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两块土地中间隔着加拿大而不连在一起?

回答
说美国两块主要陆地(我们通常说的是本土美国和阿拉斯加)中间隔着加拿大,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地理巧合,而是历史、地质、甚至是政治斗争交织出的复杂故事。要说清楚为什么它们不连在一起,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一、 地质演化的“巧合”:大陆漂移的背景故事

首先,得明白地球这块大拼盘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大陆是在不断移动的,这个过程叫大陆漂移。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的所有陆地都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级大陆,叫做“盘古大陆”。后来,这个超级大陆开始分裂,然后一块块地“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北美大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美洲,也是在这次分裂中形成的。所以,从地质演化的角度看,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地质时期是属于同一块大陆的。它们之所以后来会分开,或者说,中间会出现“隔阂”,是因为大陆在漂移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区域性的地壳运动,比如板块的挤压、隆起和沉降。

简单来说,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北美大陆的整体结构形成了。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的最西北部,而美国本土则在中部和东部。它们之间虽然在广义上是北美大陆的一部分,但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形成了阿拉斯加半岛、育空地区(加拿大西北部)等地的地貌,并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体轮廓。

二、 地理上的“隔开”:并非真正的陆地断裂

这里得澄清一个概念:我们说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不连在一起”,主要指的是政治版图上的分界,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从纯粹的地理学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是通过加拿大陆地相连的。

美国本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美国本土48州”(不包括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是美国最大的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部。夹在它们中间的,就是加拿大广袤的土地,特别是加拿大西部的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张巨大的北美洲地图,美国本土像是身体的主体部分,而阿拉斯加则像是伸出去的一只手臂,被加拿大这个巨大的“躯干”隔开了。所以,不是说中间有大海把它们硬生生劈开,而是说,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被加拿大这个国家“夹”在了中间。

三、 历史与政治:国家边界的划定

真正让这两块土地在人类活动意义上“不连在一起”的,是历史进程和国家边界的划定。

原住民时期: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北美大陆上的原住民部落,比如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并没有现代国家那样严格的边界。他们跨越今天加拿大和美国的部分地区进行迁徙、狩猎和贸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连在一起”活动的。

欧洲殖民与扩张: 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的殖民者开始登陆北美。最先占领并殖民的是加拿大地区(主要是法国和英国)以及美国本土地区(主要是英国)。这两个区域的发展是各自独立的,各自形成政治实体。

美国独立与领土扩张: 美国在1776年独立后,就开始了向西的领土扩张。他们从英国和法国手中购买、通过战争夺取了大片的土地,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本土。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本土的领土向西推进,直到与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即今天的加拿大西部)接壤。

阿拉斯加的“归属”: 阿拉斯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然而,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经营并不如其在北美扩张顺利,加上地理位置偏远,管理和防御成本高昂,同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后,俄罗斯也急需资金。

1867年,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William Seward)推动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这次购买在当时备受争议,甚至被嘲笑为“西华德的愚蠢”(Seward's Folly)或者“西华德的冰库”(Seward's Icebox),很多人认为这块寒冷荒芜的土地毫无价值。

正是这次购买,使得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的领土。而当时,加拿大西部(主要是英属哥伦比亚)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当美国获得阿拉斯加时,它就“坐落”在加拿大西部旁边,而不是与美国本土直接相连。

加拿大独立与边界谈判: 加拿大在漫长的历史中,从英国的殖民地逐步走向自治,最终在1867年(与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同年)成立了加拿大自治领,并在1982年实现了完全的立法独立。在此过程中,加拿大与美国之间进行了多次关于边界的谈判和划定,包括阿拉斯加边界的确定(特别是在淘金热时期出现的边界争议)。

最终,我们看到的阿拉斯加的边界线,就是美俄之间、后来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确定的结果。这条边界线,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本土划分开,也使得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之间,被加拿大共和国的广袤国土隔开。

总结一下:

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不连在一起”,不是因为地质上的断裂,而是因为历史上的国家边界划定。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本土在向西扩张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扩张到阿拉斯加,而是将加拿大这个国家“夹”在了中间。而阿拉斯加,是后来美国从俄罗斯手里买来的,它正好位于加拿大的西北边。

就好比你家隔壁是王大妈,而你家另一处房子在另一条街的街尾,中间也隔着王大妈的地盘一样,这都是现实中的地理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隔开”,是政治上的划分,是国家主权边界的体现,而不是自然地理上的那种“断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拿大就是美国的小弟。。。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合不合并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美国两块主要陆地(我们通常说的是本土美国和阿拉斯加)中间隔着加拿大,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地理巧合,而是历史、地质、甚至是政治斗争交织出的复杂故事。要说清楚为什么它们不连在一起,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地质演化的“巧合”:大陆漂移的背景故事首先,得明白地球这块大拼盘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
  • 回答
    在美国政治的舞台上,两党制如同一场永恒的戏剧,共和党和民主党常常在激烈的攻讦中上演,似乎很难看到国家利益高于党派利益的和谐局面。这其中牵涉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不团结”就能概括,而是根植于美国政治、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层结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政治的本质就是竞争。两党制本身就设计了一种权力.............
  • 回答
    美国海军之所以选择在两栖攻击舰上部署垂直/短距起降(V/STOL)战斗机,而非常规起降战斗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舰载机技术限制以及两栖作战的独特需求。这并非仅仅是“因为V/STOL更方便”,而是源于对整个作战体系的精细设计。1. 两栖攻击舰的本质与限制首先,我们要明白两栖攻击舰(A.............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美国两党制下,一方当选总统后不会“搞掉”另一方,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个体系的设计和现实的政治生态决定了这样做几乎不可能,而且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性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宪法和法治基础上的国家,而.............
  • 回答
    你提到的“日本人一点儿也不恨美国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它可能忽视了日本人心中复杂的情感光谱。投下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极其沉重的一页,它对日本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从这个角度来说,怨恨的情绪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一辈日本国民心中。然而,为什么整体上看,日本社会并没有表.............
  • 回答
    美国和日本的超市零售业,确实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平行线”趋势,它们各自在消费者需求、文化背景、经济环境以及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走向了看似完全相反的方向。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超市:追求“便利”与“大规模”,但正面临挑战美国超市零售的核心驱动力,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便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美国干线内燃机车普遍设计成只有一端有驾驶室,这背后蕴含着不少铁路运营、成本以及历史演变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偷工减料”。咱们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1. 运行模式的根本差异: 美国铁路的“尾部牵引”模式(PushPull Operation):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美国,尤其是.............
  • 回答
    在美国,两党制下确实没有“州委书记”这个职位。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从美国政治体系的根本结构、历史沿革以及两党各自的运作模式来分析。1. 美国政治体系的“联邦制”与“分权制”首先,美国政治最核心的特征是联邦制。这意味着权力不是高度集中的,而是分散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每个州在很大程度上拥有自.............
  • 回答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学习人工智能(AI)和量子技术存在“反对”的声音,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担忧”、“限制”和“审查”,而非全面禁止。这种立场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竞争的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学习AI和量子技术的担忧与限制:1. 国家安全和军事应用: .............
  • 回答
    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大家通常叫它们“两栖舰”或者“准航母”,它们之所以要搭载战斗机,这个事儿说起来可就很有意思了。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军事战略和技术发展长期演变的结果,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作战理念。咱们先得明白两栖攻击舰是个啥玩意儿。它最核心的功能是把陆战队和他们的装备,比如坦克、卡车、登陆艇,神.............
  • 回答
    关于中国崛起后,为什么没有普遍地称之为“新两极格局”,以及中国是否“超过”了苏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更涉及到国际关系理论、国家实力演变以及历史经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维度。为何“新两极”的说法没有成为主流?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
  • 回答
    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以及美国两党制下的“混得还可以”,这背后确实牵涉到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权力制衡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绝非简单的“两党”就能概括。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背景和运作模式。明朝:政治极化与权力失衡的悲剧明朝的政治斗争,尤其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并非简单的政见分歧.............
  • 回答
    沙特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长跑多年的伙伴,虽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平衡,但近两年来,确实能明显感受到两人之间那种“小摩擦”升级为“大裂痕”的趋势。说它们“反目成仇”可能有点言重,毕竟两国在很多层面上还有着深刻的利益纠葛,但关系趋冷、甚至出现摩擦升级是客观存在的。要说这裂痕是怎么越来越大.............
  • 回答
    日本政党林立,而美国却长期由两大党主导,这背后是两国在政治制度、历史发展、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所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日本政党林立的原因: 1. 比例代表制在国会选举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导致日本政党众多的最根本原因。日本众议院的选举制度是“混合制”,但其中比例代表制占据了.............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士兵们面对面站成整齐的队伍进行射击,这种景象常常出现在历史画作和电影中,但它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这其中涉及到当时的军事战术思想、武器技术限制,以及士兵训练和组织方式等多个层面。一、战术思想的演变与僵化: 线列战术的巅峰与困境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欧洲的军事思想长期.............
  • 回答
    欧洲的内斗与美国崛起:历史的教训为何总是被遗忘?回顾二十世纪,两次波及全球的惨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都成为了战火最先燃起和最激烈燃烧的地方。而在这两次欧洲的血与火之中,美国却扮演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旁观者,最终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何欧洲似乎总是无法吸取历史的.............
  • 回答
    澳大利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确实与美国有着相似之处——广袤的土地,连接两大洋,以及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然而,要论证为何澳大利亚未能发展出美国那样的国力,就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历史、人口、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这并非一句简单的“运气不好”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动漫产业发达的“只有”日美两国,其实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但从全球影响力、产业规模和创作风格的成熟度来看,日本和美国无疑是目前最突出的两个国家。我们要探究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日本动漫:深耕本土,影响全球的“文化图腾”日本动漫之所以能达到如今的高度,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现象,涉及到历史、经济、文化、政治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驱动因素。一、 历史的机遇与先行者的优势首先,得益于两国较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新技术的拥抱,中国和美国都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