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近年不少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使中国对粮食需求大增,造成粮食不足,因此中国要負责』?

回答
“近年不少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使中国对粮食需求大增,造成粮食不足,因此中国要负责”这一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存在着过度简化和归因的倾向。

为了进行更详细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论点的来源与可能的误解:

全球粮食贸易的复杂性: 国际粮食市场是一个高度互联的体系。一个国家的购买行为确实会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和供应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国“造成”了饥荒。
对“中国崛起”的模糊定义: “中国崛起”可以指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方面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也不同。
对饥荒成因的片面理解: 饥荒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单一原因归咎于某一国家过于简单化。

二、 深入分析中国的粮食需求与全球影响:

1. 中国人口基数大与消费升级:
人口数量: 中国拥有约1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即使人均粮食消费量相对稳定,总体的粮食需求量也会非常庞大。
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变化。对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高附加值食品的需求增加。而这些食品的生产,尤其是畜牧业,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饲料(如玉米、大豆)。
影响: 这种需求增长确实会对全球饲料粮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抬高相关粮食的价格。

2. 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自给率: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中国政府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一直致力于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实现基本的粮食自给自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水稻、小麦等主粮的自给率非常高。
进口依赖: 虽然主粮自给率高,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大豆、玉米等饲料粮,中国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这是为了满足国内庞大的畜牧业需求。
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购买行为,尤其是在大豆和玉米方面,确实会影响全球价格和供应。当中国进口量增加时,可能会推高全球价格,对其他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产生挤压效应。

3. 全球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粮食过剩”与“粮食不足”并存: 全球总体粮食产量在很多年份是能够满足全球需求的。然而,粮食的分布、储存、运输以及市场价格是造成许多地区饥荒的关键因素。
价格波动: 国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气、能源价格、地缘政治冲突、投机行为以及主要消费国的购买需求。中国作为大买家,其需求变化会成为价格波动的一个因素。

三、 评价“中国崛起造成饥荒”论点的不合理之处:

1. 忽视了饥荒的根本原因:
贫困与分配不公: 绝大多数饥荒的根源在于当地的贫困、落后的农业技术、缺乏有效的粮食储存和分配系统、以及腐败和战争等。仅仅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就将饥荒归咎于一个购买国的崛起,是对当地困境的极大忽视和简化。
冲突与不稳定: 例如,近期非洲部分地区出现的粮食危机,其主要诱因往往是当地的武装冲突、政治不稳定、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以及供应链中断,而非单纯的国际粮食价格上涨。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是造成粮食短缺的重要原因。

2. 片面强调中国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
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 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的肉类消费比例更高,其对饲料粮的需求同样巨大,并且其发达的经济能力使得它们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有更强的购买力。将责任完全推给中国并不公平。
国际投机与囤积: 在粮食市场中,国际投机行为和一些国家的囤积行为也可能加剧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
贸易保护主义: 一些国家在面临粮食短缺时可能会采取出口限制措施,这反而会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紧张。

3. 中国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方面的贡献:
技术援助与合作: 中国一直在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和合作,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业技术。
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贸易: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在努力平衡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并参与了多种国际粮食援助和合作项目。
维持国内稳定: 中国自身努力保障粮食安全,避免成为全球粮食危机的更大潜在影响者,反而对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有积极作用。

四、 结论:

将“近年不少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使中国对粮食需求大增,造成粮食不足,因此中国要负责”这一论点定性为不准确、过度简化且具有误导性。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升级确实增加了对全球粮食(尤其是饲料粮)的需求,并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影响。这是全球粮食市场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然而,将此直接等同于“造成了饥荒”,是完全忽视了饥荒背后更深层次、更根本的原因,包括当地的贫困、政治不稳定、冲突、气候变化、分配不公以及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
责任的归属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全球农业政策、国际贸易规则、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治理能力等多个层面,而非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一个经济增长的国家。

与其指责,更重要的是理解全球粮食体系的复杂性,共同努力解决导致饥荒的根本问题,例如:提高受饥荒影响地区自身的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全球粮食分配和储存系统,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21世纪的饥荒主要得中国负责。

因为作为目前社会主义挑大梁的国家,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不但没把那些压迫殖民亚非拉不发达地区的寄生虫和毒蛇猛兽全给干死,反而自己在帝国主义的邪路上一去不回头了。

我一直认为,作为当今地球上唯一一个有实力有动机挑战世界秩序的国家,干死那些趴在第三世界国家身上吸血的王室、资本家和帝国主义,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历史交给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user avatar

奇怪的论调,手头上有一份粮食数据,为什么我看到是相反的。

把数据转换为图如下

————世界给了非洲更多的粮食————

第一张图, 2010/1990年亚洲和非洲进口粮食变化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相比于1990年,2010年亚洲和非洲的进口粮食都有所改变,然而跟认识相反的是。

非洲进口粮食增速要远超过了亚洲。

2010年的亚洲比1990年进口粮食只多了27%左右,而非洲2010年比1990年进口粮食多了103%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能看比例,看实际数字吧。

那么实际增量数字呢?

很不好意思,实际数字上,相对于1990年,2010年进口粮食数量方面,非洲依然比亚洲多。

非洲比亚洲多进口了1,520,000吨.

怎么搞了半天,是非洲人比亚洲进口粮食多啊。

再看看这20年人口变化

从1990年到2010年,亚洲人多出生的数量是非洲的2倍,亚洲都还没嗷嗷叫呢,非洲就激动了?


20年间,人口新增比我们少,进口粮食还比我们多,这是饭桶?



—————按照国家/地区亚洲贡献也不小—————


即使按照国家/地区排名,2010年,中国进口粮食都没到top10

这非洲也好不落后啊,top10进了俩,埃及一国比欧盟27国进口的都多。

而粮食出口国家top10呢

美洲占了4席,亚洲占了3席,欧洲2席,澳洲1席,非洲缺席。

这么来看,亚洲国家/地区在粮食贡献上也不见得吝啬啊。

而按照世界银行可耕种面积与国土比例(Arable land (% of land area)),非洲毫不逊色啊

你看看可怜的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在第四档,而非洲大部分区域处于第四到第三档,部分区域达到了第二和第一档的水平。

比如尼日利亚的arable land 比例是中国的3倍还多。


这搞了半天,亚洲,尤其是中国,才是饥荒的受害者。

中国自身的努力对于世界贡献巨大,就像联合国人居署所说:中国用37年使7亿人脱贫,史无前例!

看看咱们为了粮食做出的贡献,每年一号文件给农业,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这是真的对全人类做贡献啊


而且我们还把核心科技送给了非洲兄弟,怎么反而落得这个说法?

user avatar

饥荒难道不是因为全球化下,低成本的美国农产品冲垮了许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经济,导致这些国家农业破产?

本来一个市场中,农产品的价格是以最差土地上低的劳动生产率来定价的,不同土地的收益以级差地租的形式体现,因而最差的土地也具有耕种的经济价值。

但美国高度工业化的农业具有极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它不是通过土地的边际效率,而是通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实现的。这样就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大幅降低,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际效率,也就是说让那些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耕种的劣等耕地不再具有经济价值(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比你成本价都便宜)。

对这些国家来说构成劳动力成本基础部分的粮食生产成本其实比美国更高,但实际收入则被新殖民主义经济体系扭曲变得更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即种不起粮食,也买不起粮食(除非能够提供比较优势的产品——比如矿产)。

唯一消灭饥荒的方法就是帮助所有发展中国家摆脱新殖民主义的掠夺,并实现工业化。

PS:中国农民顶着如此低的粮价,支撑着粮食生产红线,这已经是给世界人民减轻粮食压力,要不然以中国工业吞吐量,大量进口粮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