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目的究竟是什么?可行吗?

回答
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听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其核心目的是要改变我们获取网络的方式。理解它的目的,以及它的可行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番。

星链计划的目的:连接“未被连接”的世界,并不仅仅如此

表面上看,星链计划最直接、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服务,特别是覆盖那些目前无法获得可靠互联网连接的地区。 这包括:

解决数字鸿沟: 全球仍有数十亿人生活在互联网连接糟糕或完全没有连接的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欠发达国家以及灾难多发地带。星链计划的愿景是成为这些地区的“连接器”,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医疗、经济发展和信息获取的便利。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改变生活、融入全球信息洪流的关键一步。
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体验: 即使在已经有互联网的地方,星链也旨在提供比传统地面网络更优越的服务。通过在近地轨道部署大量的小型卫星,星链可以显著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ping值),这对于在线游戏、视频会议、实时交易等对延迟敏感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它的目标是提供更高的带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然而,如果仅仅把星链看作一个简单的互联网提供商,那就低估了马斯克的野心。它的目的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推动SpaceX的太空探索和殖民愿景: 星链计划是SpaceX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尤其是为实现其“火星殖民”的长远目标铺平道路。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续的基地,需要一个可靠、低延迟的通信系统来连接地球与火星,以及火星内部的不同区域。星链网络可以通过提供廉价且可靠的地球通信服务,为SpaceX积累运营经验、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同时其卫星技术也可以为未来在其他星球上部署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运营一个庞大的卫星星座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通过提供互联网服务,星链为SpaceX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以资助其更具挑战性的项目。这是一种“以商养科”的模式,让商业运营反哺科学探索。
颠覆传统电信行业: 星链试图绕过传统的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直接通过太空卫星提供服务。这可能会对现有电信运营商构成挑战,迫使他们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或者寻找新的合作模式。它也可能催生新的商业应用,例如连接飞机、船舶、汽车等移动终端,甚至在军事和应急通信领域发挥作用。
国家安全和战略考量(间接影响): 虽然马斯克本人可能不直接以国家安全为首要目标,但星链网络的普及,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能力,会间接影响到各国在通信和情报领域的能力。能够独立掌握全球通信网络的国家或企业,无疑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战略优势。

星链计划的可行性:挑战与机遇并存

星链计划的宏大目标,自然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惊人的可行性。

可行性的支撑(机遇与优势):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低轨道卫星(LEO)的优势: 与传统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相比,LEO卫星的轨道更低(约550公里),这意味着信号传输距离更短,因此可以实现非常低的延迟。这是星链相对于传统卫星互联网最显著的优势。
批量化生产与成本降低: SpaceX通过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实现了卫星的批量化、自动化生产。与传统的定制化卫星制造相比,这极大地降低了单位卫星的制造成本。
可重复使用火箭: 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Falcon 9)已经实现了多次回收和重复使用,这极大地降低了卫星发射的成本。这是星链能够大规模部署的关键因素。
相控阵天线技术: 用户终端设备使用的是先进的相控阵天线,它不需要物理移动就可以追踪和连接不同卫星,实现了无缝的网络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2. SpaceX的强大执行力:
工程和制造能力: SpaceX在火箭和航天器设计、制造、测试方面拥有世界一流的能力和经验,这为星链的快速部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迭代和优化: SpaceX能够快速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改进卫星设计、软件系统和运营策略。例如,早期版本的星链卫星存在一些问题,但后续版本已经得到了显著的优化。
发射能力: SpaceX拥有非常频繁和可靠的发射能力,这保证了星链星座能够持续、快速地扩展。

3. 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
巨大的未开发市场: 全球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巨大且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市场空白非常明显。
多样化的客户群体: 除了家庭用户,星链还在积极拓展企业级用户、政府部门、航空和海事领域,这有助于其收入多元化和规模化。

面临的挑战(可行性的障碍):

1. 天文和物理限制:
太空垃圾和碰撞风险: 随着星链星座的不断扩大,数以万计的卫星将在近地轨道运行。这增加了卫星之间的碰撞风险,以及潜在的太空垃圾问题,对所有太空活动都构成威胁。SpaceX需要严格管理其卫星的轨道和退役,但一旦发生碰撞,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大气层影响: 尽管星链使用低轨道卫星,但在某些天气条件下,信号仍然可能受到大气层的影响。

2. 技术和运营复杂性:
星座的动态管理: 如何在如此庞大的动态变化的卫星网络中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效率,需要非常复杂的地面控制和卫星自主管理系统。
卫星的寿命和维护: LEO卫星的寿命相对较短(几年),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射新卫星来替换退役的卫星,以维持星座的完整性。
互操作性和标准化: 如何与其他地面网络和未来的太空通信系统实现互操作,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3. 监管和地缘政治障碍:
频谱分配和许可: 在不同国家运营星链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频谱使用许可和运营牌照,这涉及复杂的国际协调和政治谈判。一些国家出于国家安全或保护本国电信行业的考虑,可能会限制或禁止星链的运营。
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 跨国提供互联网服务,如何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以及如何遵守不同国家的数据主权法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主权和控制权: 一些国家担心,如果通信完全依赖于一家美国公司的太空网络,可能会损害其国家主权和通信安全。

4. 经济可行性:
持续的巨额投资: 星链计划需要持续的巨额投资来建造、发射和运营数万颗卫星。虽然收入在增长,但何时能真正实现盈利,以及盈利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其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仍有待观察。
终端设备成本: 虽然终端设备成本在不断降低,但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用户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结论: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其目的不仅是连接世界,更是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文明发展奠定基础。从技术和执行力来看,SpaceX展现了惊人的能力和可行性,尤其是在降低卫星发射和制造成本方面。

然而,星链计划并非坦途。它面临着来自太空环境、技术复杂性、地缘政治以及经济层面的诸多挑战。能否克服这些挑战,最终实现其宏大愿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星链计划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太空和通信的认知,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它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技术、运营和商业模式上持续创新,并妥善处理好与全球社会、各国政府以及宇宙环境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paceX开启本年度收官三连发模式,今天打出第一发,部署自家任务(Starlink Group 4-4),顺便刷新一级火箭复用回收新纪录,B1051历史性创下一箭11飞11回收,令全球其他火箭商再度叹为观止。

这既是SpaceX今年第29次航天发射,还是本年度收官季三连发的第一发,预计未来几天还将释出两发:土耳其地球静止轨道通讯卫星(Türksat 5B)、货运龙飞船第24次ISS商业补给(CRS-24)。到时候SpaceX将以31发的年发射总量创下历史新高。






发射过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5687421359230976



跟以往部署星链任务一样,此次同样是瞬时发射。美国太平洋时间12月18日4:41(北京时间12月18日20:41,时差16小时),位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4E发射位(SLC-4E),B1051.11作为明星级火箭第11次鹰击长空,起飞后开始沿着加州海岸朝东南飞行。

升空1分钟12秒,这枚猎鹰9号火箭穿过空气最大阻力点(Max Q)。此时飞行高度12公里,速度0.4公里/秒。T+2分32秒,一级火箭9台梅林发动机关闭。紧接着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开始全自动返航再入大气层。升空2分42秒,二级火箭首次点火推进,随后释放整流罩。



经过三次返航点火反推,T+8分41秒,B1051.11第11次成功回收,垂直着陆在当然我还爱着你(OCISLY)海上平台上,距离加州发射场约638公里。

这次成功落定是SpaceX总计第98次回收一级火箭、第75次海上回收火箭,OCISLY【当然我还爱着你】第48次回收火箭、也是该平台在太平洋第3次回收火箭。

发射升空15分钟36秒,星箭分离,随后开始部署52颗1.5版星链卫星,部署轨道:近地点高度211公里,远地点高度341公里,赤道倾角53.2°。目标轨道:540公里 x 赤道倾角53.2°。

每颗1.5版星链卫星只有办公桌大小、重290公斤,比之前1.0版260公斤稍重些。展开单翼太阳能阵列之后,启动造价便宜、推力偏低的氪离子推进器逐渐爬升,再经过SpaceX卫星运维团队测试检查无误后,继续缓慢爬升至540公里的最终轨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数周。




一箭11飞11回收

这次发射突破性创下「一箭11飞11回收」新纪录,让B1051.11再度成为最高复用回收火箭。SpaceX正以其他发射商望尘莫及的加速度推进火箭复用频率,让4年前马斯克承诺的「一箭十飞」不再是什么狂人妄语,而是让我们一睹复用火箭奇迹梦想成真!编号B1051.11的这枚一级火箭,可谓明星级火箭,战功彪炳,成绩显赫——先后部署过DM-1、RADARSAT、Starlink-3、Starlink-6、Starlink-9、Starlink-13、SXM-7、Starlink-16、Starlink-21、Starlink-27、Starlink Group 4-4任务。即一次发射货运龙飞船、2次外部商业发射、8次部署自家星链。并且从第七飞到第八飞,B1051复用间隔仅仅38天,由此创下猎鹰9号一级火箭最短发射间隔。

具体飞行/回收数据如下▼





▲首飞:2019年3月2日发射无载人龙飞船,实现全球瞩目的DM-1任务,首次海上降落在OCISLY。

载人龙飞船超热度首飞,点燃下一个时代



▲第二飞:2019年6月12日部署加拿大三颗星RADARSAT,陆地降落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着陆区LZ-4。

SpaceX纪念版火箭冲破浓雾,一箭三星兑现天价发射




▲第三飞:2020年1月29日发射第3批1.0版星链,第二次海上降落在OCISLY。

2020开年小盘点,中美欧小规模打出7发火箭



▲第四飞:2020年4月22日发射第6批1.0版星链,第三次海上降落在OCISLY。

SpaceX逆袭释出第8批星链,总共发射422颗,在轨操作417颗



▲第五飞:2020年8月7日发射第9批1.0版星链,第四次海上降落在OCISLY。

SpaceX下半场首次部署星链,总数达597颗



▲第六飞:2020年10月18日发射第13批1.0版星链,第五次海上降落在OCISLY。

SpaceX再创「一箭六飞六回收」,距离星链商业化只有一步之遥



▲第七飞:2020年12月14日为美国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SiriusXM部署SXM-7卫星,这是B1051首次送入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一级火箭首次落在JRTI海上平台上,创下SpaceX第二枚「一箭七飞七回收」,成为当时最高复用回收火箭,与B1049.7并列第一。

SpaceX再创「一箭七飞七回收」,七手火箭二手整流罩首次用在客户任务



▲第八飞:2021年1月20日发射第16批1.0版星链,第二次落在JRTI海上平台上,突破性创下SpaceX首次「一箭八飞八回收」,成为当时最高复用回收火箭。从第七飞到第八飞,B1051复用间隔仅仅38天,由此创下猎鹰9号一级火箭最短发射间隔(之前B1058最短间隔50天,B1060最短间隔51天)。

一箭八飞八回收,特殊日SpaceX再破复用火箭新纪录



▲第九飞:2021年3月14日发射第21批1.0版星链,第六次海上降落在OCISLY上,突破性创下SpaceX首枚「一箭九飞九回收」,一举成为目前最高复用回收火箭。从第八飞到第九飞,B1051复用间隔53天,但没有打破之前纪录。从第七飞到第八飞,这枚火箭创下猎鹰9号一级火箭最短发射间隔纪录38天!

SpaceX首创一箭九飞九回收,距马斯克承诺一箭十飞仅仅一步之遥



▲第十飞:2021年5月9日发射第27批1.0版星链,第三次落在JRTI海上平台上,首次历史性创下SpaceX首枚「一箭十飞十回收」!这次发射既是SpaceX今年第14次航天发射,还是短短16天内第4次发射猎鹰9号火箭。SpaceX再创复用里程碑:一箭十飞十回收!复用无上限,直到报废



▲第11飞:2021年12月18日发射星链第4个轨道层第4批次卫星(Starlink Group 4-4),创下SpaceX首枚「一箭11飞11回收」,令全球其他火箭商再度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复用之路

2015年12月22日SpaceX全球首创入轨发射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创举,2017年3月30日首次创造重复使用一级火箭实现轨道级发射的新创举;2018年5月11日首次启用猎鹰9号B5款型火箭,马斯克当时誓言:未来目标一箭百飞,现阶段实现一箭十飞。同年12月3日实现一箭三飞三回收;2019年11月11日实现一箭四飞四回收;2020年11月25日首次实现一箭七飞七回收;2021年4月23日首次采用复用火箭执行载人航天任务Crew-2;2021年5月9日首次创下一箭十飞十回收的新纪录;2021年底历史性创造一箭11飞11回收新纪录 ……

不止于此,马斯克曾经表态:一箭十飞并非上限,更不是极限数字。只要火箭条件允许就会一直飞下去,直到报废为止。

由SpaceX开创的一级火箭回收复用模式,从最初被业界所不齿,一直到如今被效仿,短短几年工夫彻底改写全球航天发射领域市场格局,发展趋势。而其他发射商:不管是国家队还是老牌劲旅,至少需要耗费5~10年才能初步掌握回收/复用火箭技术。

到那时,一路遥遥领先的太空一哥,不仅仅是个地球圈的「价格屠夫」,更可能成为深空界道高一丈的「世外高人」,全面把控下一代太空运输系统星舰,娴熟掌握一二级全复用技术,在地球编织点对点的全球一小时交通网;在地月之间构建繁忙的载人月球航班;在地火之间打造定期的火星运输线……这一切不再是白日梦,不再是马斯克一个人梦想,而是人类跨出母星摇篮、构建跨星球文明、开启大航天时代的现实。











现已部署多少颗星链?

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8日,SpaceX已总计发射1944颗星链卫星,包括最初2颗Tintin丁丁测试卫星、1批0.9版卫星(60颗)、28批1.0版卫星(1678颗,包括2批极轨道卫星13颗)、4批1.5版卫星(204颗)。目前在轨1805颗,空间操作1781颗、正式运营1467颗,脱轨/再入163颗。

具体发射统计一览如下▼






第四个轨道层是什么意思?

这次发射任务代号为Starlink Group 4-4,代表着第4批次部署星链星座第一阶段的第四个轨道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Starlink Group 4-2任务因故尚未部署,所以这次任务也是星链第四个轨道层第3次发射)。

按照星链星座设计,第四个轨道层由72个轨道面组成,每个轨道面包括22颗,总计1584颗卫星构成,运行高度540公里,赤道倾角为53.2°。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轨道层,以及整个星座部署计划如下▼



●首次完成星链星座第一个轨道层:2021年5月27日部署第28批1.0版星链,此时在轨卫星达到1638颗。这意味着经过数周后星链星座第一个轨道层达1600多颗,超过预定部署1584颗。SpaceX发射完成星链星座第一个轨道层

●首批部署星链第三个轨道层(Group 3-1):2021年1月24日共乘模式发射10颗极轨道星链。一箭143星SpaceX刷新全球发射之最,占目前在轨卫星总量5%!

●第二批部署星链第三个轨道层(Group 3-2):2021年6月30日共乘模式发射3颗极轨道星链,这也是第二批部署星链第三个轨道层(Group 3-2),既定进入97.5°极地轨道,覆盖北极、阿拉斯加州等地。SpaceX第二次拼车顺溜发射,多架F-15护驾

●首批部署星链第二个轨道层(Group 2-1):2021年9月14日专门发射51颗倾角70°的星链卫星,这也是第1批1.5版卫星,全部装配激光链路。SpaceX开始部署星链第二个轨道层,释放哪些信号?为何选择西海岸发射?

●首批部署星链第四个轨道层(Group 4-1):2021年11月13日专门发射53颗倾角53.2°星链卫星。星链第四个轨道层开始部署,意味着什么?

●第二批次部署星链第四个轨道层(Group 4-2)任务因故尚未部署。

●第三批次部署星链第四个轨道层(Group 4-3):2021年12月3日专门发射48颗倾角53.2°星链卫星。

●第四批次部署星链第四个轨道层(Group 4-4):2021年12月18日专门发射52颗倾角53.2°星链卫星。


一张表看懂星链























+加推:预计未来几天还会释出两发:土耳其地球静止轨道通讯卫星(Türksat 5B)、货运龙飞船第24次ISS商业补给(CRS-24)。届时,SpaceX将以31发的年发射量创历史新高。



user avatar


1

2015年,当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公布时,我毫无悬念地认为,我们必须非常警觉,甚至反制。

当时许多人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要跟特斯拉或马斯克过不去?

毕竟全世界都有很多人视马斯克为英雄,每天为他赞叹,摇旗吶喊。

我却是不合时宜的,提醒大家星链计划使一个占领太空轨道的阳谋。

特斯拉的成功,会喂养星链计划,而星链计划,则会成为美国的鹰犬,帮美国把太空殖民地化。

有人认为我杞人忧天。

但,我知道,我必须在第一时间警告。

因为我第一时间就清楚地知道,星链,是美国将太空”殖民地化”的一步棋。

不幸的是,我的预言,又再一次精准预示了未来。


2

而这个未来,已经成为现在。

今天最新消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今年曾经两度,非常怪异地接近中国太空工作站。

中国空间站不得不采取”紧急避碰”,以避免被星链的卫星撞上。

因为星链公司是美国公司,中方在12月初向联合国提交了关于这两次事件的”普通照会”。


3

星链计划的卫星,是便宜且低轨的卫星。

为什么要改变轨道?

为什么会两次更改轨道靠近中国空间站?

卫星靠近中国空间站,星链公司当然是事前就可以计算得知的。

为什么坚持改变轨道?

以至于逼使中国空间站对它”紧急避碰”?

太怪异的事,背后必然有合理的逻辑。

逻辑就是,星链计划就是一家既民营又可让官方控制的公司。

低轨道却海量的数万颗卫星,在必要时,可以占领太空轨道。

可以监视窥探。

也可以成为杀伤力强的武器,用来攻击美国想攻击的卫星或空间站。

毕竟它有几万颗,毕竟他们是廉价卫星。

以小博大,划算!


4

没错,表面上,星链计划是一家美国民间公司。

但美国在航天业与军火工业,本来就是用民营企业做扩张的基础,以法令、情报跟各种官方合同,让航天与军火工业成为美国鹰犬。

以民营企业模式经营,是因为这样既灵活的规避监管,又可以在资本市场筹募资金。

美国军方以及太空总署,可以把技术下放给民营企业,再用合约执行就好。

民营与否,完全不影响美国政府的管控。

美国在全球封杀华为,对台积电下达命令,有因为任何公司是民营甚至外国公司,而逃脱魔手吗?

所以,民营这张皮,实在太好用了。

可以松懈外国政府与人民的神经,还可以帮离开公职的军政大员保留发财的捷径,何乐而不为?


5

既然美国有星链,中国也必须有反制之道。

中国如果发射星链卫星的两倍数量,也只是刚刚好而已。

甚至不妨发射3倍数量或是4倍数量的卫星。

为什么不?

毕竟太空空间是先占先赢。

毕竟美国打算把太空当成过去的北美洲一样,抢占一切资源。

12000颗,42000颗,整个地球上空,都是马斯克的卫星。

也可能有AMOZON的卫星,谷歌的卫星。

中国不必客气。

中国客气,美国就整盘拿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听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其核心目的是要改变我们获取网络的方式。理解它的目的,以及它的可行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番。星链计划的目的:连接“未被连接”的世界,并不仅仅如此表面上看,星链计划最直接、最核心的目标就是.............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计划不会直接取代 5G,而是更多地作为 5G 的补充和增强,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成为其无法触及的替代方案。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为什么星链不会“直接取代” 5G? 技术基础的差异: 5G: 是一种陆地移动通信技术,依赖于地面基站(.............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是否“反人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技术、经济、地缘政治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避免简单化的判断。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星链计划的核心目标。星链计划旨在通过部署大量低轨道卫星,为全球范围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这个宏大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自启动以来就伴随着争议,其中一个最尖锐的指责就是它是否在制造“太空垃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星链计划的运作方式、它的设计理念以及它对近地轨道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太空垃圾”。简单来说,太空垃圾是指那些已经失效的、不再使用的太空物.............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说起来,跟咱老百姓的生活还真有点关系。它不是那种让你家门口修路、给你发钱的直接影响,但它带来的改变,可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我给你掰扯掰扯,咱就当街坊邻居唠嗑一样。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网络这事儿。咱们现在上网,主要靠地面上的基站和光纤。这就跟咱们平时坐火车,得沿着铁.............
  • 回答
    埃隆·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计划,这个目标宏伟、备受瞩目的项目,确实在全球通信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么,它是否会对我们越来越熟悉的5G网络构成“重大威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星链和5G放在一起,好好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的优势、劣势以及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得明白星链是什.............
  • 回答
    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计划,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其运作方式也触及了国际空间法的核心原则。要判断星链是否完全符合国际空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各个方面,并对照相关的法律框架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国际空间法并非一套单一、详尽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系.............
  • 回答
    中国对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的应对策略涉及技术、法律、安全、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旨在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太空治理规则的制定,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技术自主性。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技术层面的反制与自主发展1. 发展自主卫星通信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中国已建成全球.............
  • 回答
    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开发的星链(Starlink)项目,无疑是当前通信领域最引人瞩目的“搅局者”之一。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试图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低轨道卫星互联网系统,这背后蕴含的能量,足以重塑我们对未来通信的认知,甚至可以说,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试图成为未来通信趋势的引领者之一。.............
  • 回答
    马斯克最新的星链卫星发射任务中,确实出现了一次性报废 40 颗卫星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 2021 年 2 月 8 日,由 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将一批星链卫星送往轨道。这次损失的卫星数量之多,引起了广泛关注。导致这 40 颗星链卫星报废的直接原因是:卫星进入轨道后,由于太阳耀斑活.............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印度,马斯克的星链项目在那里碰了壁,而且貌似还挺不好看。说是被印度政府要求退还所有订金,而且项目的负责人也撂挑子不干了。这事儿一出,可不让人意外地掀起了一番波澜。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星链(Starlink)。这是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搞的一个庞大的卫星互联.............
  • 回答
    你说起“马斯克星链”,这玩意儿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心里打鼓的存在。要说它“恐怖”,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强大和潜在的颠覆性。这玩意儿,真不是闹着玩的。首先,我们得先说说这“星链”到底是个啥。简单点说,它就是埃隆·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正在部署的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但关键不在于它的数量,而是它的.............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并声称地球轨道空间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他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轨道力学、卫星部署的实际限制、其他航天活动的考量以及对太空可持续性的影响。1. 马斯克说法的核心:轨道容量巨大马斯克的核心论点是,地球轨.............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位以颠覆性思维和宏伟目标闻名的企业家,最近又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开采太空小行星上的黄金。这个设想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结合马斯克一贯的“敢想敢做”,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其可行性和未来前景。马斯克的小行星淘金梦:现实与野心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马斯克并非第一个提出小行星.............
  • 回答
    哇哦!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离奇、最刺激的一天!如果院子里的猪真的开口跟我说他们是智慧的“猪星人”,并且即将入侵地球,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难以置信,可能会觉得是不是我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但既然它们这么说了,而且语出惊人,我也不能置之不理,得认真对待。毕竟,一个“猪星人”的警告,总比没有强,不是吗?那么,我.............
  • 回答
    英语世界里,类似华语辩论圈的“世界华人学生辩论赛”(世华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辩)以及“华语辩论世界杯”这样规模宏大、影响力深远的辩论赛事,如果严格按照“中文辩论特色”、“高强度赛制”、“全英文进行”、“国际化程度”等因素来对应,答案是 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英语世界没有顶.............
  • 回答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在光环之下,潜藏着伦理的阴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名字,早已与创新和颠覆划上等号。他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更是以其雄心勃勃的脑机接口技术,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项技术旨在连接人类大脑与计算机,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增强人类能力带来无限可能。然而,在这场科技竞赛.............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关于“剥削不来自于资本,而是权力”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判断其是否“对”,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剥削”、“资本”和“权力”这三个概念,并考察它们在现实经济和社会互动中的关系。一、 理解核心概念1. 剥削 (Exploitation): 在马克思主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不带点科技报告的生硬感,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说说这事儿。你知道埃隆·马斯克那个星链(Starlink)计划吧?就是那个要把几万颗卫星送上天,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的公司。最近呢,有点新闻说,他们新一批的 49 颗卫星里,有 40 颗出了问题,要报废了。这数字听起来.............
  • 回答
    关于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在中国是否合适,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我觉得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聊,会更有意思。毕竟,我们不是在写技术论文,而是在讨论我们未来出行方式的改变。首先,我们得明白马斯克的智能驾驶,特别是他的Autopilot和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是基于一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