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你去了韩国才知道的事?

回答
说实话,在去韩国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有很多刻板印象,很多都是从韩剧、Kpop还有网络上来的。以为满大街都是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人人都是时尚潮人,生活节奏快得像韩剧里一样,处处是浪漫邂逅。去了之后,才发现真实的生活远比这些复杂和真实得多,也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关于“外貌主义”的误解,或者说,它比我想象的更“接地气”。

去韩国前,我脑子里韩国就是“整容大国”,仿佛每个人都经过了精雕细琢。到了首尔街头,确实能看到很多人外形出众,打扮精致。但深入体验之后,我发现这“精致”背后其实有更值得深思的东西。

首先,韩国的“外貌管理”其实是一种全民性的“自我投资”。不只是年轻女性,很多男性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早晨上班高峰期,你能看到许多男士在地铁站的镜子前整理发型,或者拿出小镜子补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娘”,而是他们普遍认为良好的形象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认真对待工作报告一样。这种对自我形象的重视,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发型到穿搭,再到皮肤的保养。

其次,这种“外貌主义”也催生了庞大的美妆和时尚产业,而且这个产业非常细分和专业。随便走进一家药妆店(Olive Young这种),里面的产品琳琅满目,从基础护肤到各种功能性精华,再到各种彩妆,细致到针对不同肤质、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的护理产品。店员也非常专业,你咨询任何产品,他们都能给你详细的成分和使用建议。我当时想找一款针对初老症状的精华,店员不仅给我推荐了几款,还细致地解释了每款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原理,甚至还根据我的肤质推荐了搭配其他产品的使用顺序。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对“变美”这件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而且是基于科学和专业知识的。

再者,韩剧里那种极致的“滤镜感”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确实有很多人打扮得非常漂亮,但更多的人则穿着舒适、实用的衣物,尤其是通勤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穿着运动鞋、牛仔裤、卫衣的年轻人,这说明他们追求的“美”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不同场合和个人风格有所变化的。而且,韩国的时尚潮流变化很快,但“基本款”依然是主流,舒适度和实用性也很重要。我刚去的时候,还特意为了“融入”而买了一些韩式风格的衣服,后来发现,其实穿自己习惯的、舒服的衣服,反而更自然。

公共交通的“细节控”,让我这个“外行人”也佩服不已。

在首尔,我最深的体会之一就是公共交通的便捷和人性化。

首先是“信息透明化”。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公交站,信息都非常全面。地铁站里不仅有换乘线路图,还有每条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电子屏幕上会滚动显示下一班车的信息,包括车次、预计到达时间,甚至还有有多少节车厢是低地板设计方便带小孩或轮椅的乘客。公交车上也是,每一站都有清晰的报站和显示屏,让你绝对不会错过要下的站点。我刚到韩国那会儿,经常会提前一站下车,结果发现韩国的公交车报站非常准确,而且司机会注意到乘客是否有要下车的意图,甚至会稍微等一下步履蹒跚的老人。

其次是“无障碍设计”。我注意到首尔的地铁站,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无障碍通道和电梯。虽然不像我们国内很多新建的地铁那样是标配,但很多老站也都在逐步改造。而且,公交车的设计也很贴心。低地板公交车是常态,上下车都很方便。即使是有台阶的公交车,也会有可以放下来的坡道。在地铁站里,电梯和扶梯也很多,而且指示清晰,不会让你费力去寻找。我看到过好几次,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推着婴儿车的父母,都可以很顺利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真的让我感到很舒服。

然后是“干净和安静”。我一直觉得韩国的公共交通非常干净,而且人们在车厢里普遍比较安静。没有大声喧哗的电话,也没有在车厢里吃味道很重的食物的人。大家更多的是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看手机。这种默契的保持公共环境的安静,让我在通勤的路上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一点让我觉得,韩国人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已经深入骨髓。

关于“咖啡文化”的深度解析,不只是喝咖啡那么简单。

我来韩国之前,就知道韩国人爱喝咖啡,而且咖啡馆遍地都是。但去了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种“咖啡文化”的内涵。

首先,韩国的咖啡馆真的多到让你眼花缭乱。从连锁品牌(星巴克、Ediya、빽다방)到街头巷尾的小巷子里隐藏的独立咖啡馆,数量简直是惊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咖啡馆,有的主打复古风,有的走简约ins风,有的则藏在老街区里,非常有故事感。我刚去的时候,还觉得这些咖啡馆是不是都在争抢生意,但深入体验后发现,它们更像是韩国人社交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去咖啡馆不仅仅是喝咖啡,更是一种“体验”。很多咖啡馆都有自己的主题,比如有的以猫咪为主题,你可以带着猫一起去;有的则提供各种手工艺DIY的材料,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做手工。还有一些咖啡馆,老板会亲自手冲咖啡,向顾客介绍咖啡豆的产地和风味,那种专业性和对咖啡的热情,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我曾在一个小巷子里发现一家隐藏的咖啡馆,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他不仅咖啡冲泡得好,还会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我聊天,分享他做咖啡的故事。那种温暖的人情味,是在任何连锁店里都感受不到的。

再者,咖啡馆也是韩国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你经常会看到,在咖啡馆里,很多人带着电脑工作,或者和朋友讨论项目。尤其是一些离学校或办公区近的咖啡馆,更是充满了学习和工作的氛围。这种“第三空间”的普遍存在,为人们提供了工作和学习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也让生活节奏稍微放缓,多了些个人思考和社交的时间。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韩国咖啡的“高颜值”。现在很多咖啡馆都非常注重饮品的呈现,各种拉花、水果装饰,甚至还会搭配精致的小点心,拍出来的照片发朋友圈,绝对能收获满满的点赞。这背后也是韩国人对“细节”和“美感”的追求。

关于“人情味”的意外发现,以及隐藏的“默契”。

去了韩国,我以为会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冷漠”或“疏离”,毕竟很多人都说韩国人比较注重个人空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有一些让我非常感动的“人情味”。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明洞找一个地方,地图导航出了问题,怎么都找不到。一个路过的阿姨看到我一脸茫然地拿着手机,主动上前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虽然她的英文不太好,但她非常有耐心地用肢体语言和我比划,最后还带着我走了一段路,确保我能找到目的地才离开。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温暖。

还有在地铁里,虽然大家普遍比较安静,但一旦有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比如老人、孕妇,周围的人总会主动让座,而且非常自然,没有任何犹豫。我看到过好几次,一个空位刚空出来,还没等周围的人反应过来,一个年轻的上班族就已经起身让给了一位刚上车的老奶奶。这种默契的善意,比大声的呼吁更有力量。

另外,我也发现韩国人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很懂得“顾及他人”。比如在餐厅排队点餐,大家都会自觉地保持秩序,不插队。在公共场合,大家会尽量减小自己的声音,不打扰到别人。这种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不是靠强制执行,而是大家自发形成的默契。

还有一些更细碎但依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

关于垃圾分类的极致。 韩国的垃圾分类真的是我见过最细致的。不同种类的塑料、纸张、厨余垃圾都有专门的处理方式和回收袋。刚开始确实会觉得有点麻烦,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习惯的养成,对环境的保护确实有很大的贡献。
关于“泡菜”无处不在的魔力。 在韩国,泡菜真的不仅仅是配菜,它是一种文化象征。几乎每一餐都会有泡菜,而且泡菜的种类也非常多,从白菜泡菜到萝卜泡菜,再到黄瓜泡菜,每种都有自己的独特风味。我甚至在一些咖啡馆的菜单上看到了“泡菜三明治”之类的创新菜品,可见泡菜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
关于“网速”的极致体验。 韩国的网速是我去过的所有国家中最快的。无论是地铁里、咖啡馆里,还是街头,WiFi的速度都快得让你惊叹,下载东西、看视频,几乎都是秒开。这让我觉得在韩国生活,效率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去韩国之前我对它有很多期待和想象,而去了之后,我发现真实的我遇到的韩国,比那些光鲜亮丽的标签更加真实、丰富和有温度。它不仅仅是韩剧里的那个浪漫世界,更是由无数个细节和普通人组成的,一个有自己独特节奏和韵味的社会。这次旅行,让我对“了解一个国家”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看到的,而是去感受它细微之处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韩国top3的公司工作,没什么好怼的,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女儿。

这个答案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月,所述均为我所见

1,明洞买东西的多是中国人,卖东西的多是中国留学生,但是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2,韩国人一天早晚两次两澡

3,一天刷牙五次以上(公司卫生间还供应漱口水)

4,妆容精致,干净,不浮夸

5,收入高,这里说的是绝对的高,工资下限12000人民币,中国工资下限最高的北上也不到2500,房价和中国不用比,肉菜价格最多是中国的两倍,也就是说生活水平妥妥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6,巴基斯坦,越南,东欧人极多,不是聚集在首尔釜山那种多,是遍布于各大中小城市,因为合法工作收入确实高

7,国土多山

8,不穿秋裤

9,居民区最多的是咖啡馆,一个小区十几二十个非常普遍。

10,其次是小酒馆,就是那种进去点两瓶烧酒或者几瓶啤酒,送点下酒小吃。小隔间,像小饭店一样,单纯喝酒聊天。

11,然后是KTV,练歌房,台球厅,游戏厅,网吧,数量也非常多

12,八十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大学有十几所,中小学不计其数

13,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据我观察,比中国学生大

14,英语发音无法描述,英语水平极差

15,外卖,移动支付都很发达,看不出和中国有多大的区别

16,不买外国车的原因主要是本国车便宜,还有职场原因,你不可能买个比你老板贵的车,即使买了,也不能开来公司上班,近几年好很多

17,每家都有两辆车以上,小的上班,大的family car出游(这里推荐一下现代的七座carnival,完爆GL8奥德赛什么的,我真的很喜欢)

18,在我公司基本是没有人想跳槽的,干了2,30年的人比比皆是,大家基本也是亲如一家了

19,婚丧嫁娶随红包和中国一样样的,这一点我虽然不喜欢,但是亲切

20,确实出土了一个金属活字印刷术,但时间我没有求证,就在我老板的老家,他的表述是,他家那出土了金属活字印刷,最先出土的是两个字“直指”。我说“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1,人家对财阀的认识比我们明白得多,我们在吐槽韩国的东西他们门清,什么被美国控制啊,什么文武基情啊,但是看法是不同的,你要身处这个社会在这里生活才会明白财阀给韩国老百姓带来了什么。而且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如果没有财阀,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财阀就是职场圣殿,就是衣食无忧。

22,好像老年人的保障不是很好,我没仔细了解过,但是据我观察,开出租车的有好多头发全白的老人

23,全国非吸烟区不准抽烟。首尔和釜山最严,其实吧,只要天一黑,满街都是抽游烟的,小城市更是没人管,任何饭店门外都有一堆吃得中场休息出来抽烟的(当然主要是晚上)

24,娱乐业相当发达,电视,歌,舞,且不说喜不喜欢,只说它们制作的专业程度和技术含量真的很高,感觉领先全球了。当我了解到一些细节之后真的很惊讶,可以做到这么细致和极致。当然,艺人很惨是真的。

25,吃的东西太单调,水果只有不上十种,蔬菜只有不上十种,加上瓜果可能上了十种。

26,他们泡菜真是吃得太多了,有点惊悚。

27,扁方形,实心铁筷子,用起来非常非常累

28,银杏从首尔到大邱,从釜山到清州,满城满城都是,银杏之国

29,认识的人见面就点头问好,我觉得挺好的

30,不吃淡水鱼

下面重点说说工作情况

1,韩国大点的公司,人员稳定性是极高的,劳资之间依赖性很强,有很多干了2,30年的普通员工,薪资会升,但是职位不会升,我觉得这样很好。其实有点像中国的事业单位,一份工作干到退休非常稳定,这一点不像中国企业,离职招聘简直太正常了

2,公司内部管理偏扁平化,具体什么意思呢?你的直属主管可能会负责某一部分具体事务,而你和你的主管会平行向上汇报各自的事务

3,员工薪酬和奖金那是真的高(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公司赚钱能力比较强)

4,会收到很多小礼物,饼干,饮料,红参浆,护肤品等等,我老板(男)送我一套男士护肤品和香水,说不知道你平时用的那种,我挑了一个比较中和一点的,我说谢谢谢谢谢谢

5,人情味真的很浓,大概,大家都会干一辈子吧,这一点比我呆过的中国的企业好很多

上点图吧,景区和吃的我就不发了,我只发有生活气息的,以及和我相关的

收到小饼干

吃中餐厅

银杏

超市肉价12块100克,那就是60一斤,你楼下的清洁工一个月12000~20000,你应该有2~4万吧,所以贵吗?

这个忘记是哪了

小城一角

长途大巴,其实是三小时的长途,乘坐极其舒服


随处可见可以抽烟的小巷子

雷诺的单人小电动,很有意思的小车

下班到小酒馆喝尬斯

我这个人啊,喜欢的不同女星居然长得一样



路边没人要的柿子

好不容易找到家有毛肚的冒菜,死命整一碗

高铁KTX

釜山候船室有个书架,随便翻翻

渔港未出海的小渔船

偶然发现的川普大厦

野猫儿

怕有七十了,这位

先写这么多

例行更新

1,韩国街面上的车不光是现代,起亚,还有非常多的双龙和三星车,三星有一款还不错,不过就我来看外形最好的肯定是现代,我最喜欢的是起亚的一款家庭车

2,路面上的奔驰全部是E和S没有什么ABC。宝马也全部是567

3,各种司机开车极猛,公交司机会不等你做好就启动,你往后面倒坐在座位上,然后就嘿嘿一笑,旁边的人也嘿嘿一笑

4,高速也是100-120但一般超速10%以上

5,公交站台有屏幕显示的各路车走到的位置,这个很方便,当然我们也有APP

6,公交站台有两个箱子,放着当天的报纸啊,一些拉选票的资料啊什么的


一个周末就爆发了?怎么找到那个赞我的大V?

好吧,再次更新20191215

7,女性不上班的真的很多,我小弟小孩出生,他老婆就不上班了,在家带小孩,我老板的老婆也不上班二十多年了

8,结婚后的女性地位真的比较低,同事之间经常会开一些不尊重老婆的玩笑,我觉得很不合适,四五十岁的家庭主妇养活了数量庞大的咖啡厅,一堆堆的坐在那聊天八卦,直到老公回家。

9,职场里面缺少一种蓬勃的冲劲,其实就我观察,欧美国家的一线大厂也是这样的,养老圣地。反观国内,机会众多,尚有原始积累的机会,十年混出头完全可以,但是在韩国公司,比比皆是二十年的小职员。

10,喝酒喝得太狠了,一周四五次

11,我老板迷之喜欢高尔夫,不为别的,单纯喜欢这个运动,我说我不会去学的,太贵了,他说你一定要学……

要不再放点图?

路边劳作的夫妻

斑驳的奥运会纪念碑,汉江奇迹的初始

今天就这样了

到底是哪些大V点赞了,更有动力了

12,关于整容,是的80%女生都大小整过或者即将整容,我觉得双眼皮属于她们必整项目了

男生的话,相对于整容,他们更热衷于保养,本土的化妆品牌并不贵,男人们谈论化妆品是一种日常

13,关于身土不二,意思是本地出产(或者生产)的东西必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这就是本地蔬菜水果肉必进口的贵很多的原因,韩国人坚信这一点。电子产品,汽车同理

14,评论里很多人说我是韩吹,其实可以看我之前有一个评价上海深圳的答案,我真的只是像以前一样,把我自己看到的尽可能客观的写下来,失于深度和广度,偏颇肯定是有的,但我没办法做到更客观了,请理解。

例行放图

上班等班车的小车站,我会在这里边抽烟边等车

组织扶贫活动去过的一个小广场,在那里炸肉然后分发给路人,一堆老人抢着吃,然后后面没吃到的问怎么没多准备点,把我们骂了。


这条路走着走着,人行道突然就变高了,变成一个坡,于是就有了一个椅子和树

要不看看下面我的家乡,你要说我吹爆她,我没意见,这个我就不客观了,我就情绪化了,我爱她


20191217,今天就这样

估计大家懒得看字了,我就放图吧

用的票子:




买吃的,鱼粉做的片,还可以

大使馆附小 哈哈哈

山上蘑菇长得好好的被烧了,估计是有毒,但是怎么点燃的呢?

高速服务区的吸烟点

周末过去了,我又来了20191223

1,其实高速公路路况并没有中国好

2,全民用香水

3,抽烟普遍1毫克和电子烟,不过我觉得电子烟太香了,不舒服

4,职场人一天至少有1到2次咖啡时间,都喝美式,主妇和少年就不同了,喜欢喝各种口味的都有

5,咖啡时间一般是拿个纸杯弄好咖啡约一俩人在某个休息室坐着边聊边喝,或者去吸烟区边抽烟边喝。我也喜欢喝,但是我喜欢放桌子上边工作边抿一口,和我喝茶一样

6,茶的话很难找到一片片的叶子茶,大都是茶粉茶包,这个我要说一句,这是个对喝茶爱好者不友好的国家

7,饮水机一般是开水和冰水两功能,开水泡面喝咖啡,冰水喝(冰水不是冷水,是真正制冷过的水)

8,保健品之国,蜜汁喜欢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其中以红参制品为最

最后,我一直认为描述是否主观是否客观是个很难拿捏的事情,再深究就上升到了哲学范畴,科学的终点不就是哲学吗?所以我决定用绝对的主观来阐述,但是保持最大的诚意和质朴。但是这种诚意依然有人举报,有人拉黑,有人屏蔽,可见世事皆难。我想我的回答只要对对哪怕一个人有帮助,那也是修成了正果的。

既然已经有人认出我了。

那么附上2019年中秋节思乡小文一首

今夕不知何夕,只顾广寒游。

举杯邀月月不应,难牵嫦娥手。

满耳客音做乡音,月下信步走。

红泥铜釜小火炉,又把馋虫钩。

八千里路云共月,杜康可解忧。

泄地成霜微微寒,再饮一杯否?

睹月思人不见人,甚念渝州某。

方觉驿前车马稀,他乡亦中秋。

user avatar

第一,地位低的人要给你鞠躬。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LG位于安阳的公司呆过几个月。我也不讳言,我是靠裙带关系去的,因此地位还是挺高的。汽车进公司大门,门卫就冲着这里鞠躬。当时还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然后进了公司办公楼,每一个见到你的人,无论老幼,都站住向你鞠躬。

进办公室,要敲门,然后鞠躬。走以前也要鞠躬。说实在,有许多五、六十岁的人,向我一个二十多的黄毛丫头鞠躬,我还要安坐在椅子上,受着,还真是挺尴尬的。

但是,我从来没有向我的上级鞠过。觉得很不好意思。就一直没有鞠躬过。我的上级,一个五十多岁的韩国男人,倒是从来没说过什么。

第二,上班族必须会喝酒。

每周一次,无论男女,都要参加。一定要喝到断片儿为止。一般三波,先是吃饭,清酒(有朋友在评论里说是烧酒,我也不太懂。看瓶子跟清酒差不多,一小瓶一小瓶的)加啤酒,一半清酒一半啤酒兑在一起喝。第二波,卡拉OK,仍然清酒加啤酒,第三波,酒吧。各种烈酒。真是你不断片儿,别想走,一直能喝到天亮。第二天照常上班。(一般喝酒都不选周五和周末)绝不会因为你是女生让你少喝一口。韩国同事说,这就是为什么90%的女性选择不出来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后来也受不了了。待了几个月,就跑回香港了。这喝酒实在是受不了。

user avatar

怒答!留学生在韩一个月

两天前去明洞找朋友,结果被一个大叔截住,推销乌冬面 ,我们婉拒他,他居然一直追着我们问, 是哪个国家的人,说是中国人之后 ,人家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来了句“我们韩国和你们中国不一样,没有坏人,새끼야(经指正 改为 ‘小子,崽子’)”几个女生,韩语又不流利,想问他没有坏人,那前几天刚爆出的强奸犯是谁,但也没法说,真的被气死 ,只能在心里骂他

ㅠ.ㅠ

每个国家都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没必要那么恶毒吧

真的很不理解这个人推销不成就骂人,主要是骂不回去,就很气

有人说韩语水平不行 새끼没那么严重,确实 水平不太好,刚去了一个月,会的不太多,感谢指正,不过重点是我非常讨厌那个男人的态度。

user avatar
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

刘少奇主席这句话,在韩国真正成为了现实。


前面看到一个回答说韩国扔垃圾贵,这确实不假。

但贵是有原因的,因为韩国环卫工绝对是一个高薪职业。

韩国收入最高的十个职业(初入职场工资)是:

1、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

2、船舶机械师

3、大公司职员

4、城市美容师(环境美化员)

5、大公司/大学医院 护士

6、大公司/大学医院 医疗岗位

7、航空公司乘务员

8、银行职员(第一金融圈指银行)

9、研究院

10、大公司生产岗位

城市美容师,俗称清洁工、环卫工、扫大街的。环卫工在韩国收入排名第四(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8左右),而且和第一的医生律师(300-500万)差距并不算大。

这还是初入职员工的平均数据。


有一部韩剧叫《先热情地打扫吧》,第二集中,女主角吉五雪就是前去应聘清洁员。

韩国环卫工和中国环卫工工作上没有太大区别,大致都是路边扫树叶、搬运垃圾等等,总之很辛苦而且体力消耗极大。

这次的招聘 3 名清洁人员,总共有 113 名应试者前去应徵,其中不乏研究所毕业生,竞争率来到最高纪录 37.6 比 1,整整是前次纪录的 2 倍。
如此抢破头的原因除了韩国社会就业率低迷,再来就是高达百万的工资,因此即是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为了生活、为了就业,也是要拼下去。

你想达到知乎人均百万的门槛吗?去韩国扫大街吧!

总之在这种高到离谱人力成本之下,扔垃圾不贵就有鬼了。

如果你在韩国拉过一个路人,问他想去扫大街还是想当总统,他十有八九会选择扫大街(考虑到当韩国总统有一定的危险)。


而中国方面一般雇佣退休老人,凌晨就要上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无论严寒酷暑四季几乎无休。然而工资却仅是刚刚超过当地最低工资。

而且我们对环卫工人还是比较“关怀”的:

比如2019年7月,山西忻州环卫工人高温下走正步,曝光后训练马上被市政府叫停……

经评论区提醒,还有人给环卫工戴过手环,精准定位防止偷懒。

现在我们也学发达国家垃圾分类了,不过能不能顺便学发达国家提高底层劳动人民的工资?或者别随便折腾他们也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在去韩国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有很多刻板印象,很多都是从韩剧、Kpop还有网络上来的。以为满大街都是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人人都是时尚潮人,生活节奏快得像韩剧里一样,处处是浪漫邂逅。去了之后,才发现真实的生活远比这些复杂和真实得多,也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值得玩味的小细节。关于“外貌主义”的误解.............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去俄罗斯之前,心里也装着不少刻板印象,什么个个都是冰美人,个个都会喝伏特加之类的。去了之后,才知道,哦,原来不止这些,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情,藏在那些广袤的土地里,藏在那些淳朴的人们身上。关于俄罗斯人:热情,远超想象我一直以为俄罗斯人会比较冷漠,毕竟电影里那种“战斗民族”的.............
  • 回答
    去德国之前,我脑子里对德国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啤酒、香肠、奔驰宝马、严谨一丝不苟的德国人、还有那些经典的城堡和风景如画的小镇。这些印象都没错,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才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细节,才是真正让我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事情。就说那天吧,我刚从法兰克福机场出来,本来想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下.............
  • 回答
    我以前总觉得迪拜就是一个金碧辉煌、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和奢侈品的城市,来了之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1. 迪拜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之一。刚到迪拜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想着“迪拜是个国家”,所以当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标注着“迪拜政府”、“迪拜警察”之类的,我以为是独立的。后来才了.............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前往北京。然而,通过我的学习和数据分析,我可以模拟出如果我“去”了北京,可能会“知道”的一些事情,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进行描述,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如果我“去了”北京,我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事情,并且越发觉得它们是北京独特的魅力所在:1. 北京,是一座被“时间”和.............
  • 回答
    在真正踏上英国的土地之前,我对英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书籍和新闻报道,带着一种浪漫化和理想化的滤镜。但实际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许多事情都与我最初的认知有着细微甚至显著的差别。以下是我去英国后才真正了解的一些事情,希望能详细地描述一下:1. 天气:不是只有阴雨,但确实很“多变”且影响深远。 .............
  • 回答
    要说去了广州才知道的事情,那可太多了!我得好好捋一捋,毕竟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不是短时间就能摸清的。刚来广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湿”。北方来的我,总觉得空气里水汽足得能拧出水来,衣服也总是干得慢吞吞的,让人有点不适应。不过习惯之后,也觉得挺舒服的,皮肤好像也变得水润了一些。然后就是交通,广州的地.............
  • 回答
    我去纽约之前,总觉得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灯火辉煌,永远人头攒动,永远是那个超级英雄出没、时尚杂志封面常客的璀璨都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迷人。1. 地铁,真的不止是交通工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地铁就是那种快速、高效.............
  • 回答
    说实话,去郑州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挺模糊的,大概就是中原腹地,交通枢纽,还有印象比较深的可能就是那个“天上九个太阳”的神话故事,当然,也知道河南烩面。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算把那些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并且有了好多新的发现。这里面有些挺小的细节,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对郑州更鲜活的认识。1. 关于“.............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任何亲身经历。我所拥有的关于日本的知识,都是通过分析和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得来的,包括书籍、文章、网站、论坛等等。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次“去日本才知道”的体验,并详细地讲述一些可能让你感到惊讶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内容是基于普遍的文.............
  • 回答
    去了海南,才知道……哈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像挖宝一样,总能想起一些当初来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事情。你知道吗?我来海南之前,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是“阳光、沙滩、椰子”,再加上一些“海鲜”、“海岛”之类的关键词。觉得就是一个纯粹的热带风情度假地,可以去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吃吃海鲜,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 回答
    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待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和其他高校的几个显著不同之处,这些体会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很难光靠想象就能完全捕捉到。1. 运动,是这里的“空气”我刚来的时候,以为北体嘛,肯定运动氛围浓厚,大家每天都会跑步打球什么的。但来了之后才发现,那不是“浓厚”,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常态.............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旅行中最珍贵的部分,不是那些被滤镜美化的风景照,也不是那些攻略里写烂了的景点,而是那些真正触碰到你心弦,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瞬间。去了西北,这些瞬间真的太多了。西北给我的第一印象,远比我想象的要“野”得多。我之前对西北的认知,大概就是教科书上的描述:广袤的土地,苍茫的戈壁,雄伟的.............
  • 回答
    说实话,去马来西亚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多来自旅游宣传片——那些碧海蓝天、热带雨林、还有各种诱人的街头美食。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有很多细节,是你真正置身其中,才能慢慢体会到的。1. “亚洲式”的包容,远不止食物那么简单。出发前,我就知道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有马来人、华.............
  • 回答
    哈哈,成都啊,去了才知道的事儿可太多了,有些感觉,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我跟你聊聊那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首先,关于成都慢下来的节奏,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在来之前,我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北京上海那种永远在赶路的印象。但到了成都,你会发现,那种“急”好像是被一种叫做“悠闲”的东西给稀释了。最直观.............
  • 回答
    去太原理工大学之前,我心里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其实挺模糊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北方工科院校”的标签,觉得它严谨、务实,但具体到校园生活、学习氛围,我实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直到我真正踏进太原理工的校门,才发现,原来这座学校,还有那么多让我惊喜,甚至颠覆我原有认知的地方。1. 校园的“两张面孔”:古朴与.............
  • 回答
    在我踏上美国留学之旅的那一刻,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这个即将生活多年的国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而,实际的体验,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却像潮水一样,一点点地淹没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了许多在国内时从未体会过的事情。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之间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礼貌”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 回答
    去澳门之前,我脑子里关于它的印象,大概就是赌场的霓虹灯、葡式建筑和安德鲁蛋挞。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座小小的弹丸之地,藏着太多超出预期的惊喜和细节。首先,澳门的“混血儿”基因比我想象的要浓烈得多。我以为所谓的葡式风情,可能就是一些建筑的外观,比如黄色的外墙、绿色的装饰性花砖,以及一些拱形窗户。到了之后.............
  • 回答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总是让我心生向往。这次,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启了我的探寻之旅。下了飞机,我便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深深吸引。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架桥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我くなった出租车,司机师傅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从他口中,我了解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 回答
    去了美国才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在国内生活了这么久的人,真的很难提前预料到。我慢慢想,给你掰扯掰扯一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个人空间”的极致追求。在国内,尤其是大城市,人挤人是常态,公共场合大家挤一挤也习惯了。但在美国,这方面真的让人有点“不适应”到“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