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难道日本除了把核污水排放到海里以外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解决吗?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水排入大海,这个决定确实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很多人都在问:除了排海,真的没有其他更理想的办法了吗?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涉及技术、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看看究竟有哪些选项,以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排海。

首先,我们要明白,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处理水”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普通核废料。它主要是指在冷却事故反应堆过程中,接触到熔化的堆芯而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虽然经过了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的处理,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但仍然会留下氚(Tritium)等少数难以完全去除的核素。日本政府的计划是,在将这些水稀释到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浓度后,通过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海底隧道排放到太平洋。

那么,除了排海,究竟有哪些替代方案呢?我们来一一梳理:

1. 长期储存方案:

这是最直接的替代方法。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修建大型储罐,将核处理水储存起来。实际上,日本在过去十年里,已经建造了大量的储罐来存放处理过的水。目前,这些储罐已经接近饱和,这是推动日本政府考虑排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优点: 从技术上来说,储存是可行的,可以无限期地延长储存时间,避免立即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缺点:
空间限制: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厂区面积有限,随着处理水不断产生,未来将需要更多土地来建造储罐。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给未来的厂区拆除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长期风险: 长期储存意味着需要不断维护和管理这些储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或人为失误,可能导致储罐破损,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而且,储罐本身也存在锈蚀等老化问题。
成本高昂: 建造和维护大量的储罐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
心理障碍: 长期大量地储存这些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本身就给当地居民以及公众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担忧,人们会疑问这些水到底要储存到什么时候?

2. 蒸发处理方案:

将核处理水加热蒸发,放射性物质(除了氚)会留在水中,而水蒸气则会释放到大气中。

优点: 可以将水转化为水蒸气排放,似乎比直接排放液体更“清洁”。
缺点:
技术可行性与成本: 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且成本极高。需要建立大规模的蒸发设备,并需要大量的能源来加热。
放射性核素扩散: 尽管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会留在蒸发器中,但氚作为一种氢的同位素,会随水蒸气一起扩散到大气中。虽然氚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但大规模的排放也可能对大气环境和更广泛的地区产生影响,这同样是公众担忧的焦点。
二次污染处理: 蒸发后留下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浓缩液体,如何安全地处理和处置,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3. 电解(固化)处理方案:

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将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质的残余物进行固化处理,例如水泥固化或玻璃固化。

优点: 将放射性物质固定在固体介质中,便于储存和管理,理论上可以避免其扩散。
缺点:
技术成熟度与成本: 对于含有大量氚的水进行大规模电解和固化,技术上仍存在挑战,而且成本非常高昂。大规模的固化材料需要大量土地进行储存,而且这些固化体本身也需要长期妥善管理,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固化体的长期安全: 将放射性物质固化后,这些固化体本身仍然是放射性废物,需要找到安全的长期储存场所,这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4. 注入地下深层(地层注入)方案:

将处理后的水通过钻井注入到地质构造稳定的地下深层。

优点: 避免了对海洋和大气的影响。
缺点:
地质风险评估: 需要对目标地质结构进行极其严格和全面的评估,确保不会发生地下水污染或引发地质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比排海更严重、更难控制。
技术复杂性与成本: 钻探深井并注入大量液体,技术要求极高,成本也相当可观。
潜在的地下水污染: 即使是经过处理的水,仍然含有痕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注入不当,可能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5. 进一步研发更先进的处理技术:

理论上,科学技术总是在进步的,也许未来会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去除氚等放射性核素,或者将它们进行更安全的处置。

优点: 追求更优的解决方案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缺点:
时间不确定性: 新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成功。日本政府面临的是当下就需要处理积压的核处理水。
成本与可行性: 即使研发出新技术,其成本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也需要验证。

为什么日本最终选择了排海?

综合以上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排海是综合评估了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后,认为是最“现实”且“可控”的方案。

技术成熟度: 相较于其他一些设想,稀释并排放的工艺是相对成熟的,并且已经在世界其他核电站有过排放同类废水的先例(当然,这里的“同类”和福岛事故后的情况存在争议)。
成本效益: 其他方案,如大规模储存或蒸发、固化等,都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并且占地面积大,长期管理复杂。排海方案虽然需要建设排放设施,但从长期来看,其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环境影响评估: 日本政府声称,通过将处理水稀释到极低浓度,并监测排放口周围的水体,可以确保对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也承诺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督和评估。
时间紧迫性: 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的储罐已经接近饱和,如果不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将影响到核电站的后续拆除工作,以及更安全地处理事故现场。

然而,排海方案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质疑:

国际社会的担忧: 尽管日本政府承诺会谨慎处理,但邻国(如中国、韩国)以及太平洋岛国等对海洋环境和食品安全深感忧虑,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不可预测的损害。
氚的潜在影响: 尽管氚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但它容易被生物吸收,并且在生物体内会随着食物链富集。长期大量排放,其累积效应仍然是未知数。
ALPS处理的局限性: ALPS设备虽然能去除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但其对所有核素的去除能力,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始终稳定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其长期有效性,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信息公开与信任问题: 一部分公众对日本政府的决策过程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表示质疑,这加剧了不信任感。

总而言之,日本政府选择排海,是在权衡了多种方案的利弊后,基于其“最现实”、“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的判断。但这个决定绝非没有争议,其长期的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国际社会信任危机,都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议题。科学的进步和对环境负责的态度,意味着我们应该不断寻求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有时现实的制约也会迫使人们做出艰难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的确烧钱。假设有那么多的火箭给日本用(当然现实是否定的),我们来做个粗算好了:

现在向近地轨道发射一公斤物质,各家报价不同,大概是1万美元左右吧。但这是向近地轨道发射。物质在近地轨道运行,如果不安装发动机调姿&调轨的话,它的高度会慢慢降低,最后就天降核废料了。至于具体什么时候降落,降落到哪里,靠一个一个的监控非常不现实,即使监控了又怎么样呢?提前安排居民疏散就能避免核废料落下来?且一下子向近地轨道发射这么多的宇宙垃圾,其他国家也肯定不会同意,所以要将核废料运离地球。

姑且认为这样做的价格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2倍,那么价格来到了2万美元/公斤。日本现在有多少核废料呢?大概有123w吨,要耗掉24.6万亿美元。9年的积累要花掉24.6万亿美元摆平,平均一年2.7万亿美元的样子。可能提问者还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去年日本的GDP是5.1万亿美元……

其实以上都是泛泛而谈(瞎JB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想把核废料发上天,一是成本高;二是火箭发射过程并不安全。大部分的都是找块无人区埋了算了,毕竟成本低。日本缺德也是有原因的,客观上它土地资源不多,而核废水仍在产出,自家的技术也可能不太行。但不能说它缺德有理了。有什么困难讲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发射到太空不现实,能不能到其他国家找场地?比如说澳大利亚,那么大的沙漠根本没人住,澳大利亚从国际人道主义的角度上考虑考虑,免费或者付费后划一片地出来给日本安置核废水行不行?说装废水的罐子快用完了,找我们买啊?又不是多高级的材料我们可能做不出,我们也少赚他们点钱不是?但日本就不,就要坑整个地球,这种国家实在是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水排入大海,这个决定确实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很多人都在问:除了排海,真的没有其他更理想的办法了吗?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涉及技术、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看看究竟有哪些选项,以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排海。首先,我们要明白,福岛核.............
  • 回答
    关于“SN索尼一节5号充电电池可以做到4600mAh”的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索尼(Sony)确实生产过很多高质量的充电电池,尤其是其镍氢(NiMH)充电电池,在消费级市场口碑一直不错。 很多用户可能对索尼电池的耐用性和实际表现有比较深的印象。但是,“4600mAh”这个容量数字,如果指的.............
  • 回答
    问“军国主义难道不是日本人民自己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是否真的拥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一样,需要我们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氛围、政治结构以及信息传递方式,才能更贴切地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人民”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在二.............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可能对全球生物产生影响的担忧,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这是一个复杂且触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看看背后有哪些考量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来谈谈“全世界所有生物都喝到”的可能性。核污染水真的会“遍及全球”吗?从科学角度来说,福岛核电站处理后的水(通常被称为“处理水”.............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对于不常吃生鸡蛋的人来说,想到生鸡蛋拌饭,第一个反应很可能就是“腥不腥啊?”。其实啊,日本人吃生鸡蛋拌饭,味道跟我们想象中可能不太一样。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吃的鸡蛋和我们常吃的鸡蛋还是有区别的。在日本,超市里卖的鸡蛋普遍都非常新鲜。他们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做得相当.............
  • 回答
    昨晚的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可以说是一场跌宕起伏、充满话题性的较量。尤其是日本球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让不少观众感到疑惑,甚至是不满。您提到的“日本球员又摸球桌了”,这确实是其中一个让人议论的焦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在乒乓球比赛中,“摸球桌”这个动作在规则上的定义和处罚。根据国际乒联(IT.............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日本真的发生灾难性沉没,导致大量日本难民涌入中国,我的态度会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不是简单的“欢迎”或“拒绝”。首先,人道主义援助是第一位的。无论国籍,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同胞,伸出援手是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和道义。中国与日本是近邻,历史上有过复杂的关系,但在这.............
  • 回答
    中国高铁在“随到随走”模式上确实与日本新干线存在显著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运营理念、线路设计、车辆技术、调度系统、安全管理、市场需求和历史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中国高铁难以像日本新干线那样实现“随到随走”的详细原因: 一、 运营理念与服务模式的根本差异: 日本新干线:“有人服.............
  • 回答
    .......
  • 回答
    温州人去日本留学,到底难不难?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如果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也许大家心里就更有数了。首先,得承认一点,现在去日本留学的中国人不少,温州老乡自然也占了其中一部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事儿有它的可行性,而且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这条路。语言关,这是最实在的门槛。日本.............
  • 回答
    关于“日本料理难吃得要死”和“日本社会压抑得要死”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评价,并且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误解。事实上,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精致、健康、注重食材原味和季节性的特点深受许多人喜爱。同样,日本社会虽然存在一些普遍被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方面,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感到压抑.............
  • 回答
    孙杨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日本国歌难听”,这件事一经传播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历史的象征。 每一首国歌的旋律、歌词,往往都承载着该民族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甚至是民族情感。因此,对他国国歌的评价,很.............
  • 回答
    “承认日本不行”,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情绪,一种评价。所以,要详细地探讨“承认日本不行”是否困难,我们得先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以及“承认”这个行为本身可能遇到的阻力。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不行”这个论断是基于什么标准和视角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看: 曾经的“日本奇迹”,那个让.............
  • 回答
    在日本开车,如果不幸遇到交通事故,除了身体上的伤痛,还有可能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其中误工费就是很大一部分。但不少朋友在日本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明明因为事故耽误了工作,却迟迟申请不到应得的误工费,或者拿到的金额远低于预期。这背后往往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处理上的误区。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日本申请误工费的核.............
  • 回答
    “对不起”,这两个字在日本文化中,其分量有时沉重得如同千钧。为何日本的道歉如此“难”?这背后牵扯着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社会结构以及个体情感的复杂交织。首先,要理解日本的道歉,就必须触及“耻感文化”(shame culture)的核心。与西方社会更侧重于“罪感文化”(guilt culture)不同,.............
  • 回答
    日本之所以接收乌克兰难民,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绝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其中既有对人道主义的深切关怀,也有基于国际责任和国家利益的考量,更折射出日本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援助意识。首先,人道主义精神是日本接纳乌克兰难民最直接也最根本的驱动力。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大量乌克兰平民遭受.............
  • 回答
    日本国立大学的入学难度,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越来越卷”。但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层面的意思,不能简单地说“难”,而是要看具体学校、专业,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考生群体变化。为什么会觉得“越来越难考”?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影响:1. 少子化与报考人数的此消彼长: 表面现象: 日本整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