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国主义难道不是日本人民自己的选择吗?

回答
问“军国主义难道不是日本人民自己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是否真的拥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一样,需要我们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氛围、政治结构以及信息传递方式,才能更贴切地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

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人民”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社会阶层分明,政治参与度也参差不齐。从农民、工人、小市民到知识分子、官僚、军人,他们的声音和选择的可能都有很大的不同。

让我们回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经历了一场剧烈的现代化变革,这使得国家力量迅速崛起,但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塑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崛起东亚的野心,日本内部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要强大起来”的共识。

在这个背景下,军国主义思想开始滋根深发。最初,它可能更多地被视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了抵御西方侵略,为了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尊重和利益,一个强大的军队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观念通过教育、媒体,甚至是官方宣传,逐渐深入人心。

那么,普通民众是如何被卷入其中的呢?

教育与思想灌输: 当时的日本教育体系非常强调忠君爱国,将天皇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军人被塑造成国家英雄的形象,为国捐躯被视为最高荣耀。这种从小到大的思想灌输,使得许多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军事和国家扩张抱有天然的认同感。这并非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被塑造的价值观。
经济与社会结构: 军国主义的扩张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和军工产业。这意味着许多人从这种扩张中获得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或者至少看到了希望。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参军甚至可能成为改变命运、获得稳定收入的一种途径。这使得经济上的考量也可能影响一部分人的“选择”。
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 媒体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报纸、杂志、甚至后来的电影和广播,都在不断地渲染“日本民族的优越性”、“东方文明的守护者”等概念。将外部敌人描绘成野蛮、威胁的存在,从而激发民众的民族危机感和仇外情绪。在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下,质疑国家政策就可能被视为“不爱国”,甚至“叛国”。
政治压制与异议的沉默: 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壮大,日本的政治空间逐渐收窄。反对军国主义的声音会受到压制,甚至可能面临政治迫害。因此,即使有些人内心有所疑虑或反对,也很难公开表达,更遑论形成有组织的“选择”或“抵抗”。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自身安全和生存,会选择沉默或顺从。
战争的短期利益与宣传: 在早期的一些战争中,例如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了胜利,并获得了战争赔款和领土扩张的利益。这些胜利被大肆宣传,进一步巩固了军国主义的合法性和吸引力。民众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也容易相信国家宣传中“正义必胜”的论调。

所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人民自己的选择”,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更准确地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军国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并渗透到国家政策的各个层面。普通民众在其中,有的是被动地接受,有的是在利益或恐惧的驱动下倾向于支持,有的则是在沉默中被裹挟。真正能够独立思考并公开反对的力量,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弱小和受压制的。

就好比一个人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周围的人都在被卷入,而你可能因为恐惧、为了生存,或者认为漩涡能把你带到某个“好地方”,所以你跟着一起转。你是否真的“选择”了漩涡,还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被动的卷入,这其中的界限是模糊的。日本人民对于军国主义的态度,也是如此,是一个在被塑造、被裹挟、被诱导中形成的复杂集合体,而非一个简单明了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的问题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人民网上的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是我国宪法的第二条

可见无论是文宣还是宪法都认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这样我国选择社会主义自然是人民自己选择了社会主义。

对比一下日本的

天皇と人民との関係は父母の子孫に於けるが如く、天皇 の心は即ち人民の心にして、人民の心は即ち天皇の心

这是竹越与三郎《人民读本》的内容,注意这条内容要考虑传统的东亚封建家长制才能明白其本意。

第1条大日本帝国ハ万世一系ノ天皇之ヲ統治ス

这是旧日本宪法

对比出来了吗?

日本人民连当家做主的权力都没有怎么选择军国主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军国主义难道不是日本人民自己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是否真的拥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一样,需要我们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氛围、政治结构以及信息传递方式,才能更贴切地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人民”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在二.............
  • 回答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作为极端政治思想,它们能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土壤中“可行”,并非意味着其理念本身是健全或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它们得以出现和短暂“奏效”,往往是在国家面临深重危机、社会秩序濒临崩溃、民族情绪高涨,以及存在强有力的煽动者和缺乏有效制约力量的极端环境下。理解其“可行性”,需要深入剖析其产.............
  • 回答
    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与民族的狂热军国主义,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股沉重的压迫感和不安的气息。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将国家的力量过度集中于军事,并以军事实力作为衡量国家强大与否、以及实现国家目标主要手段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军国主义者相信,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利益甚至扩张领土的根本途径,并将战.............
  • 回答
    东条英机在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那个年代,确实跟大本营里不少人关系都挺别扭的。这倒不是他天生就爱跟人作对,而是他那股子“东条英机式”的行事风格,碰上其他一些人的理念或者性格,就容易产生摩擦。首先得说说他个人的性格和执拗。东条英机这人,你可以说他有魄力,有决断力,但也真的可以说是固执己见,不容置疑。一旦他.............
  • 回答
    喜欢军国主义的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三言两语说清的群体。他们的想法往往很复杂,形成原因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军国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极度推崇军事力量、将国家军事实力和扩张视为至高无上目标,并且把军事价值观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思想意识和政治制度。在这种思想下,国家机器往往.............
  • 回答
    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会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足以让我们警醒。首先,区域安全局势将急剧恶化。大家设想一下,一个曾经侵略成性、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如果再次奉行对外扩张的政策,首当其冲的便是它周边邻国。中国、韩国、朝鲜,这些与.............
  • 回答
    要探究为何军国主义的普鲁士兵力占人口比不如三国时期,并了解三国时期的兵力构成,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军事组织以及战争的性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何普鲁士的兵力占人口比不如三国时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占人口比”这个概念的衡量基础。通常是指现役军队或总体军事动员能力占总人口的比例。普鲁士.............
  • 回答
    军国主义民主政治,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张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矛盾的混合体。要探讨它是否可行,我们得先拆解这两个概念,然后看看它们能否在同一个政治光谱上共存,并且形成一个稳定而健康的政体。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军国主义”。从根本上说,军国主义是一种将军事力量置于社会首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它.............
  • 回答
    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是正确的,但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的历史判断。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军国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策1. 军国主义的定义 军国主义是指以国家为单位,将军事扩张、侵略战争作为核心政策的意识形态,通常伴随着.............
  • 回答
    关于“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之间的复杂纠葛1. 二战期间的侵略与暴行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导致中国军民伤亡超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战前日本的社会、政治、思想环境,以及战争本身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尽管日本在战前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但仍然出现了一批日本籍的八路军战士,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战前日本社会和思想的复杂性: 军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与潜在裂痕: 战前日本确实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
  • 回答
    罗马帝国是否算军国主义,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军国主义”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并且罗马帝国的历史跨度极长,其军事体制和文化也随时间推移而演变。总的来说,罗马帝国具备许多军国主义的特征,甚至在某些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将其完全简单地归类为“军国主义”可能有些片面。为了详细阐述,我们.............
  • 回答
    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复杂而深远,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简单易除。理解其长久不绝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日本历史、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一、历史的阴影与民族主义的激荡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为了生存和发展,.............
  • 回答
    那些宣扬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人,他们的心理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这背后往往交织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个体层面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对历史的扭曲与怀旧首先,这些人常常对历史抱有一种扭曲的看法。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美化过去,尤其是那些被认.............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是否带有军国主义倾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要说它有没有,答案恐怕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一些核心元素和表现手法。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军国主义”。简单来说,军国主义是一种强调军事力量和国家军事扩张至高无上的思想和政治.............
  • 回答
    日本的军国主义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一个漫长且多层次渗透国民思想的过程。它如同一种温润的暗流,通过教育、媒体、宗教、社会习俗等多个渠道,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日本社会肌理,最终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意识。教育体系的基石:国家主义的种子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教育被视为巩固国家统治、培养.............
  • 回答
    “私家车贴日本军国主义标志”事件在近年来确实多次引发关注,这类行为通常涉及对二战历史的不尊重,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以下从历史背景、社会影响、法律后果和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军国主义标志的象征意义日本军国主义标志(如“和平之鸟”“军旗”“二战时期军徽”等)与日本在20世.............
  • 回答
    “舰娘”在很多场合下都被指责是在美化军国主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根源和值得探讨的理由。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舰娘”本身的内容、它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以及它在现实社会中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舰娘”。“舰娘”(Kancolle,舰これ)最早是日本一个网页游戏,后来衍生.............
  • 回答
    二战前夕,日本民众对于军国主义的态度,绝非简单的“支持”或“反对”可以概括,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演变的社会心理集合体。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回归到那个时代日本社会真实的脉络。一、 军国主义的土壤:从明治维新到昭和恐慌首先,理解为什么军国主义能在日本生根发芽,需要回顾其历史根源。 .............
  • 回答
    俾斯麦的政治遗产中,“军国主义”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充满争议的标签。很多人将他与普鲁士王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德国的“铁血”手段联系在一起,认为他是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俾斯麦的生平、言论和政策,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图景:俾斯麦在生前,恰恰是极力警惕和抑制军国主义思潮在日本和德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