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陈师行是不是假大师?

回答
关于陈师行是否是“假大师”的争议,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要评价一个人是否为“大师”,尤其是在涉及信仰、修养和传道授业的领域,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需要审视其言行、实际成就以及社会影响。

陈师行是一位道教人士,以其在太极拳、养生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修为和传播而为人所知。他在互联网上有相当的知名度,通过视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理念。

支持他“大师”地位的一些观点可能包括:

技艺传承与传播: 他确实在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和养生之道方面付出了努力。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传授的技艺和养生方法是他们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途径。
文化影响力: 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
个人修为的展现(表面上): 在公开场合,他通常表现出温文尔雅、谈吐不俗的形象,符合一些人对“宗师”或“大师”的期待,例如平和的心态、对传统的尊重等。
众多拥趸的追随: 任何一位在公众领域活跃并拥有影响力的“大师”,其背后往往有一批信众或追随者。他们可能从陈师行的教导中获得了实际的益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或者认同他的价值观。

然而,认为他可能存在“假大师”嫌疑的观点,则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化运作和包装: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商业化运作才能更好地传播和维持。但如果这种运作过度,被外界解读为过度商业化,甚至是为了牟利而“造神”,就容易引起质疑。例如,是否过分强调“神秘感”或“独门秘诀”,是否与商业推广紧密结合等,都会成为讨论的焦点。
言论和行为的争议: 任何公众人物都可能因为其言论或行为受到批评。如果陈师行的某些言论被认为不当、夸大其词,或者其行为方式与人们对“大师”的普遍认知存在较大偏差,就容易引发负面评价。比如,在一些公开场合的某些表态,或者在处理与其相关的纠纷时的方式,都可能成为被审视的对象。
缺乏公认的权威认证或体系: 在许多传统技艺领域,存在着一套传统的师承体系和评价标准。如果一位“大师”的出现,没有经过严格的师承验证,或者其宣扬的理念与主流的学术或行业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也容易受到质疑。虽然“大师”的头衔不一定需要官方认证,但缺乏一种内在的、可被广泛接受的论证基础,会让人对其“真伪”产生怀疑。
被媒体或网络放大与塑造: 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盛,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对某些人物的“包装”或“神化”。一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技艺或言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能被过滤、剪辑甚至夸大,从而形成一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公众形象。一旦这种形象与后续的行为不符,或者被揭示出其背后的“运作”,就会招致“假大师”的指控。
与所谓的“玄学”或“气功”的联系: 过去一段时间,“气功大师”等概念曾经出现过一些负面案例,导致公众对这类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领域保持警惕。如果陈师行的一些宣扬内容被认为沾染了类似的色彩,或者被与那些曾经被曝光过的“伪科学”联系起来,其“大师”的身份就容易被质疑。

总结来看,评价陈师行是否为“假大师”,需要区分以下几个层面:

1. 他是否真的懂太极拳和养生之道? 从他传授的内容和一些展示来看,他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2. 他是否是个好老师? 这涉及到他能否清晰、有效地传授知识,能否因材施教,以及他的教学态度和品德。
3. 他是否被过度包装或商业化了? 这是外界评价中常常出现的质疑点,需要看其传播方式和商业运作是否失当。
4. 他是否触犯了法律或道德底线? 任何声称的“大师”,一旦有违法乱纪或欺骗行为,其“大师”的身份自然不复存在。

目前网络上关于陈师行的讨论,很多都集中在对他的某些言论、行为以及商业模式的质疑上。而“假大师”的标签,往往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概括,通常是对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或欺骗行为的指控。

最终,是否认同他为“大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判断标准和对信息的解读。有些人可能从他那里学到了东西,觉得他“真”,而有些人则可能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觉得他“假”或至少是“有待商榷”的大师。

要得出更客观的结论,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师承、实际修炼过程、教学成果的验证,以及其言行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即便如此,在一个高度个人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大师”的定义和评判,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图说话吧,老陈这个人,矫健的身姿和一身的腱子肉,做不了假。

这些东西,可能说明不了真实战斗力,但能代表真的是下了很多的功夫。

至少,我觉得,他年轻时期应该跟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这些曾经的武术冠军有的一拼了。

所以我觉得他算是真大师了,虽然他自己没这么说。

当然,你如果对于大师的要求是 洪七公、黄老邪、扫地僧 那种......请当我没说。




最后,很多人说 四脚摘瓶,特意更新在这里。有兴趣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练练。



user avatar

莫名其妙被建议修改了,幸好申诉成功,一个字都没改就给我通过了。我实在没想明白当时为什么给我关闭了。还真是挺可怕的。


先定义几个问题的边界条件:

1、我们在哪个专业内讨论陈师行?

2、这个行业内他算不算大师?


接下来分析

问题1

我对他了解不足,只能片面地总结一下,几个专业:

跑酷、武术表演、养生、道教、搏击、网络直播


问题2

跑酷:他是高手。他能做出很多高级的跳跃动作,但是我也看到很多跑酷行内人说他的泄力、保护技术不是很好,甚至因此受过伤。所以,我觉得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还是有明显的缺陷,算不得大师。

武术表演:我看过他的太极武当剑和七星剑的视频。虽然我更喜欢看爵士舞、街舞,但是这一套下来行云流水,也是看得我非常舒服。我不懂剑术套路,但是我觉得他的水平应该是非常好的,比我日常生活中在公园、广场上见到的老头老太和他们的师傅们,漂亮太多了。我觉得应该算是大师了。(xxd在直播里面找了全国武术冠军询问,对方说陈是业余武术选手,表演的套路也是自创的,没有办法跟职业选手的武术套路表演相比较。他曾经获得过的武术比赛一等奖,也是非国家组织的业余比赛。。。。。可我还是觉得挺好看的

养生:根据网络数据,这二十年来出现的几位注明“养生大师”,都活得不太长。陈道长虽然年纪还不大,但是我觉得他还是以炼体为主,应该可以长命百岁。所以大概率会违背“养生大师”英年早逝的必备条件,当不了大师。我也希望他不要去当这个什么养生大师,脚踏实地发挥专长最好。

道教:我对这个可是狗屁不通啊,我只是喜欢看梁美丽 @梁兴扬 的文章和视频而已,所以实在没有发言权。道士们我从不关心,喜欢梁美丽,也并不因为他是道士。这个就不发表看法了。

搏击:我听说他是专业武术学校毕业的(这个存疑,因为网上搜了好久,陈道长都说自己在到武当山道观里学艺,没提过上现代学校的事儿)。如果是真的,我觉得他肯定是有一定格斗功底的,但是武校也分为搏击专业和传统套路表演专业,所以也可能他学的就是表演。但无论如何,耳濡目染也肯定是比普通人强很多的。但至于算不算大师,也很明确——荒废了这么久,没听说上过擂台,抖音上也一次都没见过,肯定不是大师。

网络直播:陈道长经常在直播中表演杂技。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杂技表演有多难,以为都跟大型魔术一样只要有道具就行。实际上魔术也不是,你看得很简单的一点小手法,也是需要长期的磨练,才能够在台上万无一失。杂技更是如此。单掌劈砖、棍子断砖、踢矿泉水瓶,其实都是科学理论和刻苦训练的有机结合。而且陈道长在这里还非常真实,疼就是疼,没成功就是没成功,很接地气。杂耍技艺上,他真的不算专业,但是直播表演上,是不是大师不要别人评价,就看点击量和点赞量,他不是大师谁是大师


总结一下,我觉得陈道长是武术表演大师、网络直播大师。跑酷高手,搏击差不少,道术不评价。希望他不要以养生大师来标榜自己,保持这份真实、纯真、可爱。

user avatar

大神镇楼图。朱诚德道长估计能拿到80岁及以上组的全球技击前三。1984年5月,在武当山紫霄官武术气功表演大会上,85岁的朱诚德道长用三个指头,把身体悬空支撑起来,示范各种高难动作。后面是戴一字巾的是郭高一道长,道教武术界素有南郭北匡的说法。



陈师行不只是“假大师”,还可能是“假道士”。

陈师行谦虚又聪黠的没有自称为大师,就是防止被粉丝们坑,被同行们攻击,被蹭流量的吸血。

如果论技击实战,陈师行很可能达不到大师,如果是论轻功,可称为轻功大师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能复刻他的三级跳和四脚摘瓶,包括跑酷的,包括他的师兄弟,甚至他的师傅钟云龙可能也做不到。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0856369545879552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0856421962821632


现在陈师行新出一个视频,就有无数蹭流量的蜂拥而至,演示各种鞭腿破瓶冲拳断筷,但还没有人尝试十几米高的三级跳,以及近3米的四脚摘瓶,有知乎的跑酷世界冠军表示那个十几米高的三级跳危险性太大自己不会尝试练习。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陈师行道长,湖北阳新县人,俗名陈世柳,身高170cm,体重70kg。他7岁习武,11岁上武当山,师从武当三丰派第14代传人钟云龙道长习练武当功夫,造诣颇深,擅长轻功,太极养生。系武当三丰派第15代杰出传人,武当轻功代表人,太极诗人,武当师行太极道院院长。

钟云龙(Zhong Yunlong),俗名钟道烛,道名清微,号云龙。1964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日清村人,系武当山玄武派第十三代,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大弟子、武当功夫的正宗传人。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综合网上的信息和道长们的采访,可以得出以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陈师行擅长轻功和太极剑,实战能力存疑。

钟云龙弟子众多,可能有近百位,连WPS的创造者雷军的前老板求伯君也是他的弟子。网上比较红的弟子有陈师行、陈师宇、袁师懋,其中陈师行擅长轻功和太极剑,另两位好像更擅长拳脚,以及音乐和英语。

至于实战,个人认为由于缺乏长期的实战练习,陈师行的实战能力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但以道长个人强大的素质和基础,假以几年的实战锻炼,可能在同年龄同体重里能达到职业二流水准。再就是拳怕少壮,即使是曾经的地表最强男人菲多以及人气王者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在过了巅峰期后都是被其它MMA年轻选手虐的份儿。

下面是曾经在10年播出的《功夫传奇》中与各大门派的武者有过实战接触的李嘉的微博截图。


2、轻功概念出自武侠小说和电影。

钟云龙曾经说过,轻功最初出自武侠小说,古代并没有这个说法,但传武有逃身术,类似于现代的跑酷,是一门上房越障逃跑的技术。古代基本都是平房,而且低矮,经过刻苦练习可以飞檐走壁,但并非像电影里的那样空中飘来飘去,那是电影艺术。

3、轻功落地不翻滚卸力主要是为了演好看。

传武里也有翻滚卸力叫受身,道长们表演轻功的时候不翻滚卸力主要是为了表演好看,毕竟是上电视,穿着道袍道冠在地上打滚一身泥土那是相当的有损形象;当然,这也是因为强大的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提供了这种操作的可能性,不是想装就能装的,跑酷们一般都会翻滚协力。粉丝们喜欢解释为古代背着刀剑不方便做翻滚动作,我倾向于脑补太多。

4、为什么武当只有陈师行轻功比较杰出,其他人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扩大到传武。
一个是没有明显得经济收益和实用价值。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打输了住院打赢了法院。功夫除了能拍拍视频装装逼,没什么实用价值。除非你用来开武馆招揽门徒(道长们正在做得也是一直在做得),搞的好能小富,搞不好只能是温饱。道长们大多都有过在各个城市各大公园跑江湖教授太极跑江湖的辛苦经验。
一个是练习轻功十分辛苦且危险。据电视采访里的某老道长说,要在未成年时练习(陈师行11岁上武当山),从绑住膝盖(不让膝盖打弯,练习小腿发力)跳沙坑开始,中间辛苦自不必说,而且很容易受伤,钟云龙面对采访就直言他的弟子们因为怕受伤所以大多不练习轻功。陈师行在表演四脚摘瓶子的时候就曾拉伤过韧带;估计膝盖也受过伤,要不很多年没有表演过从高处跳下。

陈师行也坦言是儿时的轻功梦让他坚持苦练下来。其实,武功好的,绝大多数是因为80年代武侠电影造就的儿时梦想而达成的,要不很难坚持下来。

5、有没有武当派?有没有武当派掌门?

没有武当派,也没有武当派掌门。道观的老大叫住持,外来的佛教就是跟着道教学的叫住持。武当山上有许多道教派别,比如玄武 松溪 龙门 金山,基本上是一个道观就是一个流派。古代武当有武当山道总的称呼,总管协调武当山上的各个道教派别,现在则是武当山道教协会来协调武当山各派。

6、是正宗的武当功夫传人吗?

中国很多传统传承里掺杂了太多的传说,从章丘铁锅到舌尖美食,也包括传统武术。比如现在的各大名菜,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源自近20年的创新,能追溯到清末民初就已经是相当源远的;传统武术也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发明自清朝中后期。

至于武当功夫,由于建国后历次运动,貌似从52年到82年道士们都被迫还俗了。在改革开放初期武当山上的道教已经荒废,武当传统功夫可以说已经近乎失传,有部分功夫散佚在民间。目前公认的武当山武功最好的钟云龙道长,小时候学过岳家拳和杨家拳,也去少林寺学过,后来才去的武当山带功学艺,可以说所学颇杂。当时钟云龙曾经遵照师命下山四处寻访搜集武当功夫,据说还跟崂山的全真金山派道士匡飞腿匡常修学过,而匡常修早期学的螳螂拳和查拳,后来学的武当功夫,而内功最初学自小时邻居老太。

总而言之,武当传统功夫大部分可能已经失传,留存下来的部分功夫也许不是那么纯正,其中有一些是从其它流派搜集而来,有的也经过改编。但我觉得正宗不正宗并不重要,套路都是人创的,套路潇洒流畅就可以。

7、是真的“道长”吗?

钟云龙在百度百科里的职业是道士,陈师行在百度百科里职业一栏我记得以前写的不是道士,今天又看了一下好像删除了职业一项,而写的信仰是道教。有人在评论区指出陈师行说过自己没有出家,也没戴过正式的道巾。

钟云龙是武当山三丰派第十三代正宗传人王自德道长之大弟子,道名“清微”为三丰派第十四代大弟子。王自德又叫王光德,(1947-2001),道名王自德(三丰派),王通圣(玄武派),为武当三丰派第十三代、玄武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光德道长师承李诚玉(龙门派)、赵元量(龙门派),王教化(龙门派武当山乾乙真人--徐本善一脉),萧耀宛(三丰派),黎如航(正一派),一九八九年九月九日还主持恢复了玄武派,为玄武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光德道长集龙门、三丰、正一、玄武等诸派于一身,历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等要职。从王光德的名头不难看出,在外人看来,道教各派的传承是比较混乱的。

2011年王光德道长死后,游玄德继承了玄武派,而作为大弟子的钟云龙竟然辞去一切职务跑到武当后山山洞里隐世清修。这就比较令人费解了。网上有人爆料说可能牵扯到武当山道教协会里面的权力斗争,钟云龙和其弟子当时被武当山道教协会给除名了,但真假未知。也有人说钟云龙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看不惯游玄德。于是就拉出自己的弟子设立了三丰派;后来,游玄德被逐出武当跑到黄冈搞了个南武当。综合来看,三丰派弟子很可能没能得到武当山道教协会的认可,他们更像是开武馆的馆长。


我觉得陈师行的师父钟云龙可称为传武大师。

下面是教授徒弟的视频。钟云龙道长的气息和下盘的稳定性都十分惊人。他说话中气十足,(当时)四十多岁的人在做了许多动作后依然呼吸如常,而负责录像的弟子则是气喘吁吁。在放力击打树干的时候,打空可以半空滞涩,猛力击中树干的时候支撑脚根本一点都没动。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2715557021274112


钟云龙道长早期视频截图


中国武术的实用性

武痴李嘉的观点比较中肯。

user avatar

武当是接受踢馆的,如果你有疑问直接下战帖!!!

我觉得在这里说个千言万语,不如你实打实的挑战一下,当然了你起码要买个保险!!!

user avatar

陈师行是不是假大师我不知道,但是他跳楼是真厉害。

要是擂台下抽某人一巴掌之后蹭蹭蹭从二楼跳下去了,保证没人敢跳下去追他。

user avatar

先不说假不假,我们看看具体什么情况。

他展示太极拳,把地上踩了一个洞。

他说太极剑是修心,然后用软剑刺穿毛竹。

他说让大家相信科学,然后从十几米的地方三连跳。

可问题是,别人陈师行没有说自己多本事术高莫用之类的。也没说自己实战多厉害,一直强调自己是修身养性。陈师行也的确是一道士,根正苗红不作假。最重要的是别人都说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士,别人压根就没打算当所谓的大师,所谓的大师只是一群**为了捧杀他给他扣了一个莫须有的帽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根本就不符合“大师”这个条件,又何来假大师一说?

看样子有些人是首先把他当成大师,然后才纠结他的真假。

user avatar

发现很多人刚刚知道陈师行,以为他是做自媒体的,我给补下课。


陈第一次被大家认识是2003年,用DV拍了个轻功的视频(当年手机拍摄能力很弱),先在优酷上火了。

然后,因为这个视频火了。

有三次电视台节目

一次是以德国人(华裔)和瑞士人去学轻功的记录

一次是一个外国人看了视频专门上武当山学功夫

还有一次,就是禅武少林那一套香港的纪录片,香港人去学少林,武当……各个门派都打了一遍。每个门派一集,学剑就是那个视频里面的。

这些视频里面有详细的训练过程。

双手平端水桶打水(第一次两个徒弟打水从井到水缸要走5里地,水桶一个30斤,两个60斤)

跳坑(土坑跳下跳上,毕业标准是最后土坑和人一样高,能跳出来。)

脚尖挂单杠倒挂

跑很尖的梅花桩

手指把墙头平移

就是这些视频里面的。

这些视频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3G牌照刚有,4G牌照还没发的时候。

手机能录像录的不错,有4G网络以后,小视频才火起来,陈出名比小视频早多了。


————————分割性——————————

陈师行,释德建这种都是宝贵的传武继承者。

当和尚,道士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全职练武,不用上班。

这一点,就比传武爱好者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释德建练他那套心意把,有个动作是单腿全蹲然后跳起来。

不说他在可以悬崖屋脊上练。

平地上你单腿全蹲下去试试。能站起来就不错了,还跳。

陈师行上房,踢瓶,高处跳下来不用翻滚,健身房最大重量推胸的视频都在哪。

搏击能力,他们缺乏高水平对抗环境,也许打不过散打远动员。

但是他们把老师教的那套传武的训练系统的继承了。

传武爱好者继承就不容易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

张烈说练形意拳,基本功是先一天练至少40分钟自重全蹲(上半身挺直,眼看天花板,蹲到屁股接近地)。

练到一次能蹲300个时候。就有基础力量和耐力可以找尝试找正确三体式的感觉了。

看他写这个文的人估计有几千,能坚持练到一次全蹲300个的估计不超过10个。99%都会半途而废。

陈师行有个带徒弟的节目。

他徒弟的腱子肉不是健身房练的。是去水井打水,然后两只手平端木桶走跑回去放缸里面。

徒弟一开始洒的稀里哗啦的,也平不起来。打了一个月水才有点样子。

大桶水大约40斤,看电视那个桶和大桶水的桶差不多大,但是容积小,外面是木头,算30斤吧

你两手平端15公斤哑铃看你能不能平起来?

能平起来,平端着去跑步机小步跑1公里试试。

这个活干一个月,又吃粗茶淡饭,一身腱子肉问题不大。

陈师行这种人,有时间全职去练,可以把传武继承下来,

这就是大师。

因为传武爱好者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去继承,只能学个样子。

需要有人去全职投入,花时间精力,把这套文化传承下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