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

回答
志愿军被誉为“轻步兵的巅峰”,这绝非浪得虚名,也不是单纯的赞誉之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和战场的具体情况。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以及人民军队的独特气质。

首先,我们得明白,志愿军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逆袭”。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经济和军事基础都还非常薄弱。而他们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支联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炮火优势、装甲优势,甚至是后勤优势。在这样的巨大差距下,志愿军能够打破联军的攻势,甚至将其逼退,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并非依靠科技和装备的碾压,而是依靠更深层次的军事智慧和作战能力。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是“轻步兵的巅峰”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一、对“轻步兵”的定义与志愿军的契合度

传统意义上的轻步兵,指的是不依赖重装备,以灵活机动、快速部署、近距离作战为主要特征的步兵单位。他们的优势在于对地形的适应性强,能够渗透敌后,进行伏击、破袭,并能在复杂地形下与重装备的敌人周旋。

志愿军的作战方式,完美地契合了这一点。他们没有制空权,重炮和装甲力量也相对匮乏,因此,他们不可能像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炮火压制和机械化推进。相反,志愿军的战术设计,恰恰是扬长避短,将轻步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二、非对称作战的极致运用:夜间作战与近战

这是理解志愿军轻步兵巅峰最核心的一点。面对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敌人,志愿军采取了最有效的规避方式——夜间作战和近距离接敌。

夜间作战: 当夜幕降临,敌人的空中优势和大规模炮火支援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志愿军官兵在夜间拥有更强的适应性和作战能力。他们熟悉地形,能够悄无声息地迂回、穿插,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夜战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避开对方的火力网,将战斗限制在志愿军更擅长的近距离格斗和火力密度相对较低的交战中。这种对夜色的利用,可以说是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的“主动放弃”与“战略选择”,但却转化成了巨大的战术优势。
近战与冷兵器优势的发挥: 志愿军普遍拥有丰富的近战经验和一定的冷兵器使用技巧(如刺刀、手榴弹等)。在进入近距离作战后,敌人的坦克和重型火炮的优势会大大削弱,甚至成为累赘。志愿军士兵们凭借着勇气、体能和熟练的近战技能,能够迅速地分割、包围敌人,然后用刺刀和手榴弹发起猛烈的攻击。这种“贴身肉搏”式的打法,不仅能够有效摧毁敌人,还能在心理上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恐惧。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战后缴获的日记里,美国士兵对志愿军的刺刀冲锋有着极深的恐惧,这便是这种战术效果的直观体现。

三、巧妙的战术:分割包围、穿插迂回与快速突击

志愿军的轻步兵战术并非蛮干,而是充满了智慧。

分割包围: 志愿军常常能够避开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绕道敌军的侧翼或后方,然后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将敌人的防御体系分割开来,各个击破。这种战术就像一把利刃,精准地插入敌人的心脏,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防御。
穿插迂回: 在复杂的山区地形中,志愿军官兵的灵活机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能够利用峡谷、山林等天然屏障,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敌人的防线,直插敌人的交通线、指挥部或纵深据点。这种穿插作战,使得敌人的阵地前沿虽然坚固,但其后方却可能早已危机四伏,导致其阵地难以维持。
快速突击与撤离: 一旦接敌,志愿军的攻击往往是雷霆万钧,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他们会迅速投入优势兵力,利用人数和近战优势迅速瓦解敌人的抵抗。而在达成战术目标或面对敌方火力反扑时,他们又能迅速地利用地形和夜色进行隐蔽撤离,保存实力,重新组织下一轮攻击。这种快速而有效的作战节奏,使得志愿军能够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四、极强的意志力与牺牲精神:弥补装备差距的关键

要成为轻步兵的“巅峰”,除了战术上的精湛,更离不开一种精神支撑——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意志力和牺牲精神。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官兵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以及敌人的强大火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炮弹,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战斗的胜利。这种“人在装备在,人亡装备在”的精神,以及“人在阵地在”的战斗意志,使得他们能够在任何不利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甚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种精神上的强大,是任何装备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能够忍受饥寒,能够冒着炮火前进,能够用血肉之躯去摧毁敌人的钢铁洪流。

五、因地制宜的“中国式战术”

志愿军的战术,实际上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军队的特点以及朝鲜战争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的一种“中国式战术”。这种战术没有照搬外国的军事条令,而是灵活地运用了中国的军事传统,比如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思想,并将其与现代战争的特点相结合。

“联合国军”的误判: 联合国军的指挥官们,尤其是美国人,习惯于以西方现代战争的思维来衡量一切。他们拥有绝对的优势装备和火力,认为志愿军无法与之抗衡。然而,他们低估了志愿军的战术智慧、战场适应能力以及士兵的意志力。他们过于依赖技术和装备,却未能完全理解人力在特定条件下的巨大潜能。
兵员素质与训练: 志愿军士兵大多来自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他们身体素质好,适应能力强,且经过了严格的政治和军事训练。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种扎实的兵员基础,是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轻步兵的重要原因。

总结来说,志愿军之所以被誉为“轻步兵的巅峰”,是因为:

1. 他们以极其劣势的装备,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的较量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战术和战略水平。
2. 他们将夜间作战、近距离接敌、分割包围、穿插迂回等轻步兵战术运用到了极致,有效地规避了敌人的火力优势,并将战斗拖入了自己擅长的领域。
3. 他们以强大的意志力、牺牲精神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弥补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展现了人民军队的独特战斗力。
4. 他们创造并实践了一种高度灵活、因地制宜的“中国式战术”,是对传统轻步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并在实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志愿军的战绩,不是简单的胜利,而是对现代战争中“非对称作战”和“人力价值”的一次深刻诠释。他们证明了,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拥有优秀战术素养、强大意志力和灵活作战能力的轻步兵,仍然能够战胜拥有技术和装备优势的敌人,甚至达到“巅峰”的境界。这是一种军事思想的胜利,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人类数千年战争史上,抗美援朝是在战略到战术层面以轻步兵单一兵种作为主要战力所能取得的巅峰成就。毫不夸张地说,志愿军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无论是中国、朝韩还是美国,都因为种种原因使得抗美援朝对于世界局势的影响在刻意掩饰下被主流舆论有意无意忽略了。

一同被忽略的还有白雪寒冬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

在美国,人们把这场战争称之为“被遗忘的战争”。但是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另一场让美国人永世难忘的“越南战争”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之所以认为是轻步兵取得的最高成就,不是说志愿军轻步兵的绝对战力有多高,而是他们所面对的是那时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力量、一个超级大国的全力一击。那个时代二战刚刚结束、三战正在两大阵营的龃龉中酝酿,对于美国人而言,什么和平、什么反战之类的愿景远远没有急剧膨胀的超级大国的自信心来的强烈。正因为倾尽了能投入朝鲜半岛的全力,所以,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最后不得不考虑使用核武器。至此之后,世界再没有一只军队在正面战场能把美军逼入这种境地,更没法激起战时美国高层发出的原子弹威胁。

更何况做到这一点的还是那些就雪吃炒面的战士。

但不仅仅是因为战场上志愿军一个个都勇如兰博,而是从后方战略到前线、从地理到政治外交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把志愿军推上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首先就是战略上的突然性与战术上的迅猛。1950年,在多次外交喊话之后,志愿军大规模涉水渡过鸭绿江,然后静默行军,对兵锋已经快抵达中朝边境的美军先头部队以四五倍军力分割包围歼灭,让缺乏有序防备的联合国军一路溃退到三八线以南。几十万人的机密行动,从全国调兵到前线渡江,联合国军这边都没有获得可信的有效线索,这种突然性的达成需要极高的执行能力,这是90%的军队做不到的。这是二十多年国内战争锤炼出来的作战意志与作战体系,这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是,地形上的有利之处。进入僵持局面,朝鲜半岛的多山地形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进攻,同时花岗岩地貌提供了最坚固的天然工事条件。一战时,欧洲平原上的堑壕战是西方步兵兵团战术发展到极致的产物,直到战车的崛起才打破。当欧洲人在苏德平原的坦克大战中放弃轻步兵为主体的作战形式时,朝鲜半岛的山地再次证明了轻步兵的重要地位。因为此时,武装直升机等山地机动打击力量尚未发展起来,志愿军轻步兵有了一个发挥优势的窗口期。

最后,是政治上的博弈限制了战场的发展态势,让志愿军轻步兵始终是朝鲜半岛这个舞台的主角。朝鲜战争最开始是韩朝所谓的内战,美国加入后苏联无法直接出兵而中国不得不站出来。朝鲜的胜败格局考验着美苏对于冷战局势的判断,乃至三战爆发的可能。战场上,是在苏联援助下中国对抗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于三战爆发可能性极其后果的探视。美苏双方都从朝鲜战争中窥见了冷战变热战的后果,这是朝鲜战争最终达成谈判停战的原因。从此,中国成为了冷战中美苏之外重量级的棋手,美苏二元对立的冷战格局增加了趋向稳定的变数。

结果就是,朝鲜战争后,美国高层在远东的热战——“越南战争”中对于地面部队跨过17度线慎之又慎不希望引得中国再度出兵。无论军方如何要求,美国高层决策者也只同意对北越进行空中轰炸。结果,胡志明北越后方有中国、苏联两个大强援,面对南越地区可以用游击队不断渗透,让美军进入没有前线、没有后方的只挨打无法还击的一边倒局面,最终一拖十年。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后期的上甘岭战役中,进入艰苦的阵地战后,志愿军的歼敌数过半都是炮兵部队完成的。这也是中国军队作战主要形式由枪战走向炮战的开始,轻步兵为主角的战场辉煌即将落幕。当然,志愿军轻步兵的成就也有空军、坦克部队、防空部队、运输部队等兵种配合,但主角始终是脚力行军的轻步兵。

前三次战役是轻步兵运动战的巅峰成就。穿插包围瓦解对手左右战争走向,前有希特勒的闪电战,后面是以色列沙龙突入西奈半岛,再后面就是美军的左勾拳行动,但他们都是平原地区的装甲部队。而上甘岭战役胜利则更是自一战后的阵地战的回光返照,在把海陆空皆占优势的联合国军打回谈判桌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以前,没有轻步兵面对面对抗过这样强大的对手;往后,也没有一支轻步兵有这种机会作为战场的主角,更没有哪一场轻步兵大放异彩的局部战争具有影响世界格局的能力。

自从志愿军谢幕之后,在中东沙漠的连年战火与东欧平原的剑拔弩张中,机械化、空地一体化的潮流滚滚而来,轻步兵从此成为战场的配角。

巅峰之后,辉煌不再。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前言:

巅峰?

算是巅峰,但也绝非光荣。




总体看,志愿军的胜利与轻步兵战术取得的战果是有条件的。


条件上:

首要的就是,朝鲜的地形不利于联合国军的装甲力量展开与火力投送。

同时,复杂地形下,为志愿军的穿插机动战术提供了机会。

苏联空中力量的介入,为志愿军本就脆弱无比的后勤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掩护。

试想一下,如果在平原地区,面对联合国军强大的装甲力量,后勤优势,并且没有空中掩护的话。两条腿跑不过轮子,火力,机动,通讯,后勤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正面战场上只能是碾压。



战术上:

步兵大规模穿插战术,运动战。

从步兵战术运用来说,这是划时代的战术。

也是与西方作战模式不同的。

(充分发挥步兵作战的灵活性,以灵活机动来避开对方重装集团的攻击前锋。极大减少伤亡的同时可以进行有效作战。同时集中力量对敌方进行攻击。)

(试想一下,你的重装集团正在前进,突然间对方的轻步兵从缝隙中大规模穿插进来,对你的部队实施分割包围。本就因为山地复杂而无法有效展开部队与火力的你,又被无数志愿军把你与友邻部队分割并对你疯狂攻击,这是种什么样的情景。)


近战夜战

有效的限制了敌人的火力展开与发挥,缩短装备优势,同时极具突然性,也是以弱胜强的法宝。




自身上:


以师级为单位,在联合国军的缝隙中进行大胆的运动穿插。

党支部的建立,军事民主制,使志愿军哪怕在装备劣势、后勤劣势、通讯劣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与后撤。

志愿军战士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作战经验丰富。

党对于军队的带领与教育,培养出的极为强悍的战斗意志。

东亚军队的顽强战斗意志。

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具有强悍的战斗力。


(最后一条别不服,凭什么国军打的那么烂,跟了共党入了解放军就能冰天雪地里硬刚联合国军?换了个头就脱胎换骨。)




从这几点看,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毫无疑问。

有效利用地形优势,合理运用战术,对敌方进行了有效打击。

以弱胜强。



关于志愿军作战能力的质疑与本身问题,基本存在于以下几点:


通讯,火力,装备,后勤,人海战术,伤亡。




先从人海战术讲:

火力发挥的准则是,对敌方点进行集中火力打击,火力投送量,事实上是以能集中火力量为准。

而当时志愿军的火力明显是不足的。


面对在装备火力后勤上要远优于志愿军的联合国军。需要尽可能的集中火力,那就需要更多的部队投入战斗,更多的人。这也就是人海战术的由来,毕竟我们不是霉菌,有各型装备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人海战术,是志愿军集中火力的一种体现。

也是一种有效提升火力的战术,作用得当伤亡不一定会高。



伤亡:

首先,大到一场战争,小到一场战斗,成败与否,并不一定要看伤亡数字。而是看能否达到作战目的。

哪怕一个高地上,敌人填进去100人,我们填进去1000人,我们守住了,那也是我们胜利了。


一切以达到作战目的为准。

伤亡,对于战争,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数字。


更何况相比与装备后勤等综合差距,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交换比并不算差,甚至还很不错。



后勤:

没什么可说的,这仗没直接让朝鲜半岛统一,一是装备差距太大,二是后勤实在太烂。三八线已经是本就羸弱的后勤能够达到的极限了。

若是后勤跟得上,志愿军的非战斗减员也不会那么惨烈。

至少我们的战士不至于穿着单衣吃着炒面在冰天雪地里作战,被冻死冻残。


装备与火力:……不讲了。


通讯:作战失联再正常不过,特别是大规模穿插作战,深陷敌中,与对方胶在一起。


不过党支部和军事民主,保证了军队哪怕在失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组织的作战。

(当然,由于通信问题导致的贻误战机与协同烂,作战目标选择不灵活等问题,也是暴露了出来。)




总结:

志愿军确实是轻步兵运用的巅峰。

但是是局限在朝鲜的特殊情况,与志愿军的自身条件上的。



我自己认为:

可以这么说,这种战术发挥,作战成果,除了志愿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做到。

哪怕是现在的解放军,也很难达到。


(当然,主要是没条件达到了,你让现在的陆军炸逼们再去玩这个,谁特么乐意。)






最后:



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至今我们也无法想象。

当年,你们在朝鲜的冰天雪地中,拿着老式步枪,穿着单衣,一把炒面一把雪。忍饥挨冻,拼命的跑,拼命的机动,硬刚对面的十五国联军。与敌方的重装集团纠缠抗衡,奋不顾身。

在冰冷的雪地上流尽鲜血,捍卫祖国与人民。


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面前,你们从未退缩,英勇奋战。像一群原木,一波又一波的拥向敌军。

让多年后的敌人仍畏惧那冰雪山原下的尖锐的冲锋号与哨声。


你们用勇气牺牲与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新的钢铁长城。


你们是真正的勇士,是人民的骄傲。


你们是祖国的超级英雄。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我们会永远记得你。


user avatar

从理中客的角度来说,是巅峰!

跟闪击法国一样,是毁人三观级别的奇迹!

你们知道吗?前三次战役的战果,换成与美军装备相当的等数合成化军队都极难打出来!这不是巅峰,那巅峰是什么?!

你们知道吗?除了中国轻步兵渗透战术外,你们所羡慕的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谁也没打出过山地大纵深!拿着制空权都打不出来!

请注意,战斗力不只是火力。陆军的各种战斗力要素——火力,机动,防护,侦察/隐蔽,后勤等等。跟坦克设计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完全兼顾的。

志愿军拥有超强的隐蔽能力,变态的复杂地形下机动能力,以及低后勤依赖度。这样的军队,是一支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军队,不是你有几件重装备就可以鄙视的军队。就算放到今日有完整作战体系的军队中,也是很重要的战斗力(特战旅/游骑兵)。

志愿军哪一点最可怕?

——美军眼中向己方侧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渗透的“营连”级单位,往往至少是一个师!

站在西方视角上看的话,这种震撼跟德军闪击战一样大。谁也想不到居然有军一级风暴突击群,居然还能成军成师的搞胡蒂尔战术,居然有军队能顶着满天飞机打进攻战(隆美尔: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与掌握制空权的另一方交战,即使陆军部队是现代机械化装备,这种情形就像是野蛮人碰到了近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负是不问而知了)。

你可以说作为步兵的志愿军攻击力并不强,但是轻步兵的核心优势——隐蔽与机动。往前数没有过,往后数也没有过,再也没有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军队!

这不是巅峰?那巅峰是什么?!

奠定大局的前三次战役,靠的不是什么打不垮,打不散。靠的是是实打实高明的进攻把敌人打垮了!把敌人打散了!把敌人打崩了!

在靠什么所谓打不垮,打不散,就地重整,顽强意志去打仗的时候,其实多数是中期吃败仗的时候。靠这些,只能把灾难性败仗变成一般性败仗,是无法靠吃败仗战胜敌人的!

靠堆人命?更是笑话!一场战争中伤亡的大头,从来都是败仗带来的!谁要是对这种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不知道的话,就别对军事问题说三道四!要知道抗美援朝中主要伤亡,主要也是发生在打败仗的时候。觉得靠堆人命就能打胜仗?开什么国际玩笑!

志愿军的两个强势期,前三次战役和上甘岭之后,主要靠的还真就是超强战术能力!

user avatar

首先。志愿军绝对不是轻步兵战术的巅峰。

因为第一,PLA现在还在搞轻步兵。

不说远的,中印战争中完成了枪族化的PLA步兵,战斗力都不只是有提高那么简单。

步兵自动武器,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正成为一种战术可能而不是超级英雄加老天护佑才出现的奇迹。朝鲜战争的时候,特等功臣谭柄云需要靠美军的车辆堵塞美军。而到了中印战争中,半个班把近一个营印军压制在桥头是硬生生靠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的火力。

第二,美军越战之后恢复游骑兵。重新重视起轻步兵。

什么是轻步兵?衡量的标准不是看他们靠不靠腿走路 。而是看他们作战靠什么。

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打击敌人实际上早就靠装甲力量和大炮了。

而轻步兵,就是依靠步兵武器自身为主要打击手段的部队。

美军固然搞出了可以机降的超轻榴弹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美军的空中突击群任然是典型的轻步兵。

另外,轻步兵的战术价值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有了装甲车直升机就可以不搞轻步兵了。

实际上,精锐的机械化步兵,要全员具备执行轻步兵战术的能力。

因为战场不是战略游戏那样线性的。一只机械化大军行动的时候,必然有前沿的支撑点、侧翼的掩护、后卫。

大多数支撑点都是小股部队,他们是大部队申开的触角。

而大多数非常适合作为支撑点的地形都不适合机械化装备。

这种时候,就是步兵发挥其本色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轻步兵战术能力很菜,这些支撑点就是给大部队预警而已。

但是如果比较强,能够与敌周旋一段时间 ,配合后方的火力乃至空中支援。很可能就为整个战役获得了主动。

这也是为什么部队不是砸装备就能砸出来的原因。光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志愿军之后,的确没有如此庞大的轻步兵作战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志愿军被誉为“轻步兵的巅峰”,这绝非浪得虚名,也不是单纯的赞誉之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和战场的具体情况。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以及人民军队的独特气质。首先,我们得明白,志愿军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逆袭”。当时,新中国刚刚.............
  • 回答
    咱们聊聊“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这个说法,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赞美,里面门道深着呢。要把这话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轻步兵”。简单来说,轻步兵就是指那些不依赖重型装备,以徒步行动为主,机动性强,擅长近战、伏击、侦察、袭扰的部队。他们不像坦克兵那样坐在铁壳子里,也不像炮兵那样.............
  • 回答
    在电影《中国医生》中,那个小志愿者没有穿戴完整的防护服就和新冠病患接触的片段,确实会让人感到揪心,也引发了不少关于防护措施的疑问。要理解这个场景,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这是一种艺术处理,为的是凸显人性光辉和现实的复杂性。 戏剧冲突与情感连接: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通过戏剧冲突来吸引观.............
  • 回答
    罗志祥在评论网友时说“请等我回来”,这句简短的话背后,其实承载了挺多东西,也引发了很多讨论。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看。首先,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他现在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暂时无法像过去一样活跃在大众视野里,或者在某个领域(比如音乐、影视)暂时放慢了脚步,所以他在向一直支持他的.............
  • 回答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的标准。它的意思是: 父在观其志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儿子的志向。 父没观其行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父亲去世后,要观察儿子的行为。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回答
    初试失利?复试调剂逆袭秘籍大公开!考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许多同学在经历过初试的硝烟后,却在复试或调剂阶段遭遇了滑铁卢。是就此放弃?还是寻求绝地反击?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别灰心!今天,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些实实在在的“逆袭”秘籍,让你在复试或调剂中,扭转乾坤,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第一阶段:心态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将经济学修士的研究计划书,改造成一份充满个人特色、能够打动招生委员会的志望理由书。这中间的关键在于“转化”,从一个客观、结构化的研究蓝图,到一个展现你个人学术热情、潜力和与项目契合度的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研究计划书 (Research Proposal).............
  • 回答
    这事儿,要是搁在寻常百姓家,杨志跟牛二就这么干起来,说不定就真成了街头斗殴,谁赢谁输,谁受谁伤,就那么算了。但杨志不是普通人,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可不是一柄宝刀那么简单。你想啊,杨志是什么身份?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朝廷命官,虽然被贬官,但骨子里的那股子军人劲儿、那股子傲气,可不是说丢就丢的。他手里这.............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