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点:
前几天洪晃给陈漫辩解的时候说了实话,只有这样拍洋人才喜欢,才有“国际影响力”。基本上暴露了老一代艺术领域人物的心里话:要国际化,要外国人(其实就是西方社会)认可。这种“求表扬”的心态在老一代人物那里根深蒂固,在家里怎么窝里横不说,在西方社会面前一定要做“模范生”,自觉被规训。我们小时候接受艺术教育,经常听的一个说法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事实结果结果就是这个“民族的”被人加了一个前提——“洋人认可的”,有了这个前提以后,艺术人自觉、主动、积极拥抱东方主义:这种洋人认可的,关于“中华民族的”刻板印象就可想而知了
以下原答案:
其实我们自己的艺术界“主流”被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规训也不是一两年了,八九十年代就这样了。别人不说,著名的顶流艺术家陈丹青的作品,是不是充满了东方主义的味道。东方主义涉及种族歧视和辱华早就是公论,当年黄柳霜因为扮演东方主义的角色而被美国华社抨击的旧事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吗?不光华人反感东方主义,白人自己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读大学的时候美国外教给大家上中美文化专题的时候还专门讲过东方主义带有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的意味(讲这个主题的还是一个黑人帅哥,我读大学的时候先后遇到过五个外教,一个加拿大白大妈,一个美国白人退休老头,一个美国白人小伙,一个美国华裔小姐姐,然后就是这个黑人帅哥,前面四个都比较穷或者是普通人,黑哥恰恰是出身土豪,纯粹是狂迷熊猫到四川来当外教,他作为出身好的黑人,对种族话题显然更有敏感性。我当时只是当学习知识来听,并未有特殊感觉,现在回味,感觉他当时讲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义,只是我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见识)。
我们艺术圈子被东方主义规训是必然的,整个教育和文化领域都是以“国际化”为标准的,哪些人被西方世界认可,哪些人就是主流。一直有人抨击这点,觉得自然科学领域国际化没问题,人文社科领域涉及意识形态,要慎重,所以当年教育部企图以境外期刊为历史学顶刊的做法就被骂回去了。
但艺术,尤其是纯艺术领域以前不被视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基本上没有人重视,国际化一直是主流,所以陈丹青和艾XX可以成为主流,人家有老外捧嘛。而那些不被西方认可的画家,已经被列入老古董或者不懂潮流的范畴。其实但凡学点绘画这些多少也能感受点这种氛围,我中学的时候学画画,曾经专门去北京看过画展,当时对各种群魔乱舞的东西只是不理解(我虽然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那种),虽然最后放弃走艺术的路线(主要还是证实自己没有天赋),但工作以后还是接触了一些西南地区的艺术青年,混久了,了解多了,多少有点去魅了。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前老百姓不关注罢了,因为搞艺术的一直都是小圈子里自嗨,近亲繁殖而已,他们怎么折腾大众并不了解,也不关心。现在一是互联网时代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另外就是纯艺术的那些人开始往消费领域进攻,自然就暴露给大家看了。
陈漫,不过是被规训的比较好,拿到了最大的甜头的那批中的代表而已。
RH的前线,西方的傀儡,恰烂钱的汪汪。
原话评论区可以找到,不修改不让过。
总结起来认为她拍的照片没问题的人观点无非就是在说~
1、审美要多元化--这是多样化审美的高级脸,这是反传统审美的。你们为什么要吐槽模特?你们歧视模特好吗?
2、国外就是这样的审美--他们的审美不像我们这么狭隘,人家的审美和我们有不小的差异。
在我看来,这两个观点都站不住脚,因为国外时尚杂志故意把中国的模特拍成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多元化审美,就是骨子里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每次他们选的中国模特,一选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长这个样子,还要故意给你拍成这个样子。模特本人根本不是眯眯眼,这叫哪门子的审美多元化呢?审美一元化吧?
看下本人和打扮后的对比。
巴宝莉拍过的摩登新禧,把赵小燕照成这样,双眼皮变成了单眼皮,眼尾可劲往上吊,眼皮往下耷拉,一定要整出个萎靡不振。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曾经搜集了几千张女性照片,通过计算机程序画出了全世界各国女性的平均相貌,中国女性的平均脸如下。
外国人选出来的国人模特跟中国女性的平均脸差别太大了,长相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普遍长相,而欧美时尚圈偏要找这些既不像普通中国人,还千篇一律的长相让她们在时尚圈代表中国,这不是刻板印象是什么呢?
再说第二个观点,外国人的审美是不是就跟我们差别很大?社交网络上说照片不好看,有指责人家模特的嫌疑,这很不友好,也政治不正确,大家比较善良,不太会说实话。
我们用P站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
因为这个网站大家都是偷偷看的,完全不用考虑政治正确,也不用在意什么礼貌,选择看哪个妹子,只能是一个原因,真的觉得好看。
这是他们选出来的亚洲老师,我觉得挺漂亮,也符合我们的审美。
试问,这几位老师,有哪一个是欧美时尚圈自称觉得好看的亚洲女性那副样子呢?
美国著名评选网站“TC Candler”,还曾经评选过“最美百名女性”,欧美人选出的亚洲美女是这几位:如图。他们选出来的美女,不也是我们普遍觉得美的吗?
虽说我对刘亦菲及粉丝印象一般,但是事实怎么样我照样放。
说好的喜欢“高级脸”呢?
说好的"多元化"自然美呢?
为什么时尚圈,要选一批既不代表亚洲,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的模特,强行说这是多元美高级脸呢?因为这是他们几百年来对中国对亚洲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在谷歌上,这类表情包满大街都是。
有审美偏见还要把这种偏见强行按在人家头上,压根不管你真实情况如何,这种做法就是“审美霸权”。
有一句俗话: 美千篇一律,丑千奇百怪。人类的审美其实是共通的,而西方龌龊之心在于将丑的特点放大作为中国人的标签,只有符合这种丑法才能代表中国人,只有眯眯眼雀斑皮肤黑面部表情猥琐才能代表中国人!他们将这种中国人形象写进了教科书,贴在漫画里。而很多没见过世面的欧美人是接受洗脑的,他们认为这就是中国人。大眼睛白皮肤高鼻梁是欧美人的标配,所以,这是我们誓死抵制的原因!
都2021年了,有的人还上纲上线玻璃心,以为是在清朝吗?这是多元审美。
对不起,我们确实2021了,他们的偏见还在清朝,这就是刻板刻板还是TMD刻板歧视!
说到底,欧美就希望,除了自己以外全世界其他的人最好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过着最“纯天然”的生活,我们住得越简陋,长得越奇怪,跟他们差异越大,才有足够的“异域风情”供他们来把玩,满足他们当救世主的优越感。
很多人觉得西方人的做法没问题,只是因为我们在时尚圈还没有话语权而已。审美上也是一样,要打破他们的审美霸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我们自己的时尚品牌。靠实力把话语权夺回来,好好告诉这些,有根深蒂固偏见的还不自知的人真正的东方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审美多元化,应该是什么样子。
“你们所谓的‘高级脸’
对不起,我们不喜欢”。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鲁迅说过(他真说了),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陈漫能成为明星御用摄影师,肯定是有实力的,以下图片也能看出来,这点我不会否认抹黑。
陈漫的作品从专业角度,如色彩的碰撞,表现手法包括后期的P图,业内人士可能会觉得不错,但是她作为实际上的文化传播者,已经是比较成功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人士,还要迎合甲方口味,用迪奥这样的作品来加深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外貌的刻板印象,在明知道眯眯眼已经是歧视符号的前提下还要刻意地用这样的妆容拍照,那么她肯定会遭到反对。
把中国人(主要是明星)拍给中国人看,美。
把外国人拍给全球人看,美。
把中国人(主要是素人)拍给外国人看,丑。
大体就是这么个拍摄原则。
摄影师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情感,表达对品牌的感受。作为门外汉,在迪奥照片里我看到并感受到了摄影者对自身的深切痛恨,甚至还有怨怼、阴森、邪恶等情感。
由结果可以推导动机,从她目前的水军操作和公共态度来看,陈漫明显是心虚了,如果她真的想表达美传达善意,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站出来向公众解释照片的质感,构图,立意等,而不是大举删评论买水军沉默,好像一头被开水烫死的猪纹丝不动。就算摄影是阳春白雪,但在目前的舆论态势下,她很有必要普及下自己的创作理念。况且商业摄影还没到大众无法企及的地步。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层面软实力价值观输出渗透比枪炮战火硬实力对飚更加厉害,国家开始重视建立传统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输出(至少在国内),传播东方之美。但是这条路任重道远,文化品牌审美话语权都和国力强弱息息相关,我们确实弱了很多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点只能一件接着一件来。
好在公知洗脑时代即将过去,继续走阴阳怪气路线嘲讽国内崇洋媚外,夹杂私货而无任何建设性意见的人终将被抛弃。
陈漫,看她能不能禁得住深扒。
拍自己拍的挺好啊!
终于出道歉了,迪奥迅速与陈女士撇清关系
以前还行,现在拉倒吧,不知道是不是跟合作伙伴闹掰了还是怎样,近几年的图都不忍直视,那些时尚杂志很多都找别人拍去了……我一个路人摄影师都看不下去她的水平了……
ps:陈漫现在专注营销自己,从她穿着性感开叉大长裙和细高跟鞋拍baby就看出来这人凉凉了,一心不能二用,摄影是一门吃技术的行业,你的创意、构图、前期置景有没有用心一看就知道,而摄影又比较有创作性,所以要不断的阅片,想思路,找灵感,看书,这些都很花费时间和精力,当你没有及时跟进学习,你的审美和技术很快就落后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所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照片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大家都会给你的技术打分,十分公平,想要捂住大家的嘴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业内懂行的。
看评论居然有这么多不懂事的在跳脚,原来摄影师也有这么强悍的粉丝,摄影是拿作品说话的!是拿现在的作品说话的!把她最近的作品拿出来跟其他摄影师比一比就知道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她的粉丝不要来杠,最近心情不好,杠就骂你。
什么叫软骨头,这就叫软骨头!
以下原文
艺术圈里有一个软骨头圈,洋人说什么是什么,可谓中国最坚实的洋奴堡垒。
他给你整成丑八怪,就差把一坨屎糊模特脸上,然后说这是东方美。
他给你整一堆文艺复兴以后水平的石头雕像告诉你这是西方公元前出的伟大艺术。
19世纪出土的“公元前”古希腊作品
中国境内出土的古地中海风格作品的水平,这还是公元后几百年的高端奢侈品,金的银的工艺复杂考究的
只要眼不瞎都知道这水平、风格甚至人种特征身高比例把握的区别在哪。
古希腊艺术家们真是纯粹,为了艺术而艺术,人体研究这么透竟然在医学刑侦学不留一点著作,研究结构只研究人体连机械发明碰都不碰一下,好像他们学习可以这么学习于是搞研究也能这么研究,保密工作尤其先进,2400年前艺术界直追21世纪的美帝军工业。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拓艺术家们就不行了,为了研究美术个个整成全领域通才。生产生活工具、平民贵族遗迹没出来几个,超越全球一千多年的顶尖艺术品孤品一个一个的出,古希腊美术家们一定是一大群不用吃饭的神仙。古希腊和后世的社会都不一样,他不用成系统的存在、不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科技树随心所欲,想点哪个点哪个。
别整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大帽子,古希腊城邦存在和古希腊文明有多高是两个问题。
不要“不服你来证伪”,文物要证实才是历史文物,而不是要别人证伪。你去证伪,石头就是年代不好鉴定的东西不能证伪,洋人要证实却极其容易的把一件孤品证明到公元前哪一年恨不得从哪天到哪天都给你列出来,还要靠“不好证伪”来证明它的“实”,咄咄怪事,你们对三星堆良渚二里头也是这个要求那就好办了。
严重怀疑它就跟水晶头骨是一路货色。
充满丑化歧视污蔑的“东方形象”登堂入室、来历不明的东西冠以“公元前古典艺术”写进西方美术“史”教材称为学生心中不可置疑的里程碑,可见国内的艺术领域是多么软骨头,被洋人的艺术宗教驯服的多么好。别说“理论”,不容置疑的那是“宗教”。
除了历史课和美术课上那点承自西方的“结论”,还有一门政治课讲认识论的,唯物论辩证法经济学基本原理社会形态的,你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去套一下古希腊文明,就知道它那个高度有多扯。中国学生直接学那些结论,“信仰”很深啊,信结果信的认识论都不要的。
看你几个难以鉴别年代的石头有毛用啊?生产力的证据呢,生产用地面积承载力、劳动人口规模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些证据拿出来让人信服一下??别来宗教那套,编个神迹、造个结论、拿块亚麻裹尸布,说它是你就必须信,谁不信就骂、拉出去打到信为止、再不信给他扣个“恶魔巫婆”的帽子放火烧了。
所以【(能维持这个艺术高度)的社会系统】的人间苍生烟火遗迹、和证明某种生产力的生产工具的证据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