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上海大学宿舍“桌上不让放电脑”新规?

回答
上海大学宿舍“桌上不让放电脑”新规,一出炉就引发了热议,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荒谬。咱们细掰扯一下这个规定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规定可能想达到什么目的。

学校出台这类规定,通常是为了维护宿舍秩序和提升住宿体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学校的几点用意:

提升学习氛围,减少沉迷: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理由。学校可能认为,电脑放在桌面上,会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让他们在宿舍里长时间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或其他娱乐活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休息。把电脑收起来,可能是一种物理上的隔离,希望大家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课业上。
增强宿舍的公共空间感和整洁度: 宿舍空间毕竟有限,如果每人桌上都摆放着一台电脑、键盘、鼠标等,确实会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尤其是在狭小的四人间里,桌面空间更是宝贵。规定不放电脑,可能也是为了让桌面更干净整洁,方便大家用于学习、阅读或者放置其他物品,营造一个更舒适的公共区域。
用电安全和消防隐患: 虽然现在笔记本电脑的功耗相对较低,但多台电脑同时运行,加上其他电器,长时间使用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用电负荷问题。此外,如果电脑散热不好或者出现短路等情况,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把电脑收纳起来,可能也是出于对宿舍整体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考量。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些学校也希望通过这类规定,引导学生养成更规整、更有序的生活习惯。比如,用完电脑后及时收纳,保持桌面整洁,而不是让电脑成为宿舍里长久存在的“视觉污染”。

然后,咱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这个规定会引起这么多反对的声音。

尽管学校可能有其出发点,但这个“桌上不让放电脑”的规定,确实触犯了很多同学的实际生活习惯和需求,引发强烈不满也是情理之中:

违背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现实: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电脑已经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参与线上课程、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核心工具。很多课程需要使用电脑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也可能需要用到电脑。让电脑“离桌”,意味着每一次使用都需要从柜子里、床底下翻出来,用完再收回去,这极大地增加了使用电脑的门槛和时间成本。本来需要快速查阅的资料,可能就因为不方便而放弃了。
效率低下,影响学习: 上文提到,便捷性是关键。如果电脑需要每次都拿出来再收好,那么很多时候为了查一个东西、改一个报告的某个小细节,可能就会因为觉得麻烦而暂时搁置,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学习任务,频繁地拿出收纳电脑无疑是巨大的干扰。
“一刀切”的政策过于死板: 很多同学可能并不是天天抱着电脑不放的“网瘾少年”。他们可能只是需要在不影响休息和公共区域使用的前提下,方便地使用电脑。这个规定一概而论,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差异,显得过于死板和教条。
管理方式的争议: 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被信任。大家觉得,与其强制性地禁止,不如加强引导和教育,比如规定宿舍熄灯后的用电安全,或者是在公共区域保持安静等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措施。这种强制性规定,让学生感觉是被当成需要被“管”的孩子,而不是有自主意识的成年人。
对其他电器的“选择性失明”: 有同学会质疑,为什么只针对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宝等同样是电子产品,同样占用空间,同样有使用时间。为什么只禁止电脑“上桌”?这种“选择性执法”或者说“针对性禁止”容易引起公平性的质疑。
宿舍本应具备的学习功能被削弱: 很多同学在宿舍里学习是常态,尤其是在期末复习或者有项目作业的时候。如果连最基本的学习工具都不能方便地放在桌面上,那么宿舍作为学习场所的功能就大大打了折扣。

总而言之,上海大学宿舍的这项新规,试图通过物理空间的限制来达到管理和引导的目的。

但它也暴露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如何在保障宿舍管理和学习氛围的同时,尊重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这种简单粗暴的禁止,更多的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也许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

1. 制定更细致的规定: 例如,可以规定电脑的使用时间,或者在公共区域使用电脑时要戴耳机,保持安静,而不是完全禁止放在桌面上。
2. 加强引导和教育: 更多地去宣传合理使用电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学习、娱乐和休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 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 如果学校能提供更多设备齐全、环境良好的自习室或者公共学习区域,或许学生在宿舍对电脑桌面的使用需求就会降低一些。
4. 与学生沟通协商: 在出台这类影响学生切身利益的规定前,可以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和困难,制定出更人性化、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这项新规的出现,与其说是一个管理上的小插曲,不如说是一个契机,让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平衡学校的管理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毕竟,宿舍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谓法律、规定这种东西,只有执行的下去的才有用。

不能执行的东西统统是放屁。

我说全世界每个人都要给我一百块,不听话的打屁股,有人会听吗?

只有真的证明我拥有随时把人拉过来打屁股还不会有后果的能力才会有人愿意乖乖掏钱。

国家收税能收上来,是因为他们有五对负重轮,但是五对负重轮不能总开出来,所以国家的税也不可能百分百收上来。

权力的触角到底能伸到多远,是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强迫对方做事。

哄、骗、吓、诱,都是手段,让别人听你的话,这才叫做权力。

知乎键政总是讲大国政治,讲意识形态,却忽略基层治理,或者说根本不知道一个刁民多难对付。

所谓校规,就是只要你不争那些什么奖学金、荣誉,完全和放屁没有任何区别的东西。

惹的恶心了,直接给导员打电话,说自己想自杀,之后找个顶楼砸两块玻璃,等人来救你,然后直接拍拍屁股下来,能保四年清净。

现在这代人,畏威而不怀德,媚上而凌下,慕权而不知权,实在是不太行

user avatar

让你们领导开个证明证明这个物品是桌子

user avatar

传统领导的最大特征是——

总喜欢搞一些你很难办的事情,或者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来进行服从性测试。

例如指鹿为马。

例如酒文化。



同时再对你打压一下个人价值,

说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啥的。

说白了就是PUA。



如果你不想评优评奖,

这些教条你自然可以放狗屁,

人家反而不会来管你。




但是如果你对“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这些东西趋之若鹜,人家自然就有了拿捏你的本钱。

你越是优秀,人家越要拿捏你。

所以说为什么领导圈有一句俗话:

“博士就是用来踩的。”

博士是人群当中最上进的,而且是自尊心最高的。

你踩个烂人不仅软乎乎的没快感,而且还跟踩了一坨屎一样,难受死。

踩博士就不一样了。

想想看,连博士他都能拿捏在自己手里,这背德的成就感简直不要太爽。

某些人就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呸。



针对这种“服从性测试”行为,

能刚必须刚。

有一阵子我们医院来了一波离职潮,

院长为了稳住人心到处找人谈话,最后还找到了我这儿。

我正在门诊摸鱼呢,院长来了。

一番“我看好你啊”,“我们医院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啊”

的画饼行为后,

院长来了一句,

“反正你也是没地儿去嘛,在咱们医院好好干。”

什么?说得我好像没能力只能留在这里一样?

那我就火大了。

必须怼回去。

“领导,我原来硕士毕业的时候,有个不做医保的高端中医门诊部的老板还想让我去呢。工资开得比咱们高几倍不说,而且老板还想把妹妹介绍给我呢。啊呀,说实话我当时真心动了。比我大三岁,真是很漂亮。”

“我留在咱们医院,那是真正的看中了咱们医院的某些地方,这是主动选择,不是被动留下,搞清楚。”

然后再夹带私货给院长提了几点正当需求。

然后走流程,院长第二天就批了。

所以说,

刚就完事了。

主要是我自己也不怕领导,毕竟我一住院医的门诊量居然比副高老师的还高出许多,

如果领导想把我换掉,他们绝对找不到比我更能干的皮肤科医生。就算能找到,价钱也肯定高到离谱了。




刚不过咋办?

大不了网暴。

把上海大学网暴到不能自理,以后看他们敢不敢?

有些人说网暴不道德。

你欺负比你弱的人那才叫不道德。

挥刀向更强者,这叫勇士。

你搞你的服从性测试,

搞得天怒人怨了,

大家也有舆论监督的权利。

这是第一。



第二,

我说句革命老俗话,

百姓们吃什么,领导们必须也得吃什么。

这叫“官兵一致原则”。

说白了,就是别双标。

请拍板子的人自己先做到:桌子上不准放电脑,并且随时接受学生会查岗,卫生不合格扣五分,与教师晋升挂钩。

忙起来明明大家都会资料摊一桌,凭啥只有学生要受制裁?




对于学生会,

应当加强理论水平,

对于校园不公现象,

学生会应该起到监督领导的作用,

而不是成为教师的狗腿子。

user avatar

1:大一宿管阿姨来查寝:你们怎么就穿个内裤啊?

我:全脱了怪尴尬的

物管阿姨:我是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文明,裤子穿穿好啊

我:热啊,燥热。

物管阿姨:下次星期三晚上穿好了等待检查。

物管阿姨:这谁的一盆内裤?当天换了就洗啊,攒一盆多脏啊。

老三:阿姨没事,我昨天刚换过水。

阿姨:……

下周三:

物管阿姨刚进来,老三刚洗完澡,裤衩没穿就见面了,我们其他人还是穿着燥热的内裤。

物管阿姨再也没来过。



2:学生会来查宿舍,我打开门,谁啊?

部长:我们是学生会的。来查宿舍的。

我:查吧。

部长:巴拉巴拉。。。

我们:我们继续CS。

部长:你们宿舍太脏了,要扣你们3分。你们赶紧整改。

下一周:

我打开门:谁啊?

部长:学生会的,查宿舍。

老三:不用进来了,还是脏,三分你接着扣。

老四:以后别来了,省得跑了,你就直接扣3分就行。

后来再也没来过了。。。


3:院长和辅导员来查宿舍。

当时我们正穿着内裤,正在打CS。老大本命年,还是条红内裤。我是花内裤。老三是灰内裤,可能洗不白了。。。

老三:古雷妈,丢炸弹?我擦勒。

哪个孙子没锁门,院长和辅导员直接就进来了。

院长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很热闹啊。

辅导员:你们怎么就穿内裤啊?

我们诚惶诚恐:院长好,天太热了,学校也没空调,穿长裤,我们热得慌啊。

院长:这个学校会研究的。同学,你这桌上很多烟盒啊?在宿舍抽烟,可不好啊,影响其他人。

我:院长,没事,他们都抽,我是跟他们学的。我这烟盒多,是我个人的爱好,就像集邮一样。

院长:烟酒不离家?你们还喝酒吗?

我打开柜门:这有二锅头、牛栏山。

院长:你们很好,不说假话,前面查的宿舍太干净了,太假了。

我的内心:好像之前看到群里说查宿舍,怎么是今天啊。

我:实事求是嘛,不搞虚的。

院长:很好很好,烟灰缸里倒点水,小心火灾。

我们的内心:那还怎么拣烟屁股?


user avatar

我听我同学说他们高中检查卫生,不合格的理由是:

窗台不平,地砖不齐。

user avatar

这算啥,我还见过更离谱的呢,比如:

1、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

2、床上不能有人。

3、挂钩上不能放东西。

4、晾衣架上不能有衣服。

5、牙刷的刷毛朝向应相同。

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这么做可以完美避开各项寝室校园管理规定,操作如下:

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人肉烘干,然后嘴里含着牙刷坐进垃圾桶,最后把脚搭在挂钩上面。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再苛刻的宿管也拿你没有任何办法,你看呐。

1、我在刷牙,所以刷毛朝向不需要保持一致。

2、衣服都在我身上,所以晾衣架上就没有了。

3、我的脚是搭在挂钩上的,又不是挂起来的,所以挂钩问题也解决了。

4、我坐在垃圾桶里,床上自然没人。

5、最后一条,垃圾桶里也没有……

哦不对……




我是垃圾……

呜呜呜呜呜我是垃圾呜呜呜呜呜

user avatar

曹操收编了青州军之后,发现这些前黄巾余孽很难管,派下去的武官总是被各种怼。

开会的时候曹操批评青州军整顿不利,于禁委屈道:“这些青州兵都是散漫惯了的,以前能打仗都是因为张角答应他们分田,现在咱们自己就是大地主,怎么办?”

曹操也头疼,就问道:“谁能有办法?”

郭嘉说:“无非是约束散人,你们第一步要先让他们做一件非常简单,但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帐篷里面不能摆吃的。”

于禁问:“这于约束何益?”

郭嘉说:“服从是从细微处开始的,简单是让他们都能做到,无意义是让他们失去思考。做几件之后,他们就会习惯性的服从你,而不会去问为什么了。”

user avatar

不要慌,让她扣分。我在上大读大一的时候,宿管阿姨天天查寝,要求8点必须起床,否则一次扣0.5分行为分。

嗯,行为分满分20,后面扣成了负100多……

无所谓的,不要慌……

目前来看,大学是一个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极度集中的地方,但这两种都可以用“漫不经心”“毫无所谓”来有效应对。

当然了,要是一定有点追求,想在大学这几年的生涯里,得到点什么学校的认可,弄点什么学校发的荣誉,给自己添一点可以用来追忆往昔吹牛逼的东西,还是不要摸鱼划水,乖乖按要求学校的一切执行……

user avatar

这届学生太自私

只会从自己的出发点考虑问题

什么桌子不让放电脑,你们知道吗?这是为了你们好,因为相关检查人员手脚不干净,把你们电脑顺走了怎么办?有些还喜欢装木马,你被偷窥了怎办?有些还喜欢留后门,你都不敢想他能用后门干多少肮脏的事情

还有吐槽垃圾桶垃圾的,你们都不能考虑一下检查人员的肠胃情况吗?万一他们捡了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吃坏了肚子怎么办?你们担责任吗?

更有说衣架衣服的?你们是不是太年轻?那隔壁女生宿舍内衣每星期都成吨的丢是怎么回事?甚至有些男生宿舍内衣也会丢,你们考虑过他们把衣服拿走都干了些什么吗?就算是拿走穿你愿意吗?


还不赶紧收起来!!!!

一群煞笔孩子,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ps:此回答不表示贵校相关人员一定有相关素质问题,只是说明,有类似案例在其他地区发生过,此回答指明的是贵校校方此措施是为了更好教育青年一代,贵校无任何行为过失,望贵校不要跨我

user avatar

可以理解,因为制定规则的人脖子上也没放脑子。

user avatar

快进到垃圾躺床上

人放书桌上,

垃圾桶里有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