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陈群表达这番言论的意思,需要先确定陶谦的去世时间,一种说法是兴平元年,另一种说法是兴平二年:
陶谦于兴平元年(194)去世的记载: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三国志·武帝纪》: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兴平元年条下,兴平二年条上)
《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兴平元年,曹操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会张邈迎吕布据兖州,操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陶谦于兴平二年(195)去世的记载:
《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太祖乃止。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兖州遂平。
《后汉书:郑孔荀列传》:二年,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宜急分讨陈宫,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闲而收熟麦,约食稸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孰麦,复与布战。布败走,因分定诸县,兖州遂平。
《后汉纪·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八》:(兴平二年条下)是夏,陶谦病死。刘备在徐州。曹操欲袭之,荀彧曰:“……今破李封、薛简,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孰是孰非很好判断,荀彧劝曹操时提及已破李封、薛兰之事:
《三国志·武帝纪》: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
此事正发生在兴平二年夏,由此可见陶谦的去世时间必是兴平二年(195)。
要知道,曹操军在兴平元年和吕布军殴打到地仅三县,兵余万人,捎带着人肉脯充当军粮的地步,这个时候吃饱饭都是难事。便是陶谦在兴平元年去世,曹操的境况也不允许他有先定徐州,再揍吕布的想法,荀彧去劝他更不可能提及兴平二年破李封之事。
而兴平二年的曹操得袁绍续命给力给兵给粮,收复部分失地,军势复振,力量渐强。此时看着吕布频频败退,陶谦新亡,有趁虚攻徐州的想法倒是不足为奇。
兖州之争且未结束,刘备欲领徐、豫二州,这个节骨眼上陈群言吕布袭刘备之后,没道理是说吕布袭徐州,只能是袭豫州、小沛。换而言之,陈群阻止刘备领徐州,有担心刘备入主徐州后被袁术牵制,无法保护豫州的意思。当然,这是陶谦去世后,刘备迅速入主的情况。
若这番对话在兖州之争结束后才发生,那么就是陈群有信不过吕布,认为刘备一旦与袁术相争,吕布必然不甘寂寞的担忧。所以只要吕布的确是在刘备和袁术作战期间背刺刘备,陈群的话自然就算应验,这番话与应验之间隔了多久无伤大雅。
平心而论,陈群这番话还是有道理,他的目的不是阻止刘备赴徐州上任,而借着反对的由头,希望刘备重视收留吕布带来的隐患。问题在于,吕布先杀董卓与李傕等势不两立,又被袁术所拒,与袁绍结怨,再和曹操殴打。刘备集团周遭恰好就是二袁和曹操,这个时候吕布近乎于无路可走,刘备收留他的戒心会因此降低很多。
陈群的态度是吕布靠不住,需要妥善处理或安置,这个隐患会危及到包括徐州在内的统治。而刘备的考量则基于多方面,并且他的为人也是以信义为主。结果刘备果然吃亏在吕布手里,从此流浪十几年才有新的基业。
白门楼时,刘备想想自己从一方诸侯到只能寄人篱下,天下虽大,再没有一块版图属于自己……没主动申请砍了吕布已算不错了。
我发这个回答时这个问题还没有回答,所以就随便写了两句。现在还是把之前在评论里发过的引用挪出来,免得有人曲解,好像我连史料都没看过在这里乱说。我只不过不想凭猜测“定性”罢了。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举茂才,除柘令,不行,随纪避难徐州。
《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顷之,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
布诛,涣得归太祖。袁氏世纪曰: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
《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陈群是否跟随刘备到徐州,只记录了陈群父子之后到徐州避难,即陈群“最晚”至此时已不在刘备队伍中。请注意《二陈传》的部分默认主语是陈群、陈泰,而不是刘备,所以如果明确写出刘备做过什么,大概率是刘备自己做的;如果是陈群做的,可以省略主语。刘备“恨不用群言”的时间并没有限定在建安元年(196年)之后的具体哪一段,可能被吕布袭下邳新败时就“恨”了,所以后面陈群被举茂才时不能确定具体时间、是否还在“打工”、是被哪位长官举荐的,可能是曹操或吕布重新把刘备安排在豫州任上时刘备举荐的,也可能是其他人举荐的。作为颍川人,被举茂才到柘县赴任,可能是豫州长官举荐的,也可能是在许昌的哪位三公举荐的。总之陈群没有赴任,只是“随纪避难徐州”。豫州东部、扬州北部、徐州西部是曹、刘、吕、袁的主战场,陈纪父子可能本已身处豫、徐交界的小沛附近,往东到徐州腹地避难也合理。
《袁涣传》为了包装袁涣,从袁氏世纪中拉出陈群父子做陪衬,但是无论哪个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陈群父子投过吕布,只说其“亦在布之军”。且《袁涣传》明确记下袁涣是在吕布攻袁术扬州时被吕布抓入军中的,那么在徐州避难的陈群父子也有可能是被吕布抓到军中的。历史没记载陈群投过吕布,我不想乱说,但是这并不影响刘备离开起用陈群的那次豫州任后陈群离开刘备的事实。
----------以下原答案----------
结合当时的环境,说穿了就是:
豫州当地世族之一陈群希望刘备留在豫州。刘备离开豫州,陈群离开刘备;
徐州当地世族之一陈登希望刘备到徐州接任。刘备离开徐州,陈登离开刘备;
刘备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没有根基。世族希望像刘备这样的人管理当地,但是有根基的世族,除了像糜竺那样把家底都投到刘备身上的,不会跟着没有根基的刘备出走。
为什么荆州有批世族跟刘备走?很简单,因为很多人是逃难到荆州的(比如老家在琅琊的诸葛家),本来在当地就没什么根基,还指望朝廷空降的刘表雄起,但结果大家都知道,刘表父子被荆州当地的世族卖了。
不用特别关注陈群和陈登如何说,因为无论如何说也都是在给自己的目的找理由而已,“说服性写作”。
即使是曹操(沛国谯县人)、袁术(豫州汝南人)等,在当时也都是附近出身的地头蛇。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司隶和中原兜了一圈的吕布见到刘备时开门见山:兄弟,咱俩可都是边塞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