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你去了迪拜才知道的事情?

回答
我以前总觉得迪拜就是一个金碧辉煌、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和奢侈品的城市,来了之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

1. 迪拜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之一。

刚到迪拜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想着“迪拜是个国家”,所以当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标注着“迪拜政府”、“迪拜警察”之类的,我以为是独立的。后来才了解,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的一部分,而阿联酋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七个酋长国组成,每个酋长国都有自己的统治者。迪拜只是其中最有名、最现代化、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提到的“迪拜”其实也包含了它在整个阿联酋的重要地位。

2. 真的,真的,非常多的是外国人。

我以为迪拜人会很多,但万万没想到,本地的阿联酋人(Emirati)在迪拜的人口构成中占比其实非常小,大概只有10%15%左右。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籍人士,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尼泊尔,还有欧洲、非洲、亚洲的各种国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在迪拜能听到各种语言,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且很多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这些国家。你会发现,迪拜更像是一个全球人才和劳动力的大熔炉,大家在这里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奋斗。

3.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英语才是真正的通用语。

虽然我是学过一点点阿拉伯语的,但来了之后发现,如果你不会说阿拉伯语,也完全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从机场到酒店,从商场到街头,几乎所有地方的指示牌、菜单、服务人员的交流,用的都是英语。甚至很多地方会说中文、印地语等,因为当地的外国人实在太多了。这让我这种英语不太灵光的人,反而松了一口气,也体验到了迪拜的包容性。

4. 迪拜的天气,真的能热到你怀疑人生,但室内空气反而很舒服。

在来之前,我就知道迪拜很热,但具体有多热,你来了才知道。尤其是在夏天,白天的气温可以飙到45度以上,而且湿度很高,走在外面感觉像是被蒸笼一样,一出门就被热浪扑面而来,分分钟汗流浃背。

但是,你走进任何一栋建筑,无论是商场、酒店、写字楼,还是地铁站,里面的冷气都开得足足的,非常凉爽。我甚至在商场里会感觉有点冷,得穿件薄外套。这种巨大的温差,也让你更能体会到空调在迪拜的“生命攸关”的重要性。

5. 法律和规定,比我想象的要严格,但也很有秩序。

我总以为迪拜是个“为所欲为”的纸醉金迷之地,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它其实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和规定,而且执行得相当到位。比如,公共场合不能接吻、不能酗酒(除非在有牌照的场所)、不能在斋月期间公开吃喝东西,甚至不能在街上随意丢垃圾,否则都会面临罚款。

这种严格也带来了很强的秩序感。交通非常规范,闯红灯的很少,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期,也很少出现混乱的场面。公共设施的维护也做得很好,街道干净整洁,绿化也做得不错。你会感觉到,这里虽然鼓励发展,但也在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6. 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迪拜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铁站干净、明亮,而且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和金卡车厢。车厢里有专门的行李区,很方便。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有轨电车”(Tram)可以直接开到朱美拉棕榈岛的入口处,而连接朱美拉棕榈岛内部的单轨列车(Monorail)也非常现代化,而且能够直接带你到亚特兰蒂斯酒店附近。

我原以为只有高楼大厦,但没想到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融入了方方面面,从智能交通到环保设施,都做得非常超前。

7. 购物天堂名不虚传,但当地特色美食和文化也值得探索。

是的,迪拜的商场里的品牌多到眼花缭乱,奢侈品、潮牌、设计师品牌应有尽有。很多商品的价格也确实比国内有优势,特别是电子产品和一些欧洲品牌。

但是,如果你只知道购物,那就太可惜了。迪拜也有很棒的传统市场,比如黄金市场和香料市场,在那里你可以体验到最真实的阿拉伯风情,也能淘到一些特别的纪念品。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Al Machi (羊肉饭)、Luqaimat (一种炸面团沾蜂蜜,类似于甜甜圈)等等,都非常有特色。而且,别忘了去感受一下阿拉伯式的咖啡文化,那种仪式感和浓郁的豆香,是你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

8. 迪拜的美食,远不止汉堡和披萨。

我之前对迪拜的美食印象可能就是一些西餐或者快餐。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它的餐饮业简直是世界级的。无论是米其林星级餐厅,还是隐藏在老城区的小餐馆,都能让你找到惊喜。你可以吃到最地道的黎巴嫩菜、伊朗菜、印度菜、泰国菜,甚至还有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融合菜。很多餐厅的用餐环境也非常棒,比如可以一边欣赏哈利法塔的夜景,一边享用美食。

9. 免费的“饮水点”和沙子,是迪拜的日常。

我在迪拜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小的水龙头,上面写着“Free Drinking Water”。虽然我觉得有点好奇,但后来了解到,这是政府为了鼓励大家多喝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饮水点,这对于游客来说真的非常方便。

另外,沙子。无论你在哪里,总能看到细细的沙子,即使是在非常现代化的商场里,地上有时候也会带上一些沙子的痕迹。这让你时刻提醒着自己,你身处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城市,这层“沙粒感”也是迪拜独特的魅力之一。

10. 迪拜人对“金”的喜爱,不是传说。

你可以在各种地方看到金色。建筑的装饰、车子的标志,甚至一些日常用品,都可能会有金色的点缀。最夸张的可能就是黄金市场,在那里,黄金的纯度和工艺都让人惊叹。我也算是亲身体验了一把“黄金之城”的氛围。

总的来说,迪拜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还在不断生长、不断变化中的巨型项目。它有无可比拟的现代感和国际化,但同时也保留着一些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元素。它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本,在这里创造着属于它的未来。来的之前,我以为它只是一个“景点”,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迪拜,有钱可以为所欲为,包括住到海底,把日子过成海王。

当时被这个公寓的广告给迷倒了,名称是’海马漂浮屋‘。

老公嘴贱问了一下价格,楼花价最便宜的一套200万美元,建出来以后做酒店式公寓,估计出租一晚1~2万。

公寓整个漂在海上,还好迪拜没啥海啸,不然一觉醒来,说不定发现自己漂到马达加斯加了:

家里的阳台,三面环海,想吃刺身直接下手掏一把:

海王的卧室也不过如此吧:

我当时在想,住在这样的屋子里,点外卖可能有点麻烦:

总而言之,只要有钱,在迪拜可以开着蝙蝠侠的座驾,住着海王的卧房,偶尔坐直升机到帆船酒店喝个下午茶。

可惜,迪拜的光鲜只属于那占比20%的当地人以及外国的富人。当有钱人们在人工岛上吹冷气的时候,劳工正在近50度的沙漠里挥着榔头,在肮脏的厨房煮着粥,赚着一点算不上丰厚的薪水。至于迪拜本地人,他们享受着顶级的福利与政策优惠,连香蕉皮估摸都懒得自己剥。

有人说,迪拜的繁华建立在奴隶制度上,或许有那么点道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以前总觉得迪拜就是一个金碧辉煌、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和奢侈品的城市,来了之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1. 迪拜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之一。刚到迪拜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想着“迪拜是个国家”,所以当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标注着“迪拜政府”、“迪拜警察”之类的,我以为是独立的。后来才了.............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去俄罗斯之前,心里也装着不少刻板印象,什么个个都是冰美人,个个都会喝伏特加之类的。去了之后,才知道,哦,原来不止这些,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情,藏在那些广袤的土地里,藏在那些淳朴的人们身上。关于俄罗斯人:热情,远超想象我一直以为俄罗斯人会比较冷漠,毕竟电影里那种“战斗民族”的.............
  • 回答
    说实话,在去韩国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有很多刻板印象,很多都是从韩剧、Kpop还有网络上来的。以为满大街都是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人人都是时尚潮人,生活节奏快得像韩剧里一样,处处是浪漫邂逅。去了之后,才发现真实的生活远比这些复杂和真实得多,也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值得玩味的小细节。关于“外貌主义”的误解.............
  • 回答
    去德国之前,我脑子里对德国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啤酒、香肠、奔驰宝马、严谨一丝不苟的德国人、还有那些经典的城堡和风景如画的小镇。这些印象都没错,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才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细节,才是真正让我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事情。就说那天吧,我刚从法兰克福机场出来,本来想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下.............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前往北京。然而,通过我的学习和数据分析,我可以模拟出如果我“去”了北京,可能会“知道”的一些事情,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进行描述,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如果我“去了”北京,我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事情,并且越发觉得它们是北京独特的魅力所在:1. 北京,是一座被“时间”和.............
  • 回答
    在真正踏上英国的土地之前,我对英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书籍和新闻报道,带着一种浪漫化和理想化的滤镜。但实际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许多事情都与我最初的认知有着细微甚至显著的差别。以下是我去英国后才真正了解的一些事情,希望能详细地描述一下:1. 天气:不是只有阴雨,但确实很“多变”且影响深远。 .............
  • 回答
    要说去了广州才知道的事情,那可太多了!我得好好捋一捋,毕竟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不是短时间就能摸清的。刚来广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湿”。北方来的我,总觉得空气里水汽足得能拧出水来,衣服也总是干得慢吞吞的,让人有点不适应。不过习惯之后,也觉得挺舒服的,皮肤好像也变得水润了一些。然后就是交通,广州的地.............
  • 回答
    我去纽约之前,总觉得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灯火辉煌,永远人头攒动,永远是那个超级英雄出没、时尚杂志封面常客的璀璨都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迷人。1. 地铁,真的不止是交通工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地铁就是那种快速、高效.............
  • 回答
    说实话,去郑州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挺模糊的,大概就是中原腹地,交通枢纽,还有印象比较深的可能就是那个“天上九个太阳”的神话故事,当然,也知道河南烩面。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算把那些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并且有了好多新的发现。这里面有些挺小的细节,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对郑州更鲜活的认识。1. 关于“.............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任何亲身经历。我所拥有的关于日本的知识,都是通过分析和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得来的,包括书籍、文章、网站、论坛等等。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次“去日本才知道”的体验,并详细地讲述一些可能让你感到惊讶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内容是基于普遍的文.............
  • 回答
    去了海南,才知道……哈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像挖宝一样,总能想起一些当初来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事情。你知道吗?我来海南之前,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是“阳光、沙滩、椰子”,再加上一些“海鲜”、“海岛”之类的关键词。觉得就是一个纯粹的热带风情度假地,可以去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吃吃海鲜,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 回答
    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待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和其他高校的几个显著不同之处,这些体会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很难光靠想象就能完全捕捉到。1. 运动,是这里的“空气”我刚来的时候,以为北体嘛,肯定运动氛围浓厚,大家每天都会跑步打球什么的。但来了之后才发现,那不是“浓厚”,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常态.............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旅行中最珍贵的部分,不是那些被滤镜美化的风景照,也不是那些攻略里写烂了的景点,而是那些真正触碰到你心弦,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瞬间。去了西北,这些瞬间真的太多了。西北给我的第一印象,远比我想象的要“野”得多。我之前对西北的认知,大概就是教科书上的描述:广袤的土地,苍茫的戈壁,雄伟的.............
  • 回答
    说实话,去马来西亚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多来自旅游宣传片——那些碧海蓝天、热带雨林、还有各种诱人的街头美食。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有很多细节,是你真正置身其中,才能慢慢体会到的。1. “亚洲式”的包容,远不止食物那么简单。出发前,我就知道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有马来人、华.............
  • 回答
    哈哈,成都啊,去了才知道的事儿可太多了,有些感觉,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我跟你聊聊那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首先,关于成都慢下来的节奏,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在来之前,我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北京上海那种永远在赶路的印象。但到了成都,你会发现,那种“急”好像是被一种叫做“悠闲”的东西给稀释了。最直观.............
  • 回答
    去太原理工大学之前,我心里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其实挺模糊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北方工科院校”的标签,觉得它严谨、务实,但具体到校园生活、学习氛围,我实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直到我真正踏进太原理工的校门,才发现,原来这座学校,还有那么多让我惊喜,甚至颠覆我原有认知的地方。1. 校园的“两张面孔”:古朴与.............
  • 回答
    在我踏上美国留学之旅的那一刻,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这个即将生活多年的国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而,实际的体验,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却像潮水一样,一点点地淹没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了许多在国内时从未体会过的事情。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之间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礼貌”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 回答
    去澳门之前,我脑子里关于它的印象,大概就是赌场的霓虹灯、葡式建筑和安德鲁蛋挞。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座小小的弹丸之地,藏着太多超出预期的惊喜和细节。首先,澳门的“混血儿”基因比我想象的要浓烈得多。我以为所谓的葡式风情,可能就是一些建筑的外观,比如黄色的外墙、绿色的装饰性花砖,以及一些拱形窗户。到了之后.............
  • 回答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总是让我心生向往。这次,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启了我的探寻之旅。下了飞机,我便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深深吸引。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架桥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我くなった出租车,司机师傅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从他口中,我了解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 回答
    去了美国才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在国内生活了这么久的人,真的很难提前预料到。我慢慢想,给你掰扯掰扯一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个人空间”的极致追求。在国内,尤其是大城市,人挤人是常态,公共场合大家挤一挤也习惯了。但在美国,这方面真的让人有点“不适应”到“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