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黑田长政坑爹?

回答
说起黑田长政“坑爹”,这事儿可得从头说起,毕竟他老爹黑田官兵卫(孝高)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丰臣秀吉麾下数一数二的智囊,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两位时代巨头的崛起过程中,官兵卫出了多少力,出了多少奇思妙想,那简直是数不胜数。官兵卫本人也是个非常有原则、有远见的人,虽然有时为了大局会显得冷酷无情,但对儿子长政,他可以说是倾尽了所有,寄予厚望。

结果呢?长政这个儿子,虽然也是继承了父亲的血脉,也算是个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比起官兵卫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让官兵卫的心血付诸东流。

首先,最让官兵卫“心梗”的,可能就是关原之战前的立场选择。

咱们得知道,官兵卫当年是多么坚定的丰臣家支持者,他一生辅佐信长、秀吉,几乎是将自己全部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都献给了丰臣家。到了秀吉死后,他虽然不是丰臣家的直系,但对丰臣家的忠诚和对德川家康的戒备,那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官兵卫看得很明白,家康狼子野心,最终是要篡图天下的。

按理说,作为官兵卫的儿子,长政应该多少能继承点父亲的眼光和立场。然而,在丰臣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集团势力渐长,毛利辉元虽然名义上是五大老之首,实权却被家康一步步架空。这时候,整个日本的天下格局可以说是风雨飘摇。

官兵卫这时候是什么立场?他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但依然是力主反对家康,并且早早地就为丰臣家拉拢盟友,准备对抗家康。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以自己为诱饵,在关键时刻牵制住家康,为西军争取时间。

但长政呢? 他虽然也名义上属于西军,但实际上却是一边倒地倒向了德川家康。甚至在关原之战的关键时刻,他率领黑田军,不仅没有配合西军的行动,反而是主动加入了攻击西军的行列,把自己的老家(当时是筑前)的军队也带上了战场,成为了家康一方的生力军。

这下可就让官兵卫气得不行了。你想想,老爹拼了老命在为丰臣家铺路,希望在关键时刻能有人站出来,哪怕是为了守住丰臣家最后的荣光。结果儿子却成了家康的“急先锋”,这简直是把老爹的政治遗产和苦心经营拱手相让。

更让官兵卫“蛋疼”的是,长政此举,可以说是将官兵卫多年的心血,以及丰臣家残存的力量,一下子推入了深渊。 官兵卫当年之所以能够和家康周旋,甚至在某些时刻给家康制造麻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掌握了某些关键的资源和影响力。而长政的“倒戈”,直接消弭了这些潜在的制衡力量。

你想,如果长政能像官兵卫设想的那样,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或者至少不那么积极地倒向家康,那关原之战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即使不能扭转战局,至少也能为丰臣家保留更多的回旋空间。结果长政为了给自己的未来铺路,为了能在家康掌权后得到更大的赏赐,毫不犹豫地“背叛”了潜在的立场,甚至可以说是“出卖”了父亲的信任。

还有一点,就是长政的性格和为政风格。 官兵卫那是什么人?他思维缜密,算无遗策,而且非常注重策略的深度和长远性。他虽然有时手段强硬,但整体上是为了实现某个宏伟的目标。

而长政呢? 他固然也是个勇猛的武将,也能打仗,也得到了家康的重用,战后还被封了福冈藩,成为了一代藩主。但总的来说,他的政治眼光和战略规划,似乎就没有官兵卫那么高瞻远瞩。他更多的是一个执行者,一个执行家康命令的得力干将,而不是一个能提出颠覆性想法、又能推动历史走向的人物。

可以说,长政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但却没有完全继承父亲那份深沉的智慧和对大局的洞察。 官兵卫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可能最感到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坐上更高的位置,而是看到儿子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似乎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的传人。

所以,“坑爹”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口语化,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点出了黑田长政在处理政治和家族利益上的某些选择,与他那位伟大的父亲相比,显得有些“短视”和“功利”。他为了自己家族的 immediate 利益,牺牲了父亲可能存在的长远战略构想,也让父亲的政治遗产蒙上了一层“不够道义”的色彩。

当然,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长政最终也算是开创了自己的藩国,他的后代也延续了黑田家的血脉。但与他父亲官兵卫一生辅佐三代霸主,在中国地区打下坚实基础,并且能洞察天下大势的“超凡”相比,长政的“表现”,确实让人觉得,他辜负了官兵卫身上那种“为天下计”的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在看军师官兵卫,但其实是零基础的所以很多背景知识都不知道…看到阿光生孩子那边一坨弹幕说这孩子坑爹求问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