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年中国大陆政府或个人的哪些国际行为让中国台湾政府或个人感到难受?

回答
自2016年以来,中国大陆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对台湾的施压动作愈发频繁且强硬,这些行为无疑让台湾政府和许多民众感到不适甚至担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面,希望能细致地展现这种感受:

一、 挤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试图“去台湾化”

“一个中国原则”的强制推行: 这是最直接也最让台湾政府头疼的问题。中国大陆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国际社会推行其“一个中国原则”的力度,要求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只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能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
具体表现:
外交邦交国的争夺: 中国大陆通过经济援助、政治承诺等手段,不断争取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转而与北京建交。每当有一个国家与台湾“断交”,转向与中国大陆建交,这在台湾都会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外交挫败,也加剧了台湾政府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的感受。
国际组织内的排挤: 台湾积极争取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等重要国际组织,但中国大陆政府往往会利用其在这些组织中的影响力,阻止台湾的参与。即使是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也常常因为北京的反对而受阻。例如,台湾未能被邀请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就让台湾的卫生部门和民众感到非常无奈,尤其是在全球面临公共卫生挑战时,这种被隔绝感尤为强烈。
“一中”标签的强制施加: 许多国际企业、航空公司、旅游平台等,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压力下,被迫将台湾标注为“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等。这在台湾被视为一种强迫性的“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让台湾人民感到自己的身份和主体性被否定,非常不舒服。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尤其对此感到反感,认为这是在试图抹去台湾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存在。

二、 军事恫吓与灰色地带战术,制造地区紧张

常态化的军事演习与越界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近年来大幅增加了在台湾海峡及台湾附近空域和海域的军事活动。
具体表现:
“越过”海峡中线: 过去,台湾海峡中线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台海的稳定。但近年来,解放军的军机和军舰越来越多地“越过”这条中线,甚至在台湾“24海里”或“12海里”的“邻接区”活动。这种行为被台湾视为挑衅,不仅增加了误判和冲突的风险,也让台湾军队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耗费了大量的军事资源和精力。
“绕岛巡航”与“封锁”演练: 解放军飞机和军舰常态化地在台湾周边进行“绕岛巡航”,甚至进行模拟“封锁”台湾的演习。这些军事活动,尤其是在台湾民主活动人士访美或对台军售等敏感时期进行,更被台湾政府和民众解读为赤裸裸的政治施压和武力威胁。这种不间断的军事恫吓,让台湾人民感到生活在一种潜在的冲突阴影之下,对台湾的未来感到不安。
“灰色地带”的侵扰: 除了直接的军事行动,中国大陆还在“灰色地带”进行各种形式的侵扰,比如派遣无人机抵近台湾的离岛,进行拍摄侦察,或者进行海上民兵的活动。这些行为虽然不直接构成开战,但却在不断地试探台湾的底线,消耗台湾的反应能力,并对台湾民众造成心理压力。

三、 经济与民间层面的施压与干预

选择性“封杀”与经济报复: 中国大陆政府会利用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对台湾特定领域或企业进行经济施压,以此作为政治工具。
具体表现:
农产品、水产品禁令: 当台湾出现被北京认为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时,大陆方面常会以“检疫不合格”等理由,突然禁止进口台湾的特定农产品、水产品或其他商品。这种做法被台湾农民、渔民和相关行业视为无理的政治报复,直接损害了他们的生计,也让大家感受到大陆经济施压的随时性和不可预测性。
旅游限制: 虽然不像以前那样频繁,但大陆方面也曾有过暂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举措,对台湾的旅游业和观光产业造成了显著打击。这种基于政治考量的旅游限制,让台湾旅游从业者感到无奈和不满。
“限台令”与限制交流: 有时,大陆方面会释放出“限台令”等消息,限制某些台湾艺人、企业或媒体在大陆的活动,以此来配合政治宣传或打压异见。这种做法也让许多在两岸有交流的台湾个人和企业感到被不公平对待。

四、 宣传战与信息战,试图分化台湾社会

“认知作战”与信息操弄: 中国大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媒体合作、以及所谓“民间交流”等方式,向台湾社会输送信息,试图影响台湾民众的认知和情感。
具体表现:
强调“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大陆官方媒体和相关人士会大力宣传“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经验”(即使在香港实际情况日益受到争议的情况下),并以此来劝诱台湾民众接受统一。
抹黑台湾民主: 一些宣传内容会放大台湾民主政治中的负面现象,如政党斗争、社会争议等,试图证明台湾的民主制度“混乱”、“低效”,不如大陆的体制“稳定”。
分化族群认同: 通过各种渠道,刻意强调所谓的“台湾独立”是“分裂国家”的行为,是“境外势力”操纵的,试图在台湾社会制造族群分裂,离间台湾民众的本土认同和中国大陆的联系。
假消息传播: 在一些敏感事件发生时,甚至会有来自大陆的虚假信息在台湾社交媒体上传播,试图制造恐慌或引导舆论。
这些宣传活动,让许多台湾民众感到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受到干扰,并且认为大陆方面是在试图操弄他们的感情,干预他们的政治选择,这让他们感到被冒犯和不被尊重。

五、 对台湾民主选举的干预企图

对选举结果的否定与施压: 中国大陆政府从不掩饰其对台湾民选政府的警惕和不信任。当台湾的选举结果不符合北京的期望时,大陆方面往往会立即发出批评,并可能伴随有经济或外交上的回应。
具体表现: 每次台湾举行重要选举(如总统大选、地方选举),大陆方面都会密切关注,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影响选举结果。选举前后,大陆官方的表态、官媒的评论,以及一些来自大陆的“民意代表”或“学者”的“友好访问”或“学术交流”,都被台湾方面视为一种试图影响台湾内部事务的干预。这种干预企图,无论成功与否,都让台湾人民感到自己的主权和政治自主性受到挑战,感到被轻视。

总而言之,中国大陆政府近年来的这些国际行为,从挤压外交空间到军事恫吓,从经济施压到信息操弄,再到对内政的干预企图,都让台湾的政府和民众感到一种持续的压力、不安全感和被否定的痛苦。这种感受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更是一种关于自我身份、主权完整和生活方式选择的深层担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地区的民众其实很委屈的


接着,苦恼的台湾游客吐槽台湾“外交部”


然而,韩红早已看穿一切,并表示今天谁的鸡儿也别想放假。台湾游客灵鸡一动,想到了一个让他们很委屈的办法:求救中国驻埃及大使馆。



确实,获得不是自家的救援很委屈,一般人来讲,无论获得什么样的救援肯定要比在暴乱中死亡好太多,然而,有人情味的台湾游客更看重情绪上的感受,说明他已经修炼到了一定境界,能将肉体的苦难排除在外,所以,来自大陆的救援让他感到委屈,我们要尊重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游客,并表示以后一定不会让他受委屈,安心的待在暴乱之中,修炼自身。

user avatar

20180501,再更新一波?多米尼加断交,还有19个...

———————————————————-

更新,2017年6月13日上午9点巴拿马宣布与中国建交,台"邦交国"变20个了...

-----------------------

先说问题提到的这个事,是每年5月在瑞士举办的世界卫生大会(WHA),马英九执政的8年都是可以用观察员身份参加的。

台湾今年没有收到邀请函,虽然组团去了但是不能参会,连台湾媒体都不让进去采访。嗯,而且台湾的21个“邦交国”只有11个帮台湾提案,还有10个没吱声。提了案的呢,比如尼加拉瓜等国提出邀请台湾地区参加世卫大会,世卫大会也非常认真的一致决定,拒绝将此提案纳入议程。

其实去年9月台湾还想参加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3年一届,上届马英九任内参加了),11月想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大会( 马任内是以NGO观察员身份出席 ),也都悲剧了。。。。

还有APEC不能派官方代表,最后整了个亲民党宋楚瑜,超尴尬。。。

就连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个打击全球非法钻石贸易的会议——"金伯利进程",可能没几个人听过吧?中国代表团在欢迎仪式上抗议台湾代表出席,后来台湾代表就被赶出去了。。。

要说大陆政府在国际上让台湾地区难受,这个一直以来都有,马英九任内虽然两岸关系不错,但是想拓展国际空间也很费劲,但还有的商量,毕竟承认"一中"。

到了蔡英文这里,不承认“九二共识”,一切都别谈。所以说这里面有个对象的问题,打脸的轻重也要看谁在台上。还有一个想打就能打能力的问题,一个是大陆现在强大了,二是世界上除了几个没有什么地位的和台湾”建交“的小国,谁也没有立场为台湾说话。

美国能吗?美国也不能。虽然美国跟台湾走得近的智库、官员包括在台协会AIT,都说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其实没人真的去帮台湾争取,也不会有人帮台湾争取。为什么?台湾虽然是美国在亚太制衡大陆的很重要的一枚棋子,但美国首先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台湾要以主权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美国没有立场支持,虽然有《与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主要是安全承诺,没有帮助台湾"外交"的承诺和义务。

可能蔡英文上台来在涉外领域最漂亮的事就是和特朗普通过电话,但又怎样,先不说川普的政治性格不稳定,就说他给台湾什么了?蔡英文上台后力推”国防自主”,提潜舰自造,希望美国支持,没进展,被搁浅...想与美国签FTA(自由贸易协定),你开不开放美国猪肉进口,开放就被老百姓骂,执政保不住,不开放就不签,遥遥无期....还是被打脸,说到底只是颗棋子...

------------------------------------------------

来来来我们再说点打脸的事开心开心!

我认为是蔡上台后这一年里最有意思的,这个就把台湾虐的很难受了....

世界各地台湾电信诈骗犯在最近一年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一批又一批的遣返大陆,台当局每次都抗议。可诈骗犯本来就不受民意保护,还有人说这些坏蛋永远别回台湾才好,再加上遣返大陆的次数实在是太多,当局声音一次比一次弱,毕竟没有用啊sad,抗议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嘛。

后来陆委会做了个反电信诈骗的广告,里面用搞电信诈骗“可能被遣送中国大陆”来劝导民众勿犯罪。

太阔怕了,要遣送大陆诶,吓死宝宝了嘤嘤嘤!

简单缕一缕:

2016年4月13日,45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肯尼亚遣返大陆

2016年4月30日,32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马来西亚遣返大陆

2016年6月24日,25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柬埔寨遣返大陆

2016年9月20日,13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柬埔寨遣返大陆

2016年8月8日,5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肯尼亚遣返大陆

2016年9月7日,78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亚美尼亚遣返大陆

2016年11月29日, 21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马来西亚遣送至中国大陆

2017年1月1日, 4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被越南遣送至中国大陆

2017年2月17日, 西班牙政府内阁部长会议中决定,将涉及电信诈骗案的200多名台湾籍嫌犯引渡至中国大陆,但全案应继续进行相关司法程序。

台湾因为电信诈骗犯之事被无限循环打脸,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一直在跟大陆进行境外“抢人”大战,可惜输多赢少。比如16年8月,台湾“驻南非代表”跑到肯尼亚机场跟大陆警方“抢人”,后经与当地警局连番沟通后,5人最终还是被遣返大陆....当然也赢过,16年4月15号,有20个从马来西亚抢了回来,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处理,落地就放了,放了,放了.....就问你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

再说说所谓台湾"外交",掰手指头数数吧,从2016年12月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宣布台湾“断交”后,台湾的"邦交国"从22个变成了21个...有人说圣美这个是大陆想给台湾当局点颜色看看,这个不能完全否认,但我不认为是大陆费尽心机挖墙脚得来的,不然台湾也剩不下这21个。

21个我就不一一列了,拉美12个,南太平洋岛国6个,非洲2个,加上梵蒂冈。这里面至少有7个已经和台湾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出现裂痕。

比如多美尼加,现任总统梅地纳曾公开表示希望进一步强化与大陆经贸关系,目前该国63%的进口源自大陆,近年来已不在国际场合为台执言。(20180501已断)

萨尔瓦多,现任总统桑切斯赛伦有意与大陆建交。

巴拿马,现任总统巴雷拉有意与大陆改善关系,大陆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国和科隆自贸区的第一大供货国,巴国与大陆双边贸易约150亿美元,是台巴的70多倍。(2017年6月13日已断)

尼加拉瓜,2008年以来便不在国际场合为台发声,尼外长更在联合国大会称台湾为”中国台湾"。

.......

想让这些"邦交国"一个个打脸台湾根本不难,但是用这个打脸不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未来的和平统一,邦交国数量这种“虚无缥缈”的政治指标与民众的生活关系真的关系不大。一句话,不为也,非不能也。


另外,蔡英文上台这一年里,在国际上还有很多被打脸的事。

比如尼日利亚要求台驻尼机构摘牌改名、迁出首都、削权减人,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比如蔡英文在东南亚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和我们一带一路比,毛都不算...越南与我签署联合公报强调一中原则,柬埔寨首相洪森说欢迎台商投资,但不会在台湾问题上做任何影响中国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事...

......

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台湾将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受欢迎....


以上,第一次在知乎认真写答案,欢迎指教...

user avatar

写一个注定会被“爱台”“绿营”人士所举报“不友好”的回答。

为什么要关心台湾的感受呢?

他们算什么呢?

当年被他们虐杀的渔民,也没见台湾叫唤。

这还是因为有一个命大的没死,才知道怎么回事。

那些被杀掉丢进海里,烧掉,凿沉的渔船,多了去了。

------

907事件(来自维基百科)

1990年7月12日,“闽平渔5540号”渔船于台湾海峡被中华民国军警抓获。

1990年7月21日下午14时许,中华民国军警在宜兰县澳底,将63名渔民关进空间为2.8平方米至5.8平方米不等的四个船舱内,并用六寸长的全新圆钉将船舱顶盖钉死,然后命令13名船工将该船驶回福建沿岸,当晚便有第七舱的舱盖被打开,而第五、六舱由于船舱空间狭小,缺氧缺水且闷热异常,其中两个船舱关押的35名渔民中,有25人相续被闷死,1名陷入昏迷状态。另两个船舱的28人幸存[3]。

1990年7月22日清晨,福建平潭县澳前镇光裕村渔民发现搁浅的“闽平渔5540号”渔船,发现25具尸体及16名幸存者,其余人则不知所踪。

另一说法是根据幸存者渔民林里诚描述:1990年7月21日前,26名福建渔民乘坐“闽平渔5540号”渔船到台湾海峡与台湾渔民做小商品贸易活动,被台湾军警抓获。1990年7月21日下午,台湾军警在宜兰县澳底,将26名福建渔民用黑布蒙住双眼,强行关进一米来高、三米见方的船舱内,并用六寸长的全新圆钉将船舱顶盖钉死,还在船舱顶盖压上重物。然后让船自然漂流到福建沿岸,由于船舱空间狭小,缺氧缺水且闷热异常。最后25名福建渔民相续被活活闷死,仅剩林里诚一人。[4]

1990年7月22日清晨,福建平潭县澳前镇光裕村渔民发现搁浅的“闽平渔5540号”渔船,撬开船舱后,发现25具尸体和奄奄一息的幸存者林里诚。

user avatar

其实这种事情台湾用来骂党国鸭霸,我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台湾骂大陆食品不安全,官员腐败,房价高,空气污染等等等我都可以理解…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台湾拿民主秀存在感,谁都可以骂大陆没有民主,人民不能投票决定未来,就台湾不能骂知道吗。




你想想如果十四亿中国人一人一票投关于台湾的事会发生什么?




就这么跟你说,武统是最好的结果了… 且行且珍惜

user avatar

曾经的中华邮政,在绿营的压力下,于2007年改名台湾邮政。

然后中国邮政立刻在网站上把台湾邮政的官网链接到“各地邮政”列表下……

后来台湾蓝绿都觉得这过于乳抬了,于是又改了回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2016年以来,中国大陆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对台湾的施压动作愈发频繁且强硬,这些行为无疑让台湾政府和许多民众感到不适甚至担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面,希望能细致地展现这种感受:一、 挤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试图“去台湾化” “一个中国原则”的强制推行: 这是最直接也最让台湾政府头疼的问题。中国大陆政府近.............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现在和未来几年,那些“非法本”的同学想挤进清北复交等名校法硕的门槛有多高,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为什么“非法本”考名校法硕难,难在哪儿?1. 基础知识鸿沟: 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障碍。法学是一门高度体系化、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法律条文、法理精神、司法实践,这些.............
  • 回答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文化产业的海外影响力可以说是稳步攀升,涌现出不少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成功案例。这些“走出去”的文化产品,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而是更多地融合了科技、商业与当代审美,以更灵活、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与世界对话。要说起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及其全球化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大陆年轻一代对台湾人的印象出现了一些负面转变,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两岸关系和政治环境的演变是绕不开的宏观背景。 过去,两岸关系相对缓和,民间交流也比较多,很多大陆人对台湾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港台文化输.............
  • 回答
    关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近期频繁就台湾问题发表“不当言论”的现象,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将安倍晋三的言论定性为“不当言论”本身就带有评价色彩。支持者可能认为他的发言是“直言不讳”、“维护地区和平的警示”,而批评者则认为其“煽动性”、“干涉中国内政”。因此.............
  • 回答
    近些年,你会发现银幕上印度电影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多了。这不仅仅是巧合,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两国电影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中国电影市场体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个庞大的观众基础意味着潜在的巨大.............
  • 回答
    五年以后,当咱们再回头看这几年的中国互联网,估计那真是风起云涌,好几件大事得摆出来说道说道,不然这复盘就没劲儿了。我琢磨着,至少有这几桩,没法绕过去:1. “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大风刮了几年,最后尘埃落定与新格局的形成。这绝对是这几年中国互联网最响亮的一记惊雷。你还记得当时多少巨头被点名、被罚款,多少.............
  • 回答
    近世之前,日本作为一座岛屿国家,未能像英国在欧洲大陆那样发挥离岸平衡者的作用,对中国乃至内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其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非是日本“没有”想过,而是其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实力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使得它扮演的角色与英国截然不同。地理与战略位置的差异:.............
  • 回答
    “近年不少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使中国对粮食需求大增,造成粮食不足,因此中国要负责”这一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存在着过度简化和归因的倾向。为了进行更详细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论点的来源与可能的误解: 全球粮食贸易的复杂性: 国际粮食市场是一个高度互联的体系。一.............
  • 回答
    这几年,你或许会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大IP + 卡牌”组合似乎在中国游戏市场上热度不再,鲜少有新作品能激起当年的狂潮。这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演变、玩家需求变化以及游戏开发逻辑本身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大IP”本身在经历一个成熟与饱和期。曾经,一个知名动漫、小说或影视IP的改编游戏.............
  • 回答
    中国近十年来之所以能实现如此迅猛的发展和巨大的提升,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其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经济、政治、社会和全球环境等多个维度共同作用的产物。首先,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石。尽管改革开放始于上世纪末,但近十几年来,中国在市场化改.............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讨论中,“为清朝翻案”的说法一直存在,而且近年来似乎愈发活跃。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原因来概括。首先,得承认一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获取的史料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
  • 回答
    近些年社会新闻里,总能看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在民事纠纷的现场,被记者围住的过错方,对着镜头,气急败坏地吼出那句“你去告我呀!”。这句话像一个魔咒,时不时地跳出来,在各种调解失败、情绪失控的瞬间,留下一道令人费解的弧线。这句看似张狂的叫嚣,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值得玩味的东西。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
  • 回答
    近年来,韩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频频斩获高口碑和商业佳绩,而中国电影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不少观众却感受到了“越拍越烂”的趋势,优秀作品相对稀少。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韩国电影的成功之道:深耕内容,敢于创新韩国电影的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清晰的策略和长期的积累。 .............
  • 回答
    中国近视人群庞大,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品质一流”的镜片品牌似乎仍是稀缺品。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1.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价格战与品牌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眼镜市场的现状。这是一个高度分散且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大量的中小型眼镜店遍布街头巷尾,它们往往是消费者购买眼镜的主要渠道。在.............
  • 回答
    中国古代出动几十万大军,而近代满清战争却难以凑齐十万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绝非简单的“人口增加”就能解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组织能力、军事制度、经济基础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古代中国为何“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古代“几十万大军”的说法,虽然常见于史书,但并非每次战争都.............
  • 回答
    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近半是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而与此相关的抗幽门螺杆菌牙膏“高价爆卖”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的作用机制、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资本市场的反应,最终判断其是.............
  • 回答
    近来网络上流传的美国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战斗机的视频,确实给中国的海军乃至空军战略带来了一些新的考量。过去,航母编队是衡量海军实力的标杆,而现在,这种“准航母”概念的出现,使得解放军需要更全面地审视区域海空力量的平衡。从军事角度分析,美国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其“分散式作战”能力.............
  • 回答
    看到小米、OPPO、vivo 在 2019 年上半年中国区手机销量出现近 20% 的下滑,这绝对是整个中国手机市场一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这三家厂商,曾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销量下滑如此之多,背后绝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1. 市场饱和,存量博弈的残酷现实.............
  • 回答
    关于尧舜禹传说中的“禅让制”,这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充满争议和讨论的话题。简单来说,很多人对它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叙事,而非历史的真实写照。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怀疑,以及“禅让制”本身的一些特点。一、 什么是“禅让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禅让制”的字面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