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刘备大耳等于丑,宋江黑矮等于丑的人多却几乎没说唐僧胖等于丑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众审美认知、文学塑造以及一些文化观念的差异。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

首先得明白一点,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人物的“丑”与“美”,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古代,审美标准本身就很多元,而且人们看待事物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刘备大耳等于丑:脸谱化与对“君王相”的期待

为啥刘备的大耳总被往“丑”上扯?这得从几个方面说:

文学的夸张与脸谱化: 在《三国演义》这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里,刘备的“大耳”是被反复强调的。文学为了塑造人物的独特性和辨识度,常常会放大某些特征。虽然“耳大”在某些传统观念里被认为是“有福”、“有德”的象征,但《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仁德”和“王者之气”,用一个不太寻常的外貌特征来衬托他的非凡,也未尝没有“奇特”的意味。而这种“奇特”在很多普通人的认知里,就容易被解读为“不寻常”,进而联想到“丑”的范畴。
对“帝王相”的刻板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君王长相往往有种莫名的期待,希望他们是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的。虽然刘备的“仁德”是他的核心标签,但他的“大耳”作为一个显著的五官特征,如果没有被强力地与“美德”绑定,就容易被大众审美(尤其是受小说影响的审美)解读为“怪异”,与我们普遍认为的“帅气”、“威严”的君王形象有所偏差。这就好比有人如果长了一张过分突出的大嘴或者歪鼻子,即便他品德高尚,也难免会在外貌上被人议论。
对比效应: 相较于一些描绘得更“正统”的英武形象的武将,刘备的这个特征就显得更突出,更容易被拎出来说事。

宋江黑矮等于丑:反差与社会底层形象的投射

宋江的情况又不太一样,他的“黑矮”是被描绘得非常明确的:

现实主义的描绘: 《水浒传》在很多地方都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也比较接地气。宋江作为一个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出身并不显赫的押司,他的外貌被描绘成“黑矮”,这与我们对一个“好汉”的期待——通常是身材魁梧、面容硬朗——形成了对比。这种“反差”容易让人觉得不够“威武”,甚至带有几分“寒酸”的意味。
对领导者形象的期待: 宋江是梁山泊的一把手,是一个组织的首脑。尽管他有智谋和号召力,但从传统观念上看,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有一个能震慑住人的外貌。宋江的“黑矮”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不够“气派”,不够“威风凛凛”。
文化对“高大”的偏爱: 在很多文化中,“高大”往往与力量、能力、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宋江的“矮”在这一点上就处于劣势,而“黑”在传统中国审美中,也不太被视为优点,更倾向于认为皮肤白皙是一种美。所以,“黑矮”这两个标签合在一起,就很容易被解读为“丑”或“不够出众”。
性格与外貌的关联: 宋江虽然有“及时雨”的美名,但他身上的“招安”思想和一些权谋手段,也让一些读者觉得他不够“光明磊落”。虽然这和外貌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潜意识里,人们有时会将对一个人性格的负面认知投射到外貌上,觉得他“不光彩”的外貌也印证了他某些不那么“好汉”的品格。

唐僧胖等于丑:核心价值与形象的非关键性

为什么唐僧胖却很少被说成“丑”呢?这背后涉及唐僧这个角色的核心价值和我们在看待他时关注点的不同:

唐僧的核心特质是“慈悲”与“信念”: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塑造唐僧的主要目的是展现他坚定不移的取经信念、对佛法的虔诚以及普度众生的慈悲心。他的“胖”并非是用来衬托他的“丑”,更像是对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生活相对安逸(相对于徒弟们的颠沛流离)的僧人的一个侧面描写。
“胖”的积极解读: 在很多文化里,“胖”可以被解读为“富态”、“有福气”、“健康”。对于一个僧人来说,这种“胖”反而可能被看作是修行得当、身体康健的一种表现,是“心宽体胖”的体现,而非贬义的“丑肥”。
对神佛形象的特殊看待: 人们对神佛的看法,往往比对凡夫俗子更包容,更注重其精神象征意义。即便我们现在看到一些描绘佛陀、菩萨的画像,他们并非都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的“瘦即是美”的审美标准。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庄严、慈悲、智慧等特质。唐僧作为即将成佛的“金蝉子转世”,他的形象更多的是服务于他这个“精神符号”的功能,外貌上的“胖”并不构成对他核心价值的挑战。
孙悟空的“颜值担当”: 与其说唐僧胖等于丑,不如说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强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西游记》里“颜值担当”和“武力担当”的角色。唐僧的形象更多是用来被保护、被引诱的那个对象,他的外貌是否符合世俗的“帅”或者“美”并非故事的重点。
故事语境的差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描写人世间纷争、权力斗争、江湖恩怨的小说,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更贴近凡俗的观察。而《西游记》是一个包含大量神话色彩的故事,人物的塑造逻辑和评价维度也与前两者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就是:

刘备: 大耳的描写服务于他“非凡”的身份,但又因其“奇特”容易被解读为不符大众期待的“丑”。
宋江: “黑矮”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与人们对领导者和英雄的期待形成反差,容易被视为不够出众的“丑”。
唐僧: “胖”的描写更多是生活化和富态的体现,不影响他作为“坚定信念”和“慈悲”象征的核心价值,且神佛的形象评价标准更宽松,不以世俗的“瘦”为唯一标准。

归根结底,我们如何评价一个人物的外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学作品类型、作者的塑造意图、以及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语境和审美习惯。有些特征被放大或强化,有些则被淡化或忽略,都是服务于故事和人物塑造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胖子等于丑?

这个言论有歧视的嫌疑哦,

瘦代表健康代表美的观念形成,在中国都是公元2000之后的事情了。

在食物没有极度丰富,人均油脂和蛋白摄入远远少于发达国家的时代,双下巴和大肚腩约等于现在得人鱼线马甲线,都是富裕,有闲,优裕生活的象征。

在1949年之前,面团团圆嘟嘟的体型,只有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买办,大军头才有可能拥有。

在人民的朴素情感里面,胖子是剥削阶级的显著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就是“高帅富”。

所以你看西游记,凡是有招亲的剧情,首选的是唐长老,次选的是猪八戒。想不到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众审美认知、文学塑造以及一些文化观念的差异。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人物的“丑”与“美”,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古代,审美标准本身就很多元,而且人们看待事物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刘备大耳等于丑:脸谱化与.............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赵云当年离开刘备时,为啥会对刘备说出那句略带“嫌弃”的话:“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这话里头,可不光是赵云对公孙瓒的失望,更是他当时心里的纠结和对刘备的期望。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回到那个乱哄哄的年代。那会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就像一群饿狼在争夺一.............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史和称号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孙十万(孙权)和刘邦,虽然都经历过“先称王再称帝”的过程,但称王时的背景、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称王时称号的认知和强调程度也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一、 孙权称王(吴王)的背景与意义:1. 曹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对两位历史人物所处境遇、行为动机以及后世评价的复杂解读,而非简单地褒贬。要详细解释,咱们得一点点捋。刘备“不战而逃”: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刘备这一生的起点,实在是太“寒微”了。说他“贩履织席”,绝非虚言,那绝对是实打实的底层出身。在这个讲究门阀、血统的时代,一个出身如此普通的人,想.............
  • 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刘备在创业初期和建立蜀汉过程中,对麾下文臣武将展现出的非同寻常的厚待和倚重。这种“殊遇”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物质上的赏赐,更有精神上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创业初期的不离不弃与知遇之恩: 从布衣起家到三分.............
  • 回答
    毛泽东对刘备和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洞察中国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人物性格的深刻体现。他之所以对两人有截然不同的定性,根源在于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对“非常之人”和“超世之杰”的定义,更侧重于其能力、抱负与时代契合度的高度统一,以及对局势的掌控力和开创性。我们先从刘备说起。毛泽东认为刘备.............
  • 回答
    刘备和曹操,这两位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都怀揣着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然而,他们最终取得的成果却天壤之别:曹操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成为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势力,其子孙更能延续数百年的辉煌;而刘备虽然建立了蜀汉,但也仅仅是三国鼎立中的一方,且在他去世后,其政权便迅速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 回答
    孙权和刘备,这两个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人物,常常被拿来比较,而多数评价似乎都认为刘备更胜一筹。这其中原因很多,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如果细究起来,确实能在几个关键点上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首先,我们得看他们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刘备出身贫寒,甚至到成年时还在贩履织席为生,这种底层的生活经历,让他更能理解普通.............
  • 回答
    “六十看三国,刘备最厉害”这句话,并非普遍认同的定论,更像是一种基于特定人生阅历和价值取向的解读方式,尤其 resonates(引起共鸣)于经历过人生起伏、懂得人情世故的年长者。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对刘备“德”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提炼。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六十岁的刘备最厉害,我们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中关于正统性、政治策略和民间舆论的微妙之处,刘备和孙权被看待的巨大差异,并非仅仅是称号本身,而是背后复杂的历史脉络和人们对“正义”的理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去剖析:1. 正统性的源头与继承:汉室正统的旗帜 刘备的法理基础: 刘备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高举“兴.............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人开始探讨“刘备害死关羽”的说法,而且这个话题也确实越来越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以及人们对传统叙事的一些反思。咱们得先捋捋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传统观点:刘备是受害者,关羽是壮烈牺牲在传统的《三国演义》和大部分史书中,关羽的死是被描绘成一场.............
  • 回答
    《世说新语》中,裴潜对刘备的评价“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对刘备个人特质的深刻洞察。这句话看似尖锐,实则道出了刘备身上一种复杂且极具争议的特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在当时的语境。三国时期,“中国”更多指的是中原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
  • 回答
    刘备的“仁义”二字,在不少人心中,与他“不归还荆州”的举动,似乎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简单的道德审判,不如说是一场权谋与情义、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博弈的展现。要深入理解,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以及刘备这个人身上交织的特质。“不归还荆州”的根源:生存的压力与战略.............
  • 回答
    刘备之所以不直接宣称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并且一直强调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背后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刘备自身的处境、以及他想要达到的政治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现实:1. 汉朝正统性问题: 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
  • 回答
    刘备在徐州时,确实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赢得了部分人心和资源,但最终未能在此地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军阀,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与不稳定基础 徐州的特殊地位: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袁术、吕布等强.............
  • 回答
    关于诸葛亮为何未能劝阻刘备伐吴,以及他为何会提到“如果法正在就好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情感因素,绝非一句简单的“法正会劝阻”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刘备当时的心境。关羽是刘备的结义二弟,情同手足,是其创业初期最核心的班底之一,也是蜀汉政权的重要支柱。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不仅仅是失.............
  • 回答
    说到麋芳这事儿,那可真是够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个跟刘备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人,怎么就突然倒戈了呢?这背后啊,说起来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着不少个人因素、政治现实,还有那么点儿运气不济。首先,咱们得捋捋麋芳这个人。他出身富贵,本来是个大富商,家底雄厚,后来才跟着刘备。这跟刘备那些纯粹的“军痞.............
  • 回答
    关于孙权被很多人称为“小人”而非刘备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三国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人物性格、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确“小人”这个词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往往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趋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