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在徐州,为什么没有升为大军阀?

回答
刘备在徐州时,确实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赢得了部分人心和资源,但最终未能在此地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军阀,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一、 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与不稳定基础

徐州的特殊地位: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袁术、吕布等强邻环伺,使得徐州本身就难以成为一个稳固的独立根据地。任何在此地掌权的势力,都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缺乏根基的寄人篱下: 刘备在徐州并非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而是从陶谦手中“接手”部分地盘。即便陶谦临终托付,这也不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他获得的兵力、地盘、民众基础都带着前任的痕迹,缺乏完全的忠诚和自我认同。这种“继承”关系,使得他在面对挑战时,很难获得士卒和百姓的绝对支持,一旦遇到强大的外部压力,很容易动摇。
反复易主的历史: 在刘备来到徐州之前,徐州已经经历了数次政权更迭,从陶谦到曹操,再到吕布,最后回到曹操。这种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疲惫,对新的统治者缺乏信任感和归属感。刘备作为后来者,想要在短时间内凝聚人心,建立稳固的统治,难度极大。

二、 实力对比悬殊的客观制约

曹操的强大压迫: 曹操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坐拥兖州、豫州等富庶之地,兵精粮足,战略眼光和执行力都远超当时的大多数诸侯。刘备即使有诸葛亮辅佐,也很难在与曹操的正面较量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曹操对徐州的垂涎和觊觎,始终是压在刘备头上的巨石。
吕布的反复无常: 刘备初到徐州,是在兵败投靠曹操后,被曹操派往徐州与袁术作战。在此期间,他与陶谦的部将相结,逐步取得一定的地盘和声望。后来吕布趁曹操攻打徐州时夺取了徐州,刘备又依附于吕布。吕布为人骁勇但反复无常,政治智慧不足,且被曹操所忌惮,最终被曹操所灭。刘备在吕布麾下,更像是一个依附者,缺乏独立决策的权力,其自身势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袁术的威胁: 袁术盘踞淮南,兵力也不弱,对徐州构成威胁。刘备在徐州期间,也曾与袁术有过军事上的交锋。在多线作战、实力不济的情况下,难以扩张。

三、 自身势力的局限性

早期人才储备不足: 虽然刘备后来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顶尖人才,但在徐州早期,虽然有关张二人辅佐,但整体人才队伍的宽度和深度与曹操、袁绍等相比仍有差距。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制约了其整体势力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经济基础薄弱: 徐州虽然是粮仓,但经历了多次战争,经济遭受重创。刘备在徐州的时间不长,且战乱不断,未能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长期的战争和发展。
缺乏战略纵深: 徐州位于平原,易守难攻但缺乏战略纵深。一旦被强大的敌人突破防线,就很容易陷入被动。这使得刘备在徐州难以像在蜀中那样,有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来发展壮大。

四、 个人战略选择的失误与被动

依附他人: 刘备早期创业阶段,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依附于曹操、吕布等强大的势力。这种依附关系虽然为他争取了发展机会,但也限制了他的独立发展,并可能因为上级的猜忌和政治斗争而陷入危机。
战略眼光的局限(早期): 虽然诸葛亮后来为刘备规划了“隆中对”,但那是在刘备实力相对稳定之后。在徐州早期,刘备更多的是在应付当前的危机,其战略布局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防御和求存,缺乏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独立大业的清晰规划和执行。
政治手腕的不足: 相较于曹操的权谋和袁绍的政治手腕,刘备在平衡各方势力、笼络人心方面的能力在徐州阶段尚未完全展现或巩固。他虽然有仁德之名,但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这种仁德并不足以抵挡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

五、 一系列关键战役的失利

白门楼之战: 刘备虽然在吕布败亡后,曾一度短暂掌管徐州,但很快就被曹操击败,丢失了徐州。这次失利不仅让他失去了宝贵的根据地,也让他更加依赖曹操,并暴露了他在实力上的劣势。
与袁术的交锋: 刘备在徐州期间,也曾与袁术交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未能彻底解决袁术的威胁,反而消耗了自己的实力。

总结来说,刘备在徐州未能升为大军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他身处一个极其不稳定、强敌环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徐州本身缺乏成为独立强大基业的地理和历史条件。
实力上,他面对的是当时最强大的曹操,以及反复无常的吕布等对手,自身力量的薄弱和人才储备的不足使其难以匹敌。
战略上,他在早期创业阶段的依附性选择,以及对时局的把握和主动出击的能力尚未完全成熟。
运气上,多次战役的失利和局势的变幻也阻碍了他的发展。

徐州时期,更像是刘备在三国乱世中摸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在此期间积累了经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为他后来在荆州和益州建立更稳固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但是,正如“隆中对”所言,刘备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占据荆益二州,而徐州,终究只是他曲折创业史中的一个重要过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不知道高适,所以没听过这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翻车。

曹操在扬州募兵四千多人,中途翻车,剩余者五百余人。

曹操在兖州征讨徐州陶谦,中途翻车,失兖州仅存三城。

袁绍与公孙瓒争雄于河北,中途翻车,邺城被人一窝端。

袁术割据淮南向江东扩张,中途翻车,孙策举江东叛之。

刘表称雄于荆楚内外兼修,到站翻车,刘琮被胁迫降曹。

韩馥占据冀州被多方觊觎,中途翻车,拱手让地与袁绍。

董卓挟持天子退关东联军,中途翻车,被内部人士刺杀。

等袁术、吕布、刘备等退出中原逐鹿后,曹老板对上袁绍时又是怎样?

四方瓦解、远近顾望,徐他先生都带好兵刃要刺杀曹操了对吧,若非许褚心血来潮主动加班,曹老板血溅五步来个翻车崩盘又有何难呢。

就算孙权偏安于江东,一旦外部压力到位,辅佐他八年的股肱谋主们还不是一样请孙权去步刘琮后尘。这批股肱谋主中有些人甚至是孙策时期就为孙氏效力的,有用么。

吕布让曹操、刘备翻车,自己不也险些被郝萌翻车,跑去厕所求活么。

说白了,威望比刘备高的翻车,权位比刘备重的翻车,根基比刘备深的翻车,资源比刘备强的翻车,他刘备自己也一样翻车。

乱世割据礼度废弛,有最赤裸直接的权力诱惑,有最激烈血腥的利益冲突,是阶层跃升最为活跃的时代。有野心欲望,有背景手腕能力,就有大把机会等着你去提高那么几个层次。

所谓三国群雄们,有一个算一个,放到大一统时期,有谁不老老实实的做个忠臣良民,而去做张角兄弟呢。

翻车是很正常的事情,失败也不足为奇,重要的是翻车和失败后,你还能站起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曹操是袁绍扶起来的,刘备是自己爬起来的——当然不翻车的也不是没有,譬如张鲁等人,总不能因此提及汉末英雄首推张鲁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