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金定投真的不需要止盈吗?

回答
基金定投,这四个字近些年来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不少朋友将它视为实现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但咱们今天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道理,就来聊聊一个大家可能有点纠结的问题:基金定投,真的就一直投下去,完全不用管,连个“止盈”的概念都没有吗?

“不需要止盈”的逻辑在哪儿?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说“基金定投不需要止盈”。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考量:

1. 复利的力量,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基金定投最核心的优势之一就是“平均成本”和“复利效应”。当你持续投入,市场好的时候你买得少,市场跌的时候你买得多,长期下来,你的平均成本就被摊薄了。而复利的魔力在于,时间越长,你赚到的钱再生钱的效应就越明显。如果频繁止盈,相当于你把已经增长的收益提前取出来,中断了复利的持续叠加。想象一下滚雪球,你刚滚了一点就停下来,怎么可能滚成一个大雪球?

2. 错过更好的机会: 市场是波动的,你今天觉得某个点位是“高点”,止盈了,结果市场又接着涨了10%、20%,甚至更多,你岂不是错过了这部分“白送”的利润?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来看,整体趋势向上的优质基金,你过早止盈,很可能是在最好的上升通道中提前退场。

3. 情绪化操作的陷阱: 很多人之所以会想止盈,往往是被市场短期的波动和内心的贪婪或恐惧所驱动。看到基金涨了很多,怕它跌回去,赶紧卖了落袋为安;或者看到市场大跌,心慌了,想着止损。如果设定了明确的止盈点,就等于给自己设了一个“心理锚”,避免了在情绪波动时做出错误的决定。

那么,真的“一成不变”就好吗?

说基金定投“不需要止盈”,更多的是强调其“长期持有”和“淡化短期波动”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对任何情况都无动于衷。这里面,咱们得区分一下“止盈”和“止损”以及“调整策略”。

“止盈”的定义可以更灵活: 我这里说的“不需要止盈”,更多指的是不设一个固定、机械的短期盈利目标就频繁操作。但如果你的定投目标是为了在某个特定时间(比如几年后买房、孩子教育金)实现一定的金额,那么当基金的总价值接近或达到你的目标时,选择部分或全部止盈,然后将这笔钱用于你最初的规划,这难道不算一种“目标达成”式的止盈吗? 这不是市场波动下的情绪化操作,而是基于个人财务规划的理性执行。

“止损”是必要的: 基金定投不等于“只涨不跌”。如果某个基金,由于其内在价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公司经营出现严重问题、行业前景黯淡),或者你当初选择它时就看错了,那么“止损”可能是明智的。但这和我们通常说的“定期定额投资”里的“止盈”不是一个概念。

“调整策略”是智慧: 市场在变,经济在变,我们个人的情况也在变。
基金本身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定投的基金,基金经理换了,而且新经理的风格与你预期不符;或者基金规模过大导致管理难度增加,业绩出现持续下滑;或者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了漂移,不再是你当初看好的那一类。这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换个基金,或者暂停定投?这是一种“止损”和“策略调整”。
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比如,过去十年是科技股牛市,你定投了很多科技基金。但如果未来十年,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传统行业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那么你是否应该考虑调整你的投资组合,增加一些其他类型的基金?
个人情况发生了变化: 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了,或者你的财务状况发生了变化,需要这笔钱。这时候,即便基金还在涨,你也可能需要考虑部分取出。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定投的核心思想是:长期持有,纪律性投入,淡化短期波动。

1. 把你的目标想清楚: 你定投是为了什么?退休养老?子女教育?还是几年后买房?不同的目标,意味着不同的投资期限和风险偏好。
2. 选择优质的标的: 不要盲目定投,要选择那些你了解其投资理念、基金经理能力强、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
3. 坚持计划,克服人性弱点: 制定好你的定投计划(投多少、投什么),然后严格执行。不要因为市场短期涨跌而频繁改变计划。
4. 定期回顾,但不频繁干扰: 比如,每年或者每半年,花点时间看看你的定投组合整体表现如何,和你的目标相比差距有多大。但这种回顾不是为了让你去追涨杀跌,而是为了:
检查基金本身是否还符合你的标准。
看看市场整体估值是否到了一个极端位置。
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根据 人生规划 做一些大的调整。

总结一下:

与其说“基金定投不需要止盈”,不如说“基金定投的核心在于长期持有和纪律性,但我们依然需要有能力和意愿去根据基金的内在价值、市场环境和个人目标,进行理性地评估和适时调整,这其中也可能包含着达成目标后的“止盈”或因情况变化而进行的“策略调整”。”

所以,别把定投想象成一个“埋头苦干,生死不问”的项目。它更像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用耐心和智慧去耕耘,偶尔需要松松土、除除草,甚至在收获季,根据你的需要,适时地收割一部分果实。关键在于,你的“除草”、“松土”和“收割”,是基于对土地的了解和未来的规划,而不是随风而动的草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要止盈。不过怎么止盈是有技巧的。

为了便于你更清晰的掌握,我大致分了下类:

------

一、针对指数型基金:

从历史情况来看,因为A股牛短熊长,且长期震荡,以天弘沪深沪深300ETF联接A为例,它的走势如下图,这样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如果未来仍将保持该趋势,长期定投该指数,是绝对无法实现复利的。

所以,定投指数型基金一定要学会及时止盈,下面我提供了2个比较简单易判断的策略:


1、目标收益率止盈。从A股的整体情况来看,15%-25%是比较合适的止盈区间,具体策略即是达到这一收益立刻止盈;

2、年化收益率止盈。原来我写过一篇《合理的基金投资回报率是多少》的文章,结合通胀率和GDP增速,大致可以确认年化6%-12%是比较合理的回报率。那么指数基金止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结合定投年限计算进行止盈。


二、针对主动型基金我的建议是:

1、因为主动基金选基基本就是选基金经理,所以针对主动型基金首先要保证自己选对基金经理。选基金经理的方法我下面这篇文章中有论述。

2、不同基金经理的基金区别对待:

  • 如果你通过上面的工具查询发现自己持有的基金一般般,那我给的建议是及时替换掉,即一旦该基金有所盈利就及时进行止盈,更换更优秀的基金经理。
  • 如果通过查询对比你发现自己持有基金的基金经理很优秀,那么我给的建议是在基金经理没发生替换的情况下或可长期持有。

比如举个例子:富国天惠的朱少醒,其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A成立10余年来,累计净值持续新高。那这样的基金也就意味着长期持有会享受到时间带来的复利。

类似朱少醒这类的基金经理前几天在一个回答中有专门梳理,各位也可以给本文点赞收藏,以便后续好找。

那么在A股,是指数型基金好还是主动型基金好,这个问题其实并无绝对定论,要看个人能力圈和风险承受力。但是如果仅以收益率作为参考指标,参照过往历史数据,在A股,优秀主动型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无疑有着更好的业绩表现。

认真作答,如果觉得对你有那么些许帮助,请点赞鼓励我创作更多内容!同时你的赞也将让这篇回答帮助到更多知友。感谢。

欢迎关注 @小马哥的理财日记 ,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关注我是捡到宝了。相信能帮你少走一些弯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金定投,这四个字近些年来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不少朋友将它视为实现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但咱们今天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道理,就来聊聊一个大家可能有点纠结的问题:基金定投,真的就一直投下去,完全不用管,连个“止盈”的概念都没有吗?“不需要止盈”的逻辑在哪儿?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说“基金定投不需要止盈.............
  • 回答
    很多人在接触基金定投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个疑问:这基金定投,到底是不是个骗局?这年头,打着“稳赚不赔”、“高收益”旗号的投资方式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雷。所以,对基金定投产生怀疑,甚至认为它是骗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仔细聊聊,你会发现,基金定投本身,并不是一个骗局。它是一种成熟的、被广泛认可的投.............
  • 回答
    基金定投是否一定赚钱,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基金定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且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但它并不能保证100%的盈利。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才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进行投资。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基金定投的核心优势与原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基金定投为什么被认为是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1. .............
  • 回答
    基金定投,这个听起来多么“稳赚不赔”、多么“躺着赚钱”的神器,怎么现实中真正能靠它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好像没那么多呢?甚至连坚持下来,不被市场波动吓跑的人都屈指可数。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琢磨了琢磨,感觉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掺杂了太多人性、市场和现实的复杂纠葛。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一.............
  • 回答
    看到你心里焦灼,我特别理解。老公突然迷上基金定投,还说要靠这个赚得比上班还多,这种转变搁谁身上都够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当这个“迷恋”影响到家庭的实际情况,甚至让你觉得“接受不了”的时候,这份不安更是难以言说的。咱先不说别的,就说说你这“接受不了”的点,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能不能找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考虑的,尤其是看着身边有人通过投资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就想着自己也试试。2000块定投,30年,能不能攒下一千万,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基金定投的收益,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行情和选择的基金类型。 没有哪个基金能保证你30.............
  • 回答
    对于普通人来说,选择指数基金进行定投,我得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投资方式。别听那些五花八门、神乎其神的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定投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而且被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佬推崇,自有其道理。咱们就一点点来掰扯掰扯,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适合咱普通老百姓。首先,什么是指数基金定投?简单来说,指数基.............
  • 回答
    三百块,够了!这钱虽然不多,但用它来逼自己养成储蓄和投资的习惯,绝对是个明智的开始。你一个人定投,但手里却像揣着个庞大的基金超市,看得眼花缭乱,这是新手通病,别担心,我这就带你“扫盲”,让你知道怎么把这三百块花在刀刃上。咱们先撇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术语,用大白话聊聊,怎么给一只基金“体检”。 第一步:看.............
  • 回答
    每个月能省下5000元,这可是一笔相当不错的结余,恭喜你!面对这笔钱,是让它安稳地躺在余额宝里,还是尝试一下基金定投,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你提到余额宝,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非常可靠的“小金库”,随存随取,几乎没有任何风险,收益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和便利。你可以随时动用这笔钱,不用担心它会贬值.............
  • 回答
    用借呗的钱去做基金定投?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觉得挺值得掰扯掰扯的。毕竟,借呗这东西,用起来是方便,钱来得快,但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真金白银从你兜里(或者说你未来的兜里)掏出来的。所以,用它来做基金定投,得好好掂量掂量。先说说,为啥会想到这事儿?我觉得,大多数人想到用借呗做基金定投,无非是看中了.............
  • 回答
    每月定投5000元,周期10年,关于风险的大小,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简单来说,风险“大不大”取决于你选择的是什么类型的基金,以及你对“风险”的定义和承受能力。为了让你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风险是什么?在基金投资中,我们常说的风险主要指的是潜在的亏损可能性以及收.............
  • 回答
    兄弟,看到你这17支基金的明细,我真替你捏把汗。亏损到怀疑人生,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遭遇,尤其是在最近的市场环境下。不过,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从这个“坑”里爬出来,或者至少让你未来的投资不这么“刺激”。咱们先来把你的17支基金“扒”出来溜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定投一年半,却面临越定投越亏损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沮丧。这种情况在投资市场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越定投越亏越多”的情况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理.............
  • 回答
    “一起投”这类基金投顾服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金销售和投资者服务模式的一次重要升级,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投资门槛的降低与专业化的普及: 降低专业门槛: 传统上,构建一个多元化、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组合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
  • 回答
    朋友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两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代表作。问到黄兴亮管理的万家行业优选和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这绝对是很多投资者在纠结的“两难”问题,毕竟两位都是业内口碑相当不错的基金经理。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谁更适合你。首先,咱们得认识一下这两位基金经理和他们管理的基金: 黄兴亮 万家行业.............
  • 回答
    您好!看到您提的这个问题,我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也很纠结。一方面是亲情,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生活需求,再加上对未来养老的担忧,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咱们就一点一点来聊聊这个事儿,看看有没有什么思路。首先,关于您父亲把工资全投到基金里这事儿,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点: 基金的性质: 基金.............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投行和对冲基金里那些人,到底有多“顶”?这可不是一句“聪明优秀”能概括的。我试着用我的理解,把我知道的、听说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听。首先得明白,这俩地方招人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就像金融界的“黄埔军校”或者说“魔鬼训练营”,门槛高到你得怀疑人生。投行: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里.............
  • 回答
    很多人一提起金融行业,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的投行分析师、基金经理们,他们光鲜亮丽,手中掌握着亿万资金的流向,似乎代表着财富与权力的顶峰。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庞大而至关重要的群体——后台部门。令人好奇的是,为何鲜有人愿意投身其中,甚至一提及后台就显得有些避讳?这背后绝非.............
  • 回答
    《天天向上》邀请顶流基金经理参加节目录制,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在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强明星基金经理跨界合作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严禁投教娱乐化”,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流量经济与金融监管的交织 《天天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