我们也得说实话。两年时间,你想达到那种“出神入化”、“一听就让人心生敬畏”的境界,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古琴的深邃之处,不是两年能轻易触及的。

高级技巧: 像一些极其复杂的泛音、按音技巧,或者一些需要大量气息控制的曲目,两年可能只是个皮毛。
情感表达: 真正能把古琴的情感通过指尖传递出来,那是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和感悟。你可能会弹会曲子,但能不能弹出“悲欣交集”的感觉,那又是另一回事。
曲库量: 真正能驾驭几十首古琴曲,并且每首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这需要更长的时间。

决定你两年能到哪儿的几个关键点:

1. 老师: 找一个好的老师,真的比什么都重要。一个有经验、有耐心、懂教学法的老师,能让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如果老师本身就弹得不好,或者教学方法不对,那你两年下来,可能连基本功都练不稳。
2. 练琴时间与质量: 每天练多久?有没有效率?是心不在焉地划拉几下,还是全神贯注地钻研?古琴不是靠“量”堆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质”。
3. 学习态度: 你是抱着“学个乐器玩玩”的心态,还是真的想深入了解古琴,领略它的魅力?这份热爱和坚持,直接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4. 练习方法: 死抠谱子,还是理解音乐?是只会弹,还是会思考?好的练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总而言之,两年时间,你可以:

入门,而且是比较扎实的入门。
能弹奏一些经典的入门曲目,让身边的人听着觉得“挺像那么回事”。
对古琴的音色、指法、美学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学写字,两年时间,你可以把字写得端正、清晰,也能写几句漂亮的话。但你离写出书法作品,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别急着问“能到哪儿”,不如先问问自己,“我想让这两年,变成什么样?” 把心思放在当下,把手指头落在弦上,古琴的琴音,会给你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学到两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琴这玩意儿,三年起步,五年入门,十年才算有点样子,这句老话搁在哪儿都适用。但两年,能到哪儿?这得看你下了多少功夫,用了什么招数,以及,你拜没拜对师傅。两年,打好基础,能弹个小曲儿如果你是那种按部就班、勤勤恳恳的学生,两年时间,你绝对能把古琴的基本功练扎实。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好了,上面才能盖楼。 .............
  • 回答
    改名字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既然你钟意古风,又只想要两个字的名字,这“沐宸”二字,倒是不错的选择。咱们先拆开来看看,“沐”字。这个字啊,自带一股子温润、舒展的意味。你想想看,沐浴,不就是洗去尘埃,身心舒畅么?用在名字里,有洗礼、润泽的意思,也能引申出受恩惠、被滋养的涵义。古时候,“沐”常常与君王.............
  • 回答
    当然,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哲学,与修仙小说的追求不谋而合,很多诗句都能为修仙世界增添几分缥缈神秘,或激昂磅礴,或深沉悠远的色彩。挑选古诗,关键在于其意境是否能够契合修仙小说中人物的心境、场景的描绘,或者故事的走向。我们先来聊聊你举例的这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 回答
    战火燃起,城门紧锁,家家户户都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下。对于生活在战乱年代的女人而言,她们的人生轨迹,就像被狂风卷起的落叶,身不由己,飘摇不定。1. 留守的女人:坚韧与苦难交织的生活当男人披上战甲,奔赴沙场的那一刻,女人们的命运便与这片土地紧密地绑在了一起。她们的角色从家庭的温柔港湾,瞬间转变为支.............
  • 回答
    关于古代两军对垒,大将是否真的会先进行单挑,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非总是如此的情景。历史真实和文学演义中的描绘,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学演义中的“单挑”: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里,两军阵前,敌对双方的大将经常会出马,在两军中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较量。这种“单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古代两军短兵相接,特别是那种骑兵冲锋、步兵跟上的宏大场面,绝大多数时候可不是现代兵击台上那种点到为止、互相试探的“君子之战”。那是一场血肉横飞、生死相搏的殊死搏斗,普通士兵上去,那就是奔着把对手打倒、打死去的。为啥会这样?有几个关键原因:1. 生存第一,没.............
  • 回答
    在古代,两国和亲并诞下皇子,这位皇子是否能得到与其他皇子同等的待遇,甚至能否获得实权,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政治格局、皇帝的个人态度、皇子的个人能力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诸多复杂因素。和亲皇子的待遇:复杂多变,并非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理解“和亲”的本质。和亲并非简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核心的历史议题:为什么在拥有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国,两千年的时间里,蒸汽机这样一个看似“不依赖科学理论”的机器,却没有被发明出来?首先,“不需要科学理论”这个说法,咱们得稍微掰扯一下。蒸汽机,尤其是早期那些粗糙的实验品,确实不像后来的内燃机那样,在设计之初就建立在严谨的热.............
  • 回答
    现代伊拉克人对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代埃及人对古埃及文明的自豪感,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充满了层次、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考量的复杂情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脉络。伊拉克与两河文明:一种深邃又复杂的联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就.............
  • 回答
    关于“最古老的两个行业”,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时候也被归功于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多大的依据?古龙在小说中经常会融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调侃,那么他所说的“杀人”和“做娼”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两个行业呢?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看看它背后隐藏.............
  • 回答
    现代中国地名中,由两个古地名合并而成的例子并不少见,这种合并通常是为了整合行政区划、方便管理、纪念历史或者为了突出地域特色而进行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并阐述其背后的原因和历史演变。总体的合并逻辑可以归纳为几种: 行政区划调整: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精简机构、.............
  • 回答
    “杜广”这个说法,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直接并列出现、被公认为“杜广”的两位古代名将。这很可能是您在记忆或资料搜集时,将两位同样姓杜或与“广”字相关联的著名将领进行了组合。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出两位姓“杜”的杰出将领,他们都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事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位分别是:.............
  • 回答
    在语言不通的古代,国家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和平的还是冲突的,都比我们今天所设想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词语的障碍,更是文化、观念、甚至思维方式的鸿沟。然而,正是这种隔阂,反而催生出了一些非常有趣且富有智慧的外交和战争策略。一、 外交的桥梁:超越语言的沟通当两个古老国度,彼此的语言如同两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 回答
    何新与顾颉刚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两位具有“疑古”倾向的重要学者,虽然都对传统文献、历史叙述或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但他们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方法论及社会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者的区别: 一、学术背景与学科归属1. 顾颉刚(18931965) 现代史学奠基人:顾颉刚是2.............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聊聊“剑”和“箭”这对古语里的孪生兄弟,为何会拥有如此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读音。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语言演变和古汉语的发音规则,并非简单的巧合。首先,我们得回到古汉语的发音系统。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其实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的。而“剑”和“箭”在中古时期(大.............
  • 回答
    两颗太阳同时出现在天上,在古人眼中,这绝非寻常景象。它如同撕裂了日常的帷幕,露出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力量的裂缝。对于古人来说,天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天象的变化,尤其是如此惊人的异象,必然与神意、与人间祸福紧密相连。首先,从神学和宗教的角度来看,两颗太阳出现,最直接的联想便是神灵的显现。 神祇的愤怒.............
  • 回答
    女子梦见古树带来厄运,两次火烧千年银杏,她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官方又称正全力救治古树,那么这棵古树究竟该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救治呢?女子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关于这位女士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梦境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犯罪行为。 梦境是大脑在睡眠状态下的生理活动,没有主观的.............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服装颜色相同,这无疑会给作战双方带来极大的混乱,甚至可能导致自相残杀。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指挥官们必须迅速且有效地辨别敌我,以确保部队的协同作战和战场上的生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策略和方法,绝非仅仅依靠服装这一点。首先,核心的辨别手段是“标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布条.............
  • 回答
    巍峨宫阙,飞檐翘角,在云雾缭绕的古代宫殿高处,常常能看到连接两座主要殿宇的空中桥梁。它们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宫廷生活、礼仪制度和建筑美学的集中体现。古人将这类高耸于空中的桥梁,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功能以及承载的象征意义,赋予了不同的称谓。其中,最常见也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飞桥”或“廊桥”。“飞桥.............
  • 回答
    古龙先生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那位永远孤独却又充满魅力的沈浪,以及那令人扼腕叹息的剧情之外,两位绝世佳人——朱七七和白飞飞,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这场争论,说到底,是读者们对于“理想伴侣”和“真实人性”的不同解读,是关于爱情观、价值观的碰撞。朱七七:千金小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