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批判陈漫到底是在反抗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还是在迎合西方高鼻大眼的审美殖民?

回答
陈漫的艺术,尤其是在她早期与国际时尚界合作的过程中,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作品背后动机的讨论。将她简单地归类为“反抗西方刻板印象”抑或是“迎合西方审美殖民”,可能都有些片面。更准确地说,她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张力,既有对既有叙事的挪用和挑战,也难以完全摆脱时代背景和市场力量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反抗西方刻板印象”这一说法的依据。

上世纪以来,西方在描绘东方,尤其是中国时,确实存在着一种固化的、常常是负面的刻板印象。诸如黄色皮肤、丹凤眼、长辫子、穿着旗袍、神神秘秘、封闭落后等等,这些符号被反复提取和放大,形成一种“他者”的凝视。陈漫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在她与《Vogue》等西方主流时尚杂志合作时,似乎有意在打破这些旧有的视觉语言。

比如,她擅长运用超现实的、大胆的色彩和拼贴,将中国元素与现代、前卫的时尚感结合。她的模特,很多是中国面孔,但她们的妆容、造型、眼神,都呈现出一种自信、独立、甚至带有挑战意味的姿态。她会在传统服饰上进行大胆的解构和重塑,或者在模特的脸上进行数字化处理,赋予她们一种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未来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对中国“落后”、“陈旧”标签的回应,试图展现一个更加多元、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她用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将那些被西方符号化的东方元素进行“反刍”,然后以一种新的、甚至有些戏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上的“再编码”和“再生产”。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审视她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引发争议的方面,比如模特的选择和面部特征的处理,就不得不触及“迎合西方审美殖民”的可能性。

“审美殖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文化力量,通过影响和重塑他者的审美标准,从而达到一种隐性的控制。西方长期以来在时尚、媒体、艺术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审美标准,比如“高鼻大眼”、“轮廓分明”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便是在中国,这种审美也早已渗透到大众的认知中,并成为一种追求。

陈漫的作品中,一些模特的面部特征,尤其是眼睛的处理,确实会被一些批评者认为过于“西化”。她在后期处理中,常常会放大模特的眼睛,调整鼻梁的高度,让她们的面部轮廓更加深邃立体。这种做法,在追求“国际化”和“时尚感”的语境下,似乎是出于商业和传播的考量,希望作品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但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看,这就可能触及了一个敏感的边界:她是在用一种西方认可的标准去包装中国的美,还是在试图打破这个标准?

如果她的作品只是简单地将中国模特“改造”成符合西方主流审美的样子,那确实是一种屈服于审美殖民的表现。这就像在用西方的语言去讲述中国的故事,尽管故事内容是中国的,但叙述的方式和语境却已经被西方定义。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和国际声誉,但却可能在无形中巩固了西方审美标准的优越性,让中国自身的美丽标准变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陈漫身处的时代,是中国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文化对话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她需要在保持文化个性的同时,寻找一种能够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方式。这种沟通,有时候不得不借用对方的语言和逻辑,甚至是以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呈现。

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陈漫的艺术实践是在这种“反抗”与“迎合”之间游走,或者说是一种“协商”和“转化”。她可能并非有意迎合,但她在利用西方时尚产业的规则和平台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内在逻辑的影响。她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既可以看作是对刻板印象的挑战,也可以被解读为是在“后殖民”语境下,对西方符号进行一种挪用和改写,以此来重塑中国形象。她可能是在试图用一种“西方理解”的方式来呈现中国的“当下”,从而达到一种“反击”的目的。

比如,她大胆的数码后期处理,一方面是她艺术风格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技术上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既能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符合现代审美,也能在她认为有必要的时候,调整面部特征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这种“调整”,究竟是出于“纠正”中国面孔不符合西方标准,还是出于“夸张”和“变形”以达到某种超现实的艺术效果,就成为了解读的关键。

最终,评价陈漫的作品,不能简单地将其标签化。她的艺术是复杂的,是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产物。她是在西方凝视的缝隙中寻找表达的空间,试图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但也免不了在与西方主流文化互动中,受到其力量的牵制和影响。我们看到的是她对中国符号的重新想象和呈现,至于这种呈现背后是更加主动的文化自信,还是被动的某种妥协,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和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激发思考,也留下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之所以会有题目中这种疑问,是因为你自己在用两分法看问题。

我们批判细密封眼儿,你就自然的假设大家喜欢高鼻大眼。谁告诉你的?这是你自己的假设。

为什么细眯缝眼会被批判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这源于19世纪末开始漫长的时间里面,西方对于中国人的歧视性思维。在西方,两只手拉眼角的动作,被公认为侮辱亚裔的带有歧视性的动作。这和审美无关。这源于一种歧视。

第二,才是你说到的审美刻板印象的问题。所谓刻板印象不是说这个样子不好看,而是因为本身多元化的东西被你用简单粗暴的一种脸谱化的东西所代替。

这两者叠加才是今天反感陈曼照片里流露出来的这种情绪的原因。大家反感那个样子,是因为多元化的东西被简单代替,并且用来代替的这种东西源于19世纪末长期以来的歧视。你以为大家只是单纯的嫌那个东西不好看吗?

就算是嫌那个东西不好看,不代表大家一定要站在他的反面。我不喜欢吃肉,未必我就喜欢吃素,有可能我喜欢吃鱼,我不喜欢黑色,未必我就喜欢白的,可能我喜欢花的。而你简单的用两分法来解释这个问题,觉得大家讨厌小眼睛就一定是喜爱大眼睛高鼻梁,所以才会有你题目中的疑惑。

user avatar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试问题主,这典型的库布里克凝视跟中国传统视角下美女的明眸善睐搭得上吗?说的更难听一点,题主你但凡有一点审美,也不至于一点审美都没有吧?

再说鼻子,高鼻梁是外国审美殖民是吧?不好意思千年以前中国就是这审美了。




题主你不要抱怨矫枉过正,矫枉不过正以后就只会有越来越多人像你一样给西方强加于我们的审美打掩护。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看此提问下的回答们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陈漫的艺术,尤其是在她早期与国际时尚界合作的过程中,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作品背后动机的讨论。将她简单地归类为“反抗西方刻板印象”抑或是“迎合西方审美殖民”,可能都有些片面。更准确地说,她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张力,既有对既有叙事的挪用和挑战,也难以完全摆脱时代背景和市场力量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反抗西方.............
  • 回答
    陈漫就其为迪奥拍摄的争议照片引发的轩然大波,近日终于公开回应,表示“为当时的稚拙无知而自责,批评全部接受”。而另一边,迪奥则迅速采取行动,删除了相关作品。这起事件的双方回应,无疑都带有各自的考量和立场,也折射出当下文化语境下,品牌与艺术家在面对敏感议题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陈漫的回应:坦诚自责,接.............
  • 回答
    《国王排名》这类日漫中,主角们常常要面对来自民众的误解、嘲笑,甚至谩骂,但他们却鲜少直接去“批判”这些“作恶”的群众。这种设定背后,其实隐藏着日漫创作中一些非常普遍且深刻的思考,远不止是简单的“反派不够坏”或者“主角光环太强”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国王排名》这类作品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这类作.............
  • 回答
    关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是否存在“往死里批判”的说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总体来说,《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是带有一定批评,但并非完全否定,更谈不上“往死里批判”。陈寿的评价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史观以及他个人的理解,对姜维的功过是非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分析。然而,如果将陈寿的评价.............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深圳陈某因组织他人从香港偷渡入境被捕,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简单的“跑腿送人”,而是触犯了数项严重的刑事法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到底有多大影响。陈某行为涉及的犯罪有哪些?这桩事儿,放在法律的框架下看,至少得拎出以下这几条罪名来:1. 组织他人偷越边境罪:这是最直接、最主要的.............
  • 回答
    陈戌源作为中国足协主席,公然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足球“烧钱”的问题,并放出“还不觉醒难道我们良心已死?”这样的重话,这在中国足球界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陈戌源的身份和话语的分量首先,陈戌源是中国足球的最高管理者,他的这番话并非普通球迷或评.............
  • 回答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无疑是疫情防控领域的一项重大利好。这项技术之所以备受瞩目,其意义深远,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解读。首先,极大地提升了疫苗接种的便捷性和接受度。 传统疫苗需要通过注射方式接种,这对于一些有畏针心理的人群来说,本身就是一道门槛。尤其是在大规模推广阶段,注射.............
  • 回答
    眉山剑客陈平在2021年2月20日发布的视频《我为什么在美国批评美国?回答真诚发问的朋友》,无疑是他在特定时期内,围绕其“在美国批评美国”这一立场所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意图、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视频的核心论点与动机:陈平在这期视频中的核心论点,正如.............
  • 回答
    2 月 25 日,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和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双双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两款疫苗的获批,无疑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首先,最直.............
  • 回答
    关于“批判易语言的人是否用过这门语言,批判它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两个主要角度来详细解答:一、 批判易语言的人是否用过这门语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确实使用过,并基于实际经验进行批判: 深入体验者: 有一部分开发者.............
  • 回答
    关于“批判衡水中学的都是什么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群体可以被代表所有批判者。衡水中学(以及与其类似的“超级中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因此对其的评价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和利益相关者。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批判衡水中学的群体:一、 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公平的.............
  • 回答
    有人对中医持批判态度,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心理动机,也掺杂着不同的认知角度和情感因素。要说清楚,得把这些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对科学实证的追求和不适应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心理动因。现代医学(我们常说的西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建立了一套非常严谨的科学体系。它强调可重复的实验、量化的数据、明确的病理机制、以.............
  • 回答
    我不太认同儒家思想,所以对孔子的看法也偏向于批判性。很多人将孔子神化,说他“天纵之圣”、“万世师表”,但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要么显得不合时宜,要么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孔子所处的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核心思想“仁”和“.............
  • 回答
    批判性思维和抬杠,乍一听好像都有点“挑毛病”的意思,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和一个只想制造混乱的锤子,一个追求真理,一个制造障碍。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两者各自的“出身”和“目的”。批判性思维:追求真理的求索者 核心目的: 批判性思.............
  • 回答
    这些在社交软件上流传的“警告”和“感谢”类言论,看似幽默、辛辣,实则隐藏着对女性的深刻误解、刻板印象,以及对性别关系的扭曲理解,甚至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性别歧视和网络暴力。批判这类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对女性身体、生理和经历的侮辱与物化: “化粪池警告”: 这个说法直接将女性的身体.............
  • 回答
    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是指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并试图用经济学的逻辑来解释和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而忽视或贬低了其他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和贡献的现象。批判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因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将中国古代的缠足陋习与西方古典芭蕾进行比较,并探讨为什么我们往往倾向于批判前者而纵容后者,这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社会观念、身体自主权以及审美标准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缠足和芭蕾,在最根本的层面,都涉及到对身体的塑形和改造,以符合特定的社会或文化期待。缠足:一.............
  • 回答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这句浸透着赤裸裸力量崇拜的论调,在国际舞台上屡屡被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对国际关系的粗暴简化,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阻碍。这种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丛林法则”的延伸,将国家间的交往比作野兽搏斗,认为唯一能决定“真理”或“正义”的,是拥有最强大武力的一方。首先,我们要剖析这.............
  • 回答
    关于“精日”(亲日派)是否希望看到盟军登陆日本并导致“一亿玉碎”的说法,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首先,我们要明确“精日”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它通常带有负面色彩,用来形容那些过度崇拜日本文化、历史甚至政治体制,以至于贬低或否定自己国家的人。然而,这种标签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