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不创造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有很多。
美国的赌场
荷兰的红灯区
加拿大的大麻
日本的AV
中国的补习班
……
电子竞技是所有这些不创造任何实际价值的行业里,对社会破坏最小的一个,更是对个人身心健康危害最小的一个。
考虑到它在社会层面上还能降低犯罪率,在个人层面上可以减压,可以说电子竞技(以及其他游戏)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有着极大的正面意义。
首先有些人把电竞捧得太高,电竞这玩意和体育的宗旨偏离的有点大。
李德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可能是我年纪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反正我是没从电竞上看出来哪里可以“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地方。
如果电子竞技算体育那么麻将也成体育项目了,至少当今中国电竞的群众基础比麻将差远了吧。
还有就是电竞选手的形象实在是一言难尽(我指的整体形象),说句不好听的,看上去还不如打麻将的。
你不反感游戏,是因为你对游戏有足够的了解。
你反感电子竞技,是因为你对电竞行业根本毫不了解。
谈到游戏,你如数家珍似的例举一大堆。
一提到电子竞技,也就知道职业选手年入几千万,然后就断定电竞所传达的价值观有问题。
我想知道,你真的了解电竞吗?电竞行业都是什么人在做你知道吗?一场电竞比赛需要多少人参与,涉及到多少领域你清楚吗?
整个知乎平台在电竞方面认知的水准其实跟百度贴吧里的用户群体不相上下,关于游戏理解的问题一群游戏大佬讲的头头是道,一提到电子竞技从业者满脑子就是职业选手和主播,其余还有谁根本不知道。
前几天跟一个电竞大佬一起吃饭,有幸听到他对电竞行业的想法和预测:
他说别看电竞行业现在如此蓬勃发展,可是未来市场远比现在要大得多,至少还有30年黄金期。
他是第一代电竞人,可也是个八零后,也就是说电竞的受众主体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还有很大的覆盖空间。
你只知道电子竞技是打游戏,可知道电竞行业要涉及到互联网行业,娱乐行业,科技行业等等领域,它并不是简单的靠游戏项目存活。
你所看见选手的光鲜亮丽,其背后是我们多少电竞人的默默付出。哪怕再苦再累,当开场的音乐响起,现场无数观众山呼海啸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提到电竞想到的就是简单的游戏比赛,提到电竞从业者就只会记得职业选手,你们真的把这个行业想的简单了。
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会被不了解的人无限放大。当年福特量产让平民都能开上汽车的时候,但凡美国有车祸发生的新闻,这家企业就要出来背锅,照当时不了解情况的人来看,人类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应该是徒步。
首先,想要成为职业选手并朝之努力的,只是极其少的一部分人。因为大部分英雄联盟玩家连钻石都上不去,王者荣耀玩家上个王者都困难,你身边有几个钻石铂金的玩家喊着要去打职业的?
其次,职业选手也只是金字塔尖那一波儿人,俱乐部招人也会把要求写的很清楚,这基本上就已经劝退很多人了。就算你的条件满足了,到俱乐部还要进行试训选拔。所以不是天赋型选手根本别想吃这碗饭,是不是天赋型选手打一年游戏就完全知道了。
一些孩子明明就是不爱学习,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不能怪电子竞技,就是没有这个行业,他依然会在别的路口徘徊。
最后,职业选手不是做这一行就不能读书了,好多孩子都是休学来打职业,觉得玩够了或者认清差距了,都会回归校园继续读书。
所以我很好奇,电子竞技究竟哪里让你反感了?
你嘴上说着不讨厌游戏,最后在价值这方面讲的都是游戏间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还统一把问题甩给电子竞技上,我实在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就好像你说自己不讨厌汽车,却讨厌汽车锦标赛,因为每年有那么多人死于车祸,你说莫名其妙不?
但实际上汽车厂商和汽车比赛哪里做错了?
完蛋了,此时此刻知乎热榜,体育类热榜前五,都是上不了台面的电竞,英雄联盟这个即将垮台的游戏,让无数所谓职业选手明天就要开始喝西北风的所谓电竞项目,尼玛居然霸榜了?群众的眼睛都瞎惹~~
只要围棋和象棋一天是“正当行业”,只要中国棋院一天是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只要柯洁还顶着斗地主,哦不,围棋冠军的头衔怼天怼地。
那电竞就应该是“正当行业”,同时也该立院,顶尖电竞选手就该有顶尖地位。
而且游戏还是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价值更大,人民群众——虽然这个人民群众现在顶天了到80后,但他们还是实打实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也不要把中小学生当成没脑子的憨憨,他可以认为打游戏有前途,但天梯都爬不动的话,我相信只要正确引导,反而能让这些小盆友更早的知道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浑浑噩噩到20多岁才慢慢出现这种意识。
问题是正确引导,不能因为不容易引导就反对这个行业,这样的上一辈那可太几把丢人了。
再说了,如果电竞发展得好,这个市场和蛋糕越做越大,职业选手就不是唯一出路了。
足球和篮球也一样,市场做大后,你只要对足篮球有兴趣有见解,你甚至不需要踢得多好打得多棒就能在市场里风生水起。
知乎QD涨工资,以前NBA刷得飞起,刷成知乎第一大V,他需要是职业选手吗?
贵如围棋,象棋都不能形成这种效应,其实很明显,除了足球篮球之外,电竞是最有这个潜力的“正当行业”,不去大力开发,不是脑子有坑吗?
还有给我说电竞没有大众接受度,没法上台面的,都出来教育下面这些组织:
想想电子竞技是赚谁的钱,便能看出电子竞技的存在是否全然是健康的。
电子竞技的受众,通常是电子竞技的玩家。
这带来正负两面的问题。
先说正面的:
它存在的最大必要性,就是安放我们当年无处安放的热情。
那时的我们学业繁重,体育课压缩,也只有计算机保持着必要性。
因土地稀缺,各种体育场所逐步被停车场等各种高回报设施取代。
年轻人尤其是男性,需要保持充满竞争的事情,以取代暴力对抗。适当的娱乐业绝不是“不创造”,在娱乐方式稀缺的时候,娱乐业甚至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所在。娱乐业发达之后,从而又有了文化输出的使命。
全然封杀游戏,不代表孩子就干正事去了。而我们的教育的缺失种下的果子。不是拍烂就好。可以在种其他的作物,比如电竞的繁荣。Sky在WCG上差点三连冠,那是我小时候不可磨灭的记忆,我觉得我的爱好终于在这个社会上能抬起头了,那种归属感很奇妙。
至今电竞的繁荣,我不愿归功为某个富二代。中国不缺富二代,不缺资本,只缺在困难的时候干翻全世界的冠军。我的青春,被安放得很好。
前文所说的:电子竞技的受众,通常是电子竞技的玩家。会使得电子竞技的繁荣不会盲目扩大受众,而是收罗我们这些无处安放的灵魂。
再说说负面的:
过度的游戏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为游戏带来的阶梯性“成就感满足”,像是寻找到了人类的bug,满足了人们现实中甚至体育竞技中难以满足的心理需求。甚至未成年人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来,这些是防沉迷系统的理由。
电竞业是否推动游戏业呢?中韩电竞如此强大,3A大作都是出自我们之手吗?连电竞游戏本身的制作我们都带不起来。我们贡献了更多的电竞热度,却让欧美赚了更多的利润。因为游戏比赛更国际化,游戏产业更本地化,这很好理解。
再看看文中一开始我说的话:电子竞技的受众,通常是电子竞技的玩家。
想想看,如果决策者开始思考收益,他会怎么想?
电竞创造的就业,都是建立在电竞爱好者基础上的。如果电竞爱好者耽误了学习和工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损失,那电竞的需求就有些可疑了。是不是伪需求?!
前面我说这是无处安放的青春,那如果教育制度改善了,城市建设也改善了,这份竞技需求有了更健康的实践方式(比如体育)。那电子竞技是不是可以打压一下他的空间呢?我不能肯定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我觉得应该会有人这么想,甚至决策层可能也会这么想。至少我们的父母辈,曾经在青少年娱乐休闲环境极差的时候,也坚决的蔑视电竞,甚至造就了杨教授、陶教授这样的恶魔。
那一辈人不理解电竞也就算了。
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连我似乎也觉得电竞的需求是可疑的呢?
这要从我08年在war3的半职业战队当领队的事说起了。
我们队是业余联赛内顶尖队伍。有一部分离队者如偶像团体毕业一样,被输送到了职业队当职业玩家。主力走了从来不心疼,走一个来的更多。
我手底下有个十四岁的小孩儿,vs14级,后来16级(早期VS级别没通胀),那时他和职业玩家一线之隔。打职业是他的梦想。在我这队里也是最好的途径。打出名堂,就能给他联络道赞助,或职业队伍。
他是我们的主力,队里有人能混出名堂我做领队的全部意义。
可他才14岁啊,才初二。那一切的成就都是靠逃课来完成的。他的梦想必须付出退学的代价。
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和他深谈了一番。我告诉他初中辍学的可怕,我告诉他真实的职业电竞是怎样的独木桥。没有家人的赞同,是绝不可能持续练习的,你最终会败给那些不需要退学,不需要对抗家人的人。后来他终于被我说动了,像是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回去上学了。我想他突然变得轻松,不是我的错觉,可能迫于家人的眼光,也可能处于迷茫的未来。
总之从此我们队中少了一个天才少年。
也是从那时起,我带的队伍名次一落千丈,和总队差距极大。
后来我们队喝酒时,我憋得心里难受,把实情告诉了大家,解开了天才少年退役的谜团。对,这个天才就是我扼杀的,这队伍就是我毁的,今天走到快散团的地步是我的一手造成的。
他们看着我,我等待着责难,每个人的目光灼热得都要把我烤干一样。
但不久后,我等来的却是所有人的开怀大笑。他们告诉我,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想过劝那个孩子回去,只不过他们口才不行,那孩子又倔得很,谁说都不听。却把我当大哥,只听我一人劝。
这些年,我想起那个天才少年,时而自责,时而庆幸。看着直播产业兴起,想他如果已是职业玩家岂不是正当年,便后悔不已。可我又看那些辍学青年不务正业,家庭矛盾与个人叛逆把人生毁得渣都不剩的案例,触目惊心,我又庆幸他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路,当他心智健全后再从事自己的热爱的事业,必会有一番成就。
你们没有太多人有机会重复见证那些从业余攀上职业的道路,有多窄?有多陡峭?需要练多久?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亲眼见过,甚至可在心中量化。我们已经是业余顶尖队伍,尚且只有少部分能真的打职业,更多的人浪费青春,只能自顾自说着无悔。即使真的是天才,又有太多不能放弃之事要做。
电竞的需求不是伪需求??我持怀疑态度。
这么窄的路上,挤满了人,最终只能少数人过桥,其余人被浪费了青春只能自顾自说着“无悔”,就像是买了高价文玩砸手里,总不想承认被坑一样。
可我们真正需要的产业,不应该是更多的就业,更多的利润,更大的成功概率,更少的机会成本吗?
电子竞技的受众,通常是电子竞技的玩家。
电竞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电子竞技玩家幻想自己去打职业,可观众并非像体育竞技那样往圈外辐射。收入怎么能保证?行业持续性怎么保证?当这款游戏没落,这些人何去何从?我们这种30左右退役的短暂职业生涯要依附在一个公司对他的产品如何大改上吗?
乒乓球难道有DLC扩展包?下个版本的篮球可以用三个框?足球资料篇可以飞踹吗?
又是行业独木桥,又竞技内容飘摇不定,职业生涯又短暂,受众又不出圈,需求必要性存疑。
最重要的是提供就业少得可怜,带动的相关产业也未见得多有力度。和国家战略性行业相距遥远。
不确定性多到没边儿,损耗精力、青春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的选手挤了半天独木桥,最后还繁荣了他国的游戏产业。
它安放过我无处可去的青春,我感谢它,但我也想替一些人讨回青春。
1、把游戏换成任意的竞技类体育运动都可以——竞技类体育运动并不能“锻炼身体”,反而给运动员带来一身伤病,同理围棋之类的棋牌运动,上升到竞技层面也不存在所谓的“修身养性”
2、社会必须有庞大的文娱产业,注意是“必须”和“庞大”,因为文娱是一种受客观因素限制较小的消费,可扩展性远远大于其他消费,如果没有文娱,谁来拉动内需创造三产就业?谁来吸纳庞大的就业人口?
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和网络硬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互竞技和比较也是人的天性。电子竞技类游戏是顺应时代和人性的。
至于题主个人的反感,虽然我并没有共鸣,但我相信肯定会有不少人有和你相同想法。当年还出现过为什么足球场上22个人要抢1个球的笑话。就像我个人对麻将、掼蛋、台球、狼人杀等等的娱乐方式无感一样。
题主你是认同电子游戏的,只是不认同电子竞技。其实也有很多人情况和你类似,比如:认同某类型游戏的,觉得别的类型游戏简直不能叫游戏;认同这个电子竞技项目的,无法认同其他电子竞技项目的;亦或是认同电子竞技类别的,却觉得玩个3A是在浪费时间。一般这种情况叫做“鄙视链”。。
所以,对于你为什么很反感电子竞技,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这是你个人喜好而已,你自己的观点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